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15篇)

名人傳讀後感1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裏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期望他自我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説他外貌平平,並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並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着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明白他一生都處於困苦中,友情,親情,感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説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向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於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作伴隨着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為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峯。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裕,但他一向牽掛在受苦難的民眾。他甘願放棄自我的一切,衝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當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我的信仰。

優秀的傳記不僅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瞭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創造的,而傳記則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繪出來。就象這本由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一樣。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述的是一個音樂家,一個雕塑家。一個小説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一樣。可是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説裏描述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

他們堅信只要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必須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告訴我們那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我們對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應當有所感悟。我們應當重新鼓起對人類的信心。

青少年朋友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麼讓傳記成為你人生的伴侶吧。

名人傳讀後感2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説:“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説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説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裏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着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傳讀後感3

一本《名人傳》,三個擁有不同國籍和不同職業的偉人,三個相似的經歷,一個相同的結局。 ——題記

《名人傳》出自於現代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筆下,是一部激發人上進的文學名著,它講述了三個偉人的一生——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書中讓我們看到了偉人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矛盾、痛苦和掙扎,有他們的煩惱。但,在憂慮、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出衷的心理路程。

在大多數人眼中,貝多芬的一生在失聰前是輝煌無比的,但殊不知,貝多芬的從孩提時代一直到離世都是極坎坷的。正如羅蘭所形容的那樣:“他整個一生都象是一個雷雨天。”四歲時,因為他的父親發現了他在音樂藝術方面的天賦,常常使用暴力,把他一連幾個小時地釘在羽管鍵琴前,或給他一把小提琴,把他關在房間裏,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甚至差點因此而厭惡藝術。所以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辛的。他的一生可以説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困交加,從童年時的悲慘人生到老年對快樂的追求的曲折的人生。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有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歡樂!以超人的毅力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對於米開朗琪羅而言,他的作品、信仰和自尊便是他的一切,他受盡了苦楚,自從他答應替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開始建造陵墓時,他便麻煩不斷。狡詐的對手用計離間他與教皇之間的關係,他的家人不停地向他索要錢財卻從不過問他的生活好壞。但是,羅蘭形容他的話一點也沒錯“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而他也被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期望的。”所以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卻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是照耀我們青年時代的最純潔的光芒。他年幼時雖成績平庸,又孤獨,但在一個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他是那撫慰人的星辰,他的目光吸引着、安撫着我們青少年的心靈。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緊跟着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當時儘管響應的人寥寥無幾,但他並不放棄,畢生堅持着自己的使命與信念——強調“道德”主張“博愛”,這是托爾斯泰的信仰,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這將成為人類生活的共同原則。

讀完了《名人傳》後,正如羅曼·羅蘭所期望的那樣,我在一瞬間頓悟了——《名人傳》是給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滅的人提供一種鼓舞和勉勵的泉源!

酷熱的夏天,手捧一本心愛的書,泡着一杯沁香的茶,享受着午後的寧靜,感悟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意境,是炎炎夏日裏一道炫麗的風景。——後記

名人傳讀後感4

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 ? 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己。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 “為其痛苦,才有歡樂。”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中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名人傳》講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其羅和托爾斯泰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是他們憑藉堅強的毅力,走完了輝煌而艱苦的一生。

《名人傳》的許多地方令人拍案叫絕,可是我最難忘的還是貝多芬説的一句話:“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彷彿是對每一個生靈的忠告,假如不會自力更生,那麼就自討苦吃了。這三位偉人,就是靠自己,才鑄就了輝煌的一生。

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二十五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非常人能想象,誰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傳世之作,絕大部分竟是耳聾以後寫成的。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於貧困和殘疾,他的感情生活佈滿了淒涼和遺憾······

儘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儘管維也納的精英人物視他為國寶,儘管皇親國戚在他面前都會禮讓三分,但他的生活境況卻沒多大改善。不錯,他的藝術是無價的,於是人們慷慨的用掌聲和歡呼聲酬謝他,卻沒想到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

然而,他沒有被打倒: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着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忱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快樂,卻創造了快樂奉獻給世界。他終於戰勝了!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眾的平庸,戰勝了所有的磨難和障礙,攀登上了生命的巔峯。當第九交響樂在維也納首演時,聽眾如痴如醉,許多人都流了淚,演出結束,掌聲雷動,當他轉身面向聽眾時,全場忽然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場面之熱烈,恍如。

