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1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篇1

上學期末,學校領導給我們全體老師發了一本書,題目是《方法總比問題多》。嘿,好長時間沒讀過書了,每天總被大大小小的事物纏得無暇讀書,如果能找到點解脱的方法,那不是很好嗎?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全書共分四個章節: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心理制勝,戰勝對問題的畏懼;方法為王,讓問題迎刃而解;把問題變為機會。書看完之後,對我的感觸很深,感想頗多。如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很大。如低年級語文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點,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可以採用大量的辦法來解難。因為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法的重點之一,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語文課都是圍繞識字展開的。所以,我想出種種辦法優化識字教學,為以後學習打下紮實的語文知識基礎。

我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教師苦口婆心地講或讓學生枯燥乏味地練習,都不會有多好的效果。如果藉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那麼效果會明顯不一樣了。

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稱為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下舉幾個例子談談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識字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看圖、賞景,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學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興趣對於學生學習來説,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那麼他們就將這一學科學得特別好。教師若能激發學生興趣,講課就能吸引住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這一。通過多媒體技術,烘托場面,使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加深對生字、詞的印象,創設樂學的情景。如在教學第三冊的《秋天》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抓住院了秋天景物的特點,描寫秋天的田野美景。講課前先播放一段(課前結合課文內容特點攝製的田野景色,配之以活潑的鋼琴聲),將學生引入學習情景,讓學生對秋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然後再出示藍天白雲圖,讓學生説出圖中畫了些什麼?接着問:“高高的藍天上飄着幾朵白雲”中的“飄”字怎麼寫?從看圖説話、學文自然自然過渡到識字教學,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看動畫、教師教筆畫,正確識字書寫

國小生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利用動畫教學筆畫,分折結構,運筆示範,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於理解筆畫、結構等特點,便於記憶摹仿。一般生字,學生都能自己“析形索義”,遇到難寫、不易理解的字,則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化難為易,使學生正確地識字書寫。如“鳥”字和筆順和第四筆的“ㄣ”不易撐握。教師課前應先製作放給學生看,動畫中將“鳥”字的一筆一筆寫出來,讓學生清楚地認識“鳥”字的筆順,“ㄣ”這個筆畫學生難寫到位,顯示這一筆時,動畫速度要慢一些,學生看了動畫,留在記憶裏的痕跡就深。又如“鷹、辯、摔”等多筆畫的難寫字,可讓學生跟着動畫,完成書寫一個個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即可,又如一些易寫錯的字,閃動筆畫或偏旁,加強剌激,加深記憶。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多形式、巧練習,鞏固識字教學

一個漢字在學生的腦中紮下根,還必須通過反覆練習,及時反饋來強化記憶,多媒體技術一個顯着的特點就是交互性。設計了程序,計算機可以成為能反鉛練習的老師。這一點在學生自學時優勢很大,可是我國目前尚未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我想談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幾個例子。

1、藉助多媒體,出示聲旁,繁衍新字

針對低年級學生識字記憶較快,忘記也快的特點,教師可採用舉一反三的練習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別讓學生以這些字為母體,繁衍出另一個字,屏幕顯示兩個文字框,上面是母體字,下面是新產生的字。設計動畫,等學生説出新字後,移去形旁,電腦給予鼓勵:“太棒了,還有嗎?”學生熱情高漲,思緒活躍。“巴”繁衍出“爸、爬、把、吧”等字,“青”繁衍出“請、清、晴、睛、情”等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2、藉助多媒體對相近字作比較

漢字中有許多相近字,國小生用字不分語言環境,不管字義,隨便就用,所以必須通過練習,強化記憶,形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喝、渴”兩字,極易混淆。教學中可這樣設計,先隨圖出示“渴”字,讓學生組詞。接着隨圖出示“渴”字,讓學生明白是缺了水,是“氵”旁,讓學生組詞。最後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合語言環境,説説是用“喝”字還是用“渴”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的學習過程,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矩,並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

