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9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荊棘鳥讀後感1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知道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這是作者的題記,我妹妹去回味這段話,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在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筆下,秒回了一份在澳大利亞宏闊的歷史背景下演繹的絕世愛情。年富力強的神父拉爾夫雖然他心裏是一心向往着羅馬教廷的權利,但是他愛上了牧主克利的女兒——美豔無比的梅吉,雖然我不懂,但我覺得他們地位相差大,他們之間的愛情不會那麼順利……從兩個人相遇相識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悲劇。

在這經典的小説中,男主人公拉爾夫是一個將自己的聖體和靈魂都可以獻給上帝,一個以成為紅衣教主為自己的人生追求的人,我覺得這麼一個有追求感的人是不會的……

可是讓我吃驚的事一個這樣子的人遇到了梅吉時,他卻變了,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當時沒想到,讀到這裏我以為他們倆會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我轉眼一想,拉爾夫是一個有追求,有權利的人,兒梅吉只是一位牧主的'女兒,這兩人之間地位的懸殊,現實的殘酷,終究他們不會走到一起,會是一場悲劇。我繼續讓下讀、看,拉爾夫還是選擇了他的事業,有些事情就是註定好了的……

這一幕幕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這一段刻苦銘心的歷程,都老早把我帶入這個傳奇時代,看着這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情緒都為梅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着,為他們的相遇而喜悦,為他們的相知而温感,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最終……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哪荊棘刺進的一瞬間,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書名荊棘鳥的含義,讓我心有體會,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刺,或許是一種執念,我們要不惜以一切劇痛來換取,然而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令人感慨的,因為我覺得那才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荊棘鳥讀後感2

我是在春節期間讀的《荊棘鳥》,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方面是世俗熱氣騰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掙扎與涅盤的痛苦。當我行走在鄉間小道上時,我一邊跟親人閒談説笑,一邊在想着德羅海達牧場的玫瑰。當我坐在觥籌交錯的飯桌前,我一邊嬉笑喧騰,一邊在心中回味着拉爾夫的矛盾與痛苦。——這,是不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

喜歡讀這本書,甚至捨不得看完這本書。廣袤美麗而又多災多難的德羅海達牧場,性情各異而又同樣倔強的克利裏家族,表面平靜實則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糾結纏繞而又苦苦追尋的複雜人性……細細品味,不忍釋卷。

“鳥兒胸前帶着荊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書的結尾這樣寫,我的頭腦中出現祖孫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

菲奧娜本為貴族之女,因為愛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給巡迴剪羊毛工帕迪,然後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純潔、高貴、隱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發現帕迪是個值得愛的人時,帕迪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相愛,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認的愛。拉爾夫在“上帝”與梅吉之間選擇了前者,但是內心卻又難以割捨梅吉。梅吉為了保全拉爾夫和這份感情,跟相貌與拉爾夫相似的盧克結婚了,盧克卻一心只念着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攢錢,不懂愛與生活。

朱絲婷是梅吉與盧克的.女兒,相貌與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卻有着同樣的倔強。因為盧克的原因,梅吉對這個女兒有着複雜的感情:又愛又恨。因而兩人總是不能融合。而緊接着出生的兒子戴恩因為是梅吉和拉爾夫愛情的結晶,獲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視了朱絲婷。朱絲婷自立自強,有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追求,她不想一輩子待在德羅海達牧場。做一個演員,她這樣想,也這樣做,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愛的能力上,她還是像一隻刺蝟,一探頭便警惕地縮回去,用濃密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她與雷納的相處就是這樣,深愛着卻一直在逃避着,因為懷疑自己的愛的能力。

荊棘鳥讀後感3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帕迪誠摯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經拖兒。

