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篇

來源:文書谷 2.0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合集]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級哲學書籍,講述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一封由一個神祕的哲學導師寄來的信,從此開啟了她學習哲學的道路。隨着蘇菲的經歷,一系列哲學史的發展歷程和哲學思想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從而也引起我對這個世界謎團的好奇與思考。

整本書篇幅很長,我前後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才讀完,內容很多,對於哲學史的發展過程,我記住的很少,但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閲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於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脱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輸以一種思想,就是哲學書非常枯燥、難啃,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閲讀哲學類的書籍,但它給了我驚喜並激起了我的思考和興趣。書中的少校筆下的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它給我的啟迪卻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構思,或許是要更直觀地告訴我們,真實與虛幻其實並沒有什麼界限。而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我們是否真實的存在,還是如同蘇菲和艾伯特一樣,只是被一個更偉大的個體所操縱着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樣。但無論如何,即使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舊存在,地球仍舊旋轉,時間仍舊流逝,周而復始……或許這就是哲學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説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是啊,雖然初次接觸哲學的我還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書中的一些內容,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樣作出深刻的評價,但是,我感受到,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這的確是一本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似乎很好回答:我是人類,世界由宇宙大爆炸產生。

但如果我繼續問: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從何而來?你也許會把這個問題丟給上帝。但這只不過是在把問題往後拖延,因為我還可以問:上帝從何而來?是啊,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

但你會不耐煩地看我一眼:“想那麼多幹什麼,你作業寫了沒?”然後低頭做你的數學題。人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流失的。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明白我也是這一類人。從前我看魔術表演時,會驚歎、羨慕並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而現在看到魔術時,我只會冷漠地指出這使用了哪種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以顯示自己的聰明。即使不懂其中的原理,我也會竭力查出真相,以填補我的知識庫存。

是的,過多知識是人們失去好奇心的原因。儘管哲學試圖告訴我們: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世界的真理仍需探索,人類知之甚少。但人們還是在學習知識,試圖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千百年間,哲學家們出於好奇而展開了一場關於“存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物質的存在,靈魂的.存在——的大討論,提出了種種猜想與假設。哲學是吃乾飯的事業,對生產生活無益。但其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於活着這件事十分驚訝,於是就問出了大量的“為什麼”。

人類的科技進步具有爆炸般的加速度:由幾千年的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進步到幾百年的蒸汽、航海時代,發展到幾十年的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時代,到現在持續幾年就更新一次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人靠着別人發現的知識填充大腦,拘泥於自己單一的工作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中,將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於是,人類的好奇心以和科技發展一致的加速度縮減,不只是不再好奇,而且是好奇的人數不斷減少。在樂於探索世界奧祕的人中,只剩下了部分科研人員和孩子們。

人們把探索世界的任務交給了小部分人,而自己忙於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説這樣不對,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只希望大家能讀一讀這本書,瞭解人生與世界的終極意義,明白自己為什麼活着,為了什麼而活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於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這個暑假,老師讓讀三本書。前兩本是統一規定的,而最後一本是我需要在給的幾本書中選一本的。在此,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來自挪威的喬斯坦·賈德的作品《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讀過了。這個暑假,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這使我不禁回憶起了故事裏許多情節。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為蘇菲的`14歲少女在一次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離奇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開始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迷團一樣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祈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的知識去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詭異、更離奇。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是一本哲學書,我也從未思考過哲學是什麼。但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像蘇菲一樣,去思考書中的哲學問題,有的時候我還會因為去思考一個問題而躺在牀上久久睡不着覺。

其實從表面來看,這是一本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得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説。看到後面,我越來越覺得後面的這些哲學知識枯燥乏味,但一直支撐我看完的是什麼呢?是故事情節。帶着這份好奇,我選擇讀完了它。

書中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內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書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席德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人疑慮又將整個書變得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説人話,香蕉皮內寫着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她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這本書最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就是蘇菲和她的好朋友喬安出去露營,然後偷偷潛入哲學老師的小木屋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的那件事情。如今我想起那段情節我仍然有些緊張、激動、害怕。

在書的結尾,席德與她的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係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於席德的疑惑變成了席德對於蘇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個角度,故事又會產生新的趣味。

無論是上一次讀這本書或是這一次讀這本書,我都感覺我已經神魂顛倒。這麼快就到了這篇讀書筆記的結尾,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像別的讀書筆記一樣發出多麼大的感慨,但我先説一句:多思考,多觀察,多問一個為什麼,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秀!

《蘇菲的世界》,是精彩的世界!再讀一次,也仍然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