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5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蠟燭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蠟燭讀後感

蠟燭讀後感1

在炮火燒焦的土地上,永存着一點火光,同那用血肉凝成的情誼與盼望和平的心念一起共存不滅。

西蒙諾夫的《蠟燭》向我們描繪出一幅悲壯而崇高的畫卷,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將心愛的花燭點在蘇聯士兵的墳頭,將和平的火種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合上書本,我的眼前彷彿浮現了一幕幕血腥殘暴的畫面,心中不由得悲慟,在戰爭年代,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民不聊生!這些炮火侵略的土地上仍有百姓的骸骨,屍體!為什麼我們不能共同創造和平,而聖潔的和平鴿又在何時才會將臨呢?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這是前不久菲律賓南海 仲裁事件中國作出的回答,在南海事件中,美國,日本雖説“積極”摻和仲裁案,但據統計,仍有66個國家表態支持中國,呼籲和平,不願挑起戰事。而在網絡上,網民們更是表示,“南海不讓,和平永存!”在各國的幫助支持下,終於戳穿了仲裁謊言,維護南海和平。在這件事情的背後,我看到了各國對於和平的嚮往,中國亦同各國努力維護和平,避免戰火的侵襲。

雖然南海一案早已過去,但在我心中早已種下了熱愛和平的種子,生生不息,如同那支不滅的蠟燭。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仍有戰爭和平的觀念,我們不能如同戰場上的`戰士一般拋頭顱灑熱血,我能做的,只是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維護它,使它得以永存。

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生靈塗炭,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那支在黑暗中照亮的蠟燭,那份對和平的嚮往,才能使我們迎接曙光,永存不滅。

蠟燭讀後感2

在戰爭的炮火肆虐過後的土地上,一位母親將珍藏多年的結婚花燭,點在為了守衞和平而犧牲的蘇聯青年的墳頭。

故事落下帷幕,可我的思緒卻無法停止。戰爭,潛在名詞是“死亡”。血肉橫飛,生靈塗炭,致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種下了“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種子。

前段時候,中菲南海 仲裁問題在網絡上成為頭條,引發熱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網絡,新聞等途徑瞭解具體事宜,許多普通民眾甚至於明星都在社交軟件上發起“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話題。就連鮮少關注政治方面的我,也點開網頁,搜索起“南海”“中菲仲裁”等詞條,生怕網傳的“戰爭”真實發生,渴望和平永遠停駐,不願它消逝。

現如今,“中菲南海 仲裁問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可我們心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立場,卻永遠不會淡下去亦或是消逝不見。在我們這個年紀,説些“我很愛國”的話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心中維護和平的信念不逝。明亮寬敞的'教室,嶄新的課桌椅,同學間的歡笑,這些點滴和平都是先輩們在戰爭中用一滴又一滴的血汗換來的,我們理應珍惜。

戰爭帶來的是死亡,和平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正能量。當年每一個反法西斯陣營中的軍民和如今的我們心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懷都將如同蘇聯青年墳頭上燃燒着的那隻蠟燭。

燭火不滅,永垂不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