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集錦11篇】

來源:文書谷 2.2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集錦11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着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麪對生活的勇氣;這主人公(聖一地亞哥),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一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別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裏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將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

古時的愚公移山,他明知開山絕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仍堅持帶領子孫後代來開山。終於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這幾座山。還有“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着“有志者,事競成”嗎?

《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人生誰能沒有失敗?就像人學走路,也得有過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人因為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敗是傾覆生活之舟的波濤,波濤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個嚮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那麼作為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句話也襯托出了老漁夫的勇敢意志。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回想自己,每當遇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當失敗時就好比瀉一了氣的皮球。

《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這價值中包括的就是人的自信。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説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説,“可是我們有,你説是不是?”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

從物質上來説,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説,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説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着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沒有奮鬥的目標,這怎麼會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句話,是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後,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失落,對自己沒有信心;也許會因為朋友的背棄而傷心,自暴自棄。但是,自從我讀了《老人與海》後,想想來漁夫,再想想自己,就覺得自己遇到的不是問題。而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説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為生活而奔勞,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己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而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着,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着。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着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同學們,人生誰沒有失敗過,最重要的是在失敗過後重新勇敢的站起來,積極的去面對,去尋找失敗的根本原因,並改正。“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要全力以赴,以全心的面貌去挑戰,堅信成功將不再遙遠。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當我們遇到困難而灰心喪氣時,一定要堅持,古人云: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滿懷信心的去迎接挑戰。因為我相信成功永遠屬於我們自己!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2

藍的有些發黑的大海上,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老人聖地亞哥,在第85天收到了來自大海的恩惠——一條比小船還長的大馬林魚。卻在歸途中不幸遇到鯊魚羣,老人奮力搏鬥,過程驚心動魄,最終大馬林魚只剩了一堆白骨,老人最終又一個人回到了海岸。

這樣的結果不禁讓人扼腕長歎!老人失敗了嗎?老人在這場搏鬥中,每取得一點勝利,就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失去了辛苦所得。他的失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失敗,面對命運的捉弄,他沒有臣服,而是奮起反抗,與命運進行了殊死搏鬥。雖然失去了戰利品,但他的精神像一座大山一樣屹立不倒,不曾被打敗過,就像文中説到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在這樣的精神面前,勝利也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老人不屈的靈魂,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海明威曾這樣説:”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今天的讀書讓我想起與這本書相關的兩件事。一件是我高中第一次讀這本書,那時候,高中還沒有圖書館。暑假,語文老師佈置了作業,挑選一個名著讀並寫讀後感,我選的這本,因為這本書最薄。忘記了當時讀後感是這怎樣的,唯一確信的是沒有一點兒震撼,覺得好無聊,一個老頭在海上80多天,然後回來了,就這麼個故事,有啥意思,真不如鴛鴦雙氣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的西遊記。不過,到後來回憶起高中的那段時間,這本書成為我唯一拿得上台面的一部名著。也成為了我第二件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件事是進了大學,軍訓完,考了英語,重新分班,系裏找了中文系的老師考考我們的文學素養。那個叫王東成的老師面試的我,問我讀過的文學名著有哪些?我編了一些,重點突出了老人與海。看得出,王老師還是有些高興的,要我説出這本書為什麼好,或者著名的話。我愣住了,稻草人終究只是擺設。我憋紅了臉,愣是沒憋出來,王老師告訴我,一個人可以被打敗,卻不能被消滅。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句。這件事也讓我自此覺得,文學素養極差,亟需補充。後來,雖然也看到一些海明威的著作,但都不深刻,去年在書店看到合集,才痛下決心,買了回來,就是現在手裏讀的這本。

有很多他的經典著作,老人與海是第一篇,還有永別了武器,太陽照常升起等等,我把學英語的寶都壓在了這上面,期望不僅文學素養有提升,英語能力也有提升。而在看着的過程中,我才漸漸瞭解了這部作品的有意思的地方,不敢説偉大,偉大這樣的詞從我嘴裏説來出好像總不是味兒,還是有意思合適一點。

書名非常簡單,讓人讀完產生一種詩的美感,一種廣闊的帶着蒼涼的美感。老人與海,讓人想起海子的詩。好的作品都有一個儉樸浪漫的名字,這樣才會吸引人,才會在無論讀不讀的情況下,都能多少有個印象。再比如那個共黨作家寫的百年孤獨,還有別的什麼霍亂時期的愛情,開魯亞克的在路上,還有憤怒的葡萄等等,一聽名字就忘不了。在一個是故事簡單,一個老人打漁的故事,再簡單不過,可是給人一種不能停止的韌勁在裏面。我在讀的時候,想着再也不會有這麼精緻的故事了,如果我寫篇故事,一定得是簡單的,不復雜的,而且一定是像老人與海一樣,寫着寫着會不會讓自己覺得實在做一件非常美妙的事,讓自己覺得就有那麼一個地方,在古巴哈瓦那附近,住着一個漁民,他叫聖地亞哥,還有一個小孩,然後他們一起打漁的故事。生活充滿餓了素材,只是我還沒找出生活中那些屬於藝術的部分。

書讀到最後,突然發現一個問題。聖地亞哥到底死了沒有?

我印象中,這個老頭回來之後,魚沒有了,自己也累死了,躺在沙灘上,留給人們無盡的荒涼的對比感。我是記得這樣的,詢問別人,也是這樣子的,難道是翻譯出現了問題麼?我讀的這本書裏,聖地亞哥沒有死,只是回去睡覺了,然後小孩兒來了,照顧他。我喜歡這樣的結尾,顯得那麼温情脈脈,顯得沒有那麼都市化的煩惱,睡了醒了,然後一起出去打漁,多好。

在遼闊的天地之間,人類顯得那樣的渺小。一個人,感覺更加的弱小。但就是那不屈的靈魂,造就新的強大。霍金,貝多芬,海倫凱勒,張海迪……這些大家所熟知的名人們,在自己的領域裏都有着不凡的成就。但是同時,他們都曾被命運戲耍過,霍金的病,貝多芬的耳聾,海倫凱勒的失明。他們並未允許命運所開的玩笑將他們打敗。”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他們不屈服於命運,而是懷揣着希望,勇敢地走下去。他們與聖地亞哥老人比起來,結局是比較幸運的`。不管幸與不幸,他們都有着戰勝困難的決心,才會不斷朝着那個方向努力,這樣的努力,是最重要的。

