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1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

《悲傷逆流成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充滿悲傷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讓人沉浸在悲傷中的作品!唯一於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寫作風格型了。從以前那些華麗而憂傷的文字變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但卻更加觸動人心。那些字字見血的簡單平和的語句和字裏行間浸透着的悲傷,讓讀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編者在序言中寫道!“這本書如果發表在年前會立刻在文壇掀起波瀾。

如果發表在十年前也會在文壇引發騷動。”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對白將單親家庭的血與淚,將暴富家庭的虛偽和抓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少年少女心中的`壓抑與疼痛描寫的入目三分。尤其描寫兩個女主人公死的時候,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像蝴蝶一樣輕盈柔美,而正是這樣的輕盈柔美才讓我們感到更痛。

本書的主人公齊銘有一顆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塑造了易遙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顯得懦弱無助。他想把易遙從無盡的黑暗深淵拯救出來,但卻無能為力。反而一次次讓她陷得更深。到最後只得選擇遠離她而去,因為他認為這女孩丟掉了原本乾淨純潔的東西。殊不知這只是她對這個“骯髒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遙從三次忍耐一次反擊到後來的一次忍耐三次反擊、包括她所偽裝出來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惡毒都只是她對周遭虛偽的世界和人們的反抗。她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齊銘的關心、信任和支持,所以當齊銘也不信任她時,她選擇了死在他面前來換取她的信任和表明自己的清白。用生命來做下注,這就是一個必輸的賭局,然而輸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生命。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悲傷黑暗浮出水面,偶爾送來一陣温暖來迷惑讀者的心。

結果卻是揭開真相後更切膚的疼痛。顧森湘和顧森西這對姐弟的出場,就像是清新干淨的百合,讓人以為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結果他們卻成了悲傷哀痛的陪襯者!讓悲傷更刺痛人心。既然書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就表明我們戰勝不了悲傷。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郭敬明著的《悲傷逆流成河》。這個名字很早之前就開始流傳,甚至有時開玩笑都會用這個書名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昨天,為了開學可以儘快進入狀態,為了不讓我的會計落下太多,所以我決定去新華書店自習!但到最後實在專注不下來便發現了這本書。在昨天這本書,不知道有沒有封面還是封面就是那樣,封面第一頁的頁角已經裂開了,就差最後“臨門一腳”就掉了,但我保證,我放回去的時候,那一角還是在上面的。今天下午過去看的時候,已經沒了。我發現它的時候,它剛被人放回去。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開頭的環境,就渲染出悲涼的氛圍。那是幾個青少年的故事,發生在高中,一個冬天。一個悲傷女孩,一些悲傷的遭遇,一個悲傷的結局。這個故事的大概我不寫太多,你自己去看一下這本書吧。

這本書很魔力,讀這本書的時候,周圍真的很吵,説是書店還真的是書店,連店員都會大聲的'説話,竟然還有大喇叭?!難以置信。雖然提高閲讀風氣,書店有責,但既然都給人看書了,何不在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呢?沒辦法,誰叫人家是書店而不是圖書館呢?但這種故事性的小説有種天生的魅力,又或許是小四的文筆太好,讓我漸漸沉浸在裏面。為什麼呢?我覺得就是強大的心理描寫和周圍環境的塑造,還有一個個鮮明的比喻,在我看來,這些能夠觸摸心底的描寫,只有人深刻體會過後再能寫的讓人感動。這些是作者所構想的嗎?題材又是引用的哪裏呢?今天讀到後面的時候,我盡然也隨着書裏的文字,隨着腦中的情景一同緊張,一同壓抑。從讀這本書開始我便認為它可以拍攝成電影,讀完這本書也好比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但如果沒看過原著直接去看電影,我會覺得有些遺憾。或與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因為,環境那種心境,鏡頭無法讓滲透進心裏,我們會更多的關注劇情。想象永遠是最好的鏡頭。

跟《爵跡》不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壓抑壓抑壓抑。看完之後仍然覺得不可思議。為他們感到惋惜。我看到了他們所説的表面的世界。我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錯更深層的含義,這本書是否也在悼念真實與虛假的邊緣。真實是否都會走向滅亡。虛榮,嫉妒,到底如何評判。

不知道我都説了些什麼,或許我就是那麼淺顯,只看的到表面;又或許是沒心沒肺,只貪圖閲讀時的快感,讀完就拋屍腦後。但我喜歡讀這一類的書,這一類的小説,刻畫的那麼強大,那麼讓人流連忘返。那些用這本書名來開玩笑的人應該沒有讀過這本書,因為讀過之後就沒有那個勇氣了。你那點悲傷比起他們算的了什麼呢?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3

誰的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鳥兒卻早已經飛過;心裏不曾被刀子割過,但疼痛卻那樣清晰。如果青春始終是要有那道傷,卻又為何讓人看不透?是否許多的努力過後,幸福依舊難以觸摸。

