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8.1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讀後感15篇

《三國》讀後感1

這回的寒假語文作業,有一項是要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我便認真翻閲起來……

待我看完《三國演義》,才錯愕的發現作者羅貫中心思如此細膩,這些精妙的.語句環環緊扣,將每一個部分都處理的非常好,扣人心絃,讓我的心情一起一伏,隨着耐人尋味的情節飄向了遠方——

因為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大國對立,誰也不肯俯首稱臣,便讓大好江山的內部逐漸衰退,使得後起之秀晉軍輕輕鬆鬆的吞了天下。這段劇情使我感到惋惜,如果肯有兩方退讓的話,也不會這樣了。

如果看劇情就覺得羅貫中寫的精妙的話,那麼其中的人物就更使人讚不絕口了。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人處事謹慎小心,能文能武,簡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他設空城計,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他的聰敏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可是這一代英豪,卻勞累病死,使人傷感不已!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好書,羅貫中用智慧演繹了一場歷史的故事,讓我們懂得要不僅要擁有勇氣,還要擁有正直的品質!

《三國》讀後感2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真可謂是英傑輩出,“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洋洋灑灑一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道出了東吳少主孫權的氣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該期待着這位年輕的賢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為,留下千古絕唱時,羅貫中卻筆鋒一轉,寫了孫權晚年的粗暴與嗜殺。賢君變身為暴君,英主變身為昏君,善始卻不能善終,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想有個完美的句號,有個理想的終結需要一顆冷靜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恆的行。

曹魏,一直是實力強勁,一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國,為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的詩文字裏行間透露着一股帝王之氣,遼闊之姿。曹操有一個特點,他愛笑。他笑對友人,笑對敵人,笑對磨難,笑對天下。赤壁之戰,他敗走華容道,性命堪憂之際,他卻還“撫掌大笑”。這是坦然,也是胸懷。面對困難,如果能像曹操般對其一笑而過,勇於直面它,挑戰它,這樣我們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強!

戰火紛亂,智謀層出,羣雄並起,這是三國演義,看大江東去,品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歷史佳作。

《三國》讀後感3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曾經説過的'一句話,原本一代梟雄,能力在英雄之上,卻因為想要稱霸天下,擴大權利範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看出他生性殘忍,最後敗於奸詐、多疑,被後人評價為“奸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一生的宗旨,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註定了他的足智多謀只為蜀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生前對兒子劉禪説的,劉備雖出身貧寒,但胸懷大志,為人寬厚仁慈,禮賢下士。他先與本領高強的關羽、張飛結拜,又請諸葛亮出山,後又籠絡了趙雲、黃忠、龐統等一大批能人異士。他能審時度勢,能屈能伸,在勢力龐大的曹操等軍閥割據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一點一點發展壯大。

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草船借箭”“借東風”“劉備摔阿斗”“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

《三國》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我國四大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太精彩了,書里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還精通兵法,可謂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為他,蜀國才能在戰爭中多次獲勝,諸葛亮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笫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做人也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三國》讀後感5

天哪!我終於有了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嘻嘻!這是我的老爸買給我的哦!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欣賞,可是已經是晚上了,好歹也要先把晚飯給吃了再看吧。

吃完了飯, 我立刻將書一把捧了過來,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看着看着,我慢慢的.明白了大義:漢靈帝腐敗無能,不問政事,老百姓過不上温飽的生活,於是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和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一同去參軍,之後王允使用計謀,殺死了董卓,劉備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奪了荊州,劉備又和孫權共同抗擊曹操,黃蓋使苦肉計,假降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後來諸葛亮卻又氣死了周瑜,張飛又先後打敗了嚴顏,馬超,又勸降了他們。後,關羽又單刀赴會,張飛治取瓦口隘,可是回來關羽又大意一不小心失去了荊州,忍痛讓華佗為他刮骨療毒,可不久,關羽又被孫權殺死了。

這些人中,我最敬重關羽,因為他武功高強,為人厚重。

“高xx!九點鐘啦!睡覺!”

“哎呀!我看的太人神,忘了時間了!再見,我睡覺了!”

《三國》讀後感6

最近爸爸在看《三國》,在爸爸的影響下,不知不覺我也喜歡看了。

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裏面的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令我佩服,比如説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孫權讓他三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為由殺害諸葛亮,諸葛亮思考片刻後便答應了。下去後,劉備對他説:“在這短短的三日之中,我們怎麼會造夠十萬支箭呀?”他説:“過了明天你就知道了。”後天江面上起了大霧,諸葛亮派了幾十艘快船,船上兩邊都扎滿稻草人,然後讓士兵們擊鼓吶喊,因為大霧曹操不敢出兵,只好用箭射。就這樣他獲得了十萬支箭交公了。《三國》讓我見識到了兄弟之間的感情,當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被東吳所害時,想也不想就去伐吳,這個作法雖然魯莽,但是放到現在,誰會這麼做呢?