人世間,走在前行路上的每一個人,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絆腳石,甚至是一座大山。當你站在逆風的風口上,行於逆流的河道中,身體上的艱辛,精神上的絕望也許都在呼喚:投降吧,孩子,投降到我安逸的懷抱裏來吧。但此時或許正是你越過頂峯最佳的時機,命運想要消滅你,你又如何能讓他如此輕易得逞。生活對你軟磨硬泡想要你軟弱的屈膝,失敗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自己對生活的屈服,一旦屈服,你將失去實現夢想的機會。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面對困難,我們要向老人對戰鯊魚一樣拿出自己不屈的精神,這樣生活才會臣服於我們的腳下,我們才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聖地亞哥在面對鯊魚的時候這樣説。面對困境,我們首先要想的是要去怎麼做,而不是想我還需要什麼才可以逃離困境,因為這樣想對你現下的處境並沒有什麼幫助反而徒增煩惱。聖地亞哥老人在面對鯊魚的時候,能夠利用手中現有的刀叉等各種工具設計好對付鯊魚的陷阱,是最明智的決定。如果他在那時還苦惱自己沒有足夠的東西來設計陷阱,那麼最後失去的就不僅僅是大馬林魚了。而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應當有這樣的態度,學會利用自身所有來度過困難。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3

看完世界名著《老人與海》,得到一點感想和收穫,我覺得在這裏很有必要拿來和大家一同分享,世界名著老人與海讀後感。其實裏面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歷經滄桑經歷了各種磨難而仍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生活在人們都爭議不斷的一個老人。但是正因為如此,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不可磨滅的優點,真的是值得我們廣大每一位讀者來學習,甚至是膜拜的一個迎難而上的老人。

老人與海,這部小説裏寫的主要人物桑提亞哥老人和配角曼諾林。寫老人前84天在海上抓魚,結果卻一無所獲。這時我想到一句話來形容他,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句話用在這裏最適合不過了。

第85天,桑提亞哥又像往常一樣天還沒有亮,他就叫醒了小男孩,小男孩請他喝咖啡,老人説這是他今天一整天的食物。由此可見老人其實生活的很不容易。在這裏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的生活,那就是拮据,是的他過着拮据的生活;他甚至連幾美元也拿不出來。吃完早餐,天依然沒有亮,他又搖着他吃飯的工具一條陳舊而又個頭較小的船出海抓魚了。本來小男孩以前是和他一起出海幫忙抓魚的,但是因為老人84天一無所獲,小男孩的家人徹頭徹尾的覺得我們的主角桑提亞哥是個倒黴蛋。所以那個孩子只能和別人在一起。迎着無邊無際的黑夜,老人慢慢的小心翼翼的搖着船槳,船慢慢離岸駛向大海;眼前一片漆黑,老人聽着船槳划水的聲音,聽着海鷗的叫聲。又一次開始走向一個新的,我把它叫做幸福的方向。我覺得即使你生活的在不如意,每一天的到來,它都將燃起你的一個新的希望,新的起點。只要心中有一個強烈的信念,時刻的相信自己,那麼可以完全的説你就是幸福的。每個人都樂觀一點兒,都努力一點兒,我相信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呵呵......

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看到前方遙遠的海面上,慢慢升起的太陽。對於他來講,一天的生活早已經開始了。我想看到太陽的那一刻,老人的心裏肯定是充滿陽光的,就像我經常對我的朋友説:你心裏能不能陽光一點兒,生活不容易,但是哪有那麼多的不愉快?

天亮了,一切顯得都一片光明。看着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和老人身旁的大海真的相輔相成。作者把大海比作成女人;有時候慷慨大方,有時候吝於施捨。這時候老人看到海上嬌小玲瓏的燕鷗,從空中快速的飛向大海覓食的情景。它們是冒着生命危險的卻不知真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一個不小心,它們就變成了老鷹的下酒菜了......

老人一邊釣魚,一邊在船上自言自語的和海水中的魚進行交流,他把飛魚和海豚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人其實是孤獨和寂寞的,但是同時也是幽默風趣的一個人。

第86天,這兩天老人都沒有什麼收穫,只是抓到一些小魚,他用隨身帶來的尖刀把魚開膛破肚,把魚肉給生吃了。小説看到這裏,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海鳴威的想象力不是一般的豐富,也許外國人的飲食風格真的和我們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吃生的魚肉,那腥味肯定比吃豬肝腥味更加讓人受不了,老人與海讀後感,世界名著老人與海讀後感。不知道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又大概的過了一天,老人的魚鈎被一條大魚給死死的咬住了。好傢伙,呵呵,不得不説老人的機會來了!老人後來發現,和自己魚鈎親密接吻的哪條大魚居然不比自己的小船小,他使勁往上拉那條大魚,結果發現他所做的這些不過都是徒勞的。因為他太大了,不斷沒有把它給拉上來,竟然釣繩還把自己的那雙傷痕累累而又粗糙無比的手給弄傷了。桑提亞哥真是好樣的,唉,傷的起啊......

老人真的是很有耐心,記得以前我在廣東清遠連南釣魚時的情景。我,站在岸邊好久了,結果魚竿動也不動一下,我換了好幾個地方,最後結果是一無所獲,魚餌反而還被吃個精光。有個混球説:釣魚釣的是情調,其他的都不重要。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他説的是對的。記得上國小時,語文書裏學過的一個寓言我要的只是葫蘆,只不過我追求的是結果。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耐心的,3分鐘熱度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只要有求勝心,我什麼事情都可以打敗,老人説。

拉不上來,老人只好讓大魚在水裏跟着船往回家的方向游去。我認為在厲害的人,到了水上都是有點兒不安心的。人,畢竟還是陸地動物,更何況我這個旱鴨子呢?大魚總是不聽話,有好幾次,老人差點被魚拉下去和它做伴兒了!因為魚鈎掛在魚嘴巴的原因,所以它受傷了,而且看來還傷的不輕,因為大魚傷不起。海水中的血腥味引來了一條鯊魚。這時老人桑提亞哥也顧不上自己手上的傷,頑強的拿起他來時帶的魚叉狠狠的往鯊魚眼睛和頭上打去。智商低的鯊魚,因為貪吃結果壯烈犧牲了。後來還是因為那難聞的'腥味,接二連三的又來了幾條鯊魚。大魚沒能保的全屍。還害的老人因此丟了魚叉,甚至差點累的丟了自己寶貴的性命。老人安慰自己説: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很經典的一句話,我很喜歡!其實人和那些飛禽走獸相比,真的顯得好渺小。(老人在海上抓魚的那幾天,因為遊得太遠,好幾天都沒有回來,當地還動用了警察和搜救隊)

老人最後全身上下傷痕累累的,帶着那條大魚的殘骸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小男孩看到他的那一刻,老人太累睡着了,小男孩曼諾林傷心的一邊哭着一邊走出他的小木屋去給老人買早餐,《老人與海》這本小説因為我手機沒有流量所以只是看到了這裏。

文章裏,老人桑提亞哥給我們的印象一直都是一個硬漢的形象,(他像極了美國好萊塢已經老去的著名影星史泰龍和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並且他不怕苦。不怕累。勤奮。努力上進。自信的一個人。抓魚時甚至也許大概可能會丟掉自己的性命,即使這樣他還是在做好他自己。也許每一個人都有他柔弱的一面。而老人弱的那一面,我想就是不想看到她死去妻子的照片,要不作者海鳴威為什麼寫:他把他妻子的照片放在小木屋的抽屜裏呢?

