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6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毛主席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了,毛主席獲悉這個噩耗後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毛岸英遺骨是否歸葬的艱難抉擇,最終毛主席在痛苦和矛盾中決定把毛岸英安葬朝鮮的故事。我心想:“原來毛主席這樣的`偉人都有着如此平凡的父愛”。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的爸爸。

在生活中我也體會到了父愛的偉大。俗話説“父愛如山”,有時候爸爸雖然沒有在我的面前表現出來他對我的關愛,但是我知道爸爸在默默地關注着我。

我是一個不喜歡洗襪子的小懶蟲,每次洗漱完就把襪子丟在一邊,但是每天早上襪子都乾乾淨淨的擺放在一起。起初我很好奇,還以為是媽媽給我洗的呢!後來有一天晚上我想去衞生間,走到門口看到燈還亮着,我心想:“這麼晚了,是誰呀?”我推開門看到爸爸正在給我洗襪子,爸爸看到我還有點不好意思,爸爸説:“平時看你天天上網課已經很累了,不想洗襪子也能理解,就讓爸爸來幫你分擔一點嘍……”。聽到爸爸的話我心裏暖暖的。

以前我總認為爸爸是個粗心大意的人,但是通過這件事我感受到了父親默默的關心,就像這篇文章一樣,毛主席雖然是一位偉人,但是他和普通人一樣也有着一顆平常心,都有着對子女的愛。

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回報父母。

他們養我長大,我陪他們到老。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2

語文課文上有一篇文章,叫《青山處處埋忠骨》,我讀了後有所感受。

這篇文章講的是:毛澤東在中nan海時,接到了彭德懷的一封電報,毛澤東的愛子,司令的'好參謀,毛岸英光榮犧牲。毛澤東吃不下飯去,想起岸英與他一次次離開,都平平安安的回來了,而這次卻再也回不來了。彭德懷又來電,説要把遺體運回國。而朝鮮首相又想把遺體葬在朝鮮。最後,毛主席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我國偉大領袖之一,他為了革命,為了人類的解放,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的親人一一送上戰場,他嚴格要求自己,待遇和老百姓一樣,不會因為“我是主席!”而受特殊,把自己的兒子和烈士們一樣,葬在(那裏)犧牲的地方。他這種“大無畏”奉獻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在抗日時,許多人把自己的子女後代送去當兵,他們為了國家,存在斷子絕孫的危險,人是脆弱的,僅僅一個鐵片就可以讓她停止呼吸,但是他們當然知道,不過他們還是這樣做了,因為國家永遠比生命更重要。

現在也有不少父母送孩子去當兵,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也不能排除出現戰爭。他們為了報效祖國,也推出了自己的後代,要不然我們能生活在這國泰民安的大家庭之中嗎?

讓我們對所有為祖國奉獻的人表示謝意,並學習他們吧。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3

寫字枱上那封電報,是從朝鮮前線發央的,毛澤東不敢再看,那封電報就是一把刀,直入毛澤東的心窩。上面寫着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殉職了。

收到這封電報,毛澤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抽煙,茶不思飯不想。岸英是他心愛的長子,是當年地下黨同志們冒着生命危險找來的。他曾一次次把岸英送過去鍛鍊,岸英每次都安然無恙地回來了,可這次岸英為什麼就發生意外呢?他的心裏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陰影。

當他正沉思的時彭老總有來電,説岸英是主席的長子,請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而朝鮮首相今日則來電要求將岸英在朝鮮。他再次陷入沉思。祕書將電報記錄稿給他簽字,他則示意祕書將電文稿放在寫字枱上。

第二天早上當祕書來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經走出去了,電文稿放在枕頭上,上面寫着一行醒目的`打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一個父親面對失字之痛,他心如刀割,而他又是一位偉人,是一位主席,他完全可以吧自己孩子的遺體送回國。他也曾這樣想過,可是他一想到我們那麼多中華兒女犧牲在戰場上,他們的父母就不想再見一見自己的兒女嗎?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是他也是一位父親,而且他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這是他僅剩是兒子呀!

