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書心得通用14篇

來源:文書谷 8.17K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讀書心得通用14篇

《活着》讀書心得 篇1

"活着"這一詞在中國人的眼裏總是沉重的。我翻開《活着》的扉頁,甘願讓心靈經受一次痛苦的洗禮。

富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我把這些名字寫在紙上,止不住地幻想假如我是富貴,假如我是家珍,假如我是鳳霞,假如我生在長在那樣一個時代,我要怎樣活着,我要怎樣才能活着,我不敢想......

年輕的富貴叛逆、放縱、浪蕩,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用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他揮金如土,頂撞父親後揚長而去,他窮奢極欲,在賭場對着懷孕幾個月的家珍大打出手,他所做的一切都令我心寒齒冷,我替徐老爺感到寒心,替家珍打抱不平,心想這樣的男人就不配被愛,怕是隻有孤獨才會屈尊與其作伴。

中國人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作孽作的越是心安理得,報應來的越乾脆利落。與其説是報應,不如説是懲罰,有什麼懲罰比看着自己的親人相繼離世還要殘忍的呢?

富貴的一生這才剛剛開始。

黑髮人送白髮人,白髮人送黑髮人,富貴嚐盡了這世間百態,他每經歷一次親人的離世,我便感受一次萬劍攢心。

唯有親人離世,最讓人無能為力。

記憶又將我拉扯到那個黎明還未出現的夜半,我做了一個長長的夢。我夢見媽媽出車禍了,沒有搶救過來。在夢裏媽媽變成幽靈來到我身邊,跟我講她是如何出的車禍,我聽了後心裏滿是嗚悒。不過我轉念一想媽媽可以以這種身份一直待在我身邊也挺好的,可是沒有多久媽媽就跟我講她要投胎。然後走了,真的走了。我猛地驚醒發現媽媽真的去世了,變成幽靈回到我身邊只是在做夢。我慌極了!我沒有媽媽了,我真的.沒有媽媽了!那種覺得世界都不再有光亮的感覺現在還令我膽寒。我使勁搖自己,希望自己還在做夢。我又是幸運的,我睜開了眼睛,伴隨着不均勻的呼吸。一時間我竟我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我努力尋找着我和媽媽近期的記憶,夢裏的記憶和現實的記憶開始變得水乳交融。

我看見對面的舍友正在甜蜜地酣睡,我在宿舍,前兩天還告訴媽媽我就要回家了。我還有媽媽,媽媽還平平安安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心臟失而復得的喜悦,它搞得我無法再入眠,我一直在想這個夢。原來我面對親人的離世經不起任何打擊,我還沒有經歷過就已經知道了。

我無法體會到富貴失去這麼多親人時的痛苦,其實更多的是我不敢體會,連假想一下對我來説都是勉強的。這種感覺如同將我連根拔起,讓我不再向陽。也許我會變成枯槁了的梧桐,變成消歇了的醴泉,變成罡風中的一粒塵埃,消溶入一片蒼茫,找不到歸宿。

即便知道我終究會經歷這些,我仍然不願意面對,好怕這樣失去你,我的親人。

這個可憐可恨又可敬的富貴啊,他有我身上不曾有過的堅強。但願在現實給我這沉重一擊時,我能夠像富貴那樣平靜地看着轉瞬即逝的黃昏和袒露着結實胸膛的廣闊土地,然後繼續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 篇2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抬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裏是在和牛説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為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説。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裏作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着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為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温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着,我們也都還活着。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着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着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説“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説:“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説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羣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着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着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着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着。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着,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為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敍事上説,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着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脱,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着牛用粗啞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裏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福貴如此愛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温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為,福貴的活着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温情地受難’” 。這種説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説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温情,不説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説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為,活着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衞,因為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説,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説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為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説“萬物有靈”,為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説:“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裏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説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温情的受難一説,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為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説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説的話,這句話伴隨着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裏,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着”的留戀與執着,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摸、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活着》讀書心得 篇3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年輕,看書就是看熱鬧,也如同看戲。今次再讀,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看到徐福貴的一生,以為很多事遙遠,其實就在你我身邊。開篇是描述了一個五味雜陳的現實世界,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土腥味兒十足的情景,慢慢講述徐福貴做少爺的時候,他作威作福、吃喝嫖賭,直到把家產敗光。

