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1.55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教育讀書心得1

這本書,第一個感受是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我是明白一點的,可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理論不是自我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關於“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自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好多次用到這個心理學原理。在看雜誌上的文章之時,偶爾也能看到作者引用這個心理學原理。然而,殊不知,艾賓浩斯是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來得出這個遺忘規律的。之後的研究證明,如果學習材料是有意義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學生理解之後,就很難遺忘。這個時候,顯然不能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描繪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與遺忘。這段論述對我的衝擊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學”面前,我感覺自我真得太渺小了。同時,這段論述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多多增加有意義的學習。對此,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可知學習有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之分。在言語信息的一個亞類——符號學習中,因為符號學習屬於機械學習,故學習者能夠在無意義材料中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使機械學習易於記憶。這種改善記憶的方法被稱為記憶術。那麼我們可否作這樣的推論,對於艾賓浩斯的無意義音節材料,如果記憶者採取記憶術來記憶,那麼其遺忘規律就不在是“先快後慢”了。

再如,當前在討論教學問題時,經常聽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説法。那麼,到底什麼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一般的説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尊重學生,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等等。這些當然是對的,但顯然是不具體的。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教學時應仔細研究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的已有知識、技能、態度和信念。同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並不意味着教師放棄教學職責。在“規則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一節中更是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全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則的情景較少,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這樣的觀點讓我聯想到,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發起者是教師,同時教師也是確保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通暢的關鍵因素。

類似地情景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説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一向以為這種教學論是具有必須科學依據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教學論就是哲學取向的教學論。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興起。還有,如看了“學習心理”部分就會發現,機械學習在學習心理學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強化刺激這些手段具有正統的心理學意義。

這本書,第二個感受是讓我看清了我們平時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實具有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具體地説,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學方法被“素質教育”或者“新課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這些“帽子”下頭,隱藏着重要的心理學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據迷箱實驗,提出能夠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並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三大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這三個定律反應了學習動機、練習、強化和反饋在這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習的實質是條件反應構成和鞏固的過程,其中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動機和強化。雖然這些研究成果與當今建構主義心理學具有必須的差距,但也在必須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本質。據此我不得不聯想到朱國榮教師在杭州的那堂《長方形面積》:課中,在學生已經發現“長乘寬”就是“每行幾個乘幾行”之後,朱教師安排了一系列的關於“每行幾個,有幾行”的強化練習。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有點死板,或者説給予學生再次去體悟的成分少了一點,感覺“不太好”。但從今日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過程,才發現那是貼合心理學規律的。

這本書,第三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對教學與心理學關係的理解。具體地説,以前只明白該這麼做,但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是不明白了,而在看書之後,我找到了教學與心理學的聯接。

比如張興華教師在《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一文中提到:南京師大塗榮豹教授在其著作《數學教學認識論》中鮮明地指出,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順應”。鄭毓信教授也以往説:“建構主義似乎並不能看成一個全新的主張。”張教師據此提出:實現建構的途徑無非是傳統心理學中“同化和順應”的緣故,意義建構的過程無非是同化和順應。這樣的説法有沒有道理,當時看到那裏時心中打了個問號。這一次,算是對此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比如書中這樣説:“學習的同化論或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一個重要思想是學生利用原有知識結構同化(或建構)新知識。”從這句話能夠看出,同化和建構是同一件事情。所以,説“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順應’”是完全正確的。換句話説,傳統心理學雖然只是研究動物和低級思維,例如機械記憶或反應之類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學習過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們來思考“用圓規畫圓”屬於什麼學習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動作技能。而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來看,“用圓規畫圓”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麼在教學時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學策略展開,而不是去思考“動作”的問題。

這本書,第四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學研究的信心。具體地説,以前總認為教學研究是一件十分深奧的事情,是那些十分聰明的人才能有實力去完成的事情,可是此刻,我想我也能夠去嘗試。

比如,國內外心理學家、學者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水平並無顯著的相關,教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顯著相關。