面對失子之痛他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偉人也有感情,面對親情抉擇,不為私自的偉人,他們也會像一個普通人那樣的心痛,但他們為了做好榜樣,強忍着心中的痛。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4

今天課上我們學習了第十課,《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毛岸英申請去戰場戰鬥,結果在開會的時候,美軍的飛機從上空駛過,幸好他們及時跑出來。

高瑞欣和毛岸英發現還有軍情機密在屋子裏面沒有拿出來,於是他們兩個飛快的跑進去,把它拿了出來,就在這時,美軍的燃燒彈對準了房子,頓時燃燒彈如火與一般從天空降下來,正中房子,毛岸英和高瑞欣也被燃燒彈燒死。就這樣,主席的愛子就被活活燒死了。彭德懷司令員是淚流滿面,畢竟他是主席的兒子嘛。彭總,當時也非常焦急,不知如何向主席交代,於是擬訂了電報發給了周總理,周總理是怕毛主席傷心,隱藏了好久。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很心疼主席,因為他是主席,他有很大的權利,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但他還是選擇了十分樸素的生活,他們一家人都是為了中國的崛起而犧牲的.。毛主席有三個妻子,楊開慧就是岸英的媽媽,當時他們兩個被關進了監獄。岸英是靠着關係,用了很多錢才被救出來的,楊開慧在不久之後也被槍斃。岸英被地下黨員找回後,主席又把他送到了蘇聯去學習,在那裏上了軍校,回來又把他送到了農村,回來後就把他派到了朝鮮戰場就在那次會議的時候就被燒死。岸英原本可以不用去戰場,也可以搞特殊,但他卻主動申請去戰場。主席得知他犧牲後非常悲痛,但還是把他安葬在了朝鮮,看到這裏,我流下了淚水…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5

最近我們學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深有感悟。課文主要講述了毛主席得到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光榮犧牲的消息後,內心無比痛苦煎熬,最終決定將岸英的遺體葬於朝鮮的事。

毛主席是國家的領袖,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無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現實,他一整天沒有吃一口飯,也沒有説一句話,他內心中悲痛萬分,難以言表。他回憶着和兒子在一起的聚少離多的日子,是那麼美好。但在痛苦和矛盾的掙扎之後,毛主席沒有將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而是為大局考慮,不搞特殊,以身作則。

作為一個父親,在短暫的`時間裏做出這一決定,非常人所能。作為一個偉人,他同意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而又偉大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一種表現,更是毛主席寬廣胸懷的見證。

每個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卻不同,古代曾有人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意思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於泰山。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自私自利而死的人,就輕於鴻毛。岸英和他的戰友們,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死,比泰山還重。他們的遺骨雖然留在了異國他鄉,但是他們是祖國和人們的好兒女,毛主席為他們引以為豪。毛主席作為一個父親,他的真實感情和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偉大胸懷,永遠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6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我讀完《青山處處埋忠骨》後,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最能觸動我的一句話。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抗美援朝的朝鮮戰爭中,毛岸英死後,毛主席的悲痛,和選擇毛岸英安葬地點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從每個段落中,都可以體會出毛主席當時痛不欲生的心情。比如説,他整整一天都沒有説話,只是一隻接着一隻的吸着煙,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紙巾等細節中,都可以體現出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

沒錯!作為一個父親,自己的兒子死了,固然是令人傷心的。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結局,他並沒有把自己兒子運回到國內安葬。當時我是不解的,因為他的兒子——毛岸英奔向朝鮮的時候,他則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按照一個父親的心情,自己兒子既然活着沒能見面,那麼在死的時候就見一見遺骨。這應該是每個父親的想法,但毛主席不這麼認為,他想:“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的志願軍安葬在朝鮮嗎?”這就是主席與人不同的想法,雖然他在簽字的時候猶豫了,但他最終還是答應了。

而這,也是我們新中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因為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從不搞特殊,與人平等。你想想看,他是國家領導人,整個國家都是他的,搞特殊他不是可以隨便搞嗎?可他沒有,他為人民服務,並不在自己的需求。可能有人不知道,在他去世的時候,他的家庭還都是貧困的。你看,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做到這點?這就是新中國能強大的原因,這就是新中國最偉大的偉人。

最後,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7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講述了毛主席失去愛子後,心情很悲傷。而我也看到了毛主席廣闊的胸懷。

面對岸英遺骨是否歸這一問題時,他卻想到了志願軍,想到了朝鮮人民,他覺得,岸英是為朝鮮,為祖國犧牲的,應該把他安葬在朝鮮。説明毛澤東不搞特殊,胸懷廣闊。

但是,毛澤東卻非常捨不得岸英,做出這個決定時,他也是面臨了艱難的抉擇後才做出這個決定,他得知岸英犧牲後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他的心情是極度痛苦的'。

