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6.62K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為高尚的智者交談,使人受益匪淺。《做卓越的教師》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在這本書中,彭興順大師從“做卓越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方面論述瞭如何做卓越的教師,為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寒假裏拜讀、品味《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做卓越的教師”強調:“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考慮,真正體現了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必須有卓越的教師!

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昇華。”要想走向卓越,必須自覺從六個方面進行修煉:差異有限,潛能無限;

不能離開,好好愛她;

勇於實踐,善於積累;

博覽羣書,以書為友;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加強研究,勤於寫作。書中列舉了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師深入淺出的對這六個方面作出生動詳盡的講解。

“一個人想要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為怎樣的人”。“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存在的狀態。”做教師,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師個人事業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責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中,我將會按照書中講的六個方面修煉自己,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愛我所選終不悔”;

多讀書、讀好書,“腹中有書氣自華”,以書為友,不斷豐富完善自己;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註重教研與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8月14——17日臨沂市第三屆國小語文青年教師讀書會在我們沂南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屆讀書會,心靈頗受震撼。郯城、沂水等縣區的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名家教育思想闡述,讓人茅塞頓開;蘭山、沂南的老師進行的經典展示,讓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幾位教師的《西遊記》、《論語》、作文、《在仙台》教學讓我們對經典閲讀有了新的思考……市教科研陳科長對此屆讀書會進行了總結,進行了精彩點評,並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學習這些名家,更重要的是要多讀善思,並實現自身的成長。此會很好地提高了廣大青年教師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激發了青年教師讀書學習熱情,促進青年骨幹教師快速成長。

“與名家為友,與經典同行”此次盛會,收穫頗多。特別是通過聆聽臨沂八中王立華老師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報告,使我真正明白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真正成為一名合格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應該是專業人員

教師工作是一種服務公眾的形態,它需要教師的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而這些知識和才能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與研究,方能獲得專業人員的經驗,因此,我們應當把教師工作看作是一門專業,但如果一名教師不具備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才能,他(她)就不能從事教育工作,否則會誤人子弟。

二、教師應是發展中的人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教育的理解力、對教育的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師的學歷水平、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集中代表了教師發展的意義。

三、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

教師與其他職業一樣,是一種學習的職業。從業者在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有機會定期更新和補充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果一名教師只滿足與現狀,沒有及時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去為自己“充電”,那麼,他(她)將是一個教師戰線上的時代落伍者。作為一個專業教育者,教師應具有不斷地專業化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也是教育不斷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在現代終身教育的.改革中,教師的學習首先是作為一種終身學習的形式而進行的,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有可能為兒童一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師應是教育與教材的研究者

在《課程研究與編制導論》一書中,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條途徑:1、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2、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3、在教室裏檢驗已有的理論。

在觀摩田娜老師的讓我們捧起《西遊記》課堂教學時,很明顯的能感覺到田娜老師對《西遊記》這部經典早已是爛熟於心,這就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説教師必須是教育理論與教材的研究者。

一提到成為研究者,老師們通常有兩種想法。一是“不敢”研究,把研究看做是理論工作者的“專利”,認為自己只是普通的一線教師。另一類雖然“敢於”研究,但把研究狹隘地理解為正規的試驗研究,因此他們進行研究時,往往要求自己遵循嚴格的研究程序,如專門立項、數學統計、撰寫研究報告等。

那麼,教師到底有沒有進行研究的“資格”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保證教育研究的科學化和規範化,最根本的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對研究內在精神的尊重——研究作為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科學和規範的核心仍是對事實的尊重。因此,教師完全可以成為教育研究者。

總之,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能夠讓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自身具有很高的語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代新思維、新形象的語文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有深度、有思想、有魅力的語文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教育傳播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共同活動組成的教學信息傳遞和交流系統,其目標是幫助學生實現預期的行為改變,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個性發展。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教師魂牽夢繞的境界。為此,教師們都想方設法,期望提高教學效益,圓滿達到預期目標,但往往事與願違,效益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忽視了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干擾(以下簡稱“干擾”)的研究。下面我擬就課堂教學干擾的特點、表現及對策思考做粗淺分析,與各位同仁相互探討。