也許他只是一個老大粗的人,不懂什麼叫愛情,他只是覺得,一個這麼漂亮的女人嫁給自己,簡直是幾生修來的福氣!不過不管怎樣,他崇拜他的妻子,愛慕他的妻子。他們這一生,有很多個孩子,甚至有一個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因為他不知道妻子心裏在想什麼——顯然他也不具備這種分析猜測能力。他真的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娶了菲,從來不覺得吃了啞巴虧,而是將此當作一種恩賜。帕迪的確不善言辭,他和弗蘭克就像幾輩子的敵人一樣—永遠不能和平相處。不可否認,他對弗蘭克也沒有父親的'感覺和愛護,但他知道菲最愛的孩子便是弗蘭克,一個不屬於他的孩子。只因為菲會因為弗蘭克而傷心或者開心,他寧可每日和弗蘭克鬧架也不願趕他走,直至弗蘭克真的因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離家出走後,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該是多麼的絕望阿!

該怎麼去描述克里利這一家子呢?他們有着共同點——永遠不會因為被虐待被欺負而哭泣,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們的特性。但也有着極大的不同,帕迪永遠中庸,菲永遠帶點神經質的氣質——家裏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她在想什麼。梅吉是一個迷人的姑娘,這一點從她小荷才露的時候已經證實了,她堅強,很小便具有了母性。還有斯圖爾特,這也是克里利家族裏一個謎一樣的孩子。大家都説他像菲,也是唯一一個長大後也許會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總懷疑他是不是有輕微的自閉症。

荊棘鳥讀後感4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閒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後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温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愛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只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並不懂得愛情是什麼,只知道喜歡和他在一起,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起騎馬,一起散步。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愛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己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後來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非常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裏只有錢的守財奴。麥琪和她結婚後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直守護着,照顧着,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後麥琪心灰意冷。隨後拉爾夫通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裏,她們終於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爾夫終於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因此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並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己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丁(女孩)滿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都沒有多想,只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儘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但是沒有對任何人説,包括麥琪。

荊棘鳥讀後感5

《荊棘鳥》讀完了,不免有些感慨,讀這部書和其他的著作不一樣,我不是完全奔着情節去的,而是在閲讀中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現在的通俗小説的寫法做以比較。

首先,作者用大段宂長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襯托情節,如果放在中國當今,許多作者是讀不下去的,但在這裏,真實細膩的景物描寫和人物心理描寫,讓人並不感到煩。

在情節構造上, 並不是完全靠衝突來吸引讀者,例如寫到阿爾夫和麥基去澳大利亞珊瑚島約會,我合上書本,為它設立了若干個結果,我設想他們在約會的.時候會被陸克萊撞上;我又設想其他的遊客認出阿爾夫神父;我甚至設想阿爾夫神父靈魂出竅……但最後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在島上平安度過了蜜月期,這個和現在文學創作的手法完全不相同。

讀到小説最後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小説的主題思想,在信仰和愛情的取捨中,阿爾夫選擇了信仰和仕途,而麥基選擇了愛情,甚至麥基有些排斥宗教,作者硬着心用戴恩的死,把阿爾夫從宗教拉回到愛情,是一部討論信仰的小説。就像印度電影《小蘿莉和大叔》,到了影片結尾,我們才發覺是一部政治電影,這也是作者高明之處吧。

阿爾夫死去之後,我拒絕讀後面的部分,我感覺這是作者畫蛇添足,本來全篇描寫麥吉一生的愛就很圓滿了,其他部分都顯得有點多餘。

所有的人物中,盧克的設計是最完美的,盧克是一個狂熱的勞動者,一個完全的利己者,一個吝嗇的把錢能榨出油的人,但有着和阿爾法夫相同俊美的外表,他穿着小短裙跳舞的情節,讓人着迷,但又不免感歎,上天真有些暴殄天物,讓這麼一個美男子成為一個有殘缺的人,小説的最後,他不知所蹤,也可以理解,小説寫到最後,線頭有點多,往往婉不起來。