看到這兒,我覺得毛主席能強忍喪子之痛把兒子葬於朝鮮,説明他豁達無私,而有些人卻搞特殊,區別對待每個人。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與岸英的親近,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失去愛子後的悲痛之情。毛主席去世六年後,工作人員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了岸英的衣服,岸英在26年前犧牲的,這代表着他收藏岸英的衣服已藏了26年!這已經代表毛主席對岸英很思念了。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意思是,革命者把整個身心獻給祖國,要不要歸葬無需考慮,長眠於異國土地又如何?這句話體現了戰士們為國家捐軀,戰死沙場的精神,令人敬佩。正是因為有了毛岸英這樣為國犧牲的人,我們才會平安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深受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抗美援朝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事。主席派自己的愛子毛岸英去參加援助朝鮮的戰爭,毛岸英在戰鬥中不幸犧牲。爾後,毛主席想把岸英的屍體運回國。但是,朝鮮首相金日成來電,想把岸英葬在朝鮮,主席從大局出發,強忍心中的悲痛,同意了金日成首相的請求,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讀完這篇文章,我被主席那深沉的愛感動了。主席那寬廣的胸懷令人敬佩。

細讀這篇文章,就會發現太多的地方寫出了主席深沉的愛。“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説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主席擔心起來:主席啊!您吃點吧,雖然您很傷心,但是怎能不吃飯呢?我們都知道岸英是您最心愛的`兒子,但是您卻從不嬌慣他。相反,他卻比別的孩子經受了更多的磨難。“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是呀!白髮人送黑髮人,主席怎能不傷心呢?主席和兒子幾乎從來沒有享受過天倫之樂,現在解放了,好日子就要來了,可是岸英卻離我們遠去了。雖然主席很想再見心愛的兒子最後一面,可是為了兩國的關係,為了民族的利益,主席強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把岸英留在了朝鮮。

課文最後一段,“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充分體現了主席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情感世界,體現了主席對岸英深深地父子情,體現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體現了主席無比寬廣的胸懷,這讓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主席。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9

我學了一篇課文,頗有感觸。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參加抗美援朝時不幸犧牲,毛主席無比悲痛。朱總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遺體送回國內,而朝鮮人民則表示岸英是為朝鮮而犧牲,也是朝鮮的兒子,希望在朝鮮安葬。毛主席再三猶豫後,決定在朝鮮安葬,並留下了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當我讀到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着天花板時,我體會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不捨和想見兒子,哪怕是兒子的遺骨,我不禁流下了淚水。我又讀到“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吧。”我不僅感到毛主席是一個普通平凡的父親,還是為人民考慮,顧全大局的偉大主席。還有一個果斷決定不讓岸英的`遺體回國,這是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父親,他為了不搞特殊,寧願不見兒子的遺骨,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偉大!

我讀到一則資料,毛主席去世了,在替他收拾遺物時,找到了毛主席親手珍藏的岸英的一些衣服,從毛岸英犧牲後,毛主席將悲痛和寂寞記在了這些衣服上,一個老父親對離去的孩子的思念,默默的壓在衣櫃底下,將近半個世紀!

這些信件和衣物何其不幸,它們承載着綿綿親情,再也沒有機會被它們的主人細細品讀;這些信件和衣物有何其有幸,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去感受一代偉人撕心裂肺的摯愛,為那段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做出一個最最温柔的觸覺!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0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青山處處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毛澤東,感受了毛澤東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懷和不同凡響的偉人胸懷。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在毛澤東卧室的寫字枱上,放着一封説了毛澤東的愛子在戰爭中光榮殉職,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説一句話,只是一隻一隻的吸着煙,要知道,自己最愛的人去世了,誰都會受到打擊,哇哇大哭。而毛澤東不一樣,同樣是悲傷,卻不希望別人一起悲傷,祕書這時走來説:“彭老總來電,説岸英是主席的長子,請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對,就應該運回國,毛岸英是主席的兒子,應該運回國厚葬,朝鮮就不同了,那邊正在打仗,兵荒馬亂的,頂多埋到土裏,這怎麼行?可毛澤東卻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認為兒子已經死了,自己當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鮮戰場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讀到這裏,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時具有凡人的情感和偉人的胸懷,在極度的悲傷時競能想到別人的感受,是我們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簽字的瞬間下意識的'躊躇了一會兒,是啊,這字一簽上,就意味着永遠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這是多麼殘忍多麼讓人難以忍受多麼那決定呀。

第二天早上,電文稿上寫着一行讓我熱淚盈眶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是誰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們的毛主席,當我讀到文章的最後一句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時,透過這句話,我彷彿看到了夜深人靜時,一位慈愛的父親在牀上輾轉反側,彷彿聽到了,漫漫長夜,一位慈祥的父親在牀上失聲痛哭,是啊,老來喪子,誰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1

讀了這篇課文,我對毛主席的堅強品格感到敬佩。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當時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在戰鬥中不幸犧牲。而此時的毛主席心裏十分悲痛,如果換作其他父親,肯定會號啕大哭,但毛主席沒有哭,他強忍着悲痛,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煙,一整天都沒有説話。