原來有的人,註定了要悲哀,就算再有美的渴望,最終也會銷於塵煙當中。如果明知道故事的結局,為何還要走上這樣的路?原來美好的東西,距離太近,也會讓人無法看清,簡單的好,總要在消失後才知道珍惜。青春真的很傷,傷到讓人冷到心裏。

怎樣去評價易遙短暫的一生,永遠是否只有滿滿的悲哀。看不見自己的盡頭是否有幸福,就算是曾經的幸福,在她的眼淚下,也只是慢慢的變黃。彼此靠得那麼近,卻註定了他與她一生的遙遠的距離。沒有完整的家庭的孩子,註定要在傷痛中成長,而易遙也註定要在她媽媽的賠錢貨的謾罵中堅強的成長。我想,她是愛她媽的,也渴望她媽媽給她一點温暖,卻永遠連小小的願望都達不到。

破碎的家,永遠給不了久違的温暖,而別人的話語永遠又是那麼的傷人。她的同學,太多都帶着虛偽的面具,用每一句關心的語言,狠狠的刺進別人的'心臟。而他,幸福的環境,眾人羨慕的眼光,優越的他永遠不會了解她的悲哀,才會在最後的關頭,背棄她,連一丁點的信任都不給。易遙待的環境是不好的,而她就這樣註定了要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她短暫的青春。

曾經以為很多人都很堅強,到最後卻也是逃不了悲傷的痛苦。青春裏的幸福永遠都要隔着玻璃遙遠的看,才能知道美,而一想要卻擁有,彷彿永遠只能是霧裏看花。每個人總會有一段別人不懂的悲傷,朦朧的感覺永遠怎樣也摸不清,看不透。

易遙是可憐的,不知她是懷抱怎樣的心情往下一躍。是否傷害太多,會漸漸的磨碎掉一個人的心?一句不信任的話,一封被懷疑的短信,是否是死神對她的邀請?我想,那也許是對她來説,齊銘,曾經她最信任的人,可最後卻怎麼也不信任她,我想她絕望了,崩潰了。一個已經被生活折磨的不堪的人,連她最後的期望也沒有,她又有什麼意義。她用死,換回他的信任,可最後的最後,這場青春,終究是傷了所有的人。

平靜的看完這場青春短暫的煙火秀,喧鬧過後,真的悲傷逆流成河。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4

靜靜地打開心扉,我希望能用心感受小説的情感,同作者同呼吸,同組人共同心跳,我渴望融入悲傷的世界,哪怕山崩地裂也無怨無悔,我喜歡悲傷這部作品,更喜歡悲傷所勾勒的世界,我沉醉我神往。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悲傷逆流成河》的女主易遙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她身處在父母離異的巨大濁流中,為父親的軟弱,也為母親的蠻橫所累,本該是一個身處温室,被呵護的花朵,卻獨自吞嚥着苦澀的惡果。我不禁在心中感慨: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在看不到的地方,總會有黑暗蔓延。易遙變得麻木,面帶笑容的她,內心已毫無色彩。當最後的陽光——齊鳴也離開她時,她失去了愛,她以瘋狂的方式採取報復,用心挽救逝去的情感,可最終的結果也無非是悲傷逆流而上。

不是處處都有陽光的守護。齊銘是一個十足的陽光男。他出身富裕的家庭,父母和諧美滿,是全校公認的男神,也是易遙背後的守護者。齊銘一直存在對易遙的好感,給予了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大幫助,甚至得知易遙的遭遇,堅定的守護在她身旁。或許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易遙的所作所為,也令其抹去了對她的好感,甚至悄悄離開她的生活,從而導致易遙的瘋狂舉動。如果齊銘願意永遠守護易瑤,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一切呢?我只能説,不是每時每刻都有陽光的環繞,學會珍惜,才不會有後悔。

抹不去的真愛,抹不去的足跡。顧森西是本文塑造的另一個角色,以不一樣的角度介入了齊銘和易遙的世界。他是小説的`陽光空氣,給易遙的壓抑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他只能成為齊銘和易遙愛情的犧牲品。或許他存在一點私心,她希望姐姐顧森湘同齊銘在一起,自己能夠真正獲得易遙。然而事與願違,他最愛的人和最愛他的人雙雙死去。在番外中,可看出顧森西一直對易遙念念不忘,他不願相信易遙內心的猙獰和黑暗,縱使再恨再恨她,也無法抹去愛她的真心。

如果顧森湘沒有插入齊銘和易遙的生活呢?如果易遙的父母沒有離異,她依舊擁有美滿的家庭呢?如果齊銘可以一直深愛着守護着易遙呢?如果齊銘可以在最後再見易遙一面呢?如果這一切都沒有開始呢?

