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6.09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

選擇益友,就像選擇讀一本好書。 《查令十字街84號》就是這樣一位良師益友,它已經成為廣大愛書人士的聖經,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廣泛流傳。“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正是作者一生終未完成的遺憾,讓無數人懷念着那裏。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心中的聖地。人們在這裏彼此問候、相互鼓勵,一起感受着閲讀温暖而愉悦的魅力。

這本被全球人深深鍾愛的書記錄了住在紐約女作家海蓮和遠在倫敦一家舊書店的書商弗蘭克之間由於書籍而結成的奇妙情緣。女主人公海蓮對書有着一種着魔般的激情之愛,即使身處困境她也只會對自己不能買到所需的珍稀圖書而沮喪。幸運的是她偶遇了認真內斂卻又內涵豐富的英國書店老闆弗蘭克。就像伯牙遇到了鍾子期,兩個同樣熱愛書籍的人開始了長達20年的書信來往。弗蘭克四處奔波、盡心盡力的為海倫購買她鍾愛的書籍珍本,而海倫則從美國寄來豐盛食物,為書店員工們緩解因英國實物配給制而造成的食物匱乏難題。二人因購書而結緣,並通過書信交流溝通讀書心得,最終相成莫逆,一生相知相守。雖然雙方二十年始終都未曾謀面,深厚情意卻能穿梭萬里、綿延一生。“書信來往之間因延遲所造成的時間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發菌時間之微妙差可比擬”。翹首引頸中兩兩相望,期待、幻想、等待中成長起來的心靈契合,是戰勝距離、超越愛情的知己。雖隔萬里,依然信任;未曾見面,已然懂得!

信息社會帶來各種溝通便利的同時也讓人情始於網絡而又止於網絡。我贊同海蓮關於書信溝通的觀點。她説:“我始終不願也不甘臣服於轉瞬出現在對方屏幕上的電子郵件;自然更視ICQ為畏途。就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裏,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誼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現代人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已經習慣了email,qq聯繫。但是,電子溝通之外,各自在屏幕背後扮演的永遠是工作中的機器人或者是各自想象中的角色。那些冰冷和虛假背後,線下只剩下孤獨與陰暗。人們熱衷於看綜藝、刷微博,沉迷於電子遊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除了學業必須根本不會去看一本名著,好容易去看一本書也是為了消遣,為了蹭點偶像劇的餘熱。人與人之間不再談論學習和書籍,往往談論最多的是房子的價值、股票的升跌、自己的收入、孩子的成績、娛樂新聞等等。

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我國國民的讀書熱情和個人藏書量5年來持續走低,保持閲讀習慣的“閲讀人口”目前只佔總人口的5%!最近媒體上公佈了一組調查數據:中國國民年人均閲讀圖書4.5本,而我們的世仇日本則是40本,最多的是以色列竟高達64本。差距是明顯的,而且這差距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笛卡爾説,所有的好書,讀起來就如同和過去世界上最傑出的人談話。我們應該愛上閲讀,並且堅持反覆閲讀有意義的好書。因為書跡即心跡,書品即人品。“一本書的再閲讀不僅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歲看,二十歲看,四十歲五十歲看,它都會因着你不同的詢問、關注和困惑,開放給你不一樣的東西”。一本好書是值得你反覆閲讀並終身受益的。會讀書並且堅持思索的人不會感到生活乏味或者人生無聊;會充分借鑑吸收並且堅持改革創新的民族才會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