3、藉助多媒體幫助學生尋找錯別字,從而糾正錯別字

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識字興趣。“注意是知識的門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多媒體技術是將媒體組合的技術,具有各方面的優勢,如能早日撐握這門新興技術,它能在日常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技術並不排斥常規手段,使用什麼手段,目的就是為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樑,發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像這樣識字教學的方法,學一個字,記住了一類字,掌握了一條規律,將識記的重點放到意義記識上,給識字教學的過程融入無盡的樂趣,提高了識字的質和量,縮短了識字的時間,擴大識字的容量,提前了閲讀和寫作的過程,使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運用“誘思探究教學”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義,發展了組詞造句的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總之,只要我們能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認識特點,設法豐富學生的感知表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識字就不再是一種乏味地機械記憶,而是一種有趣的活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果,又發展了他們的能力,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可見,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請別擔心,這些問題總能解決;當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後,還應問問自己,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篇2

放暑假時學校給我們大家一本吳甘霖寫的《方法總比問題多》書,開始時作為任務去讀,後來慢慢發現此書的確是本好書,我如獲至寶,慢慢品讀,從中學到了比較實用對工作對生活深刻的道理!感觸頗深,寫下了這些讀後心得。

最優秀的人,是最重視找方法的人,他們相信凡事都會有方法解決,而且是總有更好的方法。人人都能成為創造者!處處都是創造的良機!外界的困難,不如意的條件,一個接一個的壓力與挑戰,怎麼也無法嚇倒一個優秀人士的雄心和創意。學會成為一個不找藉口找方法的人吧!學會做一個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的人吧!惟有這樣,你才能成為真正傑出的人。

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總是社會的稀有資源。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有這樣的人出現,他們就能夠象明星一樣閃耀。哪怕他沒有刻意去追求機會,機會也會主動找上門來。假如你通過找方法作了一件乃至幾件讓人佩服的事,就能很快脱穎而出並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問一問自己,是否解決一個或幾個棘手的問題,給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一個問題來講,解決的方法有時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待一個新問題不要急於去解決,應該通過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書中列舉了很多思考的方法,其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分析問題的側面不同,那麼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在實際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層次地分析問題,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最終根據工作實際,確定用一種最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力求達到理想的效果。

我們之所以不成功,就在於對問題屈服,無端的將問題放大,把自己看清。其實,只要你努力找方法,你怎麼會找不到呢,越去找方法,便越會找方法,越會找方法,越能創造更大的價值。人的一生,是不斷遭遇問題並與問題進行戰鬥的一生,問題會無窮無盡,我們要主動找方法解決才能打勝仗。人的思維神經有如人的肌肉,只有不斷鍛鍊,才會越來越強。不練,好的肌肉也會萎縮,練習的好,即使原來基礎不好,也能夠通過逐步努力而提高。越去找方法,便越會找方法,越會找方法,越會創造越來越多的價值,這不僅提高了找方法的自信,而且越來越明白找方法的竅門,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想辦法是有辦法的的前提,如果讓腦袋放假,即使天才遇到問題也會一籌莫展。人的智力提高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只要你能夠戰勝對艱難的畏懼,並下決心去努力,你就能越來越多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越來越智慧超羣。我們之所以説事情艱難,往往是我們並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雖然我們説自己已經盡力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把全部潛力發揮出來。先把不可能放到一邊,而想自己是否竭盡全力。學會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可能去努力吧。世界上沒有最大的問題,只有不努力造成的失敗和遺憾。有些問題的確非常頑固,想了許多方法,仍無法解決。於是有人便認為以示及至,再去努力也是白搭。其實,當你真正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就會知道所謂難,只是你自己的心靈至好,只要不斷努力,開發的潛能就越來越大,努力不夠,你當然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從我已盡力的假象中解放自己吧,再努力一把,你會發現你還有許多沒有開發的潛能。

惟有腳踏實地才能夢想成真。許多人有追求,有理想。但是,自己讓自己的理想停留在夢想的層次,最後的結果,不過是黃粱美夢。與此相反,有的人卻總是讓自己的追求通過踏實的行動來實現,最後將許多人看來不可實現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向難題挑戰,實際就是向壓力挑戰。戰勝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善於把大難題化作小難題,將大的.壓力,分解成小壓力。一個人肯定一次吃不了一匹駱駝,但是如果一次吃一點,不要太久也能消滅光。學會分層次和分階段處理,不可能就成了可能。把問題想透徹是一種很好的思維品質,只有想透徹了,才有可能找到問題到底是什麼,才能找到問題解決得最有效的手段。只有想透徹了,才有可能發現所謂的危機,不過是某某一方面問題的表現,它不僅可以克服,而且可以翻轉,一面是天堂,變成更大的機會。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蔑視困難並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同時也是一種通過尋訪方法去克服困難的態度。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是辯證的,困難與問題固然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但是遭遇困難和問題,不僅是人生的必然,而且,它們對我們的成長,發展,創造,都有積極意義。

