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15篇(合集)

來源:文書谷 2.14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5篇(合集)

三字經讀後感1

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沉澱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等。我最喜歡的是《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倶揚。

指人一出生性情是善良的`,性情個個都一樣,但是長大了習慣相差遠了,如果不教育,習慣就開始變化了,如果受到一定的教育,好的就會有一定的專長。從前孟母教他學東西,砍斷織機,教育孟子要好好學習,不要像斷織那樣半途而廢。指五代末年的竇禹均,教育子女有個好方法。教到五個兒子都很出名。

我讀了這幾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特別是孟子學習那段。我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以後學習要認真、要好學、遇到困難要開通腦筋,刻苦鑽研,多問同學和老師,努力克服自己最大的缺點。”

三字經讀後感2

通過讀《三字經》這本書,我瞭解到了很多知識,也為以後的生活學習有了打算。

從這本書,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我還懂得了:年少時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不會有作為。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待人的禮儀和做人的原則。看了黃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孝順長輩敬愛兄長。在這裏我還了解了一些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我以後要向祖逖那樣勤奮學習。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啟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字經讀後感3

在我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過許多三字經,其中最難忘的是“孟母三遷”的那一段。

內容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她告訴我們的是,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來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這樣的事情。比如,每天下午媽媽陪我練字,爸爸幫我檢查作業。為了我能有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每天都不看電視,陪我學習,也從不像有些父母那樣,不顧影響孩子學習,去嘩啦嘩啦玩麻將……

媽媽説:“我也要學習孟子的母親,好好教你知識。”而我,也要向孟子學習,勤奮努力,不斷進步,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4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剋,知識量極大。

在閲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裏才十二個字,卻藴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裏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説明了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後,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裏卻很多。我以後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5

我在假期裏讀了《三字經》,雖然字數不過上千字,其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卻一知半解。

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間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天冷的時候用身體幫父親暖輩子;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

這兩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小王子,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們一起時,要懂得禮讓,互相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環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展和歷史動態,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裏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麼,猶如置身雲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可當我漸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麼簡單。當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時,你才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經讀後感7

《三字經》的著作年代雖然離我非常遙遠,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對我們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對我們講述了各式各樣的道理;他勸導大家,要做一亇誠實的人、健康的人、勤勞的人、有知識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備上述品質。

當然,讓自己造就一亇有用的人,不但要有決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恆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

今天我有這麼優越的學習條件,又有這麼多的人關心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8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説、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説: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才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9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藴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10

樂樂同學讀《三字經》,看到“孟子者,七篇止”這幾個字後,馬上指着孟子這兩個字説,媽媽我知道這個人,小時候不好好學習,他媽媽就搬家了,還不好好學習,他媽媽就把織布機摔了,説他要再不好好學習,就得使勁懲罰他,象打織布機一樣”。

樂樂同學的`理解雖然淺顯,但現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們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擇鄰處和擇校大同小異,都是人為的干預孩子的生長環境,只不過孟母連鄰居都要重新選擇,比我們更加嚴格。斷機杼嘛,就和樂樂不願意多練琴,我憤而折斷她的鉛筆異曲同工。

三字經讀後感11

自從上學期以來,我校開展了《三字經》朗誦活動。從中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黃,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識。酸苦甘,及辛鹹,此五位,口所含。羶焦香,及腥嗅。這段話使我感受十分強烈。

這段《三字經》是教育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尤其是讀了相關的故事。我思緒萬千。

陳遺是個小官他十分珍惜糧食,每天把鍋巴收集起來,在一次打仗時,他們的糧食吃完了沒有陳遺突然想起了鍋巴,他拿出鍋巴分給戰士們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換來的。想到這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我每天吃飯的樣子,要是吃米飯,我的嘴像是個漏勺一樣,漏了一桌子,而且我還挑食,奶奶説我,我還跟奶奶頂嘴。想到這兒,我感到非常慚愧,為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深深的自責。我從今以後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並且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也要珍惜糧食。

三字經讀後感12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3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字經》。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它們是:“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樑講的是漢代大學者孫敬將頭髮用繩子吊在屋樑上防止讀書打瞌睡;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蘇秦讀書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們不需要老師監督也可以自覺地學習。

讀完後,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學習很好,但是不能自覺地學習。我每天心裏只想着玩,非得老媽大發雷霆才好好做作業。許多事情都要老媽提醒才去做。雖然我們不提倡“頭懸樑、錐刺股”這種以傷害身體來勤奮學習的辦法,但我們要學習孫敬和蘇秦勤奮學習的精神。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我牢記在心,是它打開了我刻苦學習的大門,它時刻提醒着我好好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14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必須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當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我必須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鐵杵必須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我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之後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讀後感15

寒假裏,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三字經》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為一句,四句為一組,讀起來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書的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間傳説,也是古代兒童的識字課本。

書裏雖然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邊讀一邊看譯文,漸漸的就懂得了其中藴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裏有這樣兩句話: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説:人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剛剛開採出來的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稱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讀書,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

從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讀書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才能稱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