【推薦】《荷塘月色》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3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塘月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荷塘月色》讀後感

《荷塘月色》讀後感1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這句話確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立片言而居要,後三句緊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題,點出“荷塘”“月色”。因為“心裏頗不寧靜”,才想起荷塘,繼而夜遊荷塘。這個“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確立了抒情基調。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不久,白色恐懼籠罩着大地。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的一名小卒,卻一直在吶喊和鬥爭,他雖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用犀利的筆鋒寫就一篇篇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慷慨激昂的陳詞,但也用他獨特的方式反對當時黑暗統治,號召大眾起來鬥爭;而此刻,他陷入了苦悶和彷徨,他一直像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去摸索,這時的他正如文中所説‘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看着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蒼茫的月下,什麼事都可以想,什麼事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使朱自清拋開一切煩惱,盡情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文末又寫到採蓮,起初對這一段不甚理解,認為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想起採蓮,後來才明白,這時的朱自清開始惦着自己江南的家鄉了,況且採蓮時節如夢如幻的快樂和幸福更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不願讓黑暗現實打破他的夢想,只有在這荷塘月色下獨自回味了。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朱自清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要做的事,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

看着看着,突然如水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鬱鬱葱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是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此句中用熱鬧的“蟬聲”和“蛙聲”來襯托依然苦悶,哀愁的心情。《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的心涼了下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作者遊荷塘不能解脱,轉而聯想到江南採蓮的情景。一方面用古時採蓮的歡樂有趣,反襯自己的憂愁,另一方面是對人世間美好感情的嚮往。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工作,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讀後感2

最近幾天心裏老是不寧靜,坐在電腦前,打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讀着那曾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章。猛然間,一種糾結的惆悵湧上心間。於是,今晚,我也試着學學古人古韻,來到郊外看看今晚的月色。

輕悄悄的帶上門,揹着雙手,彷彿一下子回到了那古風古韻。今晚的月色有些暗淡,不如前幾日那麼光彩照人。朦朧中,遠處的山,近處的樹,一瞬間變得那麼的撲朔迷一離。踩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田埂,耳邊隱隱傳來久違的熟悉的歌聲,那可是阿媽在門墩上唱着那熟悉的歌謠。

鄉村的夜晚特別的幽靜,也格外的動人。沒有城市的喧囂,在這樣的.環境裏,由不得你不去想心事。寧靜的夜晚,晚歸的行人匆匆行走在田埂上,時明時暗的電筒光亮,照亮了黯淡的夜空,驚起一陣鳥鳴,跟着傳來一陣犬吠,此起彼伏,整個山村頓時熱鬧了起來。這時候,總有那麼些女人站在院壩頭對着孩子説,看看是不是你爸回來了,鍋裏的麪條快不能吃了。於是,孩子們扯開喉嚨喊了起來,也是此起彼伏。寂靜的山村霎時活躍起來,燈光也次第亮了起來,不時傳來幾聲吆喝。這時候,女人通常都會小心翼翼的抵上房門,男人們披上衣服,三五成羣來到户外,當得知是哪家的男人在外面幹活回家,大家就開着葷玩笑各自回去摟着老婆睡覺去了。外面的犬吠依然不斷,鳥兒驚魂未定,傻傻的站在枝頭上,久久不敢回巢。月光通常在這個時候也會異常的光亮起來,靈動起來,整個山村在此時顯得格外的嫵媚動人!

今晚的月色出奇的昏暗,本想好好欣賞一下鄉村的秋月夜景。無奈,秋色宜人,月色總是那麼不順人心。或許是我在不適合的季節選擇了一個不適合的夜晚。但是,我依然那麼靜靜的看着那一彎月亮,慢慢的慢慢的向西邊移去。

在我的身邊,有一口堰塘,四面用條石圍砌而成。一看就知道是新近水利改造而修的,塘裏時不時傳來一陣響動,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哪家養魚人投放的育苗。月亮的影子透過密密的樹影斜射在塘裏,魚兒就那麼歡快的隨着月光一上一下靈動的舞蹈。如果此時,你沒有親自到過這種地方,肯定無法想象出其中的美妙。如果此時你忘了帶上一支短笛,和着月光和着那魚塘的律動,恐怕你一輩子也難以奏出一段如此可心的樂章。

