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2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

人類為什麼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關於這個哲學問題人們展開了激烈而深刻的討論,最終知道人類活着就是為了獲得幸福。這學期學校提供了許多書,希望每一位老師仔細研讀可以將其精髓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我選擇的第一本書就是《課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有內涵的心理學書籍。之前我有讀過《微表情心理學》的書,在那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可以從不同的表情中瞭解每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瞭解每一種情緒背後所掩藏的祕密。那麼如今的這本書卻給了我,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真正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也讓我習得了在課堂上如何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從而更好地教學。

這本書描述的非常全面。這本書有七個專題,主要介紹了積極心理學的概述、積極心理學與師生的關係、積極心理學與課堂氛圍創設、積極心理學與自我效能感、積極心理學與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積極心理學與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應用典型案例解析。此書把心理學運用於學生與老師之中,恰如其分地教老師如何把握學生心理,如何更好地從教。積極心理學不僅對個人心理狀態調節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營造積極的教。

畢業後第一次從教的我,第一次教心理學的我,起初有些迷茫,但後來伴隨着我對這門課有了興趣。我開始瞭解心理學,從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入手,逐漸加深對它的瞭解,直到現在對這門課有了濃濃的喜愛之情。我覺得在這門課中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表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真正瞭解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及經驗不同。比如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過重的學習壓力、時常出現的焦慮情緒、習得性無助感都影響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效果。而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教育者改變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中的幸福感,從而拾起學習的信心,激發自身潛在的積極力量,更好的提高學習效果。

托爾斯泰曾經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作為教師不管我們教的是哪一門課,要想把這門課教的好就必須在教學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某一門課產生了興趣,他才能夠去學習去閲讀所喜愛的這門課。從上學期教心理學直到現在,不敢説自己教的有多麼的好。雖然每次準備一節課會花費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每當我在課堂上呈現自己的教學成果時,總能看到同學們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心裏還是非常開心的。在上學期期末我還讓學生們做了測試,試卷最後一題寫這學期的收穫。同學們都寫的比較好,清楚的記得一個同學寫到:雖然老師不為我們傳授課本的知識,但老師卻教會了我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我温暖,這個時候總會想自己的辛苦沒有白付出,還是有人能理解老師為他們做的事情。

總之,這本書還有許多精髓的內容值得我在日後的教學中慢慢去體驗、去實踐,我也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依然可以做到問心無愧,有益於自己更有益於我的學生。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2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裏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明和諧。

後看了這本書,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説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説"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為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為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3

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師和學生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中首先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態。陶新華作為朱教授的學生,尊其師而信其道,承其志而傳其言。從心理學角度注意到師生都需要積極的引導和關懷,提出利用大腦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讀過之後讓人受益匪淺。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適度的體育鍛煉,良好的鍛鍊習慣,是大腦的發育基礎,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大腦會發育得更好。雖然課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動,但是有節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調整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注入活力和熱情。因此,無論是四年級還是二年級,看到學生精神狀態不佳時,我都會利用打節拍來喚醒他們體內的學習因子。這種鍛鍊不僅能讓大腦發育良好,還具有宣泄消極情緒,提高精力和體力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以提升。

當然,想要學生學習進步,只靠鍛鍊體育是不夠的,尤其是對那些課下積極、課堂調皮搗蛋的學生。一旦短暫的高漲的情緒迴歸平靜,他們又會陷入學不會的迷茫狀態,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加強心理方面的疏導工作了。積極心理學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二者此消彼長。作為老師,如果任由其消極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學生就會肆無忌憚的挑戰老師,如此一來,師生關係就越來越緊張。因而,積極心理學引導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表現差強人意的學生身上的優勢特徵。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課都愛亂説話,突然有一次上課很長時間他都沒有見動靜,我發現後就立刻表揚了他,這之後他就知道了這樣做會受到老師的表揚,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模式,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做了,四四班的課堂由此順暢了許多。有時候活潑好動的學生只不過是想要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但又不知道怎麼做而已。比如四七班這個新班,很多學生對老師充滿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師進宿舍他們都覺得新鮮,我們發現那些在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同學在宿舍很活躍,於是就找機會和他們聊天,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生聊一聊就開竅了,但是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張永健在我們聊天之後上課變得特別積極,不會做的題就找我問,我上課提問他立馬舉手,剛開始我只是請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問題,漸漸地我發現比較難的問題他也敢舉手了,最近一次測試滿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績!要知道他剛來的時候才考了42分呢。就這樣,我從陶老師書上學到的一點點影響着我去關注學生不同的優勢特徵,進而加以鼓勵和表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體驗更多的成就感,驚喜地收穫他們意想不到的改變。

積極心理學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藴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會和老師配合越來越默契,師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4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陶新華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心理頗有感慨。文中倡導把積極的心理學運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應該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或者最有價值的目標。“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得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鳴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長善救失,“長善救失”語出《禮記學記》,其原文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增長優點而改正缺點的。根據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長處,補救學生的缺點。這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的職責所在。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針對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差異性提出來的。

