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15篇[精選]

來源:文書谷 2.8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15篇[精選]

《昆蟲記》讀後感1

獨立小院,月光如水,我靜坐其中,感受着流瀉在身邊的月光的悽美,靜靜地閲讀着法國作家法布爾的佳作《昆蟲記》,並不禁被其平凡,卻又可打動人心的語言所吸引。

法布爾出生於一個極其普通的法國家庭中,家人們都對昆蟲沒有興趣,甚至還討厭昆蟲,但就在毫無遺傳的情況下,年幼的法布爾卻對此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幼年時,從法布爾喜愛研究動植物,喜歡探索水下世界的動物們,喜歡長相奇特的蟲子,上學時不忍心消滅樹下的蝸牛,就可看出他對昆蟲的喜愛。

長大後更是入迷,願被別人當做傻子的在石塊兒旁看蟋蟀唱歌兒而待一整天,願在寒冷的冬天將爐內温暖的火熄滅,好觀察舍腰蜂的家,願讓蜜蜂在窗上築巢,因為飛蝗泥蜂在門口築巢,而小心翼翼的進門。

在閲讀這本書時,我彷彿置身其中,和法布爾一同去探索這大千世界所帶給我們的`奇妙體現,去探索植物以及昆蟲身上那不為人之的奧祕。通過他那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科學性的描繪,激發了我很大的興趣愛好及獲得了大量的知識。

我認為法布爾才是真正的科學家,與別人不同的,別的科學家們研究動物們,只是將活了的或將死了的動物殘忍的解剖開來,和動物唯一所聯繫的只有那冰冷的解剖刀。而法布爾不同,他是在生活中,在不傷害它們的情況下,去仔細觀察,和昆蟲聯繫的是自己對昆蟲的喜愛,是自己熱愛昆蟲的那顆心,找到的成果,可能沒有解剖的詳細,但卻比解剖更近人情。結果定比起解剖所得到的更多,因為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動物,他了解的不僅是昆蟲的結構,更多的是觀察及生動的描寫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法布爾用自己的一生去了解昆蟲,他不僅是在研究,更是在和昆蟲做朋友,這是他自己的一種追求,一種嚮往,一種令人所敬佩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2

在繁忙的世界裏,我不能找到一絲的趣味。一年四季也只是花開了,接着又落的過程。有時感覺生活很漫長,猶如日子被放大了無數倍;有時生活又很匆忙,好比剛起牀吃完早飯黑夜就來到。哪怕有一個全新的事物也不能吸引我一絲的好奇。

生活就像被塗上了灰色。偶然的一日,我接觸了法布爾的《昆蟲記》,生活那扇五彩繽紛的門便向我敞開。打開《昆蟲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活潑的小蟲子,它們身手不凡,姿態萬千,而它們身後卻有一個龐然大物——法布爾先生。這位大傢伙在用他的雙手,把他對昆蟲的所見所聞如實記錄了下來。

在他神奇的筆下,我看見了兇猛好戰的紅螞蟻;掛着美麗的燈籠,捕獵心狠手辣的螢火蟲;手提大刀,身披綠甲、對愛情非常殘忍的螳螂;為了迎接新生的兒女,辛勤勞作的聖甲蟲;在土下受盡四年黑暗,樹上只享受五週光明的蟬……他的筆如同馬良的神筆一樣,把蟲子們描繪地栩栩如生。

法布爾為了把昆蟲的習性、奧祕也展現出來,他又開始實驗。哪怕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哪怕它的謎最終也無人知曉,他想盡一切方法去研究。就如他探尋紅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時,他在螞蟻回巢的路上設了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反覆更改計劃,仔細觀察。

他為了探尋雄性大孔雀蝶如何預知伴侶藏身何處的祕密,他實驗了好幾十次,轉換好幾種思路,直到蝴蝶生存的季節已經過去,他就把希望放到來年。

合上書,法布爾的一舉一動在我眼前掠過,從他忙碌而又認真的背影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馬虎大意:輕易地算錯數學題,寫錯生字,拼錯單詞。從他堅定而又執着的背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渺小:一點小挫折都能讓我情緒崩潰。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昆蟲記》,被法布爾的魅力折服。