和瓊瑤小説不一樣的是,瓊瑤的小説裏描寫的男女主角不是極致的漂亮,只因為愛情到了極致,所以所有的人物都漂亮起來,但這部小説阿爾夫和麥基都是極致漂亮的人,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用精緻的面容和健美的身材來誘惑讀者的不是寫作者的上策,這也是我感到小説很遺憾的一個部分。

荊棘鳥讀後感6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題記

書的開頭這樣説道:傳説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就是《荊棘鳥》。這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全文對菲奧娜、梅吉與朱絲婷三位女性形象最為深刻。在男性形象中,則是拉爾夫。他們都是一隻只荊棘鳥:菲奧娜與梅吉,在人間的愛中痛並快樂着,她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後悔——菲奧娜與帕克汗的愛情是短暫的,但是她卻是在用自己的一生來對愛情進行詮釋,直到她年老時回憶起此事時,仍舊為當時的愛情的感到欣慰,沒有半點後悔之意;梅吉也是可憐的,到最後不僅失去了她的情人,也失去了她的兒子,與拉爾夫所生的兒子。然而梅吉也是幸運的,儘管她不能通過法律與拉爾夫結合,但他倆在感情上從未分開過。

有人説,朱絲婷在文中扮演的是一隻另類的荊棘鳥,沒有錯。他的弟弟戴恩的死,使她無比自責內疚。原本他在看到菲奧娜與梅吉的慘痛經歷後,打算終生不嫁。戴恩的死,更使她無比孤傲、冷漠。可雷納的到來,卻喚醒她情感內心深處的一絲絲温暖,在痛苦的懸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梅吉的歌聲是最美的,一生只為那一首歌。她的靈魂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説説,書中的獨特愛情結構:三代人的愛,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局。帕迪與菲奧娜潛移默化的愛,梅吉轟轟烈烈卻留下終生遺憾愛,而朱絲婷的愛,柔和了愛情的浪漫與時尚,或許,是所有人中結局最好的。

精神上的挫折打擊無處不在,但之後的涅槃卻是美妙的。願人人做一隻荊棘鳥,為生存,為理想,為愛,奮鬥。譜寫那一生中最悦耳的瑰麗詩篇。

荊棘鳥讀後感7

這本書慕名已久,讀後確實覺得名副其實。如果説要評價,便寫寫自己的讀後感想,希望做個成功的安利吧。

書的主線是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禁愛”。作為神父,拉爾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無法放棄自己的信仰和對權勢的追求。汲汲於名利,本該是多麼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爾夫被塑造成了一個極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瑪麗,這個精明富有的“老蜘蛛”(作者三番五次地這樣寫,真是刻薄又貼切的'比喻……)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平步青雲的機會中選擇一個。拉爾夫選擇了前途,選擇了繼承“老蜘蛛”鉅額的遺產,這是第一次轉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與拉爾夫在一起無望後,選擇嫁給和拉爾夫容貌相似的盧克。後來的事實證明盧克只是貪圖她的財產,甚至讓她陷入糟糕的境遇裏。

作者在寫到盧克與拉爾夫相似的容貌時,我就在想:“不會吧,不會這麼狗血吧……”後續的發展果然是梅吉用了點小手段讓這個拉爾夫的孩子名正言順。她在離開盧克時説:“你使我想嘔吐!盧克.奧尼爾,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錢不值!”我讀到此處,實在歎服,有古詩文裏與君長訣的氣度。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梅吉從拉爾夫那“偷”來的戴恩,選擇去做神父,並死於營救溺水者。她希望讓拉爾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續下去,但這樣的願望也隨着戴恩的死亡而告終。

到最後,德羅海達只留下了遲暮的克利裏一家和他們的朋友們。拉爾夫,菲都相繼去世,梅吉繼續平靜地生活,用餘生去回味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種意義上蕩氣迴腸的愛情。

書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絲婷和雷納,似乎都不得善終。無論是菲和她年輕時愛着的那個男人,還是帕迪對菲幾近虔誠的愛,或是梅吉和拉爾夫這一主線,都帶着悲劇性的求不得,不可説。書裏的人物就像書名“荊棘鳥”一樣,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為愛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無奈又甘之如飴的事了吧。