《三國》還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它很值得一看的。

《三國》讀後感7

在這一回中,講述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團聚,還多了趙雲、周倉兩員干將,真令人高興啊!我也真為關羽那對兄弟忠貞不移的態度而為之敬佩。

當我讀到關羽為通過每一關,而不得不把一位位守將斬於馬下時,我真敬佩關羽。我不僅敬佩他的一身武藝,更敬佩他為見兄弟而執着的精神。曹操送給關羽金銀財寶,關羽也不謝他;而曹操送予關羽一匹嘶風赤兔馬,他卻再三感謝,説有了它就可以早日與劉備相聚了,這不是更加説明關羽對兄弟、朋友忠貞不移嗎?

同學們,我們也要像關羽一樣,對親人、朋友毫無逆反、背叛之心。只有這樣,才會被別人信任。關羽為與劉備相見而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讓我敬佩,我們也應該這樣,為做好事情而堅持不懈。

今天收穫真不少,我既知道了要對親人、朋友忠貞不移,還懂得了做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三國》讀後感8

我們的祖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書籍記載着每個時期的變化,並將歷史的長河慢慢在我們面前展現,其中就有名揚中外的“四大名著”。我看過了《紅樓夢》的柔、《西遊記》的奇、《水滸傳》的鋼,今天我又品讀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出自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這本書以戰爭為主題,反映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連環計、千里獨行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三顧茅廬》主要講得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做軍師,去了諸葛亮家三次。前兩次都沒有碰到諸葛亮,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但劉備並沒有吵醒諸葛亮,而是在外面靜靜地坐着等待。等了好久,諸葛亮醒了,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同意擔任劉備的軍師。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勝仗。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有為達目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最重要的事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勝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有趣的故事,那就趕快去閲讀《三國演義》吧!

《三國》讀後感9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在我讀過《三國演義》之後感受頗深。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著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説,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由晉統一華夏的戰爭過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關羽。他是一個對大哥劉備忠心,而且非常英勇的人物。在書中第五回:過關斬將千里尋兄中,關羽把曹操送的.錦袍穿在舊袍子裏面,表達了關羽對哥哥劉備的思念。當關羽知道劉備在袁紹處時,他便離開曹操追尋兄長,千里迢迢,歷經五個關口,斬了六個將領,終於與劉備相見。關羽的忠義壯舉成了一段佳話。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古代歷史,而且讓我知道三國中每個人物的特點,我喜歡看《三國演義》。

《三國》讀後感10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你想要我給你推薦一本書,那麼我會告訴你:《三國演義》。我向你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中那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這種團結講義氣精神打動了我。現在,我給大家説説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其中一章吧:

我最喜歡的那章是《草船借箭》,這一章主要講的是:有一次,周瑜故意向諸葛亮提出要在十天之內趕製十萬支箭,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計謀,就説:“曹軍很快就到,十天必定會誤了大事,我只要三天時間即可完成。”於是和周瑜立下“生死軍令狀”。半夜,周瑜把諸葛亮用來造箭的竹子和木頭全部都燒光了。他認為,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日內造完十萬支箭,到時必死無疑。沒想到在第三天,大霧濛濛的時候,藉着曹操的多疑心,諸葛亮派人開出十條邊上有二十多個稻草人的`船,曹軍以為敵方進攻,於是萬箭齊發,箭全部插在稻草人上。等約有五六萬支箭後調轉船頭。讓箭射在稻草人的另一邊。就這樣,一下子收集了十萬支箭。等曹軍到的時候,插滿箭的船早就滿載而歸。

開始大戰時候,周瑜想乘機刺殺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早已開着船找了個藉口逃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這種既機智為自己擺脱困難又顧全大局的優點。這本書裏,每一張都非常精彩,無論是劉、關、張還是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都非常引人入勝。你又看過什麼好書呢?

《三國》讀後感11

我看了《三國演義》,小説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儘管“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依然能讓讀者的心境時起時落。

《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各路諸侯開始紛爭,於是便有了不斷的混戰,豪傑並起,發生了許多鬥智鬥勇的故事,最終構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分別由曹操、劉備、孫權統治,各種戰事又在他們三家之間上演。

三國中曹操勢力最強,孫權其次,而劉備的勢力最弱。但我卻最欽佩劉備,他從一開始的單槍匹馬到之後建立蜀國,靠的是他平易近人、禮賢下士與善於取得民心。他三顧茅廬的.那種求賢之心,他拖着新野百姓逃難的那種仁慈之心都讓人敬佩。他既不想曹操那樣殘暴,也不像孫權那樣武斷。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戰役是“赤壁之戰”,這場著名戰役令許多人讚歎不已,稱讚周公瑾的智謀,稱讚老黃蓋的精忠報國;稱讚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稱讚龐統的巧獻計策;稱讚魯肅的忠厚老實。這場戰役讓曹操吃盡了苦頭,是為他之前的驕傲自大付出的代價吧!關於在這一戰中又顯露了它重義的特點,居然在華容道放了曹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正如有人説的三國豪傑如此眾多,但已離我們遠去,此刻人們僅有在腦中想象他們當時在戰場上的英姿了!