米開朗其羅和托爾斯泰比貝多芬要幸運,他們沒有任何肢體上的殘缺,但是,他們不肯安享一生,不肯虛度年華,為自己的目標奮鬥,拼搏。

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 ? 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己。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 “為其痛苦,才有歡樂。”

名人傳讀後感5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朽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ZF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從這些名人身後的奮鬥歷程中,獲取進取的力量和支點,要堅定自己的信仰,不再怨天尤人。

名人傳讀後感6

我沒辦法見到他們,但是我覺得他們一定擁有我想象的那雙堅毅的、閃着不屈光芒的眼睛。我覺得他們的肩膀一定很寬,寬到似乎可以扛起天地,我覺得他們的雙手不一定很漂亮,但卻可以用這雙滄桑的手做出世界上第一無二的細膩動人的東西——他們是我們口中的耀目的天才,但是也是擁有不可言説的痛苦的。《名人傳》掀開了偉人們的一頁,讓我看到光芒背後的偉人們承受的與接受的,他們的堅強、動人的人生。

該怎麼説閲讀《名人傳》的感覺呢?像是在看一個人悲歡的人生錄像,但無意識的被那些敍述的文字煽動。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那看上去幹枯的文字感動,不屬於情感的温柔的流淌,而是屬於對於那滄桑的震撼。那種感動在心靈中是無法言説的。你流不出淚水,指着他們的名字,卻説不出話。看着書中的文字,看到了鮮活着,還如同存於世界上的偉人。我不知道原來看上去像資料一樣的書會給人這樣的情感波動,這裏所説的情感波動不知那種似乎和書里人對話一般產生的波動,而是你無法進入,只能以上帝的視角去看他們所經歷的種種痛苦。

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介紹的第一位偉人是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這個人物我從小就聽到過,天才、偉大、堅強、不屈、抗爭、努力,我見過無數形容貝多芬的詞語,但真正在書裏看到羅曼所説的鮮活的貝多芬的時候,這些光鮮亮麗的詞語他確實擔當的起。貝多芬也是古怪的,他也是痛苦的。愛情方面,藝術方面,身體健康方面,他都受過嚴重的打擊。文中這樣説他年輕的時候的樣子——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是運動家般的骨骼。然而他晚年的'時候就變成了——皮膚變的病態而黃黃的,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髮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美杜莎頭上的亂蛇”。我看到這個天才的生病時的痛苦,在文中甚至還出現了“自殺”的字樣。但是在無比的痛苦下貝多芬依舊創作了傳奇的作品。這個天才是渴望幸福的,但是他幾乎整個人生都沒有多少次享受過幸福。整本書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他了,書中的那個有些古怪的傢伙,就是我認為的,偉大的巨人。我無法想象貝多芬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的毅力,他的承受給了我震撼。

後面所描寫的是米開朗基羅和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是個憂鬱症患者,是一個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捨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他在藝術方面多麼有毅力天賦,但是卻在極端中失去了信心,最終死去。托爾斯泰是個一個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的英雄。

不得不説,書中的三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但是我想他們對於生命,對於自己熱愛的藝術都有堅持追求。我看到他們經受的人生的磨難,也看到他們用了畢生精力創造出的輝煌。他們擁有常人沒有的毅力,那種毅力不是堅持,而更像一種超過人的一種執念。一心一意。

讀完《名人傳》,心情是沒辦法平靜的。那些文字背後,實在隱藏着沉重的令人顫抖的偉人們背後的人生。

名人傳讀後感7

我最喜歡的書是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人物生平做瑣屑的描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在各自領域都做出偉大貢獻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可以説是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在這本書中,羅曼羅蘭這樣形容貝多芬——貝多芬從光輝的鼎盛時期到人生底谷,從童年的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了偉大的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他的一生都被天才和瘋狂的心靈禁錮着、折磨着,但是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足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可以衝破精神的束縛,為此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也創造出了不朽傑作。

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獨一無二的俄羅斯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濃重的陰霾中放射着明亮的光芒,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鼓勵着在黑暗中探索、鬥爭的人們。我深深地體會到,他是在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是在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羅曼羅蘭用《名人傳》告訴人們:人生也許是艱苦的,也許充滿了貧困、憂愁、孤獨和辛勞,但是一顆高尚的心靈,仍然可以讓艱苦的生活發出光和熱,讓生命之火燃燒。