再如,調查顯示,不經過很多的課堂教學實踐就成為專家教師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專家教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身在教學一線,正在進行着很多的教學實踐,我們都有成為教學專家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

教育讀書心得2

有人説:“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到了一個好朋友”。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教授的《愛心與教育》,頓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李鎮西教授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無不滲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讀。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一切愛心教育都源於尊重學生。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國小生正處在發展階段,他們更需要尊重和肯定。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應該特別注意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也是國小生積極進取的動力,向上的'“源泉”。如果一個教師不珍惜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機會。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也可能會扼殺一個人。正如俗話所説:“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就是説,一個人就怕別人不尊重他,挫傷他的自尊心。因此,尊重學生,愛心教育才會成為可能。

我在班級工作中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叫王帥強,聽着名字一定會覺得他是一個聰明活潑、學習上進的孩子。恰恰相反,帥強同學是一個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各門功課都不及格,有時還更差。行為習慣也不好,經常惹是生非。同學們經常嘲笑他,都不願意和他玩。因此,他的心裏是自卑的。由此我想到:一個總是低着頭、彎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身體是不會健康的。同樣,一個自卑的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他的心靈也必然是扭曲的。我很同情帥強同學,但我心裏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需要的是尊重,是能昂起頭來走路,昂起頭來做人。課餘,我找他談話,告訴他,讓他首先學會面對現實,在這個基礎上,發揚自己的閃光點,找到自信。

為此,我專門召開了主題班會:“談談老師眼中的每個學生。”就這樣,除了王帥強,我把其他每個孩子優缺點説了個遍。見我沒提到王帥強,他緊張極了,臉上冒出了汗,他覺得老師一定會把他説的一無是處的。在我把他的罪狀一一列舉之後,我話鋒一轉:“帥強同學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熱愛勞動,愛幫助別人。有時不該帥強同學值日,他卻會主動幫值日同學打掃衞生。連同學們一句謝謝都沒有得到,可他從無怨言。在課堂上誰忘拿筆了、帥強總是第一個伸出手去,把自己的筆借給同學。每次遇到捐款的事,他總是我們班捐的最多的同學。可見,帥強同學身上的優點還挺多,在這些方面,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都應該向帥強同學學習。對於他的缺點,我相信帥強同學,也希望全班同學相信他一定能改正的。”學生似乎被我的話打動了,一個個低下了頭,似乎都在為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感到慚愧。

我看到帥強同學在偷偷地抹眼淚,後來一段時間,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真的變了。每天都能看到他陽光、快樂地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再也不是孤獨、自卑的醜小鴨了,學習也比以前有進步了。

這讓我想起了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所寫的:所有有實際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耐心地掌握細節的過程。教育及文明都是建立在細節之上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稍加點化便可能點石成金,在常人不屑一顧之處匠心獨運便可能峯迴路轉。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門外滿是陽光!

李教授的教育方法進一步説明了愛心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學生彎着腰走路。教育是七分等,三分教,尊重學生,樹立威信,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豪情,最終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我想這位特級教師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育讀書心得3

近日,讀了一篇教學文章《追求本真教育》一文頗有感觸。文中寫到:學生是人,是發展中的人,是有個性差異的人,是有自主精神的人。教育是激勵,是喚醒。是理解和寬容,是飽含深情的期待,是對學生髮自心底的愛。迴歸教育的本真,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在市場和競爭過度激烈的當今社會,教育的本真被世俗的功利性所破壞,素質教育被完全異化。學校為了統考有個好成績,實行應試教育,縮減非考試學科的教學時間,放棄一部分超級差的孩子。教師為了學生有一個好分數,大搞題海戰術,加班加點,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家長為了孩子有一個好前程,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這一系列的應試措施嚴重殘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教育的本源背道而馳。

教育嚴重的功利主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青年教師也會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也會追求分數,追求名利。但是,在我們的心中必須堅守一個信念: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這也就不會讓過眼煙雲遮蔽了我們的雙眼。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教育的全部真諦是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人是教育的全部意義。我們的工作,離功利越遠,就與教育的本真越近。