然後,我們看到的徐福貴,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角色了。居家過日子,沒有生活來源,苦苦地在土地上刨食,滿是老繭的手,一遍遍在土地上試驗着,下午能餬口。

徐福貴娶的媳婦,叫陳家珍。原本的富貴小姐,家教好,人品好,沒有任何怨言地跟着他辛苦勞作,把他視為一家之主,她把自己的所有都貢獻給了這個家。

徐福貴養孩子,一兒一女,可謂兒女雙全。女兒在艱苦的條件下,從活潑伶俐的女孩,到因得病聾啞後的勤勞懂事,時時刻刻都圍在父母身邊。兒子是一家的希望,乖巧懂事,學習刻苦,積極上上。

徐福貴的女婿,為了娶媳婦,借錢欠債,結婚後日子過得也是清苦。媳婦生孩子死後,他一個人帶着孩子工作,雖然累,還是滿滿的希望。知道他臨死,還是惦記着自己的孩子!

徐福貴的外孫,聽話,靈巧,懂事,最後因為家裏條件差,吃豆子撐死了。

最後的徐福貴,和一頭老黃牛作伴,跟老黃牛談話,談話的內容,就是他這一生裏最重要的`人和事。

做了幾段摘錄,通篇故事情節都很誘人,建議自己閲讀。

1、當本書主人公徐福貴輸完家裏的財產時,摘錄:

“我重新站起來,像只瘟雞似的走出了青樓,那時候天完全亮了,我就站在街上,都不知道該往哪裏走。”

“他還以為我是被那些女人給折騰的,他不知道我破產了,我和一個僱工一樣窮了。我苦笑着看他走遠,心想還是別在這裏站着,就走動起來。”

“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陣子我竟忘了自己輸光家產這事,腦袋裏空空蕩蕩,像是被捅過的馬蜂窩。”

2、當本書主人公徐福貴自己挑着一擔子銅錢去還賭債時,摘錄:

“一天下來,我的綢衣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滲出了血。我一個人往家裏走,走走哭哭,哭哭走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知道我爹為什麼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這麼一想,我都走不動路了,在道旁蹲下來哭得腰裏直抽搐。”

3、當贏走本書主人公徐福貴的全部家產的龍二被解放軍槍斃後,摘錄:

“我知道家珍的話,我的女人是在求我們從今以後不再分開。看着她老了許多的臉,我心裏一陣痠疼。家珍説得對,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活着》讀書心得 篇4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

電影以福貴、家珍(福貴的妻子)、二喜(福貴的女婿)、饅頭(福貴的孫子)四人吃飯的情景結束,以一種温和的方式終止觀眾繼續瞭解福貴接下來的人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依然會好好活下去,儘管他們可能會因為時代,命運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這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不會改變。

有人説餘華的小説透露出一種悲劇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觀影的過程中卻覺得無比真實。是時代的悲劇,也有命運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貴的好賭使得房子易人,父親被氣得離世。母親病重卻沒有醫治的物質條件,更盼不到兒子的到來。解放戰爭後,福貴回家了。家庭的苦難累倒了有慶,偶然的意外令其離世。此後家珍也開始生病。文革鬥倒了醫院老教授,鳳霞因生產大出血去世。所幸電影的結尾還是給了一點生命的温存,小説的結尾卻也只有福貴和他的老牛一直活着。

剛開始房子沒了的絕望淹沒着福貴和電影外的我們,但隨着生活不斷變好和家人的不斷離世,我們似乎也覺得房子沒了,錢沒了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還得活下去,生活還得繼續,還得活着。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霸王別姬,同樣是時代的縮影,同樣是歷史的故事,但這部片子更為生動真實豐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時代,那些人,那些生活。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能從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樂的時代故事,那些過往只能從教科書上看到的隻言片語。

我想看完這些充滿歷史感、充滿苦難、充滿反思的故事,更令我們瞭解我們的現在。為什麼要銘記歷史,為什麼要不忘過去,為什麼要感恩現在。這真的是一種感受生命的珍貴和充滿希望的力量。無法訴説,只能感受。

