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來源:文書谷 1.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蛙》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蛙》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蛙》讀後感1

忙裏偷閒地看完了莫老爺子的《蛙》,總體上的感受不是很舒服。

《蛙》以鄉村婦產科醫生姑姑的一生為主線,為我們展現了國家人口政策的歷程,展現了時代變遷給人們精神上、物質上帶來的巨大變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掙扎的,邪惡的東西源於美好,而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卻孕育着更邪惡,這就是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原因。

《蛙》,據説是莫老爺子四年磨一劍,無疑是成功的。一部成功的小説一定是基於對人性的深刻剖析、甚至是揪心掏肺的挖掘之上的',至於非要讓其承載所謂的歷史使命則大可不必。當然,大氣之作是無法脱離歷史而孤立存在的。

對人性的剖析,就如同將一個人放在手術枱上,放在高倍顯微鏡下,把輕易不容發覺的東西淋漓盡致地、暴露無遺地、血淋淋地展現出來。其過程是痛苦的,更是不堪的,如同把心掰開,再揉碎。更像是把人放在油鍋裏煎熬,直至水分全無,讓人產生一種透過表皮看到靈魂般的感覺。只有這樣,小説中的人物才鮮活,才有冒着熱乎氣般的真實,讀者才會有對號入座的衝動,才會與作者共鳴。

讓讀者對號入座、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小説就是好小説,《蛙》就是這樣一部小説。

《蛙》讀後感2

窗外又是漫天的雪花,如此陰沉的天氣,很適合用一本好書和一堆零食來打發時光。

最近,莫言這個名字在整個中國真是鋪天蓋地,出於“附庸風雅”,我買了本他的獲獎作品《蛙》,用了一天時間拜讀完畢。

對於這樣一部作家醖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長篇力作,我走馬觀花式的閲讀對作家似乎有點不夠尊重,對於小説想要表達的.深刻思想,理解的也不夠透徹。但確定的是,我被小説感動了,幾次落淚,對於姑姑年輕時的執着和年邁時的懺悔我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對於王仁美、王膽等人的死深感痛心和遺憾……

這部作品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在描述了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複雜現象,剖析了以敍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而每一個身處當時的人,都會有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烙印。

《蛙》讀後感3

無意間收到公司團委贈送的《蛙》,心想,《蛙》有什麼值得看的?我們農村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蛙》描述的是姑姑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作鬥爭。結果使得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後,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彷彿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這是部直面中國近幾十年來有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小説。説起計劃生育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我們不得不感慨一下。

讀罷該書,猶如在中國人的心靈長廊進行了一番巡禮,禁不住重新探尋一下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書中所説,歷史是隻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們只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許多偉大建築,而看不到這些建築下面的累累白骨。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説,《蛙》對人性的剖析與批判更為深刻,對社會的剖析也一針見血。通讀小説,我們能感覺到作家雖然始終在寫家鄉的故事,卻已經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去寫“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