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文書谷 3.1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瀑布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瀑布讀後感(精選8篇)

瀑布讀後感 篇1

香爐,指廬山香爐峯,“在廬山西北,其峯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峯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着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説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峯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瀑布讀後感 篇2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峯。此峯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説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着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説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説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瀑布讀後感 篇3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被稱為“詩聖”。

這是李白和他的朋友遊山玩水,來到廬山瀑布,看到那一壯麗的景色而即興寫下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是一副原景,太陽照在香爐峯上,升起了裊裊青煙,寫出景色的美麗。“遙看瀑布掛前川”,次句寫出廬山瀑布的長與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瀑布的`雄壯,用誇張的手法寫出瀑布水流的急,想銀河的星落到人間。

這首詩寫景抒景,寫的是廬山的景,抒的是喜愛、讚美祖國大好山河之情。突出了豪邁之情,讓是充滿了磅礴的氣勢。

瀑布讀後感 篇4

我讀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他把山上的雲霧比作“香爐生紫煙”,讓人如入仙境。他遠遠地望着瀑布,彷彿看見一個銀色的簾子從天而降。這簾子掛在這裏多久了呢?也許是幾萬年了吧!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從這首詩中,我感受到了詩人李白曠達的'胸懷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他用大膽誇張的手法來描寫瀑布的美,從人間寫到了天上,從眼前寫到了夢幻。祖國山川的美好全都被寫下來了。

我要好好向他學習,用美好的詩句歌頌偉大的祖國。

瀑布讀後感 篇5

有一天大詩人李白出去遊玩時,聽朋友説:廬山風景很好,於是李白就乘坐馬車來到廬山腳下,李白在廬山腳下向上看,山頂在雲中諾隱諾現,李白想山腳下就這麼美,李白想走上山時,突然看見有人在山邊的小屋裏,李白走了過去,想向那人問上山的路,那人很好心,把上山的路告訴李白,李白知道上山的路後,就一步一步地走上山去,李白在山中看到了一些奇花異草,李白一步一步地向廬山深處走去,李白突然聽到了瀑布的.隆隆聲,又看見旁邊有一條小溪,李白再往廬山深處走去,李白又走過了一片森林,突然在李白的面前出現了一條瀑布,李白站在瀑布旁邊往下看下面不知道有多少深,李白所站之處離山腳不知道有多少丈。李白站在瀑布邊瀑布的誰都會緊到他臉上。李白下山去。李白在山下看瀑布就像從天流下來的。

這就是我的《望廬山瀑布》的想象。

瀑布讀後感 篇6

黃老師執教的《望廬山瀑布》一課,向我們呈現了完整的古詩教學流程。

從課始的讀題、釋題到逐句理解詩意再到古詩的朗讀,看得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雖然是二年級,但課堂上黃老師注重對學生學習古詩方法的滲透:結合課件上的圖片和詞語手冊中的字義,讓學生嘗試着説説。同時注意古詩的深層理解和拓展,如教學“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後的泛指的拓展,以及最後描寫瀑布的詩句的拓展,黃老師是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個人覺得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教材的處理更適合高年級的學生,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在理解上面應該有一定的難度。

低段的古詩教學應該是以朗讀為主,一開始的讀正確、讀通順,讀後對詩意的一個大概的理解,再到最後的感情朗讀,讀時注意朗讀的面以及點,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這樣可能更適合低段的孩子。

瀑布讀後感 篇7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雄偉地刻畫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觀。

“日照香爐生紫煙。”日照,陽光照射。香爐,香爐峯,一座高峯,因為峯是尖圓形的,上面雲霧繚繞,所以叫香爐峯。從這四個字中,可以看出陽光照射着香爐十分神奇而美麗。生紫煙,一個“生”字,形象地描繪出山間煙雲的冉冉上升,裊裊浮游,把香爐寫得像仙境一樣。紫煙,紫色的煙霧。“遙看瀑布掛前川。”你們看,李白不僅把周圍的山寫出來了,而且還把最壯觀的景色:“瀑布,”寫了出來。掛前川,瀑布好像一匹白絹掛在山前。遙看,為什麼要遙看呢?噢,是為了能看到瀑布的整體,假如在近看的話,看不到瀑布的`頂。

“飛流直下三千尺”。飛流,像飛一樣的流下來。直下,直落。三千尺,好像有三千尺長,突出了李白寫這首詩很誇張。“疑是銀河落九天。”讓人恍惚覺得那銀河從九天傾瀉到了人間。

全詩四句共用二十八個字,極為刻畫了瀑布的雄偉氣勢和壯麗景觀,抒發了詩仙李白對祖國河山充滿了熱愛激情。

瀑布讀後感 篇8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張口就來,還説李白誇張手法超出常人,老師都這樣解釋。如果你到過廬山,就不這樣認為。廬山南山,秀峯由香爐峯、姊妹峯、雙劍峯、龜背峯等六峯組成。詩中第一句就指香爐峯,下面幾句的景象,不是親臨其景,很難感受。03年10月份去廬山,工地就在秀峯腳下。初識廬山瀑布,心中很失望。

遠遠望去,如銀絲、似哈達,飄在山峯之間,沒有詩中的景象。失落的心情在來年的五月後,完全改變了。五月江南進如梅雨季節,晚上伴着細雨進入夢鄉,早上轟轟的聲音叫醒。隨聲尋去,奔騰的瀑布,如萬馬藤空而下。瀑布是歡快?是憤怒?氣勢恢弘,一瀉而下。這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差甚遠,詩想象力太豐富了。

工地有事,去星子縣城。回來時雲開日出,遠遠望去山峯翠綠如洗,香爐峯、姊妹峯、雙劍峯、龜背峯等,林間濕氣上升,逐漸成霧。峯上叢林若隱若現,如幻如真。紅日初照,或紫,或絳,銀白的.瀑布就掛在翠峯之間。濕氣聚集很快,不一會兒,雲層籠罩住羣峯頂,雲層面恰就在瀑布瀉出的崖面頂。感覺雲層就是神話中的天宮,瀑布恰恰從雲層奔騰而出,真是從九天飛落下來。

現在看來,誇張是誇張,但不是憑空想象。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詩情畫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