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可不知心理學》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9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不可不知心理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不可不知心理學》讀後感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是一本好書,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有大量的教育案例來支撐這些心理學觀點,作者唐全騰在教書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去讀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選擇了校園中最常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用心理學來看學校教育,從學習、關係、決定三個角度解釋了從眾、模仿、習得無助等現象,並結合教學場景進行了分析,並從教師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和處理方法,從個體的學習,到班級的管理,無所不包。這便是全書的大致內容。對於教師或相關的研究人員來説,這不僅是非常有用的一本書,也是一本很適合教師閲讀,更是教師不可不讀的一本好書。

“學生想認真學習,教師想盡力幫助學生學習,家長永遠想給孩子最好的,校長、主任也絕對希望學校的教學能夠蒸蒸日上,推動教改的專家學者們更是希望能建立一個完善的教育製作。問題是,我們如何確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對的呢?直覺上,我們都以為我們是對的,但心理學卻告訴我們:人們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許多盲點……”這本書介紹的一些學生心理知識,如:習德無助、從眾、自我實現、自我中心等,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教育學生。當自己面對課堂情景和學生表現時,才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來判斷及應對學生的情況,製造好的輿論導向,把學生引導到好的一面,把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實際結合起來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教育中的問題。作者在書中從“學習”、“關係”和“決定”三個方面,用具體真實的事例講解了原本很深奧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舉例後還講述了故事的背後,真的分析得透徹,深刻。

比如書中舉例:面對上課時,有學生在剪指甲,究竟應該怎樣?“要不要和學生起衝突?”“有沒有能力壓制這個學生的態度?”“要在教室處理還是到辦公室裏處理?”“要自己來還是請學務處幫忙?”

有些學生感覺比我們教師還拽,理直氣壯的,和我們叫喧,實在沒辦法處理他的違規犯記現象。和家長聯繫,要麼找不到,要麼説不上兩句就掛斷了。家長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孩子硬是不改,又能怎辦?

“完全沒有辦法可想”和“現在還沒有找到辦法”兩種見解,我們該選擇什麼呢?我們應該想着,只要我們慢慢的探索,總能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針對學生各種突發狀況,很好的解決問題。那我們的日子遲早會變得“好過”。

心理學説:人們總是會把自己的行為想成是典型的行為,認為自己既然這麼做了,別人也應該都會這麼做才對,這種把自己的行為誇大為所有人的普遍性行為的現象,稱為“虛假的一致”。

以之前那位學生來説,如果本身他不喜歡老師,就會以為其他學生也不喜歡,因此想“替天行道”,才想為全班同學出一口氣。

這種現象其實常常發生。

書上建議我們教師面對班級時,應該利用一些表決、投票、闡述意見等動作,來讓同學們知道他的想法可能不是多數人的想法,而且班上的民意其實是在老師身上,而不是在某個學生身上。這樣可以讓那些同學的氣焰消減不少,也替老師省掉許多的麻煩。

看來,對於消極的“虛假的一致”,要堅決抵制。多多溝通,就不會犯莊子和惠施的故事了。

書中許多觀點,都讓我開始對我們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確實,不管教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還都要靠“人”來實現。所以教育問題就是人的問題,要解決教育問題,就要解決人的問題。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就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那麼老師的專業地位就緊緊是學科知識嗎?我想,教師的專業地位更加體現在教師對教育心理方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不僅要加強學科知識的提升,更要加強教育心理知識的鑽研,讓我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