我們不僅要擅長解決困難與問題,而且還應該將困難與問題變為機會。我們不能祈求在自己成功或輝煌之後就沒有問題,更不能祈求生活中沒有問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遭遇問題,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產生,不能厭煩,不能躲避,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洞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上,打造自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輝煌的業績,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才智。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2

讀了吳甘霖的《方法總比問題多》之後,讓人茅塞頓開,在此想與大家分享我的一點體會。該書從開動腦筋想辦法、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矛盾、學會創新性地解決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假如你擁有這三個方面的認知和智慧,你就會有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帶着自發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還會因為掌握方法而創造非凡的業績,並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不僅如此,你將從此不怕困難,而且還會將所遭遇的問題,變成你進一步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一、開動腦筋想辦法。

《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方面是認識論,另一方面是方法論,兩者同樣重要。為什麼面臨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很快就能解決,有的人卻遲遲解決不了呢?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一是多讀細讀象《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樣難得的好書,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精髓:二是平時注意觀察和傾聽,虛心學習、借鑑身邊同事解決問題的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三是多溝通,加強縱向和橫向的溝通,廣交朋友,從中獲取信息;四是多總結歸納自己和別人的經驗與教訓,注意積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方法和技巧。

二、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矛盾。

問題一大堆,先解決哪個,後解決哪個,不僅僅是個簡單的順序問題,不但涉及方法和技巧,而且決定效率和效果。關鍵是要抓主要矛盾,先解決事關全局、責任重大、非常着急的問題,再解決相對重要和着急的問題,推而廣之。有的問題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有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順便就把其他一個或一些小問題解決了。所以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篇3

前些日子,讀了一本好書—《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是一本一流人才工作方法的專著,作者是享譽海內外的方法學家、國際職業培訓師吳甘霖先生。該書從方法與問題的關係、如何克服無法應對問題的心理障礙、如何擁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如何把問題轉成機會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這本書,讀來如沐春風,如品甘飴,讓人感受良多,受益匪淺。

一、方法與問題是推動人生前進的動力。

從古至今,方法與問題總是一道共生的辯題。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有的人誇大其辭,怨天尤人,有的人樂觀向上,用心應對。人生註定要同困難、同問題打交道,或是困難吞沒懦夫,或是強者解決問題。方法總比問題多是對方法與問題的關係的最好詮釋,它是一種應對困難時,用心應對、奮發向上、永不言敗的心態;是一種不屈不撓、蔑視困難並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有了這種心態和精神,就會努力工作,並因掌握了方法而創造非凡的業績,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不僅僅如此,還會從此不怕困難,將所遇到的困難轉成進一步成長的機會。人生總會面臨許多問題,上學、找工作、交友、家庭與事業等,每時每刻,這些或大或小的問題,總會困擾我們,只但是應對他們,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用心應對。一個人如果不想虛度此生,活得充實有好處,應對困難時,就需要勇氣和理智,主動想辦法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征服困難,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嘗試,不斷更新,我們會體會到很多東西,學習到更多經驗,觀察精彩的世界,感受人生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地體驗到這種精神。作為一位法官,我們更需要這種精神:直面問題,尋找方法,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把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窮盡一切可能地做好,做