可惜!可惜!可惜!沒如果。

一個悲傷的世界,一個悲傷的故事。時間過去了很久,可我的心依舊不能平靜,我無法抗拒自己的內心,我恨悲傷,更愛悲傷。恨它悲劇結尾,愛它完美情節。

願以此自勉,願用我的筆勾勒新的世界,願用我的心去温暖人生,願用光明驅散悲傷,快樂相伴永生。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5

雖然我以前幼稚的寫過這麼一句話:我們眼中的青春是一片灰濛濛的天空,偶爾透出幾縷陽光。但這畢竟有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意味。真的,從來沒有想過,青春竟然能夠“悲傷…逆流成河”。

父母離異,而母親是妓女,一向被某些人厭惡著的易遙。

家庭富裕,成績優異,一向被光環所籠罩著的齊銘。

笑起來甜美而無辜,卻內心惡毒的唐小米。

善良而理解易遙的小混混顧森西。

一向被光環所包圍,純潔的容不下一點黑暗的.顧森湘。

當這羣人處於同一個空間的時候,命運註定給他們的青春一個結局——悲傷逆流成河。

這也許是一個與感情無關的青春疼痛故事,但卻因為“愛”而把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我很恨她,但有時又很愛她”,這便是易遙對母親林華鳳複雜的情感。可憐兩隻不知如何表達愛的刺蝟,每一次靠近卻傷的更深。一向在意為什麼顧森湘是齊銘的“湘湘”,而自己只是“易遙”,誰料在另一邊,有一個你愛又恨的人一向在私底下喚自己“遙遙”。只是當你明白時,那人卻永遠離開了。

“別人能夠不相信我,我不在意。我在意的是為什麼你也不相信我。”易遙所在意的就是那一向在身邊默默關心,默默幫忙自己卻與感情無關的藍顏知己——齊銘。當顧森西認為就是易遙害死顧森湘的時候,她只有痛。當齊銘也説出“去自首吧”的時候,易遙就真的真的痛不欲生了。為什麼你也不相信我你真的不想再看見我了嗎你認為我真的和她們一樣惡毒嗎……是齊銘的不信任導致了易遙的自殺也許是吧,你能忍受一向在身邊的人突然離你而去嗎很難吧……

最愛的姐姐死了,易遙死了,齊銘也因為愧疚而死了,就只剩下你一個了——顧森西,你該怎樣辦……

突然回頭想想,如果易遙和林華鳳能不那麼晦澀;如果易家揚能夠關心她們母女多一點點;如果從來沒有那興風作浪的唐小米;如果易遙沒有懷上那該死的男人的孩子;如果易遙沒有把那條通向地獄的信息轉發給顧森湘;如果他們從來沒有相遇相識;如果……是否只要向後退那麼一小步,整個世界就能夠歸於平靜

是命運無情的捉弄吧,是各自性格必然導致的杯具吧,或是就應直接怪郭敬明那支無情的筆給了他們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的青春。

合上這本連封面都這麼悲傷的書,看著窗外的豔陽,青山,藍天與綠水,不禁黯然神傷。以前感歎自己那平淡如水的生活是那麼的無聊,此刻想一想,原先沿著波瀾不驚的軌道走下去才有可能到達幸福。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6

《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筆下的小説,這本小説是在挖掘讀者的淚腺,僅僅從《悲傷逆流成河》這個題目就能讓所有人大概猜到結局,區別只是在於身為讀者的我們,只能揣測的永遠只是一個模糊的大方向。

《悲傷逆流成河》主要記述了女主人公易遙和男主人公齊銘,一開始住在上海的某個弄堂裏,易遙的媽媽是個妓女,她的爸爸拋棄了她們母女倆,齊銘是一個尖子生,他的媽媽待他很好,但易遙的母親對易遙不怎麼好,總是打罵她。易遙和齊銘還是同班同學,齊銘是班長,但易遙卻是一個成績不太好的普通學生,班裏的同學總是搞惡作劇一般對待易遙,班中的唐小米,處處與她作對,唐小米是副班長,她喜歡班長,她以為易遙喜歡齊銘,所以唐小米和易遙成了冤家,最後易遙接受不了這世界對她的不公,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書中女主人公易遙,無疑是書中最大的亮點,這個女孩子的身世遭遇影響着她此時的個性,而此刻的個性又為她將來的人生旅途中不可平穩埋下了伏筆,在她每句嘲諷似的對話或什麼都無所謂的'句子後,已經留下足夠醖釀悲傷的空間,易遙是一個在他人的面前越是挺的直腰,就有夜晚睡覺時哭得越深的夢。