我想從每一個細節去慢慢的解剖,作者寫這篇小説時的思想。但是我發現我根本就無法做到,因為作者用了他那豐富的感情色彩去誘惑每一個讀者,他把我們都帶入了他的虛擬的誇張的小説中去了。雖然只是看了一半,我想老人最後應該是沒有成功的,想想他的那個環境真的太難了,也許作者強調的不是結果,而最重要的是過程也説不定呢?是的,老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印象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這也是我為什麼,連上班都不務正業看這篇小説寫讀後感的原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我要的老人的結局就是:有一天,他成功了,擁有一艘豪華遊輪,恰似早已經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來周遊世界。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4

海明威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説《老人與海》神往已久。我一直想看,卻遲遲沒有動手。這種念頭有幾年了。他的《永別了吧,武器》讀後已經令我讚歎,還寫了讀後感。緊接着又讀了他的另一本名著《喪鐘為誰而鳴》,這本書更是令我感慨,幾年過去了,腦海裏還能回憶起書中描寫的情景,主人公喬丹的英雄形象歷歷在目。這麼好看的小説,讀一遍不夠,我還會再看一遍的。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是我們這年紀人的通病。比如,斯皮爾伯格二戰連續劇《兄弟連》我可以看三遍。

《老人與海》真的好看嗎?講一位年紀八旬的老頭去深海打魚的故事,是不是有點無聊?這種疑惑也許是我遲遲沒肯去翻這本書的原因吧。

9月9號登上南去的高鐵,去湛江看海。颱風前,天上的雲色異彩,浪高拍岸,構成的畫面令人神往。這個時刻帶着奔向大海的心境,讀這本書應該是合適的。

果然,海明威筆頭功力了得,一開始就抓住你的心,讓你欲罷不能。2個多小時的車程,我端着’Kindle”,除了去洗手間,就沒停過讀書。這

書有多厚?我不知道,因為我讀的是電子書,回程的半路,我已經讀完了。

故事描述八十多歲的主人公“老人家”出海打魚的經歷。八十五天連續出海都沒能打到一條魚,運氣差級了。今次,就不帶小夥伴一起去了,他獨自一人,划着小船,去遠海,去挑戰命運的安排。

孤獨的老人,習慣有那個小孩跟着,這個孩子是5歲時就跟着老人家出海打魚,十多年過去了,感情深厚,也相當默契。可總不能讓孩子跟着自己毫無收穫,他不忍心,堅決讓孩子去幫自己的父母吧。就這樣划着槳,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海鳥。他喃喃自語,惦記着他崇拜的球隊比賽結果,惦記着小孩。他羨慕有錢人可以買部收音機,能收聽到他關心的新聞和球賽。

就這麼隨着海流飄着,雖然感覺那麼孤單,無望,但他堅信能打到大魚。他是那麼地有經驗,有能力。在年輕時他扳手腕沒輸過,哪怕有一次與黑人大漢比賽,僵持了十幾個小時不分勝負,酒館裏下賭注的圍觀者都勸他們打平手吧,老人家還是堅持把黑人大漢的手臂壓倒在桌面上。滿懷這種信念,小船一直順着洋流飄着,飄着。突然,魚線抖動了,他知道,他的經驗和靈感告訴他魚上鈎了。輕輕地有手指搭着魚線,感受着魚的動靜,沒錯,是條大魚。這讓他精神大振,是該有收穫了,這條魚能賣很多錢,能把酒吧捨得錢還清,還能幹很多事。

與魚的鬥爭是一個精彩的過程,他不知道魚有多大,這還是個謎。大魚拖小船往更遠的深海飄去,帶着老人家漫無目的,走向遠方。魚鈎讓大魚難受,他在逃命,老人家不能採取行動,否則魚線會被扯斷,或者魚鈎撕爛魚嘴,讓大魚逃掉。僵持的轉折點於大魚的體力消耗殆盡,它不能抓魚,無法進食,漸漸就會浮起來,最終會被老人家收服。

在大海里,保持體能對打魚人很重要的生存法則,出海時間久了,淡水必須節約着喝,幸好,海里有魚,小魚很容易釣,再不好吃的魚,也要吃下去。一隻手握着魚線,用腳踩着魚尾,剝魚皮,做魚餌,放魚線再釣小魚,強嚥下生魚肉。就這樣循環着,延續保持生命,等着大魚筋疲力盡。

終於,大魚開始上浮了。老人家終於見到魚,真大啊!比他多船還大。

搏鬥開始了。大魚一會兒沉下海里,一會兒浮出海面,拉着小船漫無目的遊走在深海中。老人在搏鬥的過程幾次摔倒,磕破了眼角皮,血流模糊了眼睛,嘴角也破了。手被大魚猛地拉扯割破了。幸虧是皮外傷,可關鍵時刻,左手抽筋,長時間的握着魚線,已經讓身體開始麻木,頭腦也有點昏昏沉沉。最後,大魚不動了,任由老人家拉了過來。魚頭魚尾用繩子綁好,貼着船,就像魚載着船一起游回老人家的方向。豎起桅杆撐起補丁加補丁的船帆,開始回家的路。老人根據風吹臉頰就能感覺到風向,用手伸下去感受手與大海水流的壓力,能感知船的速度。看着天上的.星星或者靠白天太陽光線能知道現在是什麼地方,豐富的大海生活經驗在書中多次描述。包括能不能看見海鳥,是什麼鳥,離海岸有多遠。這些都是豐富的海洋知識,足見海明威的知識水平與描寫故事的能力,看他的書,最大的收穫是拓展了知識面。

回程的路還很遠,體力精力的消耗太大了,睡眠不足,迷迷糊糊中,老人自言自語地與大魚聊着天。握着舵,換個舒服的姿勢由風帆載着他們回家。太累了,睡夢中老人家總是夢見沙灘和老虎。他不知道為什麼要夢見老虎。突然,船身震動,一條大鯊魚正在撕咬大魚尾巴的肉,該死的鯊魚是強盜。老人家拿起魚槍扎向鯊魚的大腦袋,鯊魚咬下一大塊魚肉,退了下去,漸漸沉下海底。這下糟糕了,更多鯊魚會隨着大魚的血腥追隨而來。這個過程中,不斷有各種海明威才能描述的鯊魚品種過來襲擊大魚。老人魚槍在搏鬥過程中,拔不出來,被鯊魚帶入海底。抽出佩刀,綁在棍子上繼續與後面來的鯊魚戰鬥,小刀也掉了。抄起木棍敲衝上來的鯊魚頭,木棍也斷了,拿槳砸,砸,砸。鯊魚是強盜,大魚被搶到僅剩下大大的魚頭,還要魚骨連着船後面大尾巴。老人家手上再也沒有了武器,看着鯊魚毫無辦法。命運不管怎麼捉弄,老人家還是抓到了一條大魚。誰也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小船靠了岸,這是半夜還是凌晨,邊沒有人。

老人家拖着快散架的身子,一步一踉蹌地回到他的小屋,推開門,趴着牀上睡着了。小孩過來看老人家,淚流滿面。大英雄,能抓到那麼大的魚。我還要跟老人家學打魚的技術。老人家睜開眼睛,露出來笑臉。問到,是不是海岸警衞隊出海去尋找了?小孩點點頭。於是,老人又閉上眼睛睡了過去!