之後,彭德懷來電,要求把毛岸英的屍體運回國,可朝鮮首相又要求把毛岸英的屍體葬在朝鮮。此時,毛主席很難作出選取。

毛主席想:兒子活着不能見面,那就讓我看看遺體吧。但是這意願很快就被打消了。因為他設身處地地想到了千千萬萬人民子弟兵。最後,毛主席按照朝鮮首相説的,把毛岸英的屍體葬在了朝鮮。毛澤東老年失子失多麼悲痛啊!但是他卻深明大義,把兒子葬身朝鮮,這又需要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堅強的品質!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的一身坎坷。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他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創作的曲子不計其數:C大調第一交響曲,B大調第三交響曲……世界沒有給他帶來歡樂,可他給人類帶來了歡樂!

毛澤東、貝多芬這些偉人在悲痛面前選取了勇於應對。毛澤東老年喪子;貝多芬雙耳失聰,他們化悲痛為力量,最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2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問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在參加“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不幸犧牲,毛主席很傷心。朱總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而朝鮮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鮮。再三猶豫後,毛主席在電報記錄稿上寫下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也就是説他同意了把毛岸英的屍體安葬朝鮮。

當我讀到“主席仰着頭望着天花板,強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這一句時,我忍不住流下熱淚。對於一個父親來説,自己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而如今,偉大領袖毛澤東也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怎能不傷心萬分?當我又讀到“祕書將電報記錄稿交給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躊躇了一會,那神情分明在説,岸英難道真的不再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這一段時,我心中充滿了對主席的.理解與惋惜。是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誰又能那麼果斷堅決呢?

但儘管如此,偉大的毛主席也依舊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把岸英的遺體安葬在了朝鮮。這前後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毛主席無比傷心,卻仍舊為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而順從朝鮮人民的意願,多麼無私,多麼偉大!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一句詩,多麼有道理!它象徵着壯士仁人,象徵着祖國的大好河山,象徵着毛主席博大、寬廣的胸懷。學了這一課,我更加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艱苦,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毛岸英這樣為國捐軀的人,我們才會有幸福生活。沐浴在歷史的陽光下,我們更要好好學習,決不辜負為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壯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3

今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看着電視劇《毛澤東》中的一個個精彩片段,聽着電視上各位領導的演講,我不禁想起了讓我受益匪淺的《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

這件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主席的辦公桌上的一張電報講述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戰爭中不幸壯烈犧牲。自從收到電報起,主席沒有嚎啕大哭,而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煙。祕書走來,説彭德懷來電,要求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而朝鮮首相卻要求把遺體葬在朝鮮。面對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主席仰着頭,眼中露出了無限的眷戀。雖然強忍着心中的'悲痛,但他簽字前仍躊躇了一下。是啊,這一簽,就意味着永遠不能再見到自己的愛子了啊!

次日,電文稿上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讀完這句話,我望着天空,彷彿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親在牀前失聲痛哭。是的,老來喪子,誰不哀思啊!

是誰能有如此寬廣的胸懷? 是誰能如此偉大?唯有我們的毛主席。毛澤東,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的領導,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權利,但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親啊!天底下有哪一位父母親不想再見見自己的兒子啊!

俗話説:白髮人送黑髮人。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而毛主席竟拒絕了與兒子的最後一次見面,要求把遺體直接葬在朝鮮。做出這樣的決定,得擁有多大的勇氣,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毛主席並不是冷漠不想見到自己的兒子。這是因為他是平凡的,但他也是偉大的!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4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描寫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岸英同志犧牲後。毛澤東主席,作為一個父親心中無比的悲痛,作為一個主席心懷國家的胸懷。

毛澤東主席是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也是一位偉大的主席。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為了國家的利益,也可以放棄一切。毛主席的父愛,是每個父親都有的,但他那偉大的胸懷,卻是平常人沒有。毛主席的內心經歷了艱難的抉擇,把愛子葬於異國他鄉,心中無比的不捨,但他還是依照了朝鮮人民的意願。

毛主席作為一個父親,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死於疆場,長眠於異國它鄉。他還是珍藏着自己孩子的各種衣物,表現了毛主席心中對毛岸英無比的不捨以及悲痛。毛主席知道,他的孩子是一位英雄,他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

毛主席既是偉人,也是凡人。在失去孩子後人人都會悲痛、傷心、難過。12年後,毛主席已經是一個70歲的老人。但他仍然思念着自己的`兒子,他對自己的兒媳説道:“思齊,到了那裏一定要替我對岸英説一聲,説爸爸愛他。”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偉大的父親。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有了戰士們的犧牲和努力工作的人們,才有了,如今的生活。我看見了毛主席身為一位父親的常人感情,和毛主席身為一位主席的偉大胸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