《三國》讀後感12

我在週末,讀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讀後,我不禁被各性鮮明的人物所深深吸引。有寬厚仁愛的劉備,奸詐殘忍的曹操,深謀遠慮的孫權,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説的是:袁紹疑心太重,不聽別人的勸説不擅用人才,才招此失敗。按理説,袁軍人數眾多,糧草也多,曹軍人數少糧草也少,在這場戰鬥中可以説曹軍必死無疑,但在後來許攸為袁紹出策遭到袁紹的猜疑,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為曹操出計,反敗為勝。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兵力佔據優勢,可都掉以輕心被周瑜用火攻破,最終落荒而逃,但在逃跑的過程中曹操大笑三次卻引來了追兵,最後一次追兵是由關羽率領的,因為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放了曹操,可見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料事如神,胸懷坦蕩,愛惜人才,諸葛亮擁有超人的智慧,幾乎達到了為卜先知的地步,為劉備打下江山做出了很大貢獻。

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有多大能力都不能放鬆警惕,否則會迎來失敗,讓關羽失荊州的歷史重演,因為天有不測風雲。

《三國》讀後感13

關羽這個人可以説是一個比較驕傲的人,但是不會對下屬不好,不愛講話,比較內向。

關羽這個人是屬於很講義氣,並且不容易被賄賂的人,有自己的做人準則。這樣的人,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非常少有的,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讓人敬佩。他曾經過五關斬六將,沒有人可以阻擋。不過最後因為輕敵,敗給了孫權。我佩服關羽的勇氣,喜愛劉備的愛民如子,更對孔明的'神機妙算心悦誠服。

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一個人光光只知道往前衝是沒有用的,只有智勇雙全的人才會統治天下。

《三國》讀後感14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用他那神奇的大筆為我們描繪了歷史畫卷裏的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古代戰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漢。

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粗中有細的張飛,渾身是膽的趙雲。還有,雖然驍勇善戰但自以為是的關羽和英勇善戰而人品不好的呂布……其實,《三國演義》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如關羽、張飛,呂布的死,都是咎有自取。關羽,因為太自以為是,所以在攻打西川時,不慎中了敵人的埋伏而喪命麥城。

張飛,他每次喝醉了酒就鞭打士兵,最後,所有的士兵終於忍不住了,趁他熟睡時,殺害了他。呂布,因為死守沛城被敵人放水而置身於一片汪洋之中,沒有退。路,於是他整天悶悶不樂,酒喝完了就打罵部下,最後,部下把他獻給了曹操,呂布的一生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

所以,我們要勇敢、正直,而且有智慧,更要善待他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之,人品要good!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讀後感15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這不僅僅是一句歌詞,更是對《三國演義》的讚美。一部《三國演義》,留下了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的美談;有隆中對,定分天下,助劉皇叔成就帝業的智謀;有借東風,火燒赤壁,大破曹軍的`巧用天時;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忠”和“義”;有呂布愛貂蟬,衝冠一怒為紅顏,斬殺義父董卓的痴情……在這麼多英雄人物之中,我最喜歡關羽。

關羽有忠、有義、有勇、有謀。“千里走單騎”,“華容道釋曹操”,“過五單斬六將”,“水淹七軍”……將他的忠義勇謀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羽更是被稱為“義絕”,不管曹操給他再多金銀財寶,讓他吃再多山珍海味,他都不肯歸順曹操、背叛他大哥劉備。這不正是現代人缺少的“忠”和“義”嗎?想到這裏,我自己也感到很慚愧。

我們班的班長很愛幫助人,他也幫了我不少忙。一次,班裏同學都在吵鬧,班長讓我幫他管理一下,可那天語文老師下午因為有事便把當天的家庭作業提前佈置了,我為了回家早點寫完作業出去玩,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想到這裏,我真的感覺很慚愧。關羽沒有為了金銀財寶而背叛劉備,而我卻因為自己的利益拒絕了幫助過我很多次的班長,實乃不“義”啊!

現代人最缺少的就是古代人的“忠”和“義”了,所謂“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只有對朋友有“忠”有“義”,才能覓得知己。

讀《三國演義》,得友人相處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