讓教育遠離功利,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教育。

教育讀書心得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叫《愛的教育》的書,開始沒什麼感受,平平淡淡,可讀到後面卻有另一番滋味。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述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及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善良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但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這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濃濃的愛。讀完《愛的教育》,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深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種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的,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的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這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血,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的死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我希望每個人都讀《愛的教育》,使自身的愛到昇華,使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一書,雖然出自於一位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但是其中所藴含的道理卻可能是一位成年人都不曾懂得的。

作者記錄了他在上三年級時一學年的.所見所聞,還有他自己的想法,這本書中的故事令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在現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愛究竟還有多少?

書中寫到過一件事,是一個名叫洛佩諦的二年級學生,在去學校的時候,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忽然離開了母親的手,在街上摔倒了。這時,剛好有一輛街車正在向他倒下的地方開過去,洛佩諦眼見着這個國小生即將被車子碾壓,立刻跳了過去,把他救出來。但是因為來不及挪開自己的腳,反而被車子軋傷了自己。這件事令我深深地受到感動。同時,也令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類似的事:20__年5月8日,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因駕駛員誤操作而失控撞向走在車前的學生,女教師張麗莉奮不顧身地將學生推到一旁,自己卻因躲閃不及被捲進車輪下,造成了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於生命垂危,後來雖然已經脱離了生命危險,但是卻要經過一段艱苦的康復訓練,並且要終身與假肢打交道。

前者是同學之愛,後者是師生之愛,雖然雙方的身份地位不一樣,但所展現出來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卻是如出一轍。(本文來自於範—文—先—生—網)在正常生活中,可能沒有那麼驚險的時刻需要我們去捨身救人,但是我們仍然要懷着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

試問一句:如果有一位乞討者向你走來,你會怎麼做?對於現今的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無視他或者看看他,然後走開。作者也同樣是這麼做的,但是作者的父親對這種做法表示了明確的否定和批評。他認為,不幸的人伸了手求乞時,我們是不應該假裝不知道的。在你求奢侈的時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求不死。他們是多麼可憐,多麼無助。中國人的善良之心何在?但是反過來想,現在的乞丐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為了錢故意裝成乞丐博取人們的同情心的?假的乞丐實在太多了,以至於我們不再相信任何人,不再去同情別人,連帶着那些真正不幸的人也得不到一絲同情。出現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歸根結底,是我們沒有信仰。我們沒有信仰來保持我們的誠實,我們沒有信仰來約束我們不正當的行動,我們沒有信仰來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愛。

有句話説: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愛,讓我們的愛去美化這個世界。

教育讀書心得5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在暑假中已經閲覽幾次,它是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寫的。亞米契斯在當時戰亂時期寫下了這本文字優美且情感豐富的小説。

《愛的教育》是一本以日記形式的小説,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作者賦予各種凡小事以崇高美好的`愛,讓平凡人物的內心深處有着不平凡的光彩,來鼓舞着我們用愛創造每個人心中的美好世界。愛是整篇小説的主旨,愛流入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國家之愛、民族之愛……它是以一個國小生的口吻來向讀者展示着世界上的美與醜,善與惡,更體現出世界上一點一滴的愛。

讀完這部小説,我覺得其實世界上到處都傳播着愛。愛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情感。記憶深刻的是在《賣炭者與紳士》這篇日記。紳士的兒子罵賣炭者的兒子父親,是個叫花子,紳士父子倆向賣炭者道歉。賣炭者對紳士兒子態度轉變,十分憐愛。紳士是一個教子有方的父親,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兒子:要關愛弱勢羣體,如果換做是賣炭者,我想他肯定瞧不起人。最後賣炭者對這位紳士兒子有所憐愛,戀戀不捨的離去。而在《六千英里尋母》中,與上篇不同,則表達的是母子之愛。兒子為了尋找母親,不論颳風下雨,不畏艱辛,整整走了六千英里路,找到了生病的母親。這些故事中,不僅能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愛,還讓更多的人去深思“愛”的含義。

