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9.77K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於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善於做有效的決策。上述五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但細細想來,確實也是切中要害。對於管理者特別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讀後深受啟發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羣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但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過閲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認為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的精神。“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如何管理時間是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決定了個人的成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總會有許多瑣事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總是感覺每天都處於忙碌中,但效率卻不高。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實踐,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管理就是決策”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一個人的知識10%是培訓中得到的,20%來自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剩下的70%是在實戰中獲得,因此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僅執行命令,還必須能做出決策,並承擔做出貢獻的責任,不能推脱,要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為自己所做決定引起的錯誤與缺點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如果他企圖迴避這項責任,那麼他將失去下屬的信任。別總帶着問題找領導,因為領導不是為你打工的,領導有自己的事情和責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對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因此作為一個有效地管理者,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做出正確決策,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管理者的職責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進行有效地決策。決策是“不同意見的討論”的基礎上的判斷,不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思考和研究,一個人是否可以做正確的決策是長期經驗的積累。在做出決策時,要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做出決策;決策的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通過閲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為一個有效得管理者,必須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善於利用時間,集中精力在重要領域,善於做出有效地決策,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身體力行做,必定會有新的收穫,成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2

近日,閲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仍然影響着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本書圍繞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為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為什麼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瞭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着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範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眾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為我們許多時候要為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為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為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為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儘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於並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説,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啟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佔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啟發很大,因為雖然身為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為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範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3

我以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為管理學的經典著作,讀起來會很吃力。沒想到從一開始閲讀,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彼得。德魯克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把管理學中深奧的道理闡述的清清楚楚。下面我從兩個大的方面談談我閲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方面是“改變自己”。

回顧我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經歷,離彼得。德魯克所説的卓有成效還有非常遙遠的路程。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所進步,就必須從思想理念上改變自己,因為思想是行動的指南。

首先,改變對自己身份的認識。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教師既是一名知識工作者也是一名管理者。我們只有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跳出專業的束縛。用管理學的知識來審視我們的過去,從而找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

接着,我們要改變對“有效性”的認識。管理的有效性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在組織內部,根本不會有成果產生,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審視教師工作的有效性,不要總是陶醉在內部的假象中。作為教師,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是否滿意、家長是否放心、是否符合時代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多關注這三方面的反饋。當然,認識有效性,核心是要認識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一觀點。認識到這一點,我忽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原來一切我們所崇拜的人、一切成功者、一切卓有成效者並無異於我們的地方,這些全是後天可以學習和培養的。換言之,我所教的學生、我周圍的同事甚至我自己,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卓有成效的,這真的非常令人振奮!

再次,我們要改變對“貢獻”的認識。談到貢獻,在我們固有的觀念裏,貢獻總意味着自我犧牲,結果一定是悲壯的。其實,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貢獻”不是這樣的。他説:“個人能否有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視貢獻。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必然會同時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的發展”。按照我的理解,個人和組織就是一個有機體,個人與組織榮辱與共、脣亡齒寒。

最後,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識人用人方面的舊觀念。彼得。德魯克説:“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人的缺點幾乎不可以改變,只能設法使其不發生作用。”當我們抓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時、當我們對同事看不順眼時、當我們對下屬橫挑鼻子豎挑眼時、當我們對領導充滿抱怨時,我們就應該好好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舊觀念在作祟了。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工作如何能變得卓有成效呢?

第二個方面是“管理自己”。

觀念的改變,要落實到行動的改變。“管理自己”其實就是落實行動。

管理自己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時間。時間是組織中最稀缺的'資源,有效的管理好時間是使工作變得卓有成效的前提條件。

管理自己接着要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作為一個公立學校的教師,人際關係是很難處理的。幹好了,別人説你巴結領導有野心;幹不好,別人説你尸位素餐做擺設;態度和悦一點,別人説你沒魄力和稀泥;態度嚴厲一點,別人説你狐假虎威擺架子。那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怎麼辦?彼得。德魯克已經告訴我們:“沒有成效的交往哪怕是和諧相處也是偽裝;取得成效,即使疾言厲色,也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強調貢獻的溝通,可以促成合作。”“同事之間相處,不問他是誰,而要問他能為組織貢獻什麼。”這樣的理念在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能自己慢慢去閲讀和體會。

管理自己還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判斷不是武斷,決策也不是搞一言堂。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是基於科學和理性,而它的方法是實踐與調查。

總之,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我覺得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卓有成效,就要從“改變自己”和“管理自己”這兩點上下功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4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猶如陽光鋪灑照耀、咖啡裊裊飄香濃情四射、讓人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初讀第一遍時處於斷斷續續閲讀過程中,感覺頗好,腦袋卻依然很空。再次拜讀,每每讀完一段,閉目思考,對照自己,彷彿可以看到前行之燈,讓人茅塞頓開。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前五章主要講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如何使管理者本身變得更加卓有成效。後兩者主要講的是管理者如何決策。書中詳細闡述了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以下五個習慣:一是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二是有效的的管理者非常重視自己的貢獻程度。三是有效的管理者很善於利用他人長處。四是有效的管理者會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五是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是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備要素,也是這本書的主題和核心所在。