一束亮光在幽暗的夜晚顯得格外的明亮,漸漸的離我越來越近。到得近處,我才看到那是一張古銅色蒼老的面孔。懷裏還抱着一個小男孩。起初,老人還很緊張,以為我是那個偷魚人。放下小孩,用電筒的光亮直射着我。當我説明來意時,老人笑呵呵的拉着我的手拉起了家常。撫一摸一着老人佈滿繭巴的粗糙的手掌,父親的影子瞬間在我的影像中格外的清晰起來。

就這樣和老人一直聊着,老人説現在的年輕人啊,就這個樣子,總是想一個勁兒的朝外奔。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我們老人啊也只能這樣了,幫忙照看孩子,小夥子你看今晚的月色是不是不如以前啊?要是十多年以前你來這兒,那可熱鬧了,老人望着夜空沉浸在無盡的美好的回憶中。

我緊緊的拉着老人的手,輕輕的為他擦着額上的汗水,撫一摸一着額上的皺紋,轉過身,靜靜的看着滿塘月色。能説什麼呢?老人的苦,年輕人的累,一個永遠也無法解一開的命題。

今晚的月色總是那麼的暗淡,儘管已經是下半夜了。今夜,我無法走進朱自清的荷塘,只能就着暗淡的月光,看着老人和孩子沉沉的睡去。而後,靜靜地靜靜地看着月亮慢慢的西沉,目送那一抹月色慢慢的慢慢的消散在西邊的盡頭……

《荷塘月色》讀後感3

我在中學時便學到過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有名的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當時老師説這文章很美,而知識淺薄的自己卻並不知道這文章美在哪裏,只是老師説美那我便也覺得美了罷。現今回過頭再讀這篇文章,我是真的體會到了文章所帶給我的嫻靜的美麗,而非人言我亦覺得的“美”。文章是從“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始的,時值“四·一二”中國政治家背叛革命,面對這一現實朱自清先生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中。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寫,含蓄的抒發了作者想超脱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感情。把握了背景與作者的情思,再次讀這篇文章,便更能體味文章的韻味,覺察文章的美。中學時的我大概也是並無許多的人生厚味而又不能體味在那個背景之下的朱自清先生的心情,故也體會不到荷塘月色的美之所在,看不到先生淡淡的愁思。那時的學也並未學透,古人有言:温故而知新。這大概是我現今的境遇。

把自己代入文中的“我”中,擁有感同深受的愁思,在夜裏悄悄披衣出門,漫步在幽僻的煤屑小路上靜靜賞月色下的荷塘。四下無人,一個人在這蒼茫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令自己煩心的一切就暫忘在這一時吧。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我”自管享用一時的清淨,享用無邊的荷香月色。這是“我”對於現實苦悶的逃避,彷徨的表現。人在陷入煩惱時都需要清靜的獨處,而現時的“我”正是處在這樣的獨處散心之中。

接下來的五段皆是對荷塘荷葉。流水。樹影。月色的描述。倒數二。三段引用了詩詞歌賦表現採蓮時熱鬧的光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被後人稱讚頌揚的也多是對於荷塘與月色的描寫。故文章中的精華之處在四。五。六段對於荷塘月色的描述。田田的葉子出水很高似舞女的.裙,葉間的白花如明珠如星星如出浴美人。微風帶來的清香似渺茫的歌音,葉子與花在微風輕撫下的顫動宛然一道凝碧波痕。月光如流水,似輕紗籠着荷塘將一切幻化為一場夢。將一切比作夢中之景,透出朦朧美感,也表達了作者願脱離苦悶現實的渴望。在一片熱鬧的蟬聲與蛙聲中,荷葉的嫻靜,月色的靜美,動與靜相結合絲毫不顯單調。在荷葉與月色的描寫中,作者不光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平面圖畫,還給讀者以嗅覺聽覺的感受,加深荷塘月色之中的美感,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親臨其境。此外作者還運用多種修辭,用生動的形象比喻,更引人懷想,散發思緒。但在這番良辰美景之中,作者卻又未能拋去心中憂思。他説,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七八段的引用詩詞,是作者在此情此景之下的聯想。這些歌賦豐富了文章,使得文章更有內容。江南時節採蓮盛景令作者嚮往,那樣的無拘無束,嬉戲遊玩,卻是作者自己不能也無福消受的了。作者深刻認識到自己不能脱離這現實,抬頭從沉思中出來便已回到家門前。回到現實,最後一段既是作者從思緒中脱離而進入現實的描述。

整篇文章貫穿了作者淡淡的愁緒,即使優美的景緻也不能令作者釋懷。整文之中的美,美在荷塘中的荷葉與天降的月光,也美在那揮之不去纏繞在心中的愁緒。讀文讀文,先得其情再得其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