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讀後感1200字

來源:文書谷 2.6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世間》讀後感12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世間》讀後感1200字

閒暇間聽別人談起《人世間》這部電視劇,看完後仍覺不過癮,又找來相關書籍,仔細閲讀了一番,感慨頗多。

之前有部張藝謀的電影《活着》,描述了國共內戰後大概四十年期間,一個家庭的命運是如何伴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而《人世間》這部電視劇或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長篇版的“活着”,同樣是描寫了周家三代人的命運如何跟隨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個人的努力很重要,但終究擺脱不了時代賦予你的底色,但即便如此,還是要努力生活,努力追求,好好的過好自己的'人生。

一、周家的小兒子周秉坤和鄭娟

劇中的主線人物,他們的生活波瀾不驚,充滿着底層人民每天面對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樸實、踏實,他們互相照顧着對方,守護着彼此,孝敬老人、養育兒女,或許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寫照。他們全篇展現給我們的是:生活的艱難、挫折,不僅沒有讓他們疲憊、疏遠、困苦,反而讓他們的心靠的更近。

劇中有段出自馮化成的話:自古以來孝分兩種,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贏得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智,兩種孝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後翻閲資料,發現最初是出自孟子:人生有兩件大事,一件是“事親”,一件是“守身”。所謂“事親”,就是孝順父母,盡孝道;所謂“守身”,就是照顧好自己,發展自己的事業,拓展自己的人生。周秉坤一直在父母身邊盡孝,做到了養口體,但對於很多漂泊他鄉的打工人來説,做好守身,養心智或許也是盡孝的一種。

二、周家的大兒子周秉義和郝冬梅

他們倆都是精神大於物質的人,更看重的是精神需求和自身價值,他們讀過很多書,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着優越的工作,不必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發愁。周秉義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能夠考上北大,並且成為副市長,已經做得無可挑剔。他的岳母位高權重,他本可以高攀卻不利用,坦坦蕩蕩做男人,之後的官場生涯中也幾乎毫無污點,可以説是很理想的人生,但還是有一點瑕疵,就是貪名。

周秉義實際上是最在乎自己名聲的那個人,他怕自己的弟弟妹妹沾上自己一點光而導致自己名聲受損,所以周秉昆在遇到問題後,都不願去找自己的大哥,除非不得不找。周秉義一生把温良恭儉讓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他所追求的就是那份“名”。但是這種追求法可能真的是在理想中,生活中反而沒有了一絲的人情味,他在最後拆遷中為弟弟爭取了一點小權益,或許這才是更真實的寫照。

“雍正王朝”中雍正殺諾敏時就提到,諾敏一生清貧,未曾貪錢,但貪功邀名同樣是貪。古往今來,當官者無非為名、利、權,“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後。周秉義沒有利用名來索取利,但是這種貪名的做法確實有待商榷。

三、周家的女兒周蓉

聰明、任性、灑脱,這是周蓉的標籤,但她卻是極致的利己主義者,終其一生,周蓉都是在為自己而活。年少時遠走他鄉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後將女兒放在弟弟家養育導致母女隔閡,之後在法國時居然動了讓自己女兒和周楠戀愛的想法,完全不顧弟弟和鄭娟的感受,回國後私立學校教書,退休後嘗試寫作併成了作家。整個人生讓人羨慕,但光鮮的人生背後她是否知道,有多少蔡曉光周秉坤之類的人在為她負重前行?

周家三個孩子的人生對於大多數窮苦人家來説已屬上乘,他們各自努力着,也跟隨着時代發展有了自己不同的道路。生活,本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但活得過程中,家庭、親情、友情、愛情、理想、事業等等卻各不相同,每個人終究有每個人的宿命。

最後獻上書中的一段話共勉:人生啊,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一生向陽,哪怕一生嚐盡百苦,只為換取一絲甘甜,也算值得了。匆匆一世,只為活得堂堂正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