幾個世紀以來,《名人傳》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的人,鼓舞着多少在苦難、絕望中掙扎的靈魂。偉人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們高尚的心靈和品格。貝多芬的音樂得到眾多維也納人民的歡呼,但懷着敵意的維也納對他的苦難卻無人問津;米開朗琪羅被迫為教皇服務,而且他的每一項工程都有卑鄙的小人的惡毒污衊和攻擊;列夫托爾斯泰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並開除了教籍。這種種的痛苦和磨難沒有磨蝕他們的勇氣,反而成為他們創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造就了他們的偉大。正如孟子的那句話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真正體現了他們的“偉大”之所在。

真正的閲讀,是從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捕捉共鳴,求得內心的認同和信仰。一本好書,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愉悦,還有力量和終生的追求。閲讀帶給我心靈的啟示,愛上閲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名人傳讀後感8

《名人傳》,聽到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就覺得這一定又是一本很枯味乏燥的書,肯定又是看不了兩天就扔到了一邊,《名人傳》讀後感久兒。可當我洗洗閲讀這本書時,去發覺在羅曼·羅蘭避險的名人故事的故事是那樣的感人,那樣的令人深思。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時,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六個字"貝多芬的遺囑"。貝多芬這樣的偉人會寫下怎樣的遺囑呢?其中是財產的分配,還是另有故事?這不僅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於是,我沒有按照往常從頭讀起,而是翻開了"貝多芬的遺囑",想看一看這樣的一個偉人在告別這個世界之前,會留給人們怎樣的話語。

在"貝多芬的遺囑"中,共有八封信。在第一封信--給卡爾和約翰中,開頭貝多芬便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你們這些人,把我當成了一個心懷怨恨的'人,把我看成了一個瘋狂的、憤世嫉俗的人。你們真是冤枉了我!"是呀,在我們的眼裏,貝多芬一直是一個性格怪癖、桀驁不馴、暴躁、永遠於世人隔絕的孤獨藝術家,在他的畫像中,人們看到的是一雙瞪得大得恐怖的眼睛,永遠流露出堅毅的目光,是那樣的冷峻,那樣的堅硬,那樣的讓人不敢親近。可是他又為何在信中如此訴苦,説人們冤枉了他呢?

我繼續向下讀,試着找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內心的苦楚。"本來我天性活潑開朗,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社會交際,但是,命運啊!"貝多芬為何會如此感歎他的命運?在接下來的閲讀中我得到了答案。貝多芬自幼便被父親用逼迫着學習各種樂器,母親也因病離開了他,後來,後來,他離開了他深愛着的故鄉,又兩次失去了愛情,他蔑視王公貴族的世俗和渺小,這也使得他很少有朋友,在維也納會議後,貝多芬的藝術也被這個地方拋棄了,身邊的朋友也一個個地離開了他,讀後感《《名人傳》讀後感久兒》。命運的魔爪並沒有就此將他放開,他奪走了一個音樂藝術家最寶貴的財富--他的聽覺。貝多芬為他的殘疾而自卑,他不在原於外界有任何來往,從此變得更加孤獨。

如此看來,貝多芬的命運竟如此坎坷,可能也正是這可怕的命運將他壓迫成人們眼中性格怪異的人。

然而堅毅的天性使她在命運的磨難面前沒有屈服,他對自由,對善良,對世間充滿愛,對人類的幸福永遠是那樣的渴望。貝多芬覺得他的職責就是把它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鞭打他們的怯懦,並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於是他將生命的一起全部放在了謳歌快樂的事業上,他決定為這個從未給他帶來快樂的世界,留下歡樂。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告別了這個捉弄他一生的世界,一個陌生人為他合上了雙眼。在這一刻,羅曼·羅蘭這樣寫道"悲苦的人生劇終於到了終場。這,對於受難的貝多芬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脱。"

貝多芬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曾經與命運對抗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他堅毅的目光永遠激勵着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勇敢的面對命運的苦難,這是這個偉大的藝術家留給這個世界精美的藝術以外最寶貴的東西!