這本書用王子型的男生和灰姑娘型的女生寫出了人性黑暗裸露在外的嚴酷,在書中能夠讀到已經浮出水面的黑暗,遠遠的就和一貫的王子救公主脱離了關係,更多的成熟化和成人化的劇情,讓作者覺得狗血。更多的,成熟化後,成人化的劇情擺開在我們面前的有時會是不忍想象的場面。而最可氣的便是在強大的寒冷氣息中,又會時不時送上一縷温暖,變成伏筆,只等到時機一到,就在落差間賺的人的鼻涕和眼淚。

這本書不是沒有浪漫和美好,他們總是散落在各處,帶着那麼明顯的預謀心來暗算,只要你曾經有一時被這些欺騙,萌發出向上嚮往的心情,那麼結果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爬得更高,摔得越痛,我們都戰勝不了悲傷。

我對易遙的自殺充滿無奈,覺得她不應該怎麼衝動而不計後果,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人在關心自己,要為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至少要為他們而活!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7

乾淨的少年,孤獨的女孩,沉默的等在放學她放學後,震動不已卻無人接聽的手機,匕首般的語言,薄如紙的世事人情,以及躺在血泊中目光失焦的她……

這部小説不知是寫幾個人的故事,也許是寫那個可憐女孩易遙,還是寫那個曾經肯為易遙做一切的齊銘,也許是渴望得到一切的唐小米,還是寫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或許還是寫那對十分要好的兄妹。

對於不同的人我有不同的觀念,對於易遙,我十分同情這個可憐女孩,她就應該和齊銘在一起,而且也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話,畢竟齊銘相信她。對於齊銘,我認為你錯了,你錯的大錯特錯,你不該和顧森湘在一起,易遙那麼愛你,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還有你最後為什麼不聽易遙的解釋,雖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我想你應該相信她,不僅傷了你的心,還害死了兩個那麼愛你的女孩,易遙和顧森湘。對於唐小米,我認為你很壞,易遙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可你卻時常刁難她,侮辱她。對於父母,我沒什麼可説了,只是林華鳳刀子嘴豆腐心,可惜的是在她死後,易遙才發現她的温柔。對於顧森湘和顧森西,你們就不應出現,是你們破壞了齊銘易遙,不過沒有你們,又怎麼會有悲傷逆流成河呢

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湧的河水,它並不是自西向東流,而是以你的心為目的地,它會流經你的整個身體,你會是什麼感覺?甚至已經超過了感覺的範圍,它會一點點擊破你全身各處,直至全身崩潰,這是你不會知道你當時在幹什麼,它會在你身體內潛伏,使你的心慢慢變涼變涼,直到停止跳動,它才肯死去

我曾可笑以為世界是美好的,但由於思考這項功能不斷完善,才發現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悲傷,這部文章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

她以一個必輸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無辜,而代價是生命,如果那個男孩能有再多一點點的信任,悲劇不會再次發生,悲傷的河流也會漸行漸遠,來的`將是個平和的生活,造成錯誤的原因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他的不信,使她感到絕望,從而放棄世界。

如同曾經他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一起開心,一起歡笑,而如今它的到來,使他慢慢被離開的她拋棄在黑暗裏,而在她們的歡笑裏,他真的感受到了悲傷,被熟悉的世界一點點放棄

如果我將來沒有得到上天的眷戀,而得到悲傷,我也會在那個世界放棄我的時候,慢慢鬆開了手......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8

那種從海平面緩緩的沉下去,無法浮起來的感覺,讓人心痛而又感傷,巨大的力量無法讓你看清事實的真相,只有在逝去後,才懂得那份最初的青春!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看事情只停留在表面,才導致了那份誤會,一直到離開還停留着,就像故事中的易遙,也許如果沒有那封短信,也許如果沒有那個轉發,也許如果沒有那場誤會,事情還會不會發生?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時候,你並不知道在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至少,你可以學會忘記,但是青春期的我們不會!我們的記憶會一直殘留在那個時刻,就像齊銘,他永遠都無法忘記易遙在他的面前死去,那種全身關節所有的一切碎裂的`聲音,那種由黑暗和鮮血染紅的世界,那種無法忘記而又悲傷的感情!

四個人的命運糾纏在一起,一個選擇讓別人痛苦來葬送自己的生命,一個選擇默默地離開保護自己僅有的一切,一個承受不了那份痛苦選擇走向黑暗,一個人選擇哭泣,選擇在悲傷的巨大河流中成熟,四個人一起在悲傷的河流中撕裂、痛苦、離開。

在這個故事中,我選擇了旁觀者這個角度,我無法理解那種感情,我冷靜的看完這一幕幕發生在我眼前的一切,我的眼框裏積聚起眼淚,強忍着不讓他們滴落下來,可是沒有用,當我合上這本書,他猛然的落了下來,就滴落在書皮上,陽光照射在淚滴上,泛起一個個五彩繽紛的光圈,可我無暇顧及這一切,我的腦海中還停留在那一刻。