時代是進步的,但也是充滿苦痛和災難的。無論旁人看來苦難多麼不可承受,但是人總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災難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在餘華(小説《活着》的作者)在給麥田寫的序裏提到,“”為何我當初的寫作突然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轉化為第一人稱?現在,當寫作《活着》的經歷成為過去,當我可以回首往事了,我寧願十分現實地將此理解為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而不願去確認所謂命運的神祕藉口。為什麼?因為我得到了一個最為樸素的答案。《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所受的苦難超於常人,任何一個旁觀者都認為是不可承受的,而這苦難其實就是中國人的苦難的縮影。其實苦難落到別人的頭上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難以想象與接受,這個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詞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難所佔據。其實真正落到自己的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不僅僅是苦難,總能夠捱得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説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為什麼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有時候會覺得歷史離我們特別遠,其實是我們自己離生活特別遠,活在網絡上的空洞與數據的繁複中,讓我們有時失去對某些純粹的實在的思考與理解。

歷史和現實能讓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偉大。在災難前顯得無力,但卻也在災難前顯得無比珍貴。生命也是,愛也是。

相關啟示:電影《切爾諾貝利》《無問西東》,小説《時生》。

《活着》讀書心得 篇5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大學聯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才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一個輕生而不是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輕生;為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輕生;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輕生。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輕生。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為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為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為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為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為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打敗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活着》讀書心得 篇6

餘華的《活着》再版了多次,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封面,黑色標題的這一版。黑色代表死亡,紅色代表生命,兩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大致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小説的中心內容:生與死。生死的哲學問題一直是我不敢觸碰的內容,在我目前經歷的短暫人生中,因為個人的軟弱或渺小,我無法去直面,承認自己的渺小,我並不覺得可恥,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我相信也是活着的一種力量。

一個深夜裏,作者餘華的《活着》第一次給我啟蒙了什麼是“死亡”,閲讀過程猶如一把尖刀刺向內心,由淺至深,最終在心中撕裂出一個傷口,是一種不可壓抑的痛。

書中故事既真實可信又辛酸冷酷,冷峻客觀的筆觸,樸素簡單的文筆,向我們描述着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福貴老人和他的一家人一一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孫子苦根,親人一個接着一個的死去,而他卻依然堅強地活着。

福貴的人生我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承受”“忍耐”“活着”。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福貴“承受生活的苦難,在“忍耐”中變得堅強,用“活着”演繹生存的'狀態,在特定的時代變遷下,融進了他的成長和苦難,這一份苦難卻是異常的苦澀和壓抑。

福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吃喝玩樂無所不好。他又是一個樂知天命的人,他沒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只想過個安穩日子的人。用他的話説:只想好好活着比什麼都好,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接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是對他的生活全面寫照。有評論家説,這是作者的消極人生觀,然而我覺得這又是客觀現實,誰也改變不了。悲觀的論調中,是對現實的無奈歎息。

福貴的命運揭示這樣的現實:人的一生是無序的,看似有規律,其實充滿了許多變數。

福貴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死亡、恐懼和孤獨。所以面對死亡,他只能一一去承受,除此之外,他能做什麼呢?他阻礙不了環境,阻礙不了厄運對他的一次次的打擊,他唯一做到的就是活着......

“塞翁失馬,因禍得福。”在書的最後福貴説:“這下可要好好活了。”用餘華的話説,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福貴所經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一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這裏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於餘華小説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餘華成功地為福貴找到了一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説的敍述都因着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終,福貴真是達到了與孤單的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命運如尖刀,現實血淋淋。在承受中忍耐,在忍耐中活着,命運的尖刀剖出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書寫了絕望的不存在;鏤刻下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善良、高尚、温和、悲憫、寬容……,成了這部小説主要的精神底色。這也讓我們相信在任何困境下,讓美好的品質和希望在心底永存,才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所在,才能夠讓我們面對命運的尖刀,依然能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 篇7