一、干擾的涵義、特點

漢語詞義上來看,干擾是指(對某種秩序的)干預和擾亂。而作為一個教育傳播學名詞,干擾是指影響教育信息傳播(傳遞與交流)效果的各種消極因素。

國小數學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四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其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可能出現干擾。在教學過程中,干擾總是作為教學信息的對立物而存在的,是一種不可避免、不可預見而又不易確定的現象。它使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有所耗損,產生彌散,導致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遲緩、阻滯,不能被對方完整接受或接受失真,導致教學效益低下。

二、干擾的主要表現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學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途徑和場所,是連接信息發出者與接受者的中介,聯繫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的橋樑,使二者間能夠實現信息的傳通。教學傳播過程主要由教學媒體的使用,空氣中的光波、聲波、電磁波的運動,人的感覺器官的刺激與反映以及信息的傳輸和處理等環節組成。上述環節的配置、使用或處理不當,均可能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及心理構成干擾。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筆者以為干擾表現有四類共16種。

(一)傳播符號干擾

傳播學家宣韋伯認為:符號是人類傳遞活動的要素,符號代表事物,它能脱離參加傳通關係的雙方而獨立存在,符號是可以“譯”成“意義”的傳遞因素。符號一般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種。前者如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後者如動作、音響、圖像符號等。傳播符號干擾主要表現為:

1、語言含義模糊。如:亂用方言(將“上午”、“下午”説成“上晝”、“下晝”),用語不當(將“求一個數的倒數”説成“求倒”),邏輯錯誤(隨意增加或減少概念的內涵,致使概念外延縮小或擴大,將“三角形”説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方程”説成“含有X的等式”)等造成理解困難。

2、板書形式不當。如板書出現錯別字、計算錯誤、圖示不規範、比例失衡(將長度、面積、體積、重量相差懸殊的比較對象表示成近似相等)等造成認知錯誤。板書字跡潦草、模糊、排列雜亂,造成辨認困難。

(二)傳播媒體干擾

教學傳播媒體是指承載、傳輸與控制教學信息並介入教和學過程的材料和工具的總稱。按媒體作用的器官和信息的流向來分有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覺媒體、交互媒體、綜合媒體物種。有關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取的信息量佔信息總量的比例分別為83%(視覺)、11%(聽覺)、3.5%(嗅覺)、1.5%(觸覺)、1%(味覺)。這表明視覺與聽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傳播媒體使用不當主要是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造成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3、媒體質量欠佳。書籍缺頁、倒裝、字體過大或過小、印刷不清,幻燈片和投影片、掛圖畫面模糊、色彩失調,音像媒體圖像抖動、變形、聲像異步、串音、噪音等造成學生辨認困難。

4、媒體運用不當。媒體運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變化過多,造成學生視覺與聽覺疲勞;媒體的刺激程度過高、形式過於新奇,導致學生注意力被媒體所呈現的表面現象吸引,忽略認知過程;媒體運用時機選擇不當,不能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化解疑點、激活思維、引導探索,導致媒體運用徒勞無功,渙散學生注意。

(三)傳播方式干擾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共同活動形成的'信息傳遞和交流系統。如果教學信息的傳遞與交流的過程或方法選擇不當,也會造成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5、操作設計不當。操作(包括實驗、演示)選材不準、指導不具體、要求不明確、程序不規範,導致實驗、操作的結果精確性及可信度差,使學生對結果產生懷疑。

6、教法選擇不當。教師沒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校實際及學生特點,過多地採用缺乏反饋的單向傳輸方式,引起學生情緒消極;片面理解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音像教材播放時間過長,使學生視覺、聽覺疲勞;以電教手段代替教學,搞電教的“滿堂灌、注入式”,師生之間得不到及時的信息溝通,降低信息接收效果。

7、情境創設不當。創設的情境侷限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脱離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情境中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背景太多、太雜,創設情景的過程太長,內容堆積。既失去創設情境的教學價值,又不利於學生的觀察、感知、抽象與概括能力的發展。

8、問題設計不當。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或討論次數過多,選擇時機不準;問題太難、太易,或不具有思考與討論價值;操之過急,教師提出問題後後學生立即進行反饋與交流;或者當學生思維正活躍時卻中止對問題的討論;組織不嚴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的人不少,但對討論的結果卻沒有歸納總結等。這樣的安排浪費了學習時間,達不到問題設計的目的,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