德羅海達的幾代人,經歷了戰爭,卻沒有在戰爭中死去,而死於一個個意外,也是天命無常。

這本書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説,我更喜歡《飄》。同樣有戰爭,同樣寫愛情,但是《飄》的斯嘉麗形象更加豐滿,讓人又愛又恨,而《荊棘鳥》不如它出彩。

不過總會都是一句話,愛太苦了,卻又心甘情願。

荊棘鳥讀後感8

以前曾經無數次的告訴自己,看完一本書要馬上忘記它。否則它就會影響到自己,可有些東西是深入肺腑的,那麼的叫人難以忘記。就如這本書《荊棘鳥》。近來我又重新細細品味了一遍。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主人公的愛情雖然是個悲劇,但是是悽美的。這種愛就像這麼一隻鳥兒,只有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才能放出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的歌聲,曲終而命竭??用響遏行雲的歌聲來終結自己的生命讓整個世界都在傾聽愛讓我們苦楚。

愛讓我們清醒——文章以十分悲切的結局來收尾或許這也使這本書成功的原因吧細膩的筆風描繪一個疆馳萬里的澳洲的風光人情。

克利裏一家的人生都是值得品味的,中心是拉爾夫和梅吉跨越時光和生死的.愛戀。無論是菲,梅吉,朱絲婷三代女人,還是好鬥弗蘭克,温存的帕迪,或是雙生子,早逝的斯圖爾特和迪恩,都讓人無限想象感歎,感歎人醜陋的慾望,感歎那種不顧一切的真實。斯圖和戴恩的死都讓我感到很震撼,很悲哀,怎麼就是那樣的結果,遺憾!遺憾!

拉爾夫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沒有理想又無比自私的人。他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和心愛的人廝守終生,可又能怎樣,又有那個女人願意陪他長久熱烈。此時此刻也就想起了愛默生的那句話“不管你的愛人在你的心裏有多沉重都不要被她佔據你的全部”。可又有些同情拉爾夫,他一生只愛梅吉一個女人,愛到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可梅吉也知道痛苦都使自己造成的。

只是任性的不想放棄,哪就只有吧荊棘刺入胸膛,唱世界上最動人的歌曲為了愛情,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卻把畢生的心血都給了那個所負於自己的人。可悲!可悲!

戴恩一個更為悲傷之人,只是感到十分的惋惜。他終於還是安詳的走了。,安詳的在另外一個世界追尋他無比深刻的夢。幸虧梅吉的女兒朱絲婷不象她的媽媽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愛情也象媽媽和外祖母那樣,兩個人明明相愛,卻又不得不割捨掉那份情。用現在的話來説,叫愛了不該愛的人。若命運就這麼不停地輪迴着轉,從起點到終點,再由終點到起點,我或許會瘋掉的。還好,儘管朱絲婷的愛情經歷的時間漫長,可還是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這是一場悽美絕倫又扣人心絃的愛情故事或許我們的周圍也有類似的故事吧。我相信愛情,相信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的,或許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愛一個人為她痛苦着,折磨着,也幸福着,只是這種遺憾讓讀者有點承受不起,不過這也正是此書的吸引人之處。

荊棘鳥讀後感9

中外名著賞析課上,主講的同學開篇問了一個問題,愛情和事業你們認為哪個更重要?認為愛情重要的人舉手者寥寥,一個支持愛情的男生説“攘外必先安內”全班笑聲一片。

好像時代變了,人人都是獨立新女性或者理性的男性,都願意去追求那份可能更穩定的事業,不做別人的附庸,不要或許虛無的愛情。

可是愛情是人一生的事業啊。事業就算從一而終,也有退休的一天,愛情是可以從遇見陪你到墳墓前頭的。我説愛情更重要,也並不是二者取其一,而是在兩者衝突時,我不會像拉爾夫神父那樣不停止對事業的`追求,而更願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愛人中去。可能我身上追求童話的天真幻想還沒有褪去吧…所以這樣一部太現實的…為了名利放棄真愛的小説…讓我看的有些惱火…小説不應該是追求真善美與宣揚為了真愛放棄一切的飛蛾撲火一般的愛情嗎!荊棘鳥的反其道而行之算是給了我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腦袋結結實實的一棒。