《活着》一書,我幾乎是哽咽着讀完,設想踏在福貴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淚水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精神的支撐感覺隨時會被瓦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活着。生命裏難得的温情被一次次至親的離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並沒有失去活着的勇氣。帶着對親人的回憶拼盡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説:千千萬萬的人讀到了絕望,而我寫得卻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苦難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好好活着。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問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思索再三,努力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今天我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多堅持一次自己的夢想,明天我就離它更近一點。也許我走的慢,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到達我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終於可以沉寂於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氣裏,不知道湧動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樂,也許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陳雜吧。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説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處異鄉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觸。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沒有休息,只為心中神聖的職業—刑警而傾盡所有精力。我覺得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詞藻如何華麗,而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得到那個人源自內心無聲的訴説,可能因為她有一些使命感與執着的情懷吧,可笑嗎?也許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點都讓人笑不起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個台階,除了奔跑還能做什麼?我們將來都會死,毫無疑問。正如史鐵生所説“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我們終究會面臨”。但帶不走我們曾經擁有的精神財富。回想自己求學生涯,揮汗如雨的日子裏伏案桌前,煩躁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寒冬裏,起早貪黑,畏縮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周遭人陸續工作,心浮動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實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怎樣,但有一點很確定,我要看很多書,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活着》讀書心得 篇8

翻開黑色的封面,一個又一個故事如同兇猛的湧流朝我撲來,幾次欲放下,卻又一次次沉重地拿起。合上書本那一刻,仍感覺令人窒息的壓抑。閉上了眼睛,試圖平靜我的呼吸。

隨着餘華冰冷的語調似乎親眼目睹了福貴的一生,在文字裏,悲喜交集,感受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嗜賭成性的福貴少爺荒誕地讓家庭陷入破敗,一家人陷入了艱難潦倒。老爹被活生生氣死,福貴又被國民黨拉去了做壯丁,待他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母親早已病逝,女兒鳳霞因病成了啞巴。在無盡的悲哀中,作者又透進了點點温情,給我一絲絲美好的希望。兒子有慶長跑得了第一名,鳳霞懷了孕嫁了人,天真地以為悲劇都結束了,噩夢亦不會再縈繞,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最後都會大團圓結局。

可冰冷的筆鋒並沒有讓這簡陋的歡樂延續。沒有絲毫婉轉地,一個個人以各種難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死去,毫無預兆,幾近殘忍。似乎在告訴我們,命運從來都不隨你,現實的無情生活的殘忍,遠比你想象中要劇烈,並且無時不在上演。

鳳霞難產而死,有慶的死更是荒謬而冤枉,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接二連三的死亡,好像一隻巨大的手,一點點地掐住了我的咽喉。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然而,苦難並沒有結束,繼兒女死去後,妻子、女婿、外孫,好像一切都陷入詛咒一般,一個個死去。最後的最後,只剩下福貴孤身一人,還有他名叫福貴的老黃牛。

還是要活着。

“福貴啊,你要好好幹活啊。”

福貴仍在死亡的.伴隨下靜靜地活着,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瞬間,無語淚自流。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韓文版的自序中,餘華如是説。

活着,為了承擔生活給予我們難以承受的苦難,承受過後依然堅忍、頑強,這便是活着給予我們的力量罷。

有人説活着是為了追尋人類所渴求的一切,綻一片燦爛光華。你也許會對福貴牲畜一般的活着予以唾棄,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活着真的是像餘華筆下所述的那樣僅僅為了活着,人只是一種存在,和萬物一樣並無大意義。這或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為活着本身而活,並不為活着以外的事物所活着。

我們終究會明白,沉浸其中的歡欣喜悦,無法自拔的痛苦不堪,抑或是難以告人的艱辛苦難,終有一天會隨時間的沙漏一點一點如塵土般被拭去。

那些鮮血淋漓的傷疤,哭天搶地的淚水,無邊無際的絕望,都會在活着的時光中,告訴我們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 篇9

我們每個人就像我們踩着的這塊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喚着屬於自己的歸宿和使命。一個人生下來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卻是難上加難;有些時候經歷過苦難後倖存了下來,別人認為你只是倖存者,但對我們自己來説其實這才叫生活。

小説裏的故事與現實與和現實中的現實總有不一樣,而現實總是令人費解和矛盾的,我們活着不應該只是發泄、控訴或者揭露,適當的高尚才會給人希望和未來,人畢竟只活那麼些年,在時間的世界裏,我們都只是一羣路人,有些時候卑微而自大。一顆安定的心是我們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經歷理解之後才會蜕變超然,看待善惡一視同仁,用一顆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環顧世界。

人的體驗和慾望以及想象和理解,會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讓人從他人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在不同的鏡子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財富,講述了絕望,講述了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讀完福貴的一生,一路喜憂參半。