名人傳讀後感9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是法國著名小説家,劇作家和評論家。《名人傳》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一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單核全人類的偉大情懷。

這本書分別寫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人物。他們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説家,卻都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傅雷先生先生説:“在陰霾遮弊了整個天空的時候,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我們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吸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

在這三個人物中,貝多芬是最令我感動了,他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僕。童年和少年的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他被整天的綁在洋琴面前,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裏。

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特來莎奏明曲》。《命運交響曲》,歌劇《費德里奧》。可是,命運總是和他開玩笑,他的耳朵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並沒有放棄創作音樂。任何時候他都絕不向命運屈服,任何事情不論是成功的喜悦還是身體健康帶來的痛苦,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

一個不幸的人,貧苦,殘廢,孤獨,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歡樂給予世界!他用他的困難鑄成快樂,正如他那豪言壯語所説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快樂”“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這句古訓被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愛哭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所很好的印證。

我們應學習這些偉人在面對悲慘的命運時,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當我們遭受挫折時,應該想到他們——戰勝痛苦的榜樣。堅定自己的信仰,好好的活着!

貝多芬:長相醜陋。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卻總是遭受失敗,所以要承受打擊。他同時又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去,創作出易系列輝煌的作品。他不會向命運屈服,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他給世界創造快樂!

米開朗基羅:他對待自己的藝術工作追求盡善盡美;對待愛情純潔;對待困難他不會絕望;對待危險他不會逃避。他只知道夜以繼日的工作,別的什麼都不想。他是一個悲劇人物。

托爾斯泰:他是一個文學巨匠,永遠不會放棄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他有時又因自己的貴族出身而驕傲自大。不會相信別人。他的容貌醜陋使他感到自卑和絕望。他願意為了自己的祖國而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是一個英雄!

名人傳讀後感10

《米開朗琪羅傳》是羅曼·羅蘭《名人傳》的三部曲之一。其最初對我的吸引力在於米開朗琪羅在文藝復興時期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但在我讀完《米開朗琪羅傳》後,卻對米開朗琪羅傳奇的一生感觸匪淺。

天才總是孤獨的,所以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他有家庭,他有朋友,但是他的內心一直都在痛苦地掙扎着,並且這種掙扎很大一部分是源於上天賦予他的才情。書的首篇標題為《神聖而痛苦的生涯》,其中非常概要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一生的成就,但是內容除了讓人瞭解到他的藝術輝煌之外,還讓人深深體會到一個偉人身上的悲涼之感。

在閲讀此書時,我深深地被米開朗琪羅的天賦才情震撼了。它不僅是個偉大的雕塑家,更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和建築家,而且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書中從時間方面縱向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的童年和青年、英雄時代、宏圖未果、情感波折、遲暮之年,而且還展開説明他的藝術影響。

曾經,在未讀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之前,對米開朗琪羅的神聖而痛苦的一生頗不理解。因為在我看來,擁有極高藝術天賦的米開朗琪羅總會一生都在痛苦邊緣掙扎,理應是時代的寵兒、上天的眷顧。但是事實便是,這位偉人終其一生都在矛盾中輾轉迂迴。人們審視米開朗琪羅,也許只會看到他非凡的'藝術成就,看到他創造出的《大衞》、《摩西》、《哀悼基督》、西斯廷教堂的宏偉壁畫、《末日審判》。但我最有感觸的卻是米開朗琪羅苦苦掙扎的痛苦一生。

缺乏家庭温暖,揹負家族的沉重枷鎖,缺少精神世界的伴侶,當然還有其本身的巨大藝術天賦,這些都是米開朗琪羅痛苦的原罪。而其中,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的建造便是米開朗琪羅一生的痛。“充滿激情的孤獨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及其精神的靈魂”,羅曼·羅蘭如是評述米開朗琪羅。的確,米開朗琪羅總是沉醉於自己的工作及事業中,幾乎與外界隔絕,令自己處於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只有雕塑的世界。對,那裏唯一有的就是雕塑,而沒有繪畫,也沒有建築!他總是被迫去完成繪畫以及建築的任務,以致於不能從事他最熱愛的雕塑事業。他不能拒絕,也難以拒絕,因為他身上揹負着沉重的家族枷鎖。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卻一生都不得自由。他的一生是糾結的、矛盾的,他的怯懦、孤獨使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陰霾,他的作品給人帶來光輝、堅強的力量,卻無法令他的世界明朗和温暖起來。時代造就偉人,而為人有深刻地反映一個時代。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鮮明旗幟,為我們留下了文藝復興的時代烙印。米開朗琪羅曾在臨終前説:“我剛剛跨入藝術之門,意欲創造真正的作品,可生命卻完結了。”這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對一生事業的遺憾與不甘,不過,在我看來,這何嘗不是生命其中一個階段的告別呢?!也許這是一個掙脱痛苦枷鎖的光明之門……在我看來,不必惋惜一個偉人的離逝,因為他已完成了人間在世的使命,已在時間歷史長河中留下來專屬的印記,而他也將開啟另一段旅程……