青春就像一個謎團,陷進去,有的時候看清了,便可以把自己拉出來,如果沒有,那種無法浮起來的感受,痛苦無法自拔!誰曾在如謎的青春裏安然走過,留下笑顏;誰曾在漫天的花季中歡顏,留下温暖;誰又曾在悲傷的巨大河流中,氾濫了眼淚。

當流完眼淚,留下的是感傷,説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就好像堵在了喉嚨裏無法吐出來,壓抑的一切讓我呆愣的坐在椅子上,腦海裏一片空白,只有眼淚在無聲息的從臉頰滑下,對於我來説,我不喜歡整個故事中任何一個人,也許因為我是旁觀者的角度,我覺得他們做的這些事很傻,可是牽扯到了自己,我才問我自己,如果和她們有同樣命運,我會怎麼做?我不知道。這是我的回答,我無法像他們一樣如此放棄了自己,但是我不知道,如果和她們有同樣命運,我會怎麼做。

青春就是個謎,你無法看清,也看不清,那種從海平面慢慢的沉下去,浮不上來,你無法瞭解,也不想了解,也許只有在逝去某樣東西后,你才會珍惜,才會,想回去抓住那份謎一樣的青春,就算那是場夢。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9

《悲傷逆流成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充滿悲傷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讓人沉浸在悲傷中的作品!唯一於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寫作風格轉型了。從以前那些華麗而憂傷的文字轉變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但卻更加觸動人心。那些字字見血的簡單平和的語句和字裏行間浸透着的悲傷,讓讀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 編者在序言中寫道!“在年前會立刻在文壇掀起波瀾。

在十年前也會在文壇引發騷動。”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對白將單親家庭的血與淚,將暴富家庭的虛偽和抓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少年少女心中的壓抑與疼痛描寫的入目三分。尤其描寫兩個女主人公死的時候,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像蝴蝶一樣輕盈柔美,而正是這樣的輕盈柔美才讓我們感到更痛。

本書的主人公齊銘有一顆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塑造了易遙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顯得懦弱無助。他想把易遙從無盡的黑暗深淵拯救出來,但卻無能為力。反而一次次讓她陷得更深。到最後只得選擇遠離她而去,因為他認為這女孩丟掉了原本乾淨純潔的東西。殊不知這只是她對這個“骯髒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遙從三次忍耐一次反擊到後來的一次忍耐三次反擊、包括她所偽裝出來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惡毒都只是她對周遭虛偽的世界和人們的反抗。她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齊銘的關心、信任和支持,所以當齊銘也不信任她時,她選擇了死在他面前來換取她的信任和表明自己的清白。用生命來做賭博的籌碼,這就是一個必輸的賭局,然而輸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生命。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悲傷黑暗浮出水面,偶爾送來一陣温暖來迷惑讀者的心。

結果卻是揭開真相後更切膚的疼痛。顧森湘和顧森西這對姐弟的出場,就像是清新干淨的百合,讓人以為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結果他們卻成了悲傷哀痛的陪襯者!讓悲傷更刺痛人心。既然書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就表明我們戰勝不了悲傷。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0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不再走唯美路線,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郭敬明説,這是自己的轉型之作,在寫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就連白燁讀過讀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評論到:“一是沒有想到他那種清新引人的文字,不僅沒有絲毫的減退成色,而且含帶了不少散文的韻致和詩的氣度"使得作品的文學品味更為濃郁。二是沒有想到作品裏的故事是如此的沉重,人物是如此的無告,在直面學生生態現狀的淋漓敍事中,一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撲面而來,從這部小説新作裏,可以讀到郭敬明為學生弱者代言的平民姿態,也可以讀到他對於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諸種不諧之音的捕捉,揭示與批判這使得整部作品散發出了一種濃重的“審父”或“審母”意識。我覺得這應該是這部作品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與經典的'故事敍述慣例不同,在《悲》中,郭敬明經常使用短促的句子和分行結構來暗喻情緒的變化。如果我們回溯一下《悲》的開端,就會發現,作者試圖以一種充滿暗喻色彩的氛圍來表達某種曖昧不明的情緒:“弄堂裏瀰漫起來的晨霧,被漸漸亮起來的燈光照射出一團一團黃暈來。”故事的主人公就在這樣的霧氣中走出來。在整部作品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粗看很容易被認為是筆調的“明媚的哀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以“景”託“事”,以“事”喻“情”的手法,藉助大量情緒化的“景觀”氛圍供托出“悲傷”的事來,但結局並《悲傷逆流成河》《悲傷逆流成河》不是以讀者對“悲傷”事件的接受為目的,而是藉助這一悲傷氛圍傾訴某種情緒為旨歸。