到極致,做到完美。許多人會因此取得成功,也有人默默無名,無論前者還是後者,當離開工作崗位的時候,他們都能夠説自己無愧於自己的工作,無愧於神聖的審判事業。

二、多找方法,少找藉口,是每一位法官應有的工作態度。

在工作中,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藉口。找藉口的人是單位裏最不受歡迎的人,找方法的人,是單位裏最受歡迎的人。找藉口的`人,是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哪怕有現成的辦法擺在他面前,他也難以理解。在現實中,員工其實能夠分為三種:一種是具有敬業精神並能找方法的員工。他們擁有智慧並樂於奉獻智慧,毫無疑問,這類員工是最好的;二是敬業但缺乏方法的員工,他們能奉獻汗水,這種員工單位需要,但不會有太大的發展;三是既不去找方法又不敬業的員工,他們什麼也奉獻不了,最終的結局只能是離開。作為法官,我們應力爭做第一種人,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我們的審判事業需要的正是這種不找藉口找方法的法官,只有具有這種精神的法官,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平正義,維護法律的尊嚴。多年來,問題總是我們躲避職責和努力的第一藉口,什麼經驗不足,積澱不夠,辦法不多等問題成為我們最好的“擋箭牌、護身符”很少思考自己是否想盡辦法、竭盡全力。此刻想來,工作之所以少有成績,工作中“問題多,事情難辦”,我們沒有盡最大努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這要求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從找藉口向找方法轉變。

三、方法是推動審判工作的源泉

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審判工作,總是問題和困難相伴,也正是在問題和困難的解決中,磨練出法官忠於祖國、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本色。但在工作中,也常聽到“實在沒辦法”“一點辦法也沒有”的聲音。一句“沒辦法”,我們似乎為自己找到了不做的理由,但也是一句“沒辦法”,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真的沒辦法嗎還是我們沒有好好動腦筋想辦法想辦法才會有辦法,只有找方法才會有方法。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主動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藉口迴避,找理由為失敗辯解,找藉口迴避和找理由為失敗辯解只會加倍失敗,只有找方法才會有成功,成功永久屬於會找方法的人。審判工作需要具有敬業精神的人,但只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業精神是不夠的,還應格外重視方法,如何更好地工作,如何為維護神聖的法律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就客觀要求每位法官都應做一個凡事講方法的忙人,只有這樣的忙,才會有效率、有價值。

四、只要善於找方法,問題也能變機會。

吳甘霖先生在書中用了超多的篇幅講述“怎樣找方法”,一共講了十四種方法,這些方法,能夠開拓我們的思維,指導我們如何去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卡內基把困難轉成功,把危機變機會的經歷:作為美國一家鋼鐵公司老闆的卡內基,在美國全國性大罷工越來越多,所有的鋼鐵企業都遭受衝擊的時候,卻利用這個機會,採取有力措施,不僅僅使自己從罷工問題中解脱出來,而且趁機兼併了很多公司,其鋼鐵在全國市場上的佔有率從1/7一躍而為1/3。這個成功事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可能是個逆境,但同時也是機會。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在逆境中才會得到最大的激發,羅曼.羅蘭説得好:“只有歷經無數困難的磨練,才能走向成功的頂峯,只有經過煉獄才能打通走向天堂的道路”。事實上,社會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艱難困苦,都會遇到煩瑣複雜的問題,我們辦理的每一齊案件也是在無數困難問題的解決中推進的。《方法總比問題多》所倡導的理念,為我們解決問題找到了一個有力的支點,“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有了這樣的信心和勇氣,用我們的智慧去尋找方法,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審判工作中幹出成績,打出一片天地。

讀《方法總比問題多》,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要怕困難怕問題,要堅信方法總比問題多。我向同事們推薦這本書,期望大家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示,做一個直面困難、不屈不撓、永不言敗、開拓進取的人,為自己的人生,為共和國的審判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篇4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去試一試。許多潛能被壓抑,許多應有的業績沒做出來,都是由於沒有嘗試之前就先否定了!

勇敢地去嘗試吧,不試哪知行不行!

別害怕拒絕,也許別人期待着你的出現!

在當今社會,不僅“適者生存”,更是“試者生存”。

短短的幾句話,卻揭示了一個一流企業員工應該有的工作態度。其實,每個人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會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麻煩,而很多人往往會被問題、麻煩所困擾,甚至產生對存在的問題的茫然和恐懼,因不知如何應對,也就無法得以解決,只能繞着走,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享譽海內外的方法學家、國際職業培訓師吳甘霖在《方法總比問題多》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每一個人來説,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否主動地去尋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藉口迴避責任,這一點,對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怎樣克服對於問題的恐懼,在遇到問題時怎樣運用一些思維技巧,找準標靶、類比思考、巧妙轉移問題,不僅要從心理上藐視問題,用適當的方法克敵制勝,而且還能最終將問題和挑戰轉變為機遇。