小説戛然而止……。

海明威又用潔簡的語言給你描述了大海的寬闊,老人的堅強,驚心動魄的搏鬥戛然而止,一切迴歸平靜,生活就是這樣,懸念一直伴隨着你讀書的過程,你擔心他打到魚,後來又擔心他得而復失。大魚頭,魚骨架,大尾巴綁在小船旁邊就這麼停在港口,惹得路人頓足。小酒吧裏的議論將會很長時間不會停止。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5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靈魂",當你閲讀一本書時,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了那個書中所構想的世界。因為書所有的"靈魂"不同,自然那個所構想的世界也不一樣。而我所指的"靈魂",就是每本書,其自身要表達的思想,或者願望。

我們會因為那些感人的書,而潸然淚下,或因為那些記錄屈辱歷史的書,而熱血沸騰,甚至因為那些武俠、玄幻的書,而將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與海》卻是一本能讓人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什麼才是堅強的書,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地受到挫折、失敗還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人因此而消極、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老人與海》卻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應該記得,在書中提到過,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着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而在現實中,某些人卻不能堅持,面對挫折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和那已經生活窘迫的老漁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麼才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在那時候,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會釋然許多。

別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最後一次捕魚,他抓到了一條大魚,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鯊魚攻擊,他毅然拿起魚叉捍衞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後那條大魚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漁夫那種不言敗的精神,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種行為,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而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説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為生活而奔勞,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己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而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着,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着。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着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着堅強,自己面對困難!

書中的聖地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説,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海明威的這部小説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説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把上。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麼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我們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説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也是我要時刻提醒和激勵自己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6

最近看了《老人與海》,裏面的老人(名叫聖地亞哥)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有三大疑問想要問問海明威,雖然他早已不在了。

疑問一:從大魚上鈎到老人回到家的這幾個日夜裏,海明威説到了老人在船上吃鮪魚肉、喝淡水、吃飛魚、睡覺等作為常人的基本生存生理需求問題,但是卻沒有説到老人拉屎撒尿。

這個問題對我來説很重要,因為我認為這種純文學小説,首先必須邏輯嚴密,其次必須合乎常理。一個人三四天不拉屎或許算不得不正常,但是三四天不撒尿,就不可能了!那麼,老人在小船上這幾天的屎尿都去了哪裏?

或許有人會覺得無趣,但其實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書中説,當大魚中鈎後,老人必須一刻不得閒地一直用手死死拽住釣索而不能輕易移動,以使得大魚不能脱鈎,也不能讓釣索拉斷。甚至於喝水、吃鮪魚肉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挪動。那麼,對於一個人來説,拉屎撒尿這麼重要的事,老人該怎麼辦?很顯然,拉屎撒尿的動作遠比喝水複雜,動作幅度也遠比喝水大,老人該如何保證大魚不脱鈎、釣索不拉斷?

如果作者説,老人這幾天因為身體與精神高度緊張,並且進食很少,再並且在他上船之前已經排便清腸,導致他在海上的這幾天沒有大便的慾望和需求,我想也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説法。可惜海明威並沒有説及。

那麼撒尿呢?這絕對是一個沒有辦法避免的問題。我想如果按照海明威對老人中魚後的吃喝描寫來看,想要老人解開褲帶或者皮帶站起來撒尿的話,這樣輕率的動作,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老人必然是需要撒尿的,他不可能憋着熬過一晝夜甚至數個日夜。老人也許有一個比較合理的做法,那就是直接撒在自己褲襠裏。又或許老人穿的褲子有拉鍊,他可以直接用單手拉開拉鍊,掏出他的傢伙,坐在甲板上撒在船上。可海明威也並沒有説及。

疑問二:老人到底幾歲了?當時古巴男人,尤其是哈瓦那漁民的平均年齡是多少?也就是説,我的疑問是老人到底有多老?

老人的堅韌自不必説,但是如果不説明我的第二個問題,海明威這本書所要宣揚的某種精神,肯定是要大打折扣了。因為老人超乎常人的行為結束後,他並沒有累死,只不過最後睡了一個長長的覺,還做了一個他常做的夢。

或許海明威想宣揚生命的頑強,讚美老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但是人畢竟還是人,肉身畢竟還是肉身。

疑問三:作者與老人是何關係?因為全文以老人第三人稱的角度述説而非第一人稱,中間當然也夾雜了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文學的比較直白又略顯低級粗糙的心理描寫。那麼,如果不説明作者與老人的關係,而直接描寫老人的心理活動,以及茫茫大海中一個孤獨老人的事,很顯然是極不嚴謹的。

作為純文學的小説來説,海明威的這個佈局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妥的,是非常不嚴謹的。

另外,在成羣的鯊魚對綁在小船邊的大魚進行攻擊後,老人的小船居然仍舊安然無恙;以及最後到達海灘邊只剩下一個魚頭和一副完整的大魚脊椎骨。這也不得不引發我的懷疑。

小説通篇只説了一個簡單的故事,老人出海釣魚,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青槍魚,與之周旋幾晝夜,最後用魚叉殺死魚,綁在船邊拖回,途中被鯊魚襲擊,最後只剩下一個魚頭和一副骨架。

令人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魚有多大,而是老人看起來渾身衰老殘敗,卻又堅韌無比,堅持到了最後一刻。

儘管大魚最後被鯊魚吃了個精光,老人也因此足足三個月毫無收穫,可他畢竟仍舊活着,仍舊看起來衰老殘敗地活着。

老人與大魚周旋當然最有看頭,青槍魚當然也很值錢。可是在後面老人用魚叉和小刀輕輕鬆鬆地殺死幾條來掠奪的鯊魚來看,我不免又對海明威有了懷疑。他也沒有説那幾條鯊魚有多大、有多兇猛,卻看起來很輕鬆地就殺死了其中的幾條,死鯊魚沉到了海底去。我想,既然能夠如此輕鬆地殺死鯊魚,那麼老人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釣青槍魚,為什麼不誘殺鯊魚去賣來得更輕鬆呢?何況他已經近三個月沒有捕到一條魚了!並且當地並不是不收購鯊魚,邊上甚至就有鯊魚加工廠。