他走過的這大半輩子異常艱難,在開始時會為他的`不爭氣而生氣,年輕時把家中的一百多畝田輸光了;後來他改過自新,命運卻對他不公,讓人對他的悲慘境遇唏噓不已,妻離子散,到頭來只餘孤身一人在這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老婆的嘮叨和寬容,沒有子女的歡聲笑語,只是白髮送了黑髮人。

當一個人經歷命運的考驗時,選擇各不相同,結局也不同。福貴雖然歷經磨難,但他是幸運的,他在生活面前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但在精神世界裏,他是一個勇敢的強者,任何磨難都不足以擊垮他。所以説,我不敢妄加評論他的一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也許時間會把他的身體摧垮,但會讓他的意志更加堅定,活得更瀟灑更自在。可能時間會改變一切,且不會事先通知你,但真正有智慧的人經歷過歲月的沉澱之後,會變得更醇香、更簡單,那是洗盡鉛華之後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時間會讓我們越來越有魅力,無懼所有,即使生死在前,也只淡然笑之。

《活着》讀書心得 篇10

喜歡夜的黑,那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彷彿一切都慢了下來,安靜獨坐一隅,敲擊鍵盤跳躍的字符所帶來的温暖和踏實。

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透徹的感悟,也寫不出來讓我們有靈魂震顫的作品來,我一直認為在文字的流淌中,抒發作者的是一種情懷,讀一本好書,尤如和作者促膝長談了一次,心靈的感悟與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於生活,餘華先生所著的《活着》就是建立於一首歌的感動之上。當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離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寫,書中主人公福貴面對種種的困境,一個個親人的離去,現實的殘酷已經身心疲憊,讀到這時我認為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沒有一句報怨的話,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只是盡力完成他本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我們明白,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內心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棄了自己。

楊絳先生説: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福貴的一生在我們眼中是悲慘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裏更多是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樣對待我,我依然要堅強樂觀的活着,與別人無關。

跨過去,不管是陽光還是黑暗,都是嶄新的開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賦給我們的,正如福貴一樣,面對一切,只為自己,在什麼境況下,都不放棄,去承擔,去忍受,不報怨,都要堅強的活着,只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 篇11

餘華的《活着》是我在最近才剛剛看完的,儘管在閲讀它之前就已經聽身邊看過的朋友劇透了該書情節之悲愁,但就是在有所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閲讀了這本書,內心還是錯綜複雜,字字段段都能戳中我的淚點,閲讀完之後的幾天中,每每會憶起小説中的故事情節,一股莫名的哀愁便自然而然地湧上心頭......“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還是很靈,村裏人説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説。……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從這段話裏,似乎看到了一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苦命人在訴説着自己的普世哲學,是呀,如果人的一生,用壽命的長短來衡量一生的價值,那麼做到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也不失為一種處世智慧。

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耕田老人,其內心的堅毅、信念的不催是任何人都不能比得上的。他不僅是經歷繁多悲苦,他所生活的時代也是動盪不安、混亂不堪的,個人命運的悲苦加上時代的不幸,兩者交織起來,能夠存活於世已屬強者一列。當看到文末,他同他的老牛“福貴”説着他親人生前的名字時,可以想見,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活在他所想象的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時的場景。或許有人會好奇,是什麼支撐着他活到了現在,我想,也許就是隱藏在心裏的那一個“温暖港灣”吧,在那裏,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貧窮、沒有苦痛、沒有憂愁……活着對於錦衣富食、無憂無慮的人來説是極其容易的,而對於如同福貴這一類飽受苦難、無依無靠的人來説卻是看比登天的難事。我似乎看到,福貴正同他那頭老牛慢慢隨着夕陽的隱去而緩緩前行,留下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和蹄印,那蹄印上面則閃閃的隱現着“我還活着”幾個大字。

那麼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是為了體會嚐盡人生百態後的大徹大悟?還是為了享受世間繽紛多彩的事物?亦或是為了實現既定的人生奮鬥目標?這一問題可能過於寬泛而抽象,許多人也許並未好好想過這一問題,即使被人問起,可能也會有人一笑帶過,並留下一句:“哪那麼多的文人感傷與問題呀?”不管如何,你我存活於世,都應好好活着。

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義,那麼請繼續活下去,去找尋活着的意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論是歷史、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畢竟每一個明天都是未知數,既然是未知,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可以有所期待。