名人傳讀後感11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開始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

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名人傳讀後感12

艱難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文章講述了三位偉人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想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屈不撓的抗爭。閲讀《名人傳》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也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現在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也充滿了挑戰,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中的許多人卻不想奮鬥,啃老拼爹現象十分普遍,許多人追求的是一夜成名而不願在職場打拼。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的.就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的一生無疑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是因為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毫不畏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想到的就是請他人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自己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耳聾,與別人溝通困難,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

以,他面對困難,只能獨自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説實話,在讀完《名人傳》之後,也使我不難想到自己。的確,我就是一個很容易遇到困難而退縮的人,習慣讓別人去幫助的人。一切事情只要不順利,遇到坎坷我都習慣於依賴父母。想採取哪些所謂並不勇敢的方式去解決,甚至逃避。有時還會以淚解決問題,即使我知道這並不會有效果。正是因為讀了《名人傳》才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所經歷的一切是多麼的脆弱與渺小。與他們的困難挫折相比,我比不上;與他們那面對挫折、困難是的堅強相比,我更是比不上。所以説我又有什麼理由在面對困難時去退縮呢?這也使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堅強。不再因一些小的困難與挫折而退縮,而是勇敢向前。

其實,名人的生活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世代傳頌的名人吧!既然我們知道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

讓我們一起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後感13

古人云:“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都告訴我,成就偉大人生的,是痛苦和磨難。他們都經歷了肉體和精神上的種種磨難,他們與命運不屈不撓地鬥爭,終於為各自的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隨着作者羅曼·羅蘭一起品味了《名人傳》這偉大的英雄交響曲,受到了人生的啟迪。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經常受到父親的毒打。當然,他也很幸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遇到了和他一樣熱愛音樂的莫扎特,又拜海頓為師。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愛情希望的破滅、生活的貧困、以及生理上的缺陷——耳聾,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是多麼殘酷呀,他也曾痛苦過、無奈過、傷心過,看着那一段段文字,我也跟着傷心、悲痛起來。無論困難有多少,貝多芬從來沒有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創作了不朽的經典《田園》、《第六交響曲》、《歡樂頌》等。面對生活的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給受盡苦難的人們帶來安慰和鼓舞。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的結尾中寫到:“多少人已讚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切受苦難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啊,貝多芬在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還能夠勇敢地面對,怎能不令人敬佩?

和貝多芬一樣,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人生中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從國小習雕塑和繪畫的米開朗琪羅被教皇抓去造陵墓,逼着他痛苦地創造他不滿意的作品,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屈服,還在臨終前創作了著名的《哀悼基督》。托爾斯泰更是面對着整個貴族上流社會的擠壓,受盡了苦難,但他卻努力地面對,還創作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著名作品。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都是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會的排斥,但是,他們沒有在孤獨和痛苦中滅亡,而是站起來勇敢地與命運進行鬥爭。他們三個人雖然都有缺點,但是卻無損他們偉大的事業。痛苦和磨難會降臨到平凡人頭上也會降臨到偉人頭上,他們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痛苦與磨難。我佩服他們,佩服他們的執着和勇敢,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勇敢面對,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路上的磕磕絆絆將會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名人傳》説的也正是這個道理,面對困境,我們要想想他們的故事,想想他們與命運抗爭的情景,然後努力地去面對、去拼搏,終將收穫成功。

《名人傳》——令人成長的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讀後感14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書中的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矢志不渝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父親常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又在17歲時痛失母親,年紀輕輕就要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在1799年,他雙耳失聰,可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説無疑是生命。