好吧,如果按照我這個思路,故事就不需要再講了。

現實是老人一個人出海釣魚去了,沒有任何幫手,在整個釣魚的過程中,老人幾乎喪命,你一度以為他不可能堅持下去了,可他依然堅持着。

但海明威的描寫還是不夠豐滿。他企圖通過老人的自言自語和心中所想,來説明過程的無比艱難。他一直強調釣索處於扯斷的邊緣,或許是想暗喻老人的處境和生命也處於崩斷的邊緣吧。

但這不痛不癢的描寫顯然是不夠的。尤其是最後大魚被老人拉到船邊,被魚槍刺死,如同我所看到的'老人之後刺死那幾條鯊魚一般輕而易舉,這樣的描寫是很難説服人的。

如果你看過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大白鯊》的話,通過對比,你會發現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與電影《大白鯊》的場景是存在巨大的感官差距的。

海明威藉助老人自言自語的口説,人可以被消滅,但決不能被打敗。這句話曾被廣泛引用。可這是一句老人的自言自語,在老人與大魚周旋時説的。彼時的老人肩膀痠痛,左手抽筋,我想按照海明威的想法,老人此刻應該是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是事實上他的描寫並不令人感覺到崩潰的氣息。而此時老人的這一句自言自語,在我看來,並沒有那麼的深邃,也自然沒有什麼悲壯的氣息,所以也並不能感動我。

誠然,老人最後沒有被打敗,可他的大魚卻被消滅了。所以我認為,這句話似乎是為了印證最後的結局而強行加入的。

海明威通過老人的口,反反覆覆地強調,老人與大魚是同命運的,他倆甚至是兄弟。那麼,他們的敵人是誰?是鯊魚嗎?不是。他們的敵人不是鯊魚,而是自己;他們的敵人不是衰老和死亡,而是放棄。

故事在老人的睡夢中結束。

關於“老人與海”這個題目,我想,從通篇來看,應當是“老人與大魚”更為合適。因為故事從準備釣魚開始,到釣魚活動結束,故事也隨之結束,再無老人與大海相關的故事。

當然,如果拋開這次釣大魚的故事,從貫穿老人滄桑一生的經歷與感悟來看,“老人與海”或許更加貼切一點。可惜文中並無多少老人的過往描寫。

海明威所要宣揚的精神無非是永不放棄、生命超乎想象的頑強等。

只不過在我看來,它天生的一些邏輯漏洞,影響了我的感受。

最後我想説的是,老人確實未曾被打敗,也不曾被消滅,可他早已風雨飄搖,窮困潦倒,且三個月不曾捕獲到一條魚,接下來他該怎麼過活?畢竟這種所謂的精神並不能拿來當飯吃。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7

《老人與海》是現代美國小説作家海明威創作於92年的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説。

小説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説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與海》的內容很簡單,海明威選用了簡單的詞彙,簡單的句型結構和簡單的句間邏輯關係,顯示出一種樸素的尊嚴。“一個人可以被消滅,可你就是打不敗他”。初讀起來十分簡單明瞭,但是細究下去,會發現簡單的故事具有難以窮盡的內涵,具有極其獨特的表現手法。下面談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永不屈服的靈魂——《老人與海》賞析

風吹向空寂的海面,一個孤獨的老人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個大戰後的勇士。為了治服那條龐大的馬林魚,他已經費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氣。而今,他帶着自己捕獲的大魚航行回家,他希望運氣的眷顧,可那些不斷襲來的鯊魚卻讓這個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奮力作戰。他什麼也顧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魚,哪怕剩下的再少。

海明威讓這個老人具有了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將粗陋的武器刺進鯊魚的頭顱。即使最終的結果仍是隻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魚骨架。從老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海明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那種靈魂的尊嚴。

書中的老人曾説:“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的口告訴讀者的'本書的主題吧,我想,從此看來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現實主義佳作。

當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像打開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裏面盡藏着珍貴的古器,訴説着曾經的偉岸勇毅,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的殿堂中。

《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卻展現了一個世界。小説內容十分豐富,含義深刻,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讀後令人回味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的航行究竟結果如何,但作為一個不被擊敗的人,你看那太陽總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信仰可以是一個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託付,如同母親對你的關照。我們曾有那麼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接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濤。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黴、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這部小説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説中老人的話來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説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説,“可是我們有,你説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通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

從物質上來説,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説,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説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8

老人與海是世界著名的硬漢作家、美國20世紀上半葉最有才華的“天才小説家”海明威的一部代表力作,其使作者獲一九五三年度普利策獎金,並由於該作品的成就而使海明威榮獲一九五四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寫了一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但每天都滿懷信心,準備充分,終於在第85天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是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精疲力盡後,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的簡單故事。

這應該是在寫一部多磨難的人生歷程。人生中不乏有長達“八十四天”的不如意,不得志,但終究會遇到好運的,“會釣到大魚的”,否極泰來嘛!可一旦所謂的幸運到來之後,將會有更多的挑戰或不幸接踵而來。首先是幸運的突如其來,本身就可能預示着某種不祥;其次是眾生的嫉妒和紛爭。

也許有許多人並不希望你成功的,並不希望你“釣到大馬林魚的”,雖然他們自知自己並非能釣到如此大的“魚”,也許只有在被老人征服的大馬林魚面前他們才膽敢肆意妄為。堅強的不服輸的老人當然要與他們鬥爭、拼搏。最終他們得到了他們應得到的,他們也失去了他們所沒有準備失去的。可是老人又得到了什麼呢?是那一副空脊骨嗎?好像不是。但老人也坦然了:畢竟,我是把大馬林魚釣到了,我是把鯊魚們一一趕跑了,我是活着回來了,我想我是勝利的,我也是幸福的,我該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這又何嘗不是一部事業奮鬥史。你由於有遠大的志向而幾十日、幾十年一晃而過,應當説是什麼也沒有得到。但終有一天,你抓住了你該抓住的那一條生命線——大馬林魚。自此你便為之奮鬥、拼搏——與現實進行抗爭。不論是內心,還是“被釣繩勒出血印的手臂”,都在做出出人意料的抗爭。為了那虛幻渺茫的一切,你寧願被理想所滅。“魚啊,你要害死我啊,我知道你有權這樣做。”可是你又怎麼會放棄你的理想呢?

你怎麼會被“打敗”呢?經過千辛萬苦你終於前進了一步,接近了你的理想王國,接近了你的事業巔峯。可是周圍的人怎麼會容忍你——一個普通的倒黴透頂的“老漁夫”去釣到一條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大馬林魚呢?於是便有了後來的“鯊魚”——為爭名而來,為奪利而來,也只為不服氣而來。你當然要抗爭,爭來你的榮譽,奪回你的尊嚴,可失去的、受到損害的都是你當初賴於生存的魚——它終於一絲不掛的袒露於世間!