《昆蟲記》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昆蟲層面的知識,還有文字背後的作者,以及書外的我。用探尋的目光去看書吧,你總能從書中發現自己的影子。讓閲讀點亮心燈,讓書香潤澤心靈。

《昆蟲記》讀後感3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一一《昆蟲記》,作者用鮮活的語言、幽默的筆調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婚習、繁衍和死亡,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是一本包涵着豐富知識的科普讀物。

要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想必要花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去觀察他。那對於本書的作者法布爾去了解一隻昆蟲的生活習慣,那不是比去了解一個人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嗎?可以感受到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在譯後記中,説道:法布爾行走在田間,雙手十分靈巧,時而撥開草葉和石頭,尋找昆蟲的蹤跡,時而趴在地上,盯着昆蟲洞穴如痴如醉地看上半天。法布爾竟然能對這些毫不在值得一提的昆蟲這麼感興趣,是為什麼呢?

在研究中,他細心觀察每一個小小的昆蟲,他對於一件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是什麼勇氣,讓法布爾如此仔細,如此醉心地觀察昆蟲們的習性生活。原來是那顆熱愛科學的心!為了得出正確的結論,他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一次實驗失敗了,轉身又設計下一次。這種嚴謹審慎、堅韌不拔的科學態度是多麼令人佩服!

對於我們,也要學他的精神,對學習也同樣熱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抱着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學習,也會像法布爾一樣大有所為!

再一説到昆蟲,我就很討厭,比如蚊子、蟬、蜘蛛……但讀了這本書,就會對他們有了其他的瞭解。我就來説説蟬吧,蟬在夏天總是在“唱歌”,雖然在作文中經常寫到蟬總是在夏天唱着交響樂,委婉動聽。但我認為它越唱就越令人生厭!後來才知道,因為蟬成長到能叫的時候是要經過很多年的蜕變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旦能叫就叫得大聲,因為夏天一過,它們就會死去的`。現在就算是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候,蟬天熱的時候正是時機,它們不停的鳴叫是為了獲得異性的關注,以求配。現在正是暑假,的確蟬唱的很大聲,我只能靜靜的欣賞嘍!

在這本書裏學到了作者法布爾的科學精神,還有小昆蟲有關它們的故事和祕密,世界上還有許多沒被發現的昆蟲,就等着我們去探索和發現了!

《昆蟲記》讀後感4

記得第一次接觸《昆蟲記》,還是國小時的一篇課文。過了這麼久,印象最深的還是其中描寫作者亨利法布爾那觀察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相信每個人讀完整本《昆蟲記》,都會不禁感歎它包羅萬象的內容以及富有詩意的語言。它不像一般的學術論著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和擬人使它行文優美,樸實清新,讓人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活力。而我認為,這本書之所以能被世人所傳頌,也是因為它富有人情味。這部作品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與關愛,以及對生活的深厚感情。

而令我驚奇的一點是,現在再一次翻開這本書細細品味,吸引我的不再單純是作者偉大的精神,還有作者對昆蟲無微不至的觀察和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在他描寫的蜣螂捕食中有一段對蜣螂相貌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他整個身軀一副安詳狀,同極其準確的欲為之殺人機器的前爪相比起來反差極大,他的腰肢異常地長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夾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獵物。”讀着這一段,我眼前彷彿出現蜣螂那蓄勢待發的樣子以及充滿野心的眼神。從前心裏對蜣螂的厭惡也漸漸消失了。其實轉念一想,昆蟲與人又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呢?作者通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出對人類社會的見解。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世上不乏有為人們帶來益處的昆蟲。它們不應該因為小部分害蟲就每次被提及,都遭到人類的白眼與嫌棄。我們應用人性去看待昆蟲。誰的生命都應當得到尊重。

大自然的奧妙是那麼無窮無盡。正所謂“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也應學習法布爾那樣,在現時代熱鬧喧囂的都市生活中發現大自然的美,發現生活的美,對生活世事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學會對任何生命尊敬與熱愛。樂於觀察,堅持不懈,記錄事實。也學習昆蟲的自強不息,看到它們平凡生活裏的智慧。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教會了人們尊敬與熱愛生命。這不僅僅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篇用生命之美譜寫的優美詩篇!