《活着》讀書心得 篇12

當生存成為奢侈品,活着便是一種幸福。

昨天剛看完了《活着》,實在是有些壓抑。都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對於富貴來説似手並不是這樣的。的確,最開始的富貴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敗家子兒,吃喝嫖賭無一不做。就連家珍挺着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無動於衷,還對她,直至富貴自己都覺得無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時的他着實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輸光家產才慢慢成長起來,有了人樣。

破產後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擔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以及一個父親的責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為了,他開始下地幹活,關心家人,但命運似乎就是想和他開玩笑,他們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沒有父親的孩子;在去給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當兵,好不容易回來後又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子了,原本聰明伶俐的女兒也被剝奪了聲的機會。

命運在安排他成為“孤兒”後還沒有罷手,而且似乎還和他玩起了遊戲,每次當富貴陷入困境時,他就會開恩給富貴一點希望,可還沒等富貴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時,一盆冷水就緊接着潑了過來,如此周而復始,直至富貴成了一頭牛的名字。

富貴先後失去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以及外孫,他送着一個又一個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個親人,我都覺得應該是最後一個了,可命運卻不想放過他,最後獨留他一個人孤苦伶仃時才肯罷手。其實我不太明白上天留着富貴繼續活着是對他的恩賜還是詛咒,我只知道沒破產前的他確實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過來的他也的確一直在努力地活着,經歷過太多太多的絕望。

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富貴也許也不是一個只有黴運的人。他父親雖然對於他敗光家產的行為十分氣憤,可卻還是立即變賣了家產替他還債,還用心良苦地全兑換成了銅錢想要告訴他每一個銅錢都來之不易;無論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親始終都是相信他的,在臨死前都一遍遍地説着“富貴是不會去賭的。”;即使他之前那樣對家珍,可家珍還是一直不離不棄,放棄了好日子都要和這個之前不務正業的“敗家子兒”在一起;鳳霞一下子從大小姐變成了貧困户家的孩子,後來還成了啞巴,可她卻出奇的懂事,為整個家庭的生存出了不少力;二喜是個老實的好人,不僅愛惜鳳霞而且真心實意地對富貴一家子好……

當我還在痛恨龍二的無恥時,搶奪富貴家產的龍二被槍斃了;被拉去當兵,見了無數的死亡後平安回家;在吃人的饑荒中成功活了下來;還有前面提到的暖心的家人,都讓我認為富貴一生中也還算是有些幸運成分的,但是我又會想如果他沒有擁有那些幸運他會不會反而不會面臨接連失去至親之人的絕望呢?也許他會在繼續吃喝嫖賭中度過四年,然後直接被拉去槍斃;也許家珍早就對他失望透頂,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許鳳霞過不慣苦日子,一開始就跟家珍回孃家了,只剩下他們一家三口……那他會不會因為少面對了幾次至親的離去而少感到一絲痛苦呢?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我們誰都無法知道,因為我們都不是富貴,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他的想法。

生活有時候可能會逼得很緊,但是我們絕不能主動放棄活着的希望,因為上天是個頑皮的孩子,他總有對你失去興趣的一天,當你熬到了那一天,你的痛苦也就隨之結束了。

《活着》讀書心得 篇13

《活着》是餘華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薦過。因為一直不是很喜歡那個年代的故事,遲遲未看。最近鬧書荒,拿起來看看,竟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福貴由一個富貴家族的少爺,到敗光家產、被抓壯丁、女兒聾啞、兒子獻血死亡、女兒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慘死、外孫撐死……從那以後,福貴就始終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與一頭老牛為伴,那頭牛也叫福貴。

福貴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卻又要面臨新一輪的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他竟如此平靜,每一個可以讓人“歇斯底里”的打擊,他好像都選擇了默默接受。在讀書的過程中,更為其心痛,更為其不甘。可看完整個故事,再去想想,對福貴來説,在那個時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爭了又怎樣?不過徒勞而已。

和福貴相比,我們真的'需要感謝這個時代。尤其是剛經過一場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盡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們和福貴面臨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還好,這個時代,我們能看見更多,能聽見更多,在面臨打擊時,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邊總有人比你強大,並且願意一直温暖地站在你身邊,甚至保護着你。

但願,這世間每一個“勇敢樂觀”的福貴都不再孤獨,不再擁有這悲傷的故事,他們不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 篇14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説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