這簡直就是一部悽美的愛情悲劇。你總在嚮往一種真愛,那怕一段時間——一段很長的時間絲毫得不到愛,受不到一點寬慰也在所不惜。終於有一天老天有眼,丘比特神箭射中你,也射中了她,你便狂熱的愛上了她,不顧一切的去追逐她。雖然你知道,你本不該愛上她,因為你的船小,因為你是“老人”,因為你將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愛她

!可你卻終不認輸,或絕不退縮,你選定的,你終於選定的目標,你便要奮力抗爭,你更知道前途坎坷不平,險境重重,可是這又有什麼呢?因為你是愛她的,你將會為你的愛做出最大的犧牲的,於身、於心、於事業、於家庭。

你會不惜一切,只求能真正的得到她的愛,真正的“殺死她”。“我從沒有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和更崇高的東西”,但你卻知道“我必須把它弄死”,你的追求是永不動搖的。在這期間,你和她也許會有諸多爭鬥與衝突,你也許會有一次次的傷痛。可傷痛,傷痛又算得了什麼,傷痛對一條漢子來説,算不了什麼。

能夠遇到傷痛的漢子也許是最幸運的。你一定要得到她,哪怕“手被抽搐”,哪怕“肩被勒壞”,哪怕你“差點就倒下去”,哪怕讓你“念一百遍天主經和一百遍聖母經”。你深深的知道: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經過心理的對抗和體力的折磨你終於如願以償了。但你卻深深的知道,如此幸運的事怎麼會落到你這個“倒黴透頂的老漁夫”頭上呢?

你將要遭受更大的、更多的、更慘忍的報應啊!你知道你已經捨棄了其他的釣索,再失去她,你將一無所有——雖然你早就知道她是終究要被失去的,因為有那鯊魚——那可惡的、可怕的鯊魚,“鯊魚呀,你生就一副好體格能游到跟海里最快的魚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美……”、“你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可是他怎麼就變成了你的敵人了呢?他怎麼就愛上了你愛的人呢?

或許他並不愛她,只不過是出於不平、嫉妒,而壞人之美?那他就更可惡、更可恨,甚至更可殺了,所以你一定要把他殺掉,誰叫他吃掉你的“魚肉”呢?雖然他吃到了,但他也要為之付出代價的`——“你將會死去的”。“我終於知道我不行了”——當你戰勝過許多鯊魚後。

而戰爭似乎並沒有結束,因為你那可愛的大馬林魚對於其它鯊魚來説仍然是美麗的、可親的,仍然是吸引人的——雖然她現在只是有美好的前身和較大的影響力而已。你終於得到了她——一副僅有頭有尾的空脊骨;你也終於失去了她——一個有血有肉的美麗的可愛的大馬林魚。

她讓你經歷那麼多,她也讓你失去那麼多,也許結果真的是次要的,你追求她、保護她,爭奪她的過程才是難忘的,最美的。當然,在這期間,你曾經表現的不夠情意,甚至是不會呵護、關愛自己的至愛,但老天應該知道,你是在用你自己的方式深深地愛着她!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救星也是自己;最大的悲哀是被自己打敗,最大的欣慰是戰勝超越自己。如果一個人能真正認識自己、把握自己,從而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那麼對於他來説世上就沒有什麼失敗可言了。人生征途充滿坎坷、充滿挑戰,也充滿希冀,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從而改變現實。海明威告訴我們:只要去努力、去抗爭、去奮鬥,成功將屬於勇於接受挑戰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9

在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世界裏,我們或許讀到的更多的是生命的韌性,讀到的是一種抗擊命運的人生。如今我在老人的世界裏讀到了人生的選擇,讀到了人生的無奈,在海的世界裏讀到了人性的反思。《老人與海》似乎在訴説着我們講不明的道理,似乎在講述着老人的命運,在訴説着我們人類共同的命運。

人生最大的痛苦到底是什麼呢?

是選擇,還是孤獨?

是失敗,還是毀滅?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擁有自己的答案,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就會覺得選擇是最大的痛苦,在孤獨的時候就會覺得孤獨是最大的痛苦,在失敗的時候就會覺得失敗是最大的痛苦,而到了毀滅時則會覺得自己是那樣的愚蠢。

一、解讀選擇

老人在被迫選擇了那條海豚之後,對它無論使多大勁也無濟於事時,其他的魚鈎又被魚兒咬動的時候。這時他有了第一次選擇,但這樣的選擇或許對於我們來説那根本不屬於選擇,因為我們對於自己付出了許多而還未見失敗的情況下,我們始終是不會放棄。

在這做一個假設,倘若老人放棄了那條海豚,或許他不會在海里待五天,或許不會失敗。因為那或許是一條較適合的魚。或許也會成為第八十五天未捕到魚的命運。老人也曾想過這樣的問題,但老人或許一直持着這樣的信念:“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所以他選擇的是不可以打敗,與海豚共生死。

其實在人生的許多選擇中,我們在得知自己的能力有限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去放棄,放棄並不等於失敗,即便是失敗也沒什麼,至少我們不會被毀滅,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放棄是一種美麗,我們只有放棄了才能去擁有新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倘若老人選擇了放棄,或許到最後他擁有的並不是只有夢,而是真真實實的生活。所以在人生的選擇中,我們是強者,但並不是戰無不勝的強者,一個強者真正要學會做的是學會去接受失敗,學會去放棄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生便會多些許快樂。

二、人生無奈

因為人生有許多的選擇,所以無奈。

老人深愛着這一片自己一生出沒的大海的仁慈和美麗,深愛大海的飛魚輕捷和不畏懼黑暗,深愛大海的鳥兒的柔弱和纖巧。甚至他喜歡自己釣起被自己殺死的海豚,但為了生計,他只有這樣,只有去抗擊大海,只有在心裏把飛魚當成朋友,只有去可憐那些纖巧的小燕鷗,只有與海豚成為自己的敵人。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但我們都不想去擁有,但倘若我們一味的去逃避無奈的話,我們就會被生活拋棄。生活的真實便是有生活的無奈,我們對生活的無奈我們只有去抗爭,因為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我們不去吃人就會被人吃掉。就象老人捕到的海豚一樣,在它的一生也不知吃過多少魚兒,但它最後還是被鯨魚吃的一乾二淨。

老人在生活的無奈中總是在證實着自己的人生,那我們生命的價值真的需要去證實嗎?