9、活動組織不當。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劃分隨意性大,小組人數太多或太少(從二、三人到十幾人),小組成員學習水平的搭配同質化(優生組、學困生組、中等生組),成員分工不明確,角色定位混亂,活動的程序設計可操作性不強等。諸如此類,既妨礙了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切磋以及互助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也不利於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10、練習安排不當。練習難度把握不準:練習太容易,學生不經過努力就能完成,產生自滿情緒;練習太難,學生經過積極的思維活動仍不能完成,則產生畏難情緒,散失信心;練習形式單調、機械重複,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同時感到枯燥無味、降低學習興趣;練習形式變化過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效果不理想。

11、評價方式不當。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新奇、與眾不同的想法或結果,教師不能正確把握,輕易否定,抑制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對學習中的錯誤,不分緣由橫加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傷及學生的自尊心。

12、教師活動不當。教師教態過於誇張、變化過於頻繁或者形式呆板單一,使學生的注意渙散;講課的語調、語速缺乏變化,語言缺乏通俗性和兒童情趣,導致學生疲勞,學習興趣下降;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解決問題時,教師不停地在行間走動或喋喋不休的提示,打亂了學生正常的思維活動。

13、偶發事件處置不當。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對於正常學習來説是干擾,而對此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不加理會或強制學生轉移注意等不當處置行為則會使干擾程度加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鏡子裏的那個自己,眼袋盛滿疲乏,憤怒擠裂臉龐,無助鎖住喉嚨,你哭不出來,也不能哭出聲來。因為你是老師,一個需要用滿滿的正能量來愛護和教育孩子的身份,負面情緒的流露與傳導意味着失職。

作為一名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然而很多時候,面對熊孩子們一再的皮鬧,面對極少數家長的不支持,面對工作與家庭平衡的壓力,坦白而言,壓抑負能量實非易事,直到初嘗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內在療愈》裏記載的十五味良藥,猶如撥雲見日,有相見恨晚之感。這十五味良藥可謂貨真價實,分別由十五名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的心理學專家親身試驗良好再臨牀反響良好而來,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將其歸為三類,即如何自我和解、自我平衡、自我綻放。

《內在療愈》看到這個書名就十分歡喜。這個時代,停下來等待落後靈魂的人不多,重視內在健美豐盈的人亦少。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那些在脆弱體內蓄勢待發的負能量,或是我們缺少強大明亮的靈魂底色,將生活細微的痛苦恐懼與焦慮放大;或是我們未曾習慣接納甚至欣賞不完美的自己,對自我要求過於嚴苛,缺乏與過去握手言和,向未來翹首展望的勇氣;又或是我們過於強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恰恰忽略了對內在的培育......

本書最大的特色不在於傳授那些易懂易操作的心理學療法,而在於這些療法都是心理醫生對自我的試驗與和解。某種程度而言,心理醫生正是那些備受內心煎熬之人的老師。反言之,老師又何嘗不是孩子們的心理醫生呢?我們想象中的心理醫生往往積極樂觀,與抑鬱、社交恐懼症等症狀毫不搭邊,正如大眾想象中甚至老師自己認可的`老師形象亦如此。但,師亦人,孰無七情六慾、傷痛抑憤?屏氣藏好內心的負能量,以正能量面對學生固然是好的,但剖己為例,用書中良藥試圖自我和解、自我平衡,最終向外界真正地自我綻放豈不更佳?最重要的,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們也學會疏解內心的不安與焦慮。雙向的奔赴才值得期待,一些老師熱心善良卻苦於沒有孩子找她傾訴,殊不知自我揭露、自我綻放正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當你用真情感化孩子,與孩子們共情,孩子自會珍惜那層超越師生情的信任。

書中有關如何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叛逆行為一章令我印象深刻。看着書中那個被母親追逐叫喊仍就死活不肯穿衣服上學的蒂博,我彷彿回憶起了自己與熊孩子們相處的種種瞬間,當時戰爭雙方的確是本能地用憤怒保護自己免受焦慮之苦。如果老師早點意識到培養自己的善待能力,巧妙運用書中的積分遊戲逐漸形成和諧師生網,或許雙方都能少受言語折磨的傷害了。想到這,不禁啞然失笑。

老師老師,您別哭了,跟個孩子似的!夢中的小人繞着講台圍成一圈,有的慌張,有的遞紙,而我在孩子們中央,放聲而幸福地大哭,耳邊彷彿聽到孩子們竊竊私語。

哈哈,原來老師也哭鼻子呀!

原來老師也有難過的時候呢!

原來老師也會因為我們而難過啊!