教師如何“長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有人説,孩子的'優點不説跑不了,缺點不説改不了。於是,很多的家長、教師都習慣於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而時時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以“愛”的名義讓孩子成天處於被批評、被指責的生活狀態之中。 我們不妨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改作業的時候,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學生的錯誤找出來,然後要求學生改正;改作文的時候,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幫學生指出不足之處,然後教學生如何修改;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早已習慣於先開導學生認識錯誤,然後循循善誘地教育學生:“人非聖賢,豈能無過。”改過來了就還是一個好學生。所有這些,都是在“救失”。那“長善”呢?在學生沒有出錯時,我們記得表揚學生了嗎?學生的作文雖然稚嫩,但總會有寫得好的地方,我們幫學生指出作文的優點,告訴學生好在哪裏了嗎?學生沒有犯錯誤時,我們就沒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嗎?看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讓“長善”缺席了。

在“長善”缺席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討好了。 “長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應該放在首位。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能不能發現學生原有的長處,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優勢。以學生的作文為例,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沒有什麼優點,而他寫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字。教師應該真誠地告訴他:“你寫的字真漂亮,老師喜歡你寫的字。”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很精彩,只是字寫得不好,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內容,教師應該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裏,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好”字敷衍了事。教師如果能夠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長善”的工作,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感動、更多的自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長”學生的優勢,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缺點當然也要説,幫學生指出錯誤所在,才能達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卻不宜以“救失”為主,更不能習慣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長善”。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懂得正面激勵,這對於教育來説是多麼重要!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指出孩子的優點,賞識孩子的優點,這就是“長善”。“長善”本身就藴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長善”為主,這樣就更容易將教育的言語説到孩子的心窩裏去,讓孩子的“善”蓬勃發展,枝繁葉茂。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5

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病在於過分關注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只是消除症狀,修補缺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着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上。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意味着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優勢。藉助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對抗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為、建立抵禦挫折、心理創傷和障礙的預防機制。“個人優勢”概念的提出將讓教師和學生都習慣去發現優勢,而不是刻意尋找缺點。學校育人環境中不再是注重克服人的缺點,而是鼓勵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的人文精神。

在《積極心理學—團隊活動課操作指南》第一章中,主要圍繞“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兩方面來設計班隊活動,從中可以看出設計活動的老師處心積慮的要學生認識自我,不僅要自我挖掘,還要讓同伴挖掘。在學生對自己優勢有所瞭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優勢發揮的餘地和控制不好的後果。最後還以“模擬招聘”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優勢和社會職業聯繫起來,從實際出發分析和鼓勵學生如何正確的運用自己的優勢立足社會。這一系列的活動設計不得不讓我佩服這位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為學生樹立心目中的微小自信。

回顧自己開學以來在七1班的活動設計,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貼標語、做戰旗、標榜樣等,只是形式多停留在淺層次,沒有太多的深化作用。記得在開學初分小組時,讓每一位同學寫一下“我能為小組做什麼?”大多數學生們的答案十分空洞,有的説:“我可以為小組爭光。”“我可以為小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能為小組加分。”回答中絲毫看不到學生對於自己優勢長處的描述。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一個回答就是“我能給小組人員提出他們想不到的陰謀詭計,我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還能為大家創造出一些好玩的東西。”至少我能從這個學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很自信自己的鬼點子和鬼把戲。

第一次階段考試後,我覺着學生們彼此之間應該有更多地認識了,就重新規劃他們書寫小組的檔案表,同樣的列出了一項必填欄目:“你的優勢”。結果仍然讓我覺得孩子們意識不到自己在集體中的特殊性。很多學生甚至將自己的'優勢直接就表達成學科優勢,“我數學好。”當然我不能否定他的這方面優勢,可是總覺得我們的孩子缺乏對自己性格優勢的判定和肯定。我想也許我們老師和家長也是有很大責任的,因為在他們的成長路途中也許受到過老師的壓制、也許受到過家長的譴責,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某些特性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長久之後,他們就失去了對自己這份特性的認同和驕傲,他們慢慢地變得都像是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我班的何先文學生,先天的樂天派,無論何時都是咧着嘴樂呵呵的,哪怕批評他,它具備一般學生沒有的抗打擊能力,也許會被一般人看成是傻乎乎的,但是我覺得這就是他的優勢。他喜歡笑,我鼓勵他學會各種類型的笑,告訴他要找機會在班裏為他開一次個人表演會;他喜歡古代歷史故事,我鼓勵他看《三十六計》,告訴他要讓他在班裏搞一次三十六計的故事會;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會換來他多大的變化,但是我覺得這樣做還是有必要的,畢竟這些都是他樂意去做的,這是他的個人優勢。在我個人的教育理念中,我不拒絕個性,我更不會拒絕一些有特殊優點的學生,我的目標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揮他們的這種優勢,同時也讓他們明白自己具有這樣的優勢,相信自己可以出色。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6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裏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後來看了這本書,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説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説"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來管教孩子是件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