意識經驗與身體經驗,顯示出在場的審美趣味表達方式。情緒像霧一樣,很難凝固化,更無法抽象為條規秩序,以來無影、去無蹤的情緒作為文本描述對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本文關注“情緒”話題’以“情緒”研究關注意識經驗與身體體驗,認為這是從《悲》中看到審美新意的突破口,是有理由的。首先,在《悲》中確實出現了大量的情緒描寫;其次,情緒描寫本身和情感有關,在美學的根源上,它與感性有着更親和的關係,值得探討;再次,情緒並非無可把握,在文本中,我們會看到,《悲》中所書寫的情緒與意識和身體密切關聯,情緒既涉及到意識的體驗變化,也涉及到身體的體驗變化,這些變化都是情緒的表達形式。所以,追索《悲》中的意識體驗和身體體驗,則能揭示《悲》所展示出來並以“情緒”書寫衍生的審美趣味:在場的感性表達。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1

乾淨的少年,孤獨的女孩,沉默的等放學,她放學後,震動不已卻無人接聽的手機,匕首般的語言,薄如紙的世事人情,以及躺在血泊中目光失焦的她……

這部小説不知是寫幾個人的故事,也許是寫的是那個可憐女孩易遙,還是寫那個曾經肯為易遙做一切的齊銘,也許是渴望得到一切的唐小米,還是寫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或許還是寫那對十分要好的兄妹。

對於不同的人我有不同的觀念,對於易遙,我十分同情這個可憐女孩,她就應該和齊銘在一起,而且也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話,畢竟齊銘相信她。對於齊銘,我認為你錯了,你不該和顧森湘在一起,易遙那麼愛你,你到底怎麼想的,還有你最後為什麼不聽易遙的解釋,雖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你至少要給她信任,不僅傷了你的心,還害死了兩個那麼愛你的女孩,易遙和顧森湘。對於唐小米,我認為你很壞,易遙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可你卻時常刁難她,侮辱她。對於父母,我沒什麼可説了,只是林華鳳刀子嘴豆腐心,只可惜她死後,易遙才發現她的温柔。對於顧森湘和顧森西,你們就不應出現,是你們破壞了齊銘和易遙,不過沒有你們的出現,又怎麼會有悲傷逆流成河呢?

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湧的河水,它並不是自西向東流,而是以你的心為目的地,它會流經你的整個身體,你會是什麼感覺?甚至已經超過了感覺的範圍,它會一點點擊破你全身各處,直至全身崩潰,這是你不會知道你當時在幹什麼,它會在你身體內潛伏,使你的心慢慢變涼變涼,直到停止跳動,它才肯死去。

我曾可笑地認為世界是美好的,但由於思考這項功能不斷完善,才發現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悲傷,這部小説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

她以一個必輸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無辜,而代價是生命,如果那個男孩能有再多一點點的信任,悲劇不會再次發生,悲傷的河流也會漸行漸遠,來的將是個平和的'生活,造成錯誤的原因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他的不信任,使她感到絕望,從而放棄世界。

如同曾經他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一起開心,一起歡笑,而如今它的到來,使他慢慢被離開的她拋棄在黑暗裏,而在她們的歡笑裏,他真的感受到了悲傷,被熟悉的世界一點點放棄。

如果我將來沒有得到上天的眷戀,而得到悲傷,我也會在那個世界放棄我的時候,慢慢鬆開了手……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2

青春是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在旗杆的頂端肆意綻放着只屬於自己這個年齡的精彩,只是在隱約間旗角滑落幾滴不易被人察覺的鮮血,疼痛就在那一瞬間……

一開始就已經知道這會是一部悲傷的作品,不僅僅從名字中看出,同樣也符合作者的一貫風格。作者擅長於用大段的文字繪出青春的灰色,用一顆細膩的心鑽進一個又一個洞口,並將探詢的祕密毫不掩飾地鋪展在讀者面前。我不能説這個小説有多麼的偉大和壯闊,畢竟青春只是一曲童謠,在回憶的深處才能想起。但它讓我們看到了黑暗的存在,即使原因是如此的簡單。

故事的開頭是不出乎我的意料的,校園中的男女永遠是故事的主角,他們在不同的定義下,顯現出不一樣的色彩。有時候在想,故事中的事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發生,一直給自己的答案是不可能。我們允許青春出現嫉妒、出現裂痕,但是這種不愉快都是不以生命為代價的,可是在小説中,作者輕易將這些不快和生死相連接,讓我不敢苟同。

人最可貴的'莫非生命,這個年紀的人也不可能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要知道對自己的否決絕對不是一種真正的解脱,而是一種放棄,一種愚昧,一種對親情與友情的無知否決。

我當然知道,作者想通過死亡烘托一種悲情的氣憤,因為悲總讓人記憶深刻,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消逝只會讓人歎息,如果青春的小船連這點風浪都經歷不起,那還怎麼去抵擋生命中更多的暴風驟雨,又如何到達彼岸,分享那明媚的陽光?