金老師哭鼻子笑的樣子還挺可愛的,哈哈哈......噓,別笑了。我們以後可不能讓老師難過。

嗯,一定不能。

是呀,在自己愛的孩子面前哭出聲來,又有什麼丟人的呢!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更好的老師高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如摯友”“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些至理名言是前人對“為什麼要讀書”最有力的詮釋。可是,我對書的認識,對這些至理名言的深刻理解確是在我作為教師以後,確切的説是我來到東方國小的那一天起。

童年的我是在媽媽的故事陪伴下成長起來的,留在記憶深處的屬於自己的讀物只有《狼來了》和《小紅帽》這兩本圖文並茂的故事書。十四歲生日時,媽媽送我兩本書,《*和他的兒女們》《高山下的花環》,這成了我最珍貴的生日禮物。真正的自發地讀書是在師範學習期間,那時大約讀過了二十幾本文學著作,從那時起,荒蕪的心田才開始觸及到高尚的文學領域,初步領略了巴金、冰心、老舍、朱自清、錢鍾書、路遙、雨果、大仲馬等偉大的文學巨匠的風采。時光飛逝,從邁出校門到匆匆踏上三尺講台,屈指算來,真正讀過的書不過幾十本。少年兒童階段,是人生吸收精神營養的最佳時期,可想而知,一個在少年時期沒有閲讀過適宜閲讀的中外名著的人,應答説他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個在少年時代沒有閲讀過中外名著的人,他很難為自己的發展構建堅實的、寬厚的基礎。而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又恰恰需要具備寬厚的人文底藴、牢固的知識基礎。這強烈的反差是我作為教師,應該讀書的最重要的理由。

其次,讀書時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最初聽到這句話是在全體教師交流《季羨林先生》讀後感時王老師提到的,而且越是細細咀嚼這句話,其含義越深刻。試想,作為教師,如果不讀專業領域的書籍,那麼它就不能教育領域甚至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作為教師,如果不涉獵管理方面、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就不能藝術的人文化的管理班級;作為教師,如果不閲讀大量的文學著作,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會蒼白無力;如果不接觸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那麼我們就很難親密地與學生溝通;如果僅僅瞭解課本中固有的知識,那麼我們的課堂就不能吸引學生;況且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我們還擔負着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激發孩子們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有效的閲讀方法,因為少年兒童階段是一個人閲讀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讀什麼書、怎樣讀書、形成什麼樣的讀書習慣,可以説會影響人一生的發展--而且這是長大以後所無法彌補的。作為教師,有責任把優秀的讀物推薦給孩子,並且引導他們閲讀,這首先需要教師閲讀大量的書。試想,《愛的教育》《魯賓遜漂流記》《草房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本本經典著作如果在老師的引導下閲讀、交流感受,學生肯定會受益匪淺而且是終生難忘的,經典中所藴含的精神也一定會成為孩子們前進的巨大力量。反之,如果教師不引導孩子們閲讀經典,遺憾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可怕的是我們耽誤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所以作為教師,的確該讀書,而且該讀的書太多太多。只有具備系統整合的學科知識才能靈活調度,只有具備豐富廣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心理學知識,課堂上才能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

第三,教師唯有重視讀書,才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教育是一項特殊的事業,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人塑造人的事業,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心地,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肩負起教育事業神聖的使命。而塑造健全的人格、錘鍊堅強的意志正是讀書的重要功能所在。

誠然,我們不能為讀書而讀書,而應該注重讀書的過程和讀書的質量。回想自己來東方國小的幾年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濃郁的書香校園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沃土,而且這種無形中的內隱的因素具有相當大的力量,能激發起你學習的願望,這種感覺是我來東方國小後切身感受到的,我知道到這是多年以來學校文化的積澱,是李校長首先作為讀書人、愛書人的無形感召力。

《國小語文教師》《教師博覽》《演講與口才》《國小青年教師》......一本本精緻的讀物至今已成為我不可或缺的朋友;《誰動了我的奶酪》《自動自發》《這種事,不必老闆交待》《魚》......在逐漸改變着我的理念,讓我懂得勤奮的意義、敬業的快樂、自信的力量;《虛掩的門》《心裏的鎖》《鞋裏的沙》《上帝的笑》《一杯清茶,輕輕撫慰》《一杯濃茶,八味人生》......讓我懂得寬容、愛、智慧人生的`哲理。許多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只要你細細思索,其間藴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一隻鉛筆有多少種用途”不僅暗示了學會變通的重要性,他同時還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對孩子們缺少了太多的啟迪。“生命的釘子”短短的一段文字,卻傳遞了這樣一個真理:生命是一顆釘子,只有不斷地敲打、加壓、搏擊,一旦懈怠、僵止,便會鏽蝕、老化、喪失鬥志,心灰意冷,抑或未老先衰,暮氣沉沉,碌碌無為。閲讀着這樣富有哲理、賦有思想、平實雋永的小故事,咀嚼着裏面藴含的大智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彷彿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悄然成長。