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來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為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為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7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閲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學原理,同時又結合學科,針對學科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組織、調整與呈現,並進行教學。因此,學習此書,一舉兩得,在瞭解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自己班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科教學能力。

一、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知道了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説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悦,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要通讀,更要精讀。自古説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很有價值,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期對《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8

認真讀了《積極心理學》的總序和第一、第二章內容,現將我的階段性的讀書心得小結以下

總序主要講了當代心理學的困境以及心理學的多元化趨勢。主要從現代心理學的困境,困境的歸因,科學觀的轉變,以及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在講到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時就談到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以及它的影響

第一章主要講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以及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第二章講了積極心理學的性質,主要從它產生的社會背景,哲學基礎和與傳統心理學的區別與聯繫等來進行闡述。讀了這兩章後我主要收穫了三點

第一、積極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末的美國,它是當代心理學的一股力量。與傳統的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如主觀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悦、歡樂、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機制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努力、下創造、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徵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積極的家庭關係怎樣促進個人的成長等。

第二、積極心理學中講到的積極它既包括人外顯的積極,也包括人潛在的積極。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種整天拍手稱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種充滿希望的良好祝願,或是一種光説好話的自我欺騙,它更主要的是尋找並研究社會或社會成員存在的各種積極力量(包括外顯的'和潛在的),並在社會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力量進行擴大和培育。

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着力於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書中在講到積極一詞時,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説著名的電子專家陳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贈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當他舉家搬遷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裝時不慎把這套茶具中的一隻茶杯打破了。當時在場的許多人都為陳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愛的一套茶具,現在破碎了一隻杯子,又沒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樣型號的,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誰知陳教授卻坦然地笑道:“真不錯,我又多了一隻碟子。”面對同樣的事實————破碎了一隻杯子,當你分別用“少了一隻杯子”和“多了一隻碟子”來進行描述時,你的心態顯然就不同,前一種是消極的,而後一種是積極的。聯想到生活中我們若能處處看到“多了一隻碟子”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處處充滿樂觀、開心。幸福感就會增強。作為老師我們平時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常常會碰到一些不守紀律的調皮的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隻杯子”的理論來看待問題,我們就會沮喪,就會煩惱。而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以“多了一隻碟子”來看待學生,我們不僅自己會快樂,會高興,而且你的積極情緒也會傳染給學生,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也會被挖掘。那麼師生關係就會更和諧。

讀了兩章只能説只得到了一些淺顯的心得體會,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奧妙。還有待我繼續認真學習,深刻體會,反覆研讀。我要把《積極心理學》這本書讀懂,讀透。到那時再談體會我相信會比現在要深刻得多。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9

“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寫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封面上的這句話,給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讀完的力量,期待能夠從書中獲得希望和進步。

記得一首歌中這樣寫:小時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長大後笑着笑着就會哭了。縱然“積極”代表着樂觀向上,我心嚮往之。然而成年以後獨自面對生活、工作,諸多煩惱四面八方而來,才懂得為什麼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這八九嚇倒、壓垮,便只能在絕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積極地透過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夠將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寬。而能夠如是去做,必定要擁有積極的、強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説的那樣:“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我們的確應該學一點兒積極心理學,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能量,同時也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有些許特殊性,因為教師的人生與學生的人生緊密相連。我們努力尋找教育教學的樂趣,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快樂工作,更是要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愉悦體驗,帶動他們快樂學習。

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擁有慧眼識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夠敏鋭地發現每個學生個性化的,才能恰當的指導和培養他們成才,而不是隻以“成績”論英雄。這樣你會發現,班裏的學生雖然成績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藝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這是多麼美好的一種教學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同時現在的教師工作辛苦、事情繁雜,在這樣的狀態下,每天面對各種調皮搗蛋,和老師鬥智鬥勇,想方設法逃避學習的孩子,老師們很難做到耐心傾聽、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時候,習慣於用簡單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以至於出現問題的學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終問題看似解決,其實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實現人人成才這樣的一個目標,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就要求我們的心中要充滿愛,要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學生,以真誠為基礎,但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同時要一視同仁、以禮相待,相互信任,在心與心的碰撞中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搗亂,我們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就是個愛惹事生非的`淘氣包,也許他是因為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有的學生犯了錯不肯承認,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許是因為每次犯錯後被懲罰地過於嚴厲,他太害怕了;有的學生總是和同學發生矛盾,不要輕率地認為他是個不合羣的孩子,也許只是因為他不懂得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因此當學生出現各種問題時,不要急於指責,要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從而弄明白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引導他們一點點去認識自己的問題,最終能夠主動轉變自己的問題。這樣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被愛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學習的消極體驗中走出來,去獲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將學生心中的問題根源“疏導”出來,他們的問題才不會再次“氾濫”。

當我們面對陽光時,生命中便充滿光明,陽光地面對工作,陽光地對待學生,相信在積極態度的催化作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必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0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説,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什麼也不説,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衞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説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裏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並不理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説“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説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教’。 正如書中所説,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