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6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讀後感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讀後感1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摘抄: 埋怨、灰心、等待的結果,是學生越來越難教,自己的脾氣也變得更槽糕,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這樣坐等空想的結果,不僅自己沒有改變的希望,還可能因為自身的弱點使外界更不如意。 我體會到,比較有效、比較實際的做法,還是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 可見.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環境.總要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變一絲,改變一毫。 體會: 如何看待環境,是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大問題。環境是一個客觀存在,從本質上説,它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我們怎樣看待它、利用它,其根本的目的,是怎樣利用環境改變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常言説的好,改變心態就改變了世界。面對瓶子裏的半瓶水,悲觀的人説只剩下半瓶水了,樂觀的人還還有半瓶水。

這裏無論怎麼説,半瓶水是客觀存在的,但由於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心裏體驗,出現了不同的人生。就如艱苦的生活環境不不好的,但也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説法;優越的生活條件對人的成長是有利的,但也有紈絝子弟少偉男的説法。所以我們遇到任何事都要從這件事對自己成長的正面意義去認識和理解。孟子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對環境有了正面的認識後,下一步要幹。即要解決問題。還有一個想不想幹的問題,也就有一個目標問題,整天渾渾噩噩,什麼也不知道幹。

有的人雖然有目標,有理想,但一遇到困難就想推,最後也幹不成事。所以要幹成事必須要有明確的、崇高的目標,其次要有毅力和決心,不被困難阻攔和嚇倒,第三要有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解決了願意幹的問題後,還要解決怎麼幹的問題。那就是面對困難和惡劣的環境,我們是改變自己還是改變環境。有的人把努力的方向定在改變環境上,有的弄得頭破血流,身疲力竭,但環境往往沒有改變或變得更壞。最有效的辦法是改變自己,尤其是教師這個職業,這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往往我們越想要求別人怎麼樣,別人越不怎麼樣,要學會換位思考,想讓別人怎麼樣,自己首先要怎麼樣。當自己的作為讓人理解後,別人才會按自己的是想法做。能做到這樣時,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我們原來的環境改變了,變得與自己的想法越來越一致了。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讀後感2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這是魏書生在他的修身篇裏的話。在人的一生中,總要面對許多不盡人意的人、事、環境,我們無法去改變別人,改變周圍的環境,我們唯有保持積極的心態去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境,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經常聽到老師們的抱怨,家長們的無奈,現在的孩子真難教。的確,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寵着,爸爸媽媽慣着,捧在手裏怕摔,含在嘴裏怕化,唯恐有什麼閃失,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日子,慢慢地就養成了懶散與自大。面對這樣的情形,你光埋怨有用嗎?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我們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家長或老師,我們都必須得面對現實。首先我們得找找自己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當,我們要千方百計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用簡單、粗暴來對待孩子。其次多和孩子溝通,用你的實際行動感染、感化孩子。遇到孩子無理取鬧,先告訴自己要冷靜,等數過30秒後,反思一下自己剛才做了什麼,怎麼做才最有效,多換位思考一下,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周圍環境。

針對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面對班級中的熱愛學習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目標,培養他們遠大的理想。面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鼓勵他們迎頭趕上。面對性格外向的學生,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把他們的缺點變成有利於班級發展的優點。面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多在班級中表現自己,能主動融入到班集體中。

唯有積極地改變自己,適應現有的環境,才能挖掘出自身更多的潛在的能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讓我們一起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