三、證實生命的哲學

“他已經證實過上千回了,這算不上什麼。眼下他正要再證實一回。每一回都是重新開始,他這樣做的時候,從來不去想過去。”

在老人證實的生命價值的話裏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生命每一刻都是一個開始,我們應該忘記這個世界有時間的存在,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活着才擁有活着的價值。

其實我們的一生都是在證實自己,我們本不希望向生活或向別人證實什麼,但如果我們沒有去證實我們自己,我們就會被生活所嘲笑,我們承受不了生活的`嘲笑,所以我們只有去承受生活的苦難去證實自己每一段路的價值。

在證實生命的價值時,我們需要的是學會去忘卻自己的擁有,我們不需要去用曾經擁有過的東西去安慰自己,我們每一次的抗爭都是一次開始,我們應該記憶傾空才能放下屬於自己新的東西。所以我們要銘記,生命之於我們的每一秒都象是我們從孃胎裏呱呱墜地一樣誕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才能去證實我們生活裏每一秒的價值。

四、孤獨的詮釋

孤獨是可怕而又能使人為人的感覺。倘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沒有孤獨感的話,那就證明我們的心靈已經失去了思想。孤獨是思想的胚兒,只有在孤獨時我們才會去思索人生。

老人在孤獨面對着無邊無際的大海時,思索過鳥兒的人生,思索過大海的面目,思索過人性的本質。

在他的思索裏,他看見了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看見了人與自然有太多的不和諧,看見了人類那永恆的無奈,看見了人類永恆的孤獨和去改變孤獨的信念。

孤獨是固然可怕的東西,它能讓心靈在看那一個心靈時顯現出自己的骯髒。能讓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種極度的心理不平衡甚至是一種嫉妒。但他能讓你在其中去看清自己,倘若你能耐得住孤獨,你就會在孤獨中找到思索,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讓你懂得、去珍惜你擁有的一切,能讓你在心靈的深處找到一片屬於自己休憩的空間。

我們畏懼孤獨,但我們又不能不去喜歡孤獨,因為它是我們人類永恆的東西,所以應該學會去認識孤獨,只有這樣我們在迷惘中就會在孤獨中去尋找我們人生的座標,才能在孤獨中去尋找一個真實的自我,而不是畏懼、恐怖,人生也少些許庸人自擾的成語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五、老人的夢是什麼

為什麼老人的夢裏“不再夢見風暴,不再夢見婦女們,不再夢見偉大的事件,不再夢見大魚,不再夢見打架,不再夢見角力,不再夢見他的妻子”而是夢見金色海灘、白色海浪和獅子的戲耍?

我們在老人在出海里時看到的大海,看到的鳥兒,看到的飛魚和自己捕到了海豚裏,或許我們看到的老人並不喜歡去捕殺自然裏的任何東西。他對它們更多是一種憐憫,他想逃避這弱肉強食的社會,他不想再做一個社會的兇手,他為什麼幾次説自己不相信教會,而又三番五次的去頌讀《天主經》和《聖母經》他並不是希望從這得到力量得到憐憫,而是希望自己從此能得到解放。

金色海灘、白色海浪和獅子的戲耍是他在大海中看到的最自然的東西。他希望這一切都能象金色海灘、白色海浪和獅子的戲耍和諧,沒有彼此間的傷害。他的夢裏連最關心他的小男孩都不會出現,因為人終究是人,童年是一個純真,但以後的歲月裏或許就象海上的風暴一樣變幻莫測,而大魚為了生存一樣會去吞食更多的小魚。他的夢已經是最為純潔的夢,他渴望的不再是人類的和平,不再是人類的生存,而是世間萬物的和平與生存。但這終究是一個夢,所以作者只有把他寫進老人的夢裏。

在老人的夢裏,我看到的是海明威的善良和對世界的憐憫,還有他寫到最後的血淚。每一位作家的眼中都含滿了淚水,直到他不能再思想的那一刻。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全人類都成了作家,或許老人的夢就不再是夢。但或許這就是我的夢,因為我想做一個作家,所以我才把這樣的夢強加給全人類。這樣夢就可以實現嗎?

還有太多的思索,思索……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0

記得那是在北京的一個夜晚,冰冷的寒風侵蝕着行人的臉,影子,在路燈下被越拉越長,逐漸消失在路口的轉彎處……

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便是想找點書籍什麼的來平靜平靜自己的內心,在那雜亂的書籍裏,我發現了它,命中註定了你我的相遇,我的知己——《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遇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老人在長時間的搏鬥後,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獵物的爭奪,結果食物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記得文中寫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着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着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

寫到這裏,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我的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挫折也是常常所見。記得小時候,常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帶來的總是勝利與成功,失敗似乎並未出現在過我的腦海。而正是七年級的那次失敗,當所有人都以高分上榜時,我卻只好獨自一人坐在靠椅上,看着他們臉上沾滿了笑臉但卻無法做什麼,生活在我心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迷茫,前方的道路該如何去走,我也無從下手,那天晚上,在一個人的房間,我只好抱着枕頭放聲哭泣,什麼也喚醒不了我,彷彿着了魔一樣,每天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抬頭仰望灰色的天空,看看四周灰色的人羣,哎……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幼稚。為什麼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與故事裏年邁的老人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石子,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書中我還看到了他和常人一樣有的矛盾、痛苦和掙扎,但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這又讓我想起了科學巨人霍金大師,因為疾病他的身體無法自由移動,在無數個夜晚會因疼痛而難以入眠,但他卻用堅強的意志力自主學習,在物理與數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啊,這些人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事例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他們可以在命運的洪流中屹立,又何況是我們這些小小的挫折呢。

現在,我努力的讓自己向老人和霍金這樣的大師們靠近,他們將自己的一生才華完全奉獻給了大眾。他們讓人們銘記於心的是不僅僅是餘音繞樑的才華,更多的是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的鬥志與精神之火。我相信,在今後人生道路上也會像老人一樣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向那站在洪流當中的巨人致敬!

“它們打垮了我,曼諾林,”他説,“它們確實打垮了我。”“它們沒有打垮你,那條魚沒有打垮你。”是的,沒有被打垮,一直沒有,那片海與那個老人一直屹立着。

他是個老人,獨自駕了條小船,在墨西哥灣流捕魚。84天,整整84天,連一條魚都沒有到手。

當熹微之光照亮海平面,微波盪漾的海水將晨曦反射於他眼中,他看見一隻軍艦鳥在他前方的上空盤旋。海面下,咕嚕嚕作響的划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現了幾條金槍魚。在獵捕完成最後一條金槍魚後,老人發現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令他激動不已。為了獵捕這條馬林魚,老人在這片未知的茫茫海域中與它搏鬥了整整兩夜。這兩夜馬林魚用盡全身氣力苦苦掙扎,老人也死死地握住魚線,握住救命稻草,那是證明自己的希望所在。在這充滿未知的兩夜裏,恐懼與憂慮溢上心頭,這多麼讓人崩潰!這條馬林魚對於老人來説是多麼的重要。也許弱小的人類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不值一提,就連掙扎也是多餘的。但對於人生,可以消滅的的是人的肉體,但卻無法征服人的意志!