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愛,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温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親情、友情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和歡笑。像這樣的愛在《愛的教育》中還有許許多多,使我感受到了世界充滿了愛。

教育讀書心得6

一,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透過戴晨志先生的妙筆生花,寫成一篇篇精采感人,動人的故事,文末更以他專業的知識,為故事提供許多學理和啟示。這本號稱台灣版的「愛的教育」亦榮膺年度中興文藝獎。

二,倪美英老師在序文中提到: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

三,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體會:

1、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2、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3、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4、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1、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2、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3、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4、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5、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1、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2、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3、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4、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5、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三、啟發:

1、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2、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3、學習型組織的體會:系統思考、自我增進、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

4、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5、教師專業成長靠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教育讀書心得7

寒假裏,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其中一篇為“紳士與燒炭工”,有一次,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燒炭工的兒子貝蒂吵架了。諾比斯罵貝蒂的爸爸是窮叫花子,貝蒂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他爸爸去向老師提意見。而諾比斯的爸爸聽到有人叫他,就問了問怎麼回事。老師説:“是這位工人向你提意見,因為您的兒子諾比斯跟他的兒子説:”你爸是窮叫花子“.”紳士問兒子:“是不是?”諾比斯站在中間沒有回答。紳士父親讓兒子向貝蒂道了歉,最後他們和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窮人和富人是平等的,富人不能瞧不起窮人,要成為好朋友。

教育讀書心得8

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致力於教育事業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今天,有幸閲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命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處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內含教育的好處。”所謂“生活怎麼樣就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好的生活受到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受到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人同生,同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是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脱離傳統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所需要的教育。

在對學生教學情況的年度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學生喜歡能夠用生活事件解釋科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將生活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高度,讓我感震撼,震撼他的'精闢和深刻。與此同時,感歎他對教育事業的遠見卓識。這不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老師傳授知識來解決學生的疑惑,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工作,學會學習,這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這一思想最初就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來源於人的生活,隨着人的生活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是與人類社會現實生活的種種相對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是在各種生活中進行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是與生活相一致的。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脱離了實際的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説教。

教師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打開學生對生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是活的教科書,孩子可以從“活的”書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

教師就應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邊燃燒一邊重獲新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才能擁有更高的燃燒值和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讀書心得9

讀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書,深深感到: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職業,是全天侯的,從幹上的那一天起,就永遠沒有退休的可能;並且不準請假,不得偷懶,不能夠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並且沒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掙,然後往這兒花;這種職業,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我的子女,就要從培養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習慣開始,有人説,培養好習慣就像往銀行裏存錢,隨時都能夠取出來用。有了一個好習慣,就好像在銀行裏存了一筆錢,有了兩個好習慣,就存了兩筆錢好的習慣很多,就等於在銀行裏存了很多錢,一輩子都能夠取之不盡。《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書,“童年需要培養的38種好習慣”,每一種好習慣都從故事引入,讓我們思考學到了什麼讓人能夠從中學到知識,再運用到實踐中。例如:書中在培養孩子“遵守諾言的習慣”裏,引用了《宋慶玲的故事》,故事裏的小慶玲為了她之前答應教小珍疊花的事,而放棄了全家到一個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樣,她等了一個午時,小珍也沒有來,爸爸遺憾地説“早明白就一齊出去,慶齡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慶齡卻説,我們約好的,我本來就應當遵守自我的諾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們出去玩了,也不會高興啊!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學到了什麼呢小慶齡是自我決定留下來的,這一點很重要。她必須也是想去那個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終放棄了,是因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們從故事裏不難猜到,信諾言,不僅僅讓守諾的慶齡歡樂、有尊嚴、也讓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賴。

如今,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怎樣做呢?