《昆蟲記》讀後感5

這本書是亨利·法布爾布寫的。翻開書的第一面就看到“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話可是莎士比亞寫的。這句話讓我感到書的珍貴。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昆蟲的知識。像:蜜蜂是不是什麼花的密都採?螳螂為什麼會吃同類?蝸牛有牙齒嗎?蝴蝶為什麼會翩翩起舞?······

並非所有的蜜蜂什麼花的蜜都採按照食性分為三類: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花上或從一定顏色的花上採食花粉和花蜜。寡食性,只在植物花上採蜜。單食性,僅採某一種植物花的蜜。這本書是亨利·法布爾寫的。翻看書的第一面就看到“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螳螂配對後,部分雄螳螂會被雌螳螂吃掉這樣才能把小螳螂生下來。真殘忍。

蝸牛不但有牙齒,還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有兩萬六百顆牙齒。真不可思議。

蝴蝶的成蟲成熟後,從蛹中破殼鑽出,但需要一定時間使翅膀乾燥變硬,這是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翅膀舒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膀不同步扇動,因此蝴蝶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以看起來有翩翩起舞的感覺,怪不得這麼美麗。

這本書的最後還介紹昆蟲的幾個“最”。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個吧!

昆蟲中的飛行冠軍——蜻蜓

家蠅的飛行時速為8千米,蝴蝶為19千米,班胡蜂和蜜蜂為20千米,最快的是蜻蜓、天蛾和你虻、時速為40千米。所以蜻蜓也許是飛的最快的昆蟲,當它在高速飛行時,每秒要揮動翅膀30~50次。哇!小小的蜻蜓是飛行冠軍真不可思議。

小小的昆蟲世界,竟然有這麼多意想不到。我們也可以從它們各自的擅長之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或發明很多對生活有幫助的東西。如;因為螢火蟲的發光細胞內有熒光素,才發明了冷光,這可是節能的。

我們要多看書,多思考,發明出更多節能的東西。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是法國享利,法布爾的傳世名作。它是一部記錄着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洐和死亡的漫長曆程的研究著作,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讀着這部著作,我感觸頗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用生命在歌唱的歌手”這一章節,它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蟬!

那是故事的開頭:“蟬在夏天總是無所事事地唱歌,一到冬天,沒有糧食吃了,只好向他‘勤勞’”的鄰居螞蟻借糧。螞蟻高傲地問:“你夏天怎麼不儲備糧食呢?‘蟬答:我在忙着唱歌!’螞蟻一言不發地離開。”看到這兒,你是否為蟬企圖不勞而獲的行為而感到憤怒!

先別急!真相恰恰相反:蟬在脱殼後,它的生命頂多隻剩下半個夏天。它只是一動不動地蹲坐在樹幹上唱歌。它不餓嗎?當然不是!它的胸前有根細細的'尖管插進樹幹,盡情地吮吸着甜美的汁液。它一邊享受一邊動情地進行它的演唱。此時,口渴難耐的螞蟻來了,哀懇着歌唱家分給它們一杯瓊漿。哦,不!它們是在光明正大的搶劫!你瞧,兩隻強悍的螞蟻拖住蟬的後腿,一隻螞蟻爬到歌唱家身上拼命地拍打,另外幾隻奸詐的強盜甚至想用力地將細管拔出,將這口井據為己有。看到這兒,是否十分震驚,覺得不可思議:勤勞的螞蟻竟是一羣強悍的強盜?!

這也讓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用眼睛去看表面現象,要用心去揭開事物的本質。眼見不一定為實!