眼淚不是為身體的疼痛而流,而是那種疼痛穿越身體,直插心臟。青春的歲月有最純真的友誼和愛情,青春的歲月同樣也有當時覺得悲痛欲絕而過後覺得只是一個幻影的傷與痛。我們在經歷着,就能體會其酸甜苦辣。

我們都知道,大家都是善良的,只不過在追夢的途中邁出的腳步是否越過了既定的範圍,一切原來只是無心之過。但過畢竟是過,這是無法在經後用贖罪可以去彌補的,所以,在邁出腳步時,我們看清楚了再伸出去吧!

小説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只不過因為凹凸的不同被映射出不同的形狀,而看小説的人也是在閲讀自己的人生,看過之後才懂得珍惜,珍惜是為了愛着我們的那些人!我們無法判別故事中的對於錯,只是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期盼讓悲傷離去,讓幸福降臨!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3

看完這部小説《悲傷逆流成河》,心情激盪,在這裏把全書的感受和大家説一下,結束我對此書的依戀。

郭敬明以一個單純、率真在初世男孩子,竟然一下子觸摸到了藝術和美學的純粹和永恆這是那些已經成熟甚至圓滑的知名作家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兄弟我為你感動!

文章的過程就是作者很想把人物全都揪出來,依次為易遙的無助,齊銘的懦弱,唐小米的嫉妒,顧森西的憧莽,顧森湘的敏感,表露無遺。

易遙的墮胎,是文章的主線,也是全部悲傷的主導者。易遙的'堅強是我很欣賞也很喜歡的,但是小説裏的其他人真是。....不大欣賞。

齊銘和易遙的“青梅竹馬”,對她有複雜的感情,但卻缺少了一定的信任,和顧森湘在一起雖説無可厚非,但是為什麼同時又對易遙那麼好呢?是優等生那智商一定不低,為什麼就相信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就是兇手呢?還有,他總是哭和最後自殺的結果都讓我覺得....莫名其妙。

顧森湘是個挺無辜的角色,雖説好像有了一切人人羨慕的東西,卻不得善終。其實,她完全可以把兇手説出來嘛,即使是痛苦到要自殺,也要把那個至自己於死地的人説出來繩之以法啊,結果又害死了2個,真是。....再説,不是高智商,又很保守嗎?就貌然得去赴約,是不是高中生啊?

對顧森西沒什麼感覺,他既沒作什麼對的事也沒犯什麼錯,只是在情節需要的時候出來一下而已。

每個人都認為唐小米很賤,這只不過是女生都共有的小心眼而已,她的手段只是懂得保護好自己,而去拼命的傷害別人,讓別人覺得她才是受害者。我還沒遇到過這樣的女生,不過只是為了一個喜歡的男生去做這樣那樣卑鄙的事,實在是有點......嗨!這種人很多有共同性格的女生都會是她的朋友,因為她們不懂得去愛一個人。

顧森湘她是女生,也需要別人的保護。那個人是顧森西而不是齊銘。她愛的是她的弟弟顧森西,不是別人。齊銘只是她的依靠,因為森西永遠都不會是她的。當她看見齊銘在她跟前哭的時候,她覺得,為什麼,他在我面前哭,主角是易遙。易遙比她自己重要吧。在易遙送醫院的過程中,她都表現的很冷漠。後來,在每個人都懷疑孩子是齊銘的時候,她別過了臉。齊銘在懊惱的時候……顧森湘説:我不是才是你的公主嗎?

朋友們在看嗎?如果你想看希望你不要悲傷逆流成河。畢竟是小説沒有必要。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4

雖然我曾經幼稚的寫過這麼一句話:我們眼中的青春是一片灰濛濛的天空,偶爾透出幾縷陽光。但這畢竟有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意味。真的,從來沒有想過,青春竟然可以“悲傷…逆流成河”。

父母離異,而母親是妓女,一直被某些人厭惡著的易遙。

家庭富裕,成績優異,一直被光環所籠罩著的齊銘。

笑起來甜美而無辜,卻內心惡毒的唐小米。

善良而理解易遙的小混混顧森西。

一直被光環所包圍,純潔的容不下一點黑暗的顧森湘。

當這羣人處於同一個空間的`時候,命運註定給他們的青春一個結局——悲傷逆流成河。

這也許是一個與愛情無關的青春疼痛故事,但卻因為“愛”而把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我很恨她,但有時又很愛她”,這便是易遙對母親林華鳳複雜的情感。可憐兩隻不知如何表達愛的刺蝟,每一次靠近卻傷的更深。一直在意為什麼顧森湘是齊銘的“湘湘”,而自己只是“易遙”,誰料在另一邊,有一個你愛又恨的人一直在私底下喚自己“遙遙”。只是當你知道時,那人卻永遠離開了。