1)、凡向孩子許諾言,就要儘量兑現;

2)事前提醒孩子諾前三思,事後提醒孩子兑現諾言;

3)發現孩子守信用,要及時表揚;

4)不“逼”孩子許不可能兑現的諾言。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培養的習慣實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許多良好的習慣的話,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教育讀書心得10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温馨的關懷……

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水手喊”,馬里奧不是沒有生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紮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取中放下了生的機會,他死留給自己,把生送給同伴。因為馬里奧明白,別人也許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識、如此温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好夥伴啊!

我此刻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期望在多少年之後,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閲讀這本書,從新感受從這本書中透露出的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

教育讀書心得11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中,斯霞教師強調:“為人師者,異常是國小教師,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範,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裏留下這樣那樣的錯覺。所以,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這是多麼貼切的總結,這是多麼深刻的認識。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禮。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會用微笑來欣賞每個學生,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活力,更有利於讓學生構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正所謂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讚揚一則讓他們渴望賞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二則在滿足的情景下能夠作到洗耳恭聽,甘願理解自我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學生,不挫傷其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不用尖刻的語言去批評他,而是換個方式,換種説法,讓學生從我的語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錯誤,並能自覺地改正錯誤,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個性特點各具形態,對於學生的某些個性特徵,比如內向、好動、煩躁等,應循循善誘,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強暴的扼制。

每個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人生世界,我們要經過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教師或朋友的身份展開談話,以進取樂觀的態度引導學生,為人師表。那麼,我們必須能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

教育讀書心得12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如何做才是愛的教育?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通過閲讀本書,使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導和輔助作用——對知識感情的引導。教師引導的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成長,甚至於對其以後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呀,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啟發孩子,瞭解孩子;沒有“愛的教育”,哪有“美的回憶”。由此,我有了如下體會:

1、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情商的培養,而不僅僅只是開發學生的智商。事實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對的成長、發展能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正瞭解學生的感受,這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得處理師生互動關係。

3、生活如同一本書,其中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啟示。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從中得些人生的藴涵,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獲得,更是一種人性的修養。

4、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認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啟學生的心智。

5、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和協助學生,培養學生接受挫折的能力。

6、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讚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學生快樂成長。瞭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

7、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

8、不要過分地執着於“立竿見影”,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身心健康。教育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是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多關心學生,富有愛心,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做好教學工作,進德修養,以達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教育讀書心得13

假期中,我認真拜讀了樑好的《迴歸真教育》一書,作者通過百餘篇鮮活的小案例一事一議的為我們道破了教育是什麼,教育不是什麼,如此犀利的文章讓我看的有些愛不釋手。特別是他提醒教育同人的那句話:真正的職業幸福源於教師教育行為本身的快樂。現將自己看完本書的一些小想法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關於好好學習

很多老師喜歡用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就要下苦力,就過不上什麼什麼樣的'生活來督促孩子們好好學習,可是又一想學習不好就真的扛不起生活了嗎?為什麼有些分數低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卻比分數高的孩子生活的更愜意呢?其實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知識、增長智慧,更重要的是歷練自我,修生養性!而我之前的教育卻只注重了前者,今後我要儘可能的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讓更多的孩子今後在社會上活得更愜意。

二、關於考試

考試的意義是一種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意義是自我審視,自我調整,自我改進,而現實恰恰只注重分數。考試一個多麼不想提起的話題,小時候上學一直到畢業成為一名老師,考了無數次,想着做老師了終於不用考試了,誰曾想考學生就是考老師,如果不考核,不評比,誰又會費心費力去教一個家長都已經放棄了的後進生呢?面對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想要高人一等除了將應試教育進行到底,別無他法。這種功利的教育行為不知何時才能從大家的腦海中抹去呢?