這部著作語句之優美,用詞之精確,結構之巧妙,讓我們對昆蟲世界的神奇歎為觀止!更從側面體現出法布爾觀察得極其細緻!我不禁肅然起敬!一位重於求實的科學家在極其惡劣的野外環境下,數十年如一日地仔細觀察他的朋友——昆蟲,揭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甚至發出“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的慨歎!更體現他樂觀向上,熱愛生命的品質!偉人是如此對待生活的,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呢?

《昆蟲記》讀後感7

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精力,觀察、收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撰寫成《昆蟲記》。《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作者“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似藝術家一般地觀賞,像詩人一般地表達”所吸引,我被作者的文筆深深吸引。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更是一部科學鉅作。這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書中記載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描述了昆蟲們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讓我們瞭解了昆蟲們吃什麼樣的食物,怎樣捕獵食物,如何繁衍後代。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有趣的就是蟋蟀。蟋蟀舒服的洞穴十分寬敞,十分隱蔽,內部很清潔,牆壁很光滑。但它是一種不肯隨遇而安的動物,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這個洞穴可以隨這天氣的變化和它身體的增長進行修正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温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泡泥出來。

可見蟋蟀是一位勤勞的工程師,我也應該勤勞一點,平時做不出來的題要多練習。我想對自己説;“我要向小蟋蟀學習做一個勤勞上進的人”。

昆蟲的世界真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前,我都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你別看它外表善良,事實上它十常心狠手辣。它的美餐是蝸牛,它吃食物的方法很特別。螢火蟲吃蝸牛頗有章法,每次先扭動一下,然後總要停一會兒,似乎要看一下這次扭動產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螢火蟲在吃蝸牛前,先把蝸牛弄成流食才食用。感謝《昆蟲記》,讓我懂得昆蟲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神奇!

法布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我認為平常的小昆蟲竟有那麼多的不熟悉,不瞭解的內幕。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捕食的方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做一個善於觀察,認真總結的人。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8

大自然中藏着千千萬萬的奧妙,上次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帶我探索了海洋深處。此次,法國法布爾的《昆蟲記》帶我遇見了許許多多可愛的小生物,讓我們揭開封面,一起進入昆蟲們的世界吧!

我一直像眾多人一樣認為蟬很討厭,因為每到燥熱的夏季,再加上它的叫聲,就感覺很是煩躁。可是,當我之後讀了《昆蟲記》才得知,原來它是樂於奉獻的,在七月份時常常會有小蟲子們去蟬的井邊喝水,而蟬很大方的為他們讓路,得寸進尺的螞蟻們經想要霸佔蟬的井,螞蟻不是很可惡嗎?蟬依然將自己辛辛苦苦挖的井讓給螞蟻們。看到蟬這種精神,我不僅不再討厭它了,我心還中不由燃起了敬畏之情。

螳螂是一個兩面派,安靜時似甜美的少女,捕食時似兇猛的野獸。它身材十分纖細優美,但前足上卻有鋒利的武器,螳螂抓捕獵物時很是殘忍,捕到後吸血鬼似的吮吸獵物的液體。螳螂兇殘至極,他竟然會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它在吃的時候面不改色,十分泰然自若,彷彿理所當然,順利成章那樣。雌螳螂甚至還有吃自己丈夫的.習慣!

螢火蟲可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昆蟲了,看了《昆蟲記》之後才知道螢火蟲尾部燈的奧祕,螢火蟲身子後半部分有一種白色塗料,形成了很細很細的粒型物質,光的發源就在與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還連着呼吸器官。雄螢火蟲,不僅能夠點亮身上的燈,並且還可以調節亮度,當有敵人靠近時它便會滅了身上的燈。可真是神奇,螢火蟲也真是聰明。沒想到小小的螢火蟲竟然有如此的“特異功能”。

是的,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對昆蟲有了更新的認識,原來小昆蟲們也有着豐富多彩與眾不同的生活呢。它們雖小,卻很聰明,也很會生活。

我呼籲大家愛護大自然,愛護小昆蟲們,愛護每一個生命,並學習法布爾一樣發現並探索新的“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9

