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生未完成有感

來源:文書谷 1.9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此生未完成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此生未完成有感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因努力奮鬥而忽略健康的您。

20xx年4月,于娟在中山醫院逝世,年僅32歲。

20xx年6月,我第一次拜讀到于娟的書《此生未完成》。

20xx年7月,我在上海第一次走進了于娟曾經生活的地方。

時至今日,當我因為生活瑣事而悶悶不樂時,當我因為工作繁忙而經常熬夜時,或者當我因為自身懶惰而放棄健身時,我都會翻一翻《此生未完成》。很多時候,我都強烈地感覺到,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于娟,更是透過她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你。

于娟是復旦的博士、曾留學於挪威。她多次為考證而每天學習長達21小時。埋頭苦學時,她會下死本地折騰自己,從來不去考慮身體、健康之類的詞,她只是把自己當牲口一樣,快馬加鞭廢寢忘食嘔心瀝血……

而今,無數人選擇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拼命工作,加之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只覺自己還年輕便拼命放縱。

但我們卻忘了:身體是經不起折騰的,待你後悔,已晚矣。

也許有人會説:人人如此,但不盡然人人都如於娟般在最韶華的歲月被命運扼住脖子。可是身體中的尖叫是不會時時給我們警醒的,待它尖叫已是徒傷悲。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追求細水長流的狀態,不爭不搶,不緊不慢。

于娟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在挪威留學時她拼命勤工儉學,為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她不斷追求自我提升。她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做做,因此玩命想發文章搞課題;她曾經試圖做名優秀的女學者,雖然自己極其不擅長科研。

得病後,她才領悟到:人不能將快樂建立在名利權情上,而應該回歸情感、迴歸家庭。

她在書裏寫: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温暖。

我們捫心自問:有多久沒有回過家?有多久沒有給遠方的親人通過電話?有多久沒有向相愛的人表達愛意?是不是自己也一直認為“只有混出模樣才對得起父老鄉親?

生命短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名利權錢只是附屬在自己身上的東西,真正愛你的人關心的是你——你的健康、你的心態和你生命的長度。

不妨放下自己固有的執念,不妨放下繁忙的工作,抽出一點時間,多陪陪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

彷彿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離別的片段,死亡是每一個人都必經的車站。

于娟在確診乳腺癌之前,即使周身疼痛,也從未用過止痛藥,醫生説: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痛都會痛死的。她的忍耐力讓人肅然起敬。

為了兒子土豆,她從不放棄,她説: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媽牽着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她在病中不顧一切的舉報騙自己的“民間神醫”,只為不會有更多的人上當。哪怕奄奄一息,她也要將自己在世間的使命完成。

而今,抱怨不公的人越來越多,遇到困難放棄爭取的人越來越多,苟且偷生打算混日子的人越來越多。當這個時候,不妨想想于娟,想想這位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也從未放棄自己也從不抱怨命運的女子。

《此生未完成》的封面是淡淡的綠色,柔和温馨,“Being alive is a gift”和“我們究竟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着的意義”是最先呈現給讀者的兩句話。

她在生命的盡頭用命寫出文字,不是想出名,不是想引人關注,只是希望有人能夠通過她的文字關注到自己的健康,關注到自己愛的人,關注到自己的靈魂。

生命是一條單行線,從來沒有回頭路。于娟的事蹟讓人感動,引人深思,甚至使人改變,但過不了多久,一切都會照舊,會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