最後,我想説: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育人的藝術,教學生做一個“真人”。只有在教育中引領學生“求真務實”地做“真人”,才是“真教育”,才是活生生的教育,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教育。

教育讀書心得14

愛是明媚的陽光,和煦輕柔,給人以愜意的享受;愛是蔚藍的大海,深不見底,光不見邊。翻開《愛的教育》的篇章,品味它的字字句句,咀嚼它深刻的哲理,我盎然發現,愛是如此博大。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作品,以少年安利柯的視角,將他成長中發生的深刻之事一一展現在我們眼中。

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詞槽,沒有搞笑的情節,沒喲有突出的個人,但作者用他那富有魔力的雙手,將“愛”這一字,表現的淋漓盡致,動人心腸。在我讀來,書中並沒有真正的主角,也沒有所謂的配角。書中的人物性格不一,特點不一,家境不一。他們形形色色,每天都在經歷不同的事,同時也在做出多彩的選擇。我默默讀來,好像他們就是在我身邊的人,他們一舉一動,我都在靜默中目睹,他們掌握着自己的命運,他們是人生的主人。

書中圍繞“愛”這一字,講述了多個美好的事情。安利柯與姐姐為家中生計所做出的犧牲;帶病堅持為孩子上課的老師;與愛戴關心老師的學生;卡隆在失去母親後,同學們對他人鼓勵與幫助。親人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我感同身受,覺得世界如此美好!

這本書沒有拯救公主的王子,沒有打敗魔龍的勇者,也沒有人人歌頌的英雄,只有普通的民眾,普通的家庭——小木匠、工人、老師、作家、學生。他們是平凡的人,但愛卻是他們變得不平凡。一個人的愛就螢火之光,卻能指引人找到前進的方向,那千千萬萬的`愛就能使一切變得更加美好!

愛很簡單,卻又不簡單……

過去的我常常深思,到底什麼才算愛?而今,我找到了答案。在朋友身體不適時,送上一句關心的問候;在父母感到勞累時,為他們捏捏痠痛的肩膀;在老師批改作業時,主動為他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人與事,但換做你,你是否真得這麼做?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包含着一個人的品德、涵養、素質以及對將來的家庭、事業、社會的影響,所以愛是萬物之源泉……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愛的定義,愛很簡單。愛是責任,使命的體現,愛是事發過後的原諒,愛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愛是幸福的根源,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有些人不明白什麼是愛,那是他們在理所當然的接受,與咄咄不停的抱怨中迷失自我,愛就是心,做個有心人吧!

不要讓愛你的人與你愛的人,發出“唉!”的悲歎。

教育讀書心得15

初讀《愛的教育》,那是在南師大學習時的圖書館裏,發現在我所教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恰恰就是其中節選下來的,那時讀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己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這個寒假當我再讀這本書時,似乎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位學者這樣寫道: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台灣版的《愛的教育》榮膺年度中興文藝獎,書中描述了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書中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教學中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都透過作者妙筆生花,文末更以他專業的知識,給讀者許多啟示。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

現今的教育講求開放,除了教室空間的開放、課程內容的開放、升學渠道的開放,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具備一顆"開放的心",學生們不守規矩是本我的表現,守規矩是道德超我的表現,我們應跳脱舊有的思考模式及制約的理念,以愛與真誠對待他們,讓學生能有歡愉、輕鬆的學習環境,毫無約束感的發揮潛能,朝正向及自己喜歡的目標前進,讓每位學生都有愛校、愛他人、愛家、愛自己的心,並有光明的前程。身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為主題的平凡而動人的故事有很多,如果將我們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把它記錄下來,有機會加以整理,一定也是一本叫座的好書。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從不同角度,正反兩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

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快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給家長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哲人曾説:"對自己有信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缺少了她,整個生命都會癱瘓。"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有許多挫折、跌倒和失敗,但是一個良師必須適時適切地,來激發學生們自信心。讓他們勇敢面對所遇到的困難,並在困境中堅強的站起來,堅持的走下去等等。

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要強迫學生學習;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要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我的體會是:

1、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只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2、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3、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

4、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總之,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靠師德修養外,還要將教師的專業自主工作理念實踐化,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若干年以後,當我們終於可以卸下自己的職責時,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説:我是一個稱職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