記得童年時的一天,我正坐在門前發呆。突然,一處草叢中傳來了一陣短促而尖鋭的叫聲。我悄悄地向那處草叢移動,想扒開草叢一探究竟。可是,它們好像並不給我這個機會,“沙”的一聲,從草叢中消失了。是什麼呢?這個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為一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這本書名叫《昆蟲記》,又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這本書介紹了大自然中十多種昆蟲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繁洐後代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曾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通過閲讀,我解開了幼年時心中的疑惑——原來當時是蟬正被蟈蟈追殺時發出來的聲音。這麼説來,當時是我解救了蟬呢!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潔工”,認為蟬是為快樂而放聲歌唱,評價黃蜂是一個不知動腦筋的“建築家”,而蟋蟀則是一位有名的田園“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還寫了只有兩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見的綠色蟈蟈……他寫昆蟲,並不是呆板的去把觀察過程和有關昆蟲的'知識一一擺出,而是像寫一段人生一樣的去寫它們,寫它們像人們一樣的艱辛,寫它們像人類一樣的歡樂。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對於他人對某種昆蟲給出的評價,法布爾絕不隨意輕信,他總是先行去觀察,再後作結論,並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調”。例如,人們認為狼蛛是十分討厭的,而法布爾通過觀察,卻評價他們為“勤奮的勞動者”、“天才的織紡家”和“狡猾的獵人”。還有,面對人們對螞蟻的讚美和對蟬的鄙棄,法布爾卻認為螞蟻是個“最壞的罪犯”,蟬是個“勤苦的生產者”。你們説,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獨特呢?

久久回味《昆蟲記》這本書,裏面的昆蟲世界是多麼的美妙,而法布爾對昆蟲的細緻觀察和獨特評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昆蟲記》的確是值得我們一生閲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10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終於讀完了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家裏沒人上過學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法布爾能在這麼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而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連最起碼的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非常深刻,《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我們要堅持“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1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個暑假,依舊是烈日中天,依舊是熱風撲面,依舊是冰淇淋佔據了商店裏搶眼的位置。但相比於往年,我沒再叫熱連天,因為我早已沉迷於一個新的世界昆蟲的世界。

要説觀察最仔細的書是哪一本,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昆蟲記》。只要一翻開這本書,你關注的點就不是冰鎮西瓜和可樂,不是白日陽光熱烈的灼烤,而是夏日昆蟲的低聲細語,生活習慣,隨着作者法布爾的腳步與目光,去認識荒石園裏那些性格各異又充滿智慧的住户們,看看它們到底是我們平時認為的呆頭呆腦,還是充滿智慧,英勇無比。

蟲子相比人類自然小得多,但這並不能説明蟲子身上沒有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優秀品質,只是沒有人仔細觀察罷了。法布爾之所以能寫出《昆蟲記》這樣的鉅作,完全是因為他願意放低自己的高度,跟昆蟲交個朋友;而我們寫不出來就是因為我們看不起昆蟲,覺得它們低等。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諺語想必大家都聽過吧,我們引以為傲的大堤,卻因小小的螞蟻(白蟻)的.洞穴而崩潰,可見,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小看。

那麼,法布爾是怎麼觀察昆蟲的呢?是把它們開膛破肚;或者給它們準備試劑,讓昆蟲生不如死嗎?都不是,他不同於我們中的一些碎屍場工作者,他是在探究生命;他不同於一些所謂的研究者,為搞清楚一個道理就大肆破壞,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他是個堅定的人:為了尋到小闊條紋蝶而東奔西跑;為了探究朗格多克蠍的死亡原因而熬長夜。你們探究死亡,我卻探究生命!他早已將昆蟲當作自己的朋友,所以他知道了許多關於昆蟲的事,因為昆蟲們相信自己的朋友!