梅吉和菲的命運真是驚人的相似,都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為這個人生了一個男孩,隨便嫁給了另一個人,然後把自己驚豔高貴的生命消耗在平凡的柴米油鹽裏。總覺得這樣是對她們本應該更加浪漫輝煌的生命的浪費。但至少她們有錢,好歹能有物質上的富裕。

在我的眼裏,拉爾夫和盧克在本質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從來沒有哪本書這樣討厭男主。為了自己冠冕堂皇的事業棄真愛於不顧。你選擇事業放棄愛情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既然對於你的身份這是一道單選題,就請不要走了一條路又常常望着另一條。你手上的白玫瑰沒有那朵牆外的紅玫瑰嬌嫩欲滴,你拿着白玫瑰俯身嗅紅玫瑰的芬芳,那紅色的美人把芬芳全給了你,她什麼都沒有,你又走回自己的路上去拿着自己的白玫瑰。撩完就跑不就是典型的渣男嗎!盧克給梅吉的是關於虛無縹緲未來的描繪,你給她的是彷彿唾手可得又觸不可及的愛情。這兩座空中樓閣就這樣伴隨着梅吉活過一年又一年,然而全都是泡沫。

這本書是閨中密友十八歲生日時她媽媽送她的禮物還順帶捎上給了我一本。她媽媽給她的美好祝願是,在愛情上一定要找到心靈相通的人,能夠溝通的人。不然一步錯步步錯,像梅吉問她媽媽菲奧娜的那樣: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做錯了呢?菲奧娜説,從一開始。

所以雖然這本書挺慘,對於美好的愛情,我依然懷有一份嚮往。

荊棘鳥讀後感10

作為澳大利亞作家的考琳?麥卡洛,1977年在美國出版了這本堪稱澳大利亞版《飄》的《荊棘鳥》,小説情節生動而曲折,結構嚴密而精巧,文本清新而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亞風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對女人愛情心理的探索與描寫,細膩感人,讓人不覺是在寫自己。

這本小説最動人之處就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的傾世愛情,它並沒有像世人講的,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般悲哀,因為他們的愛情至少延續到了他們相識很多年以後,直到他們老去死去,只是他們的感情糾葛綿長,讓人看後又笑又哭又愛又恨。其中描寫的克立裏家族是一個傳奇式的家族,從帕迪克立應無兒無女貴婦人瑪麗之召,攜妻子和七個兒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裏達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倖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立裏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和中國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情節頗為相似。小説從1915年寫至1969年,中間的主人公分別都是階段性的出現,沒有重疊,也沒有重複,但是主要還是以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

我們不知道這個綿長的故事將怎樣開始,就像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怎樣結束一樣。拉爾夫初見梅吉之時,梅吉才只有七八歲,而拉爾夫已是神父,十八九歲,年齡的差距,和宗教的教義,註定他們是難以走到一起的。何況是像拉爾夫,這樣虔誠的基督教徒,禁慾主義者,或許連愛情也不知為何物吧。可是,他一見到梅吉,就有了那種異於常人,異於教徒的感情。我們無法苛求一個人思想要有多純潔,就像我們無法苛求這世界沒有矛盾一樣。當然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沒有任何雜質的。