然而,當這一切磨難降臨到他身上時,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一個人勇敢面對,留給後人大批世界名曲。羅曼羅蘭曾説:“這個世界沒有給他應有的快樂,他卻把自己創造的快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他的不屈,他的堅強,他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音樂事業的執着追求,都令我深為佩服,我們應將這個身殘志堅,矢志不渝的偉人牢記於心——貝多芬。超凡脱俗,狂野不羈他,是米開朗基羅。他脾氣暴躁,不合羣,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

我不太認同他為人處世的方式,為了生活,他卑怯地在暴力面前低頭,甚至否認自己曾經的朋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傑出的雕塑家。與貝多芬相同,米開朗基羅的童年並不美好,父親性格暴烈,母親早逝,所以他自幼便認識到了人生的殘酷。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進取和自由,從未放棄對藝術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嚴格要求,他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歎的作品。而就在死神降臨的前一天,米開朗基羅仍在為藝術工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只有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賜予的分分秒秒,才能挖掘出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我們應將這個超凡脱俗,狂野不羈的偉人牢記於心——米開朗基羅。目光犀利,心靈仁慈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與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不同,他出身於貴族,財富眾多,卻生就一副農夫臉。他並非因此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過於成熟的觀察使它擁有犀利的目光,懂得從別人的面容上探尋哀愁,不久後,托爾斯泰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作出了巔峯之作。托爾斯泰對普通民眾非常親近,也非常尊重他們。他努力去了解百姓的痛苦和要求,領悟人民的`道德情操和學習他們的語言,親自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努力接近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民羣眾有益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着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着的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後人前進的道路。我們應將這個目光犀利,心靈仁慈的偉人牢記於心——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15

名人,我的理解是:偉大的出名的人,令人仰望。直到讀了《名人傳》後,才知道名人並不像我所想,一生輝煌,這些名人經歷的坎坷遠遠比常人多得多。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個偉大的音樂家,作曲無數。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幼年時,在父親一次次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現出了他在音樂上的非凡才能。跟隨大師莫扎特學習作曲,莫扎特也為他的演奏感慨,預言他有朝一日能夠震驚全世界。

這個預言一點沒錯。但是因為家庭的次次拖累,貝多芬的求學生涯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三十歲時,他才開始寫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他感到聽覺日漸衰退,但他沒有選擇放棄,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着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與絕望。在不停地與病魔作鬥爭時,他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第九交響曲》是他人生中的一部鉅作,但也預示着他生命的結束。

貝多芬一生都經歷着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着自己的信念,在孤獨並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着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峯,無人比肩!他的精神令許多人感動,征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他不屈不撓的、執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米開朗琪羅傳》分為上下闋。上闋“搏鬥”,下闋“放棄”和尾聲“死”。米開朗琪羅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獻於事業,米開朗琪羅一生聖神,因為他偉大的心靈雕塑了永恆的靈魂!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工作狂,一腔熱血的不停工作。他沒有歡樂,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變得憂鬱,孤獨,脆弱,但他還是為了繪畫和雕刻傾盡一生,儘管換來的總是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摧殘,但那是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在極度痛苦煎熬中卻還能把他的`全部奉獻給工作,他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挫折,然而總是沒有什麼能將他打到。我們生活中經歷的那些挫折,在他眼裏不過是一顆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根本不值一提。

“一百年前,俄羅斯一位偉人為我們這一代點燃了一支最純真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他有想象力,常為自己想象的故事傷心落淚,他那從不休息的大腦總是努力去思索人們內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他鋭利的目光,能在喪禮參加者的臉上看出他們是否真的悲痛。羅曼。羅蘭評價道。“絕對的真誠”救了他,在他行為最放蕩的時候,他也能頭腦清醒地對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這種獨立判斷的做法,在他念大學時候已經用來批判社會習俗上和思想上的迷信。他看不起大學傳授的知識,不願做正規的歷史研究,因思想大膽而被停學。羅曼。羅蘭把托爾斯泰的一生比喻為“八十二年的生命為戰場的戰鬥”。“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過和德行都參與了這場既光榮又具有悲劇性的混戰。——一切罪過,除了一種,就是他窮追不捨,即使到了最後的避難所也不肯放過的謊言。

三位名人的精神和思想帶給我許多感觸。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怕困難,越挫越勇。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