讀完了《昆蟲記》,我明白了諸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荒石園,也像法布爾一樣和昆蟲交個朋友,去發現更多的關於昆蟲的知識,去感受一下白日聆蟬鳴,徹夜賞螢舞的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12

巴金,中國文學巨壇上的領導者,曾這樣評價這本《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用人類的角度來觀察昆蟲。在這個方面,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專屬於昆蟲世界的畫卷。

法布爾,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他年輕時就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變得不同於那些成天待在儀器前,解剖昆蟲的“冷血”科學家。

法布爾筆下,描繪了昆蟲世界的繽紛,可在閲讀中,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心靈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對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綠色蟈蟈,在法布爾為我們呈現的形象中,是個矛盾的“兩面派”。它們既和睦,又殘暴,既寬容又怎麼,既禮貌可有時又會十分貪婪,妒忌別人。

“蟈蟈長得很漂亮。”是法布爾對其長像的評價,“身體優美,苗條勻稱,輕盈如紗”,在讀的過程,你會發現法布爾的描寫好像在誇讚模特一般,在他心中,彷彿這蟈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筆記錄的“攝影師”,兩者互相配合,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字畫像。

蟈蟈喜歡捕殺蟬,可與別種動物不同的則是蟈蟈看上的,是體型比他龐大得多的蟬,而不是像別的動物一樣欺負弱小,欺軟怕硬。蟈蟈捕獵時的英勇姿態,法布爾作了細緻描寫,“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將蟬開膛破肚,而蟬只能無助地哀鳴踢蹬,任蟈蟈擺佈,雖然過程有些殘忍,但我們仍能清楚想像到那個場景,那個勇敢獵手:蟈蟈。

蟈蟈在某種情況下會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不是飢餓,而是內心的貪婪。在有食物時,總是有一隻蟈蟈先衝上前,若有別的蟈蟈還在靠近,蟈蟈會出於心中的忌妒用腳去踢開,自己飽餐一頓後再讓給別人。法布爾就是這樣去描寫蟈蟈的,但我們卻發現,法布爾其實在借昆蟲諷刺人類,人類的貪婪一面,人心的醜陋一面。

這位被雨果譽為“科學界的荷馬”的作家,這位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法布爾。

在我心中,總是有他自己用積蓄的買下的荒石園中,彎着腰細心地觀察着蟲子一舉一動的身影,他值得我們敬佩。

你們研究死亡,而我卻研究生命——法布爾。

《昆蟲記》讀後感13

這是一個昆蟲的世界,是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寫出的奇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在他所創造的這個世界中,昆蟲有了情感,有了靈魂,有了生命,他用其一生,放棄富貴,寫出了這一本震驚世界的《昆蟲記》。

一本好的書離不開作者的努力。《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他同這本書一樣,也是一個充滿奇蹟的男人。他畢生觀察昆蟲,與世無爭,沉迷於昆蟲,甚至為了更好地觀察昆蟲,舉家遷居小鎮邊緣,住老舊農宅,寧願孤獨清苦的過完這一生。正是他這種堅持的性格,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

法布爾創造了《昆蟲記》這本書,可它所創造的這本書卻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所展現的'是一個世界,一個昆蟲的世界。在那裏有我們熟知的昆蟲,但更多的還是那些不為人知,充滿神祕色彩的昆蟲。法布爾從各個角度解析昆蟲從更深的角度來看昆蟲,那些你曾經看到的昆蟲中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與其説是昆蟲有情感,倒不如説昆蟲是人類社會的投影。在這個昆蟲的世界裏,每個昆蟲都反映了社會上的人,匠蜂説的是社會上那些辛苦建設房屋的建築工人,讀後感寄生蟲反應的是社會上那種如嘴滑舌,狡猾無比的人,米諾多蒂菲則是社會上那些無私奉獻而又不求回報的人,昆蟲反映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在昆蟲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弱小的就會被淘汰,強大的才能活下來,這與人類社會不約而同,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紮根,沒有能力的人只會被社會淘汰,成為一個無用的人。

《昆蟲記》所展現的還有對生命的敬畏之情,要有求真,追求真理,探索真相的勇氣,它讓我們明白生命是可貴的,不要殘害這些無辜的生命,它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它們也有生存的權利,他們也有自己的家。