這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被老人獵獲了。歸途在即,卻兇險未止……

馬林魚的血散落在水中,如詩如畫,美得花枝亂顫,美得驚心動魄。這些鮮美的味道引來海中惡霸——鯊魚。泠泠作響的海水聲衝破了原本的寂靜,奏出一首瘋狂而又令人心驚膽戰的狂響曲。鯊魚來得極快,毫無預兆地劃破藍色的海水,出現在太陽底下。似乎聽到了它們在海中的狂笑,露出那令人生畏的尖牙,它們敏鋭地捕捉到血腥味,開始順着小船和魚的航道游來。落日溺在雲層裏,銀河滑落一大片掉進大海里。“美麗”的夜幕降臨。老人全副武裝準備背水一戰。鯊魚們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魚,老人放鬆帆腳索,船橫過來時,鯊魚從船底暴露出來。他一看見鯊魚就一槳戳進去,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傷了,鯊魚迅速浮了上來,露出腦袋。老人對準腦袋正中紮了兩次,又戳進左眼,鯊魚還是吊着。老人又插了一刀,在脊髓和腦子中間,鯊魚的肋骨斷了,老人把槳片插進鯊魚兩顎間,鯊魚鬆了嘴,溜開了。一次次的氣力被鯊魚帶走,但他始終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反擊,什麼也無法摧殘他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夾雜着大海的咆哮,迴盪在我的耳邊。在這漫漫長夜的最後,他不顧死活亂棍打鯊魚。但最後帶回來的只有一副魚骨架。“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毀滅”的是肉體以及擁有物質,“打敗”的是人的精神與意志。馬林魚雖然成了一副骨架,但老人的堅毅,勇敢卻是要比是戰利品珍貴的多。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裏夾雜着一股血腥,也許真正的害怕是這些吧。

合上書頁,孩子純粹的問候,老人拼死地守護與毀滅。伴着書香,伴着血腥流進我的腦海,流出很遠……但慢慢只剩鮮紅,沒有血腥。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1

有一本書,它人物不多,篇幅簡短;有一本書,它情節簡單,寓意深遠;有一本書,它語言樸實,引人深思。它,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它,開創了人類出版史上空前的記錄;它,就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説——《老人與海》。

海明威全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年-1961年),他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他憑藉《老人與海》榮獲第54屆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的突出地位。《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滿意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風格明快流暢,筆調瀟灑自然,沒有精雕細琢,也未着意渲染,簡潔質樸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被稱為“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而成的,講述的是一位老人捕魚的經歷。老人叫聖地亞哥,是一位古巴漁民,他有一個小徒弟叫馬諾林。老人運氣很差,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了。但他堅信85天是個好日子,自己一定會釣到魚,於是決定獨自一人到更遠的海域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竟然釣上了一條身長18尺、體重1500磅的大馬林魚。孤軍作戰的老人在缺少食物、沒有幫手、渾身受傷的情況下,與大魚苦苦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用魚槍把它刺死並綁在船舷邊。然而,在返航的途中,由於馬林魚身上的血腥味吸引了鯊魚,於是一批批的鯊魚圍攻上來,老人用盡了所有的武器,拼盡全部氣力與它們苦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而那條碩大無比的馬林魚也已經被鯊魚們吃得只剩下一副魚骨頭。最終,筋疲力盡的老人帶着滿身傷痕回到了港口,拖回的是一個巨大的魚骨架。

這部小説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都非常簡單。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和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孩,一條碩大無比的馬林魚和一羣兇猛殘忍的鯊魚。兩個人,兩種魚,如此簡單的故事和人物,卻藴含了發人深省的道理。海明威曾説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夠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事物。”這部小説之所以被大家如此喜愛,就是因為在作者近乎白描般的敍述中充滿了太多象徵和隱喻,絕境與希望,失敗與勇氣,孤獨與温情……這一切的一切,將人和自己的關係,人和他人的關係,以及人和大自然的關係都包含進去了,看似簡單直白,其實豐盈無比。

小説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人身上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面對失敗的態度以及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一邊是大馬林魚不肯就範,不斷掙扎着試圖擺脱魚鈎,不停反抗着將老人帶往深海。老人左手抽了筋,還多次撞到船邊並受了傷。為了制服這條大魚,老人吃盡了苦頭,他本可以剪斷魚線放棄這場戰鬥,但倔強的老人不肯服輸,右手使勁拉着釣竿與大馬林魚僵持,抽筋的左手還堅持操控着另一個釣魚竿。在這茫茫大海上,他把馬林魚看成朋友,也看成了高貴的對手;另一邊是老人面對鯊魚的襲擊奮力搏鬥,用盡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段來進行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就用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被折斷了就用短棍,短棍丟了,就用舵把來打,直到魚肉全都被鯊魚咬光。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已經超越了老人的極限,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堅持了下來?老人在大海上講過的一句話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不僅點出了《老人與海》的主題,更成為了至理名言。老人就是靠着這種強大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挑戰自己的極限,即使失敗,也絕不輕言放棄。從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老人忍受着傷痛與孤寂,即使失敗也決不認輸,最終用強大的信念超越了自己。

小男孩馬諾林的善良與等候是這個故事最温暖的部分。這個角色雖然在小説中着筆甚少,但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個五歲就和老人一起出海捕魚的小男孩,深深愛着聖地亞哥,他照顧他、陪伴他,更崇敬他、佩服他。對聖地亞哥來説,馬諾林就是他心中的牽掛和精神的寄託,從他身上老人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當老人隻身一人在茫茫大海上捕魚時,他常常思念着男孩。他們之間這種至真至純的美好情感,閃耀着希望與人性的光輝。

《老人與海》是一部寓意深遠的現實主義佳作,更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海明威曾這樣評價《老人與海》:“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勝利與否在這部小説裏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拼搏的過程。貝多芬曾經説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聖地亞哥只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可在身處困境時卻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大馬林魚和鯊魚妥協,也從來不曾放下手中的武器,哪怕最後只帶回來一副魚骨架,卻依然沒有消沉和頹廢。在現實中,他看似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真正的勝利者。我佩服老人,佩服他頑強搏擊的精神,佩服他永不言敗的勇氣。他雖然經歷了重重厄運,卻從不怨天尤人。他可以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也能夠沉着冷靜地面對死亡。他自信勇敢,堅強樂觀,在種種重壓之下依然保持着堅韌和優雅,這種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人性的高貴和生命的尊嚴。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禁不住掩卷沉思,心中感慨良多。這部小説看似講述了一個老人的故事,實則展現了一個複雜的世界。人生就像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驚濤駭浪,而我們的生活,就如同出海捕魚,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為了夢想付出辛勤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固然可喜,但遇到困難和挫折,堅持勇往直前,把奮鬥當做武器,就算失敗了又有什麼關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行動本身。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輕易屈服,怕的是喪失勇氣。正如聖地亞哥所説,“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在未來的日子裏,老人那勇敢頑強、樂觀豁達的精神將繼續激勵着我,鼓舞着我,不管人生路上遇到多少風雨坎坷,無論前行途中碰見多少困難挫折,我都不會退縮。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過,就不會留下遺憾,只要我們拼搏過,就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