但是讓人憤怒而又想要哭泣的是,拉爾夫並沒有想要娶梅吉,他還是遵從他的信仰,他要做他的主教。梅吉也沒有強烈的想要嫁給拉爾夫,她渴望單純的為人妻,為人母。所以許多年直至他們老去,他們也只是純粹的愛着,沒有夫妻之名。就像是《刺鳥》裏唱的,龍舌蘭的花朵,不代表絢麗,選擇燃燒了自己,將真愛延續,或許這就是一首悲歌,屬於他們的悲歌。他們讓我看到了永恆,也看到了宿命,看到了奇蹟,也看到世俗。或許,有時候人活着就是這樣吧。真正的愛情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來換取的。正如小説所寫的哪樣,鳥兒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死去。

荊棘鳥讀後感11

一個是畢生追求的權利和榮譽,一個是愛入骨髓的愛人,內心不停的掙扎,鬥爭,拉爾夫還是選擇了前者,這使得他的一生儘管有權有名,但是內心還是極度的痛苦,惋惜,愧疚,但不得不説和梅吉間的愛情還是深刻的,令人感動的,自始至終,他們的心中都是對方,只不過一直壓抑着,可以説他們是有幸的,畢竟遇見了彼此,遇見了愛情,遇見了值得牽掛一生的人;可他們也是不幸的,明明很愛,可是內心不斷的壓制自己的`情感,相互折磨,以至於後來他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渴望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因為拉爾夫的仕途而隱瞞,以至於最終加速了拉爾夫的死亡。整本書裏梅吉和拉爾夫的間深刻的愛情是令人惋惜,感動的,即使知道他們之間的愛情不可實現,即使知道這段路有多麼痛苦,可是他們依然毫不猶豫的追求,用盡全身心的力氣去追尋那段明知道要經歷那種痛徹心扉也要那一霎那間的燦爛。荊棘鳥的絕唱

而對於他們的家庭環境來説,梅吉和弗蘭克是不幸,因為弗蘭克是菲最愛的孩子,所以在這個家裏,他是帕蒂和其餘所有孩子所討厭與排斥的對象,因為他獨佔了本該屬於他們的愛,以至於這種環境加速了他逃離這個家的心,雖然他是真的很愛他的母親,但是他的內心已經不健康了,他討厭這個家,喜歡用拳頭去外面的世界闖蕩,起碼不像在家裏那樣一直被壓榨,這無疑更加速了他的悲劇人生,在監獄度過大半生。而因為失去弗蘭克,菲的人生沒有活力,他的生活也沒有了中心,她看不見別的孩子,使正在青春期的梅吉對生活充滿了恐懼,和對生理知識的匱乏,使他的青春期充滿了憂慮與不知,幸而有拉爾夫幫她,所以慢慢的在他情竇初開的時候,有拉爾夫陪伴,所以她才會愛的刻骨銘心吧。在有了蒙恩後,他把那份對拉爾夫的愛全給了他,無疑蒙恩是個幸運的,他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愛,可是即使這樣,也無法改變他的結局,成為一名像拉爾夫一樣的教士,結果在度假時因救人溺水而亡。相對於梅吉和菲,朱麗婷和梅吉,朱麗婷是幸運的,雖然梅吉鍾愛蒙恩,可是也愛朱麗婷,他沒有缺少很多,當他一直想走出去,去實現理想時,梅吉知道,這個時代講要結束了……

荊棘鳥讀後感12

非常感謝蘇童的推薦,使我看了《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我看了三遍,明白了我於寫作不過是個國小生。又非常感謝網友MOMO對《荊棘鳥》的力薦,使我一字不落地讀完了這本家世傳奇。

絕大多數讀者都是從愛情的角度來分析這本書的,也分析得很透徹,我就不多説了。我最受震撼的還有一點:即偉大的澳大利亞精神。也許在女人的角度來看,她們要的只不過是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可是那些男人連這點也給不了她們,他們全身心投入地工作,工作,還是工作!女人們罵他們都該死,但是我覺得這恰恰是澳大利亞人的精神支柱。不論是克利裏家的男人們那股不結婚只工作的執着勁兒,還是盧克那種想盡一切辦法要尊嚴要幹活要賺錢的意志,事實上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如果我們對於開荒者的這種精神無動於衷的話,那我們又如何瞭解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歷史事實?