一本好的書帶來的是無窮的收穫,《昆蟲記》所展現的知識是寶貴的,值得用其一生去專研,世界的生命是平等的,我們也要保護這些微小的生命。作者:李亞騰

《昆蟲記》讀後感14

《昆蟲記》,一部專寫昆蟲的史詩之作,法布爾先生從他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把書裏的昆蟲描寫得惟妙惟肖。他被魯迅先生尊稱為“描寫昆蟲的楷模”,也被世界讀者認可,譽為——昆蟲荷馬。

今年暑假,我在書櫃上看到了《昆蟲記》。一翻開前幾頁,我就被裏面精美的插圖給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書中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利用空閒時間,對家門口的一塊荒地裏各種各樣的昆蟲進行了極其細微的觀察。正是他那不辭辛苦的觀察,才讓《昆蟲記》如同一支畫筆,在我們對昆蟲認知的黑幕塗上幾道斑斕的色彩。

在讀昆蟲記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蟲子是蜣螂(俗稱屎殼郎),顧名思義,就是以糞便為食的蟲子。未讀昆蟲記前,我認為它是一種又骯髒又噁心的昆蟲。可讀完後,我對它的黑色印象一抹而去,反倒成了維護地球的綠色衞士,讓讀者驚訝不已。蜣螂像只坦克一樣,身披厚厚的裝甲——鞘翅,頭頂一根長長的,一端分叉的大刺。彷彿一位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大概你還不相信法布爾寫作之生動有趣。瞧——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縮成一團,又圓又厚,行動遲緩,肯定對聖甲蟲的`體操技巧一竅不通。它的爪子極短,稍有一點動靜,爪子就縮回肚腹下面,與糞球製作工們的長腿簡直無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樣子,就很容易猜想到它是根本不喜歡推着一個大糞球去長途跋涉的。

除此之外,蜣螂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兒女百般呵護。儘管它似乎不喜歡把糞球推來推去,儘管它建造洞穴耗費了它大半身的生命,儘管在途中可能遭受許多意外,甚至一命嗚呼,但它還是勇敢挑起了母親的重任。我們人類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蜣螂的這一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峯。勤勞能幹、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疼愛子女、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擔當,這是我喜歡蜣螂的理由。

我喜歡《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15

在驕陽似火的八月,我被《昆蟲記》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住了,裏面描繪的千奇百怪的昆蟲趣事讓我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觀察細緻的科學著作,而且又是一部文筆優美的散文作品。它的作者法布爾被稱為“昆蟲荷馬”,他一生熱愛蟲子,研究蟲子,記錄蟲子的生老病死和它們獨有的生活方式,這使得《昆蟲記》成為一本不朽的著作。

從這本書中,我可以知道關於昆蟲的許多趣事。比如螢火蟲會發光是正因發光帶上方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十分細膩的顆粒構成的,然後由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變產生了光;在作者觀察園蛛時,尤其是絲光蛛和條紋蛛的`網時,它們織出來的網不是雜亂無章的。等織好了網,蜘蛛便遠遠的躲在隱蔽處,就可以從這根線上得到獵物落網的消息。書中自有黃金屋,裏面記載了關於昆蟲的許許多多的“黃金”,都是我沒有“挖掘”過的。

在沒看過昆蟲記之前,我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不知道螳螂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不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不知道小蝗蟲怎樣蜕皮……但是等我看完昆蟲記後,我都知道了,原來小小的昆蟲藴含着大大的學問呢!

有一次,房間亮了燈,窗外飛進好幾只飛蛾,它們鬧哄哄地“撞到”燈罩上,我心裏一怔,一開始害怕它們飛過來我身上,我想躲到一邊去,甚至拿起掃把想趕它們出去,而事實上它們沒有要攻擊我的意思,而是圍繞着燈罩飛。也許它們有點笨,以為憑藉丁點兒力氣就可以撞進燈光裏。飛蛾撲火,真的就是傻傻地自取滅亡嗎?

我馬上想到了《昆蟲記》,突然覺得飛蛾有點可愛,飛蛾在億萬年前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或星光指引飛行,它們的追求義無反顧,不畏犧牲,而我們卻有很多人做不到像飛蛾這樣為了理想鍥而不捨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