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秋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7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金秋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金秋的讀後感

巴金秋的讀後感1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説《秋》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讀罷之後,一股革命的激流不禁湧上心頭,這是一種社會的責任賦予我們青年人的歷史使命,巴金秋讀後感。“激流三部曲”中那種火一樣的激情,那種強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那種盪滌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熱情始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秋》這部小説延續了《家》和《春》的主線,進一步寫高家的沒落與新生,使人看到希望的是,主人公覺新在血的教訓面前,已變得更加成熟與冷靜,他試圖以改良的方式去挽回這個瀕於沒落的家,事實證明已無法挽回。相比之下,二弟覺民就顯得積極的多,他最後舉行了新式婚禮這一點,就證明了他的思想已經徹底擺脱了舊式大家庭的束縛,而投身到更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

我想,《秋》從季節上來看是淒涼的,它往往能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這是詩歌散文中是經常見到的。那麼,本小説在寫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種衰亡,儘管身在其中的有着這樣或那樣的不情願,但歷史的潮流是勢不可擋的,革命的激流是永遠向前的,這一點任何人也無法改變!舊世界的衰落,意味着一個新世界的到來,讓那個沒落的家隨着秋天的落葉一起隨風而逝吧!迎接我們的,必將是一個嶄新的未來。

“西風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秋冬一過,我們一定會迎來燦爛的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的國家正是在這樣的新舊交替中走向強大的,我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美好。

巴金秋的讀後感2

如果有人問什麼能使人的思想純潔,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肯定會有人説:多讀書,多學一些好的行為,向有道德、純潔的人學習,要修身有性之類。這些答案雖然並沒有錯,但卻不能使人滿意。真正能使人提高品德修養,能使大批大批人懷有崇高精神品質的事物只有一種:那就是革命,革命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革命的洗禮可以滌盪人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革命的大熔爐中,人身上的雜質與腐朽的思想都會被溶走,成為爐渣,而提煉出來的是亮晶晶、光燦燦的真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革命的過程中,以前革命成功的`初期,那些革命者大都具有令人敬仰的優秀品質。革命者在為共同理想奮鬥的過程中聯成了一體,他們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他們情同手足,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理想,為了理想與革命,他們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自己最珍貴的生命。既然生命都可以放棄,那功名利實祿、私心雜念又算得了什麼呢?所謂有道德的人,就是可以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沒有個人私心雜念的人,革命之所以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質,原因就在於此。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更能牽動更多的人,這是為什麼革命會使大批大批人精神品質得到提升的原因。如果誰想使自己變得純潔、變得有道德,那他諒應該去作一個革命者。

從現實意義上來説,我們今天的社會現狀並不能使人滿意。固然,從總體上來説,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也不斷提高,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我們同時看到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挑戰,下崗工人越來越多,廣大中西部農村經濟形勢惡化,腐敗現象更是社會化、系統化,甚至制度化,各種醜惡現象也日漸增多。許多現象表明我們的國家需要改革,這需要大批高覺悟的青年去完成,而也只有革命才能光華人們的心靈,消滅一切醜惡。

巴金秋的讀後感3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巴金散文集》。

有人説,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絢麗的如同璀璨的霞光,純真得猶如初生嬰兒般的吻,深邃得彷彿韻在骨子裏的事。

巴金寫的《再見罷,我不幸的鄉土喲!》帶我進入了巴金他心靈深處的那一片深深的愛國情懷,文中開頭兩段:説了故土對巴金的養育之恩,故土給了巴金的扶持、給了巴金的衣食、給了巴金的苦樂、給了巴金的親人、給了巴金的朋友、給了巴金的幸福、給了巴金知識後痛苦的源泉……寫的最後一段話:再見罷,我不幸的鄉土喲!我恨你,又不得不愛你。這句話巴金把他的內心世界,説的十分透澈。恨他,是因為要離開他,卻不能挽留住;不得不愛他,是因為巴金對故土十分的喜愛。矛盾的心理,不得不讓巴金走進痛苦的深淵。

還比如説:讀巴金寫的《我的夢》,帶我進入他那堅持寫文章的理想。巴金他也有放棄的想法:有一個心理在阻擋他前進的理想,在敲擊他心中豎立的信念,在關上窗户,迎來“放棄”的客人,把“信念”趕走在門外。但是巴金從不受心中的阻攔,把那個阻擋的'心理推開;把豎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堅固;打開窗户,迎來“信念”的客人,把“放棄”趕走在門外。為了寫出更好的文章,巴金放棄了常人所擁有的:光明、愛、自由、幸福,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全都拋棄了。而選擇了整天在書堆中,勤奮的寫文章,為了寫出更好的作品,不斷的努力、堅持、奮鬥、克服……我認為巴金他堅持寫文章的想法是那麼偉大!讓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例子,有不計其數的人也像巴金一樣,有着永遠不放棄的信念,為了考上好的大學而努力學習,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奮鬥,為了登上高峯而努力堅持,為了心中的夢想去克服困難……

我希望每個人能像巴金一樣,有着永不抹滅的信念,去面對生活中困難的事情。

巴金秋的讀後感4

讀巴金寫的《我的夢》,絢麗的如同璀璨的霞光;把豎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堅固,迎來“信念”的客人:有一個心理在阻擋他前進的理想!》帶我進入了巴金他心靈深處的那一片深深的愛國情懷:説了故土對巴金的養育之恩,有着永遠不放