愛情是個永恆的主題,從神話時代就開始了,然而,它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不顧一切地拼搏與付出代價才是最可歌可泣的。在讀此書之前,我深受海明威所展示的美國精神打動(源於他的幾部小説,尤其是代表作《老人與海》),真心認為一個作家能夠不顯山不露水地塑造出一個民族的靈魂來,並且被本民族看作是他們的精神所在,那是多麼有價值的一部作品啊!

另外,在麥卡洛的祖國除了瑪麗·卡森是個惡毒的老婦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值得敬愛或同情的。從家庭成員到鄰居到牧工到僕人到流浪漢,沒有一個壞心腸的人。如帕迪對多米尼克太太説:在這兒,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需要幫助的`男人、女人或小孩會被置之不顧,可是在城裏,同樣是這些嬌寵愛畜的人卻對一個人求助的哭喊不聞不問。 菲説:他説得對,多米尼克太太。不管是什麼東西,一多就不值錢了。這裏羊多,城裏人多。……流浪者中壞人很少。壞人寧願呆在大城市和鄉間大鎮。對於壞人來説,趕路的生活太純潔、太寂寞,缺少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大火燃燒及帕迪和斯圖蒙難時,各個牧場通力合作;當戰爭需要男人們上戰場或提供物資時,他們個個勇於犧牲或任勞任怨地付出。這些被流放到這座荒島的歐洲人的後裔,如此愛家愛國愛土地,愛閲讀,忍寂寞,團結一致,永不放棄……

總之,幾乎書裏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有愛心或肯吃苦,個個顧全大局,人與人之間是那麼和睦。這在中國的小説裏是絕沒有的事,描寫中國的社會現實,如果不寫出窩裏鬥,那就太虛偽了;如果寫不出窩裏鬥,那就太缺乏洞察力了。

荊棘鳥讀後感13

有這麼一種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以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 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柳條之間放 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 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 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麥卡洛筆下克利裏家的滄桑和感情 歷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愛交織在命運裏,梅吉和她的母親一樣逃不 脱命運的束縛,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去愛。她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 情讓人覺得是荊棘鳥最動聽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懷,但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我不相信命運,但我卻堅信愛可以超越一切改變一切。我不欣賞主人公對 命運的妥協,但卻感動於他們對愛情的執着。

忠實温雅的帕迪, 始終以含蓄的方式愛着 "從 天上掉下來"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奧娜,一生未 走出早年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 暴烈而備受苦惱折 磨的弗蘭克,在監獄裏埋葬了出人頭地的夢想;温 柔內向而倔強堅強的梅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 的拉爾夫神父;驕橫張狂,滿腹尖酸的瑪麗夫人;還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絲 婷……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極富個性的人物,譜寫了《荊棘鳥》愛與命運 的交響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讓我讀了以後感覺那麼深刻,特別是關於荊棘鳥的.傳説。 當荊刺刺進鳥兒胸膛的那一剎那,我也感覺到莫名的心痛。魯迅説過:悲劇就是 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荊棘鳥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種悲劇。

小説的結尾這樣寫到: 鳥兒胸前帶着荊刺, " 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 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 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 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 "

這就是《荊棘鳥》的故事……

荊棘鳥讀後感14

以前以前無數次的告訴自己看完一本書要立刻忘記它否則它就會影響到自己可有些東西是深入肺腑的那麼的叫人難以忘記就如這本書《荊棘鳥》若喜愛感情故事的話,就不能錯過了。最完美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主人公的感情雖然是個杯具,但是是悽美的。這種愛就像這麼一隻鳥兒,只有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才能放出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的歌聲,曲終而命竭……用響遏行雲的歌聲來終結自己的生命讓整個世界都在傾聽愛讓我們苦楚

愛讓我們清醒文章以十分悲切的結局來收尾或許這也使這本書成功的原因吧細膩的筆風描繪一個疆馳萬里的澳洲的風光人情

克利裏一家的人生都是值得品味的

中心是拉爾夫和梅吉跨越時光和生死的愛戀

無論是菲,梅吉,朱絲婷三代女生

還是好鬥弗蘭克,温存的帕迪,或是雙生子,早逝的斯圖爾特和迪恩

都讓人無限想象感歎感歎人醜陋的慾望感歎那種不顧一切的真實斯圖和戴恩的死都讓我感到很震撼很悲哀怎樣就是那樣的結果遺憾!遺憾!