“別人可以不相信我,我不在意。我在意的是為什麼你也不相信我。”易遙所在意的就是那一直在身邊默默關心,默默幫助自己卻與愛情無關的藍顏知己——齊銘。當顧森西認為就是易遙害死顧森湘的時候,她只有痛。當齊銘也説出“去自首吧”的時候,易遙就真的真的痛不欲生了。為什麼你也不相信我?你真的不想再看見我了嗎?你認為我真的和她們一樣惡毒嗎?……是齊銘的不信任導致了易遙的自殺?也許是吧,你能忍受一直在身邊的人突然離你而去嗎?很難吧……

最愛的姐姐死了,易遙死了,齊銘也因為愧疚而死了,就只剩下你一個了——顧森西,你該怎麼辦?……

突然回頭想想,如果易遙和林華鳳能不那麼晦澀;如果易家揚可以關心她們母女多一點點;如果從來沒有那興風作浪的唐小米;如果易遙沒有懷上那該死的男人的孩子;如果易遙沒有把那條通向地獄的短信轉發給顧森湘;如果他們從來沒有相遇相識;如果……是否只要向後退那麼一小步,整個世界就可以歸於平靜?

是命運無情的捉弄吧,是各自性格必然導致的悲劇吧,或是應該直接怪郭敬明那支無情的筆給了他們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的青春。

合上這本連封面都這麼悲傷的書,看著窗外的豔陽,青山,藍天與綠水,不禁黯然神傷。曾經感歎自己那平淡如水的生活是那麼的無聊,現在想一想,原來沿著波瀾不驚的軌道走下去才有可能到達幸福。

但願不再悲傷。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5

——注入靈魂的悲傷,痛徹心扉

《悲傷逆流成河》讀完之後,整個人顯得好沉重,偌大的身體承受不住幼小的心重量,一陣涼風襲來,整個空氣都瀰漫着悲傷的氣息,它藏在每個角落,悲傷就註定是此書的結局,三個人分別放棄了自己的世界,有幸存活下來的顧森西也最終看透了世間的真真假假,着實感人。也正寫出了青春期的各種心理。這部書,我認為是郭敬明最精彩的一部。

就像還在不久之前,齊銘和易遙還走在學校茂盛的樹陰下面,他們依然在教室的熒光燈下刷刷地寫滿一整頁草稿紙。偶爾望向窗外,瀰漫着悲傷的空氣,會發現長長的白煙從天空劃過,那是飛機飛過天空時留下的痕跡。

就彷彿僅僅是在幾個月前,他剛剛從書包裏拿過一袋牛奶塞到她的手裏,用低沉卻温柔的聲音説,給。

就似乎只是幾天之前,齊銘和易遙還在冬天沒有亮透的凜冽清晨裏,坐在教室裏早自習。頭頂的燈管發出的白光不時地跳動幾下。

就如同昨天一樣,齊銘和易遙還和全校的學生一起站在空曠的操場上,和着廣播裏陳舊的音樂與死氣沉沉的女聲擺動着手腳,像機器人一樣傻傻地附和節拍。他們中間僅僅隔着一米的距離。在偌大的操場上,他和她僅僅只隔着一米的距離。她望着天空説,真想快點離開這裏,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痛苦與悲傷,他和易遙最後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甚至連呼吸都是悲傷的氣息!

他抬起頭説,我也是,真想快點去更遠的地方,離開這悲傷的境地。

卻像是黑暗中有一隻手指,突然按下了錯誤的開關,一切重新倒回最開始的那個。

就像是切割在皮膚上的微小疼痛,順着每一條神經,迅速地重新走回心臟,突突地跳動着,就像悲傷逆流成的河流。

就像那些被擱淺而喚醒的悲傷的記憶,沿着照片上發黃的`每一張臉,重新附上魂魄。

就像那些倒轉的母帶,將無數個昨日,一跳幀的形式把心房當作幕布,重新悲傷上演。

就像那些沉重的悲傷,沿着彼此用強大的愛和強大的恨在生命年輪裏刻下的凹槽迴路,悲傷逆流成河。

不被愛的人信任,就算是死也不過是一種很微妙的事情,難過、傷心與悲傷,如果,可以的話,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悲傷就不會蔓延到整個身體。

這深色的黑暗中也可以觸摸得到悲傷,自己被悲傷壓的無法喘息,更無法掙脱這種悲傷,因為悲傷已經注入了靈魂,彷彿自己被淹沒在這悲傷的河流中!

愛,並委屈着自己這就是愛嗎??易遙,齊銘總覺得他們該幸福,但結局悲傷、逆流、成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