所有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都明顯感覺時間好緊,沒時間,工作永遠做不完,猶如歌詞中所講:時間都去哪裏了?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學會善用時間,要合理合排時間,必須要“抓大放小”,分清“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要將碎片化的時間集中進行去處理某一件事,在進行工作安排的時候要謀定而動,而不是被牽着鼻子亂走。要學會做工作計劃,重要的事情要優先,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亂了章法,亂了分寸、亂了陣腳。

在人員的使用方面,管理者要有胸襟,要學會容忍他人短處。每個人都有短處,包括弱點、缺點、不足甚至錯誤。人之“短處”與“長處”就像高峯與低點,同時存在且無法改變。所以管理者在用人之時不要企圖使人成為“完人”、“全才,要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優勢,包容其短處。苛求的管理者並不能成就一支完美的團隊,卻往往讓人變成”孤家寡人”。在人員的安排上要打破以往“因事用人”的理念,學會“因人設事”,摒棄所有的客觀因素,公平公正、嚴格地去設置崗位,將人安置於某崗位之前,仔細考慮此人的條件,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侷限於這個崗位要求做什麼,否則容易按既定的模式去考量他人,他人只有缺點卻無成績,同時降低人員對職務未來的期望值。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一個決策時首先會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只看問題的表面而輕言結論,而是會透過表面深層挖掘事情的本質所在。有效的管理者在決策時都非常明確決策事情的目的與作用,目標越明確,決策越有效。有效的決策者在決策時都會心思縝密地思考決策後方案的執行與成效,做到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整個決策方案心中有底,心中有數。管理者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克服“偏見”,杜絕“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問題的部分,沒有看清全貌的現象發生,否則容易被假相所矇蔽,形成錯誤決策。

作為一名管理者整本書中我非常喜歡德魯克對管理者的一個描述: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德魯克先生清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同事(包括上級與下屬)發揮其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段話直接有效地詮釋了管理者應負有的職責和具備的管理素養。一名管理者假如你的工作不能幫助你的同事解決問題,那管理者的意義何在?

我還喜歡德魯克所言: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的理念,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習慣可以學會,但不可以教會。你想學習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什麼,不去創新,只想找一個捷徑或一個模式讓你的管理變得有效,那你與有效肯定無緣。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我想一本好書,會對每一個人終身受益,每一遍的閲讀,收穫肯定也會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但我相信未來我還會去精讀這本書,去品味書中的精華,沿着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發表,讓管理進入了真實境地,解決問題,貢獻價值。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變得卓有成效,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者釋放了自己的價值。真的很有幸,在這些企業實際的運作中,尋找到德魯克先生,讓我們在管理理論的精髓,也是企業生命的精髓裏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陳春花

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領域的貢獻不需要再做註釋,但需要強調,對於中國的管理者來説,其價值更加宏大。一直以來,我們在管理中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成效卻不盡如人意。那些理論都是對的、也是真的,問題在於對管理的理解,我們自己只對了一半。

管理負有使命與潛能

管理最為重要的作用,是把人們聯繫在一起共同實現目標。管理具備的潛在的優勢:使單個人做不到的.變成做得到。通過分工,取長補短,取得比個人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整體效應,它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提高組織整體力量就成為管理中永恆的主題之一。如果是這樣的話,管理者們承擔着一個重要的使命:提升整體的力量,延續個體的生命。

你是傳統管理者嗎?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傳統管理者與有效管理者是有區別的。在德魯克先生看來,傳統的管理者專注於繁瑣的事務中,只是關心發生的事,這些管理者所有的時間都在處理別人的事情上。換言之,傳統管理者的時間屬於別人。第二個特徵:身處什麼崗位,就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導致部門之間的不合作,導致“屁股指揮腦袋”的管理狀態出現,更不知道整個系統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第三:傳統管理者專注於事物,忽略了人的培養,總是認為沒有能夠成長起來的人,下屬總是不能很好完成任務。

以德魯克先生的描述來觀察,我發現大部分管理者是傳統管理者特徵,這正是我們管理效率不夠好的主要原因。那麼,有效的管理者是怎樣的?對德魯克先生觀點的理解,轉變我自己的語言提煉為:有效的管理就是關注時間管理,關注系統思考,關注培養接班人。

管理者的真正價值

喜歡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者的一個描述: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他給管理者定義:“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與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如果管理者只是自己發揮績效並替代所有的下屬或者上司,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能夠稱之為管理者。

管理的有效性與承諾

喜歡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的一個描述:管理就是承諾。簡潔深刻,確定明確的邊界,管理就是承諾。

承諾目標。結果目標的承諾回答“做什麼”以及“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看似簡單卻沒有切實地認為結果目標是一種承諾。管理者對於目標的反應,決定了員工承諾的水平,決定了為實現目標所投放的資源成效。如果要實現目標,管理者必須對結果目標有明確的承諾,員工才會達成其各自績效結果目標,以支持總目標的實現。

承諾措施。執行措施的承諾是回答“如何做”的問題。尋找到實現目標的措施,並使措施能夠貼近員工的實際。不研究措施,不能夠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給予員工幫助,管理工作的結果和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員工與管理者對完成目標的方法措施須達成共識,並將執行措施作為工作的內容,確保結果目標的最終達成。

承諾合作。合作的承諾是回答“與誰做”的問題。管理需要解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合作分工問題,沒有分工與合作,管理是不存在的。為提高團隊績效,高效推進關鍵措施和結果目標達成,管理者就要與員工交流,確保員工願意參與和支持承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