拉爾夫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沒有理想又無比自私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和心愛的人廝守終生可又能怎樣又有那個女生願意陪他長久熱烈哪此時此刻也就想起了愛默生的那句話“不管你的愛人在你的心裏有多沉重都不好被她佔據你的全部”可又有些同情拉爾夫,他一生只愛梅吉一個女生,愛到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可梅吉也知道痛苦都使自己造成的

只是任性的不想放下哪就只有吧荊棘刺入胸膛唱世界上最動人的歌曲為了感情,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卻把畢生的心血都給了那個所負於自己的人。

可悲!可悲!戴恩一個更為悲傷之人只是感到十分的惋惜他最後還是安詳的走了安詳的在另外一個世界追尋他無比深刻的夢幸虧梅吉的女兒朱絲婷不象她的媽媽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感情也象媽媽和外祖母那樣,兩個人明明相愛,卻又不得不割捨掉那份情。用此刻的話來説,叫愛了不該愛的人。若命運就這麼不停地輪迴着轉,從起點到終點,再由終點到起點,我或許會瘋掉的。還好,儘管朱絲婷的感情經歷的時刻漫長,可還是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是一場悽美絕倫又扣人心絃的感情故事或許我們的周圍也有類似的故事吧還好我堅信感情堅信最完美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的或許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愛一個人為她痛苦着,折磨着,也幸福着,只是這種遺憾讓讀者有點承受不起,但是這也正是此書的吸引人之處。

荊棘鳥讀後感15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恆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説,一直在淡淡地講述着。哀傷瀰漫,但也許哀傷並不是傳説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於命運。

正的悲劇是一種微妙的形式,它絕非是原本美的東西結合後又因彼此的衝突而告終的那種,而是當好不容易結合後卻時常因外在壓力或內心譴責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思想境地中,最終這種因環境或某種特殊原因的壓力而在實際上或抽象意義上分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白瑞德與斯嘉麗,主人公揹負着或沉重或戲謔等特性,在上帝的微笑中悄然而去,留給讀者無盡的感傷,同時卻使人心靈得以淨化。只有把一種感情放在記憶中或想象中去品味,同時使之在一種被呵護的狀態中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物質的或肉體接觸如果稍有不當都是對它的褻瀆。與人共享青春,但願獨自蒼老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愛情也一樣,如果麥吉和拉爾夫沒有結合,悲劇的味道就會沖淡,與人在逝世前仍對他們所憧憬的保留一份絕對的神祕,的確帶有淡淡的紫丁香般的哀傷!遺憾的是酸澀的,美卻是令人愉悦的',這就是悲劇的魅力。

拉爾夫愛上麥吉源於一種直覺,然而這種感覺卻支配着他的一舉一動,很難説請一見鍾情和理智思考後的真情誰更好,但猶如佛教中的密宗禪宗一樣,終能修成正果。

感謝文學殿堂裏悲劇的獨獻,主人公以其悲壯,作家以其刀筆,直入人的魂魄深處,喚醒人性沉睡的或正要入睡的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有了參照物以修正自我,潤物細無聲的滋養着人的荒蕪或即將失去的精神家園,使人高雅起來,悲劇的高尚正在於以其悲成全人類之美!

——至拉爾夫死在麥吉的懷中及文中對戰後歸來的其弟兄的描寫及人物的死亡安排,作者人性化及個性化色彩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感動之餘遂亂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時常感動,學會感恩,讓自己成為“人”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