在《方法總比問題多》中,現實中的員工被分為了三種:一是具有敬業精神並能找方法的員工,他們擁有智慧並樂於奉獻智慧,這份智慧必然會給企業創造財富,毫無疑問,這類員工是最好的。二是敬業但缺乏方法的員工。他們能夠也只能奉獻汗水,這種員工單位需要,但他們自身不會有太大的發展。三是既不去找方法又不敬業的員工,他們什麼也奉獻不了,所以最終只有出局,而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總是社會的稀有資源。

此書還分別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成為擁有智慧的員工。其一是“方法”與“問題”的關係;其二是如何克服無法面對問題的心理障礙;其三是如何擁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其四是如何把問題變成機會。如何擁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這本書的主要核心部分。如何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多樣性、多變性、突發性的問題,將其轉變為機會、機遇,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該書總結了學會“換地方打”、類比方法、逆向方法、側向方法、系統方法、加減方法、問題轉換等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使員工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此書言簡意賅,內容十豐富。書中還通過眾多成功人士的的實例闡述觀點,而這些觀點無一不是指導我們如何面對和解決工作、學習各方面問題的法寶。

當然,讀書是為了學以致用,“方法總比問題多”在實際工作中,不應該只是作為教育別人的口號,更應該學為己用。我本着用心感悟、剖析自我的態度讀了這本書。從中我找到了一流員工的定義和一個員工在公司中的價值定位。同時,也對自己以前的工作和經歷做了一些總結,捫心自問,我是不是經常為自己找藉口呢?通過刻薄的自我檢討,確實發現了自己在這方面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做事畏首畏尾,不敢正視困難。當困難來臨的時候,總是以為自己克服不了,總是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把事情做好。當然,這樣的藉口極大地影響了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在工作之前就輸給了自己。

第二.在工作之後,不能很好地進行總結。即使一項工作自己沒有做好,也不去想原因,總是拿做完了就可以放下了的心態來敷衍自己。不從失誤中汲取教訓,更談不上總結經驗。這樣,下次做同樣的事情的時候還是不能很好的完成。

能把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挖掘出來固然是好的,但讀書不能只發現缺點,更重要的是要在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後,能夠思考改進它的方法。讀書之後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起到一個積極正確引導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要樹立“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的工作理念,樹立積極向上和主動的工作態度、知難而上、勇於挑戰的競爭精神,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在精益,安全,高效,創新的企業精神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多發現,分析,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立足於自身的崗位職責,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善於自己發現問題和剖析問題。自己發現不了問題本身就是最大的能力問題。只有自己能夠正確認識到工作中的難點問題,才能根據工作實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有效的解決問題,並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價值的體現。否則,我們在工作上就會表現為無的放矢,或者事倍功半。

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問題。問題經過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快最好的辦法。作為一個好的員工,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善於發現問題和認識問題,然後是分析問題,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問題不能正確地分析,也就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對問題進行了正確分析,才能根據工作實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最終將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

多方面找方法,解決問題。只有找到方法解決問題,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公司的損失。公司的誠信、穩健經營需要不找藉口找方法的員工,只有具備這種素質的員工,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也最有可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脱穎而出。因此,我們在發現問題之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積極地從各個方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要回避問題,尤其不能一味的推諉,喪失補救良機,造成公司的損失,同時也失去了自己鍛鍊、成長的機會。

三.在解決問題之後,要多做總結,進一步體驗過程中的精神。問題解決了並不等於事情結束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要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找方法解決問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回顧總結,分析其中的緣由,發現其中還可以改進的地方,總結其中的經驗,為下一次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尋找更好的辦法。同時,總結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有沒有再找藉口,有沒有把這種思想充分發揮出來。

不找藉口找方法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面對困難面對困境不屈不撓永遠向上的精神。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征服困難,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嘗試,不斷更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體會到很多東西,學習到很多經驗,觀察到很多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地體驗到這種精神的力量。

作為公司的新員工,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有莫大的益處,讀書使人明智,讀了這部書之後,我們就要明起來,明白自己以後的工作責任,明確自己以後的工作態度,明晰自己以後的工作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