當然,作為教師,更應該讀一些大的著作,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於永正的《教海漫記》,竇桂梅的《和教師一起成長》,張光霖的《季羨林先生》......給我的思考是深刻的,給我的震撼是強烈的。讀這些大的著作要一氣呵成,然後反覆琢磨,勤於實踐,就會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穫。

總之,讀書是件快樂的事,因為它能把美麗的夢想、目標、快樂植入到我們心中。當然,讀書知識學習的一種途徑,在實踐中學習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無論哪種學習形式,相信只要我們以書為友、善於學習、勤於反思、敢於實踐,就會實現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們作為教師人生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最近我讀了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感觸頗多。

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學的習慣以及他敬業的精神所感動。“渴望快樂,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質條件相當優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師行業,職業倦怠情緒大有人在。在重重的壓力下,不少教師的精神空間越來越狹小,常感身心疲憊心力交瘁,在這種情況下,又何談幸福。

人人渴望幸福,但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又有許許多多的煩惱,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呢?為了孩子們,也為了自己,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要有自己的文化存款

“文化存款”就是閲讀經典!為教師終生幸福打算,幸福地活着。是的,陶老師將他思考的“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關係”所得,引導老師們讀書寫作,從而喚醒了老師們感受幸福的能力,使老師們走上了終生幸福之旅。去感悟“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的幸福境界。教師要想發展起來,就要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個閲讀經典的空間,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登上‘會當凌絕頂’的境地。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

陶老師告訴我們他讀書的一個重要體會就是:“經典為伴,幸福一生”。為什麼這樣説呢?首先,經典誦讀可以使人趨真向善。其次,經典誦讀可以使人寧靜致遠。同時,經典誦讀還可以使你寵辱不驚。再次,經典誦讀還可使人氣質高雅。我的感受是多讀書、讀好書,閲讀經典,享受讀書的幸福。

二、要充滿自信,體驗成功。

陶老師認為自信者的心理狀態在任何境況下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只要始終充滿自信,不管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遭遇多少波折,最終就一定能夠成功。陶老師60歲了還在讀書背書,並且他認為他的記憶力非但不比10年前減退,反而有了不少增強。他認為通過背誦,激活大腦,從而使自己的生命出現奇蹟。在英語的教學中,有時候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背誦。在要求學生背誦的同時,自己也和學生一起背,與學生比賽,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作為教師一定不要説學生笨,時時刻刻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如記憶力、書寫、誦讀、口語、聽力等,多鼓勵表揚他們,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礎,有了信心就會有成功體驗,在成功的體驗中收穫幸福。

三、寬容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作為一名教師,對違紀學生、不學習的學生、甚至逃學的學生,只有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就象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耐心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不足,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師生關係,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寬容並不是縱容,寬容也不是對學生的過錯無原則地袒護,而是以我們博大的胸懷去激勵學生自己改正錯誤,追求進步,爭取成功。在工作中、生活中,學會寬容,也是為自己留下一份輕鬆,一份快樂,一份幸福。

對於教師來説,是否能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影響着自己的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以上是我的幾點深刻體會,在以的工作,我要將這種體會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做好每一個細節,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從教育中獲得快樂,從而充實生活的快樂。

在以後的工作總,我要將這種體會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做好每一個細節,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從教育中獲得快樂,從而充實生活的快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作為一名一線的中學數學教師,在11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伍爾夫讀書隨筆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高中話題作文範文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喝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高中英語範文背誦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説,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台灣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

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讀書心得範文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的高中隨筆範文第一條説:“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是貫穿於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通過讀《體育教師教育》這本書,使我深深得體會在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悦。

體育教學應根據學校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實際情況儘可能多地安排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開闊學生的'眼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些運動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中去在體育實踐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使學生懂得體育活動要按照人體生理的基本規律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等方面來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課外活動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量運用“全面、經常、漸進”的體育鍛煉原則讓學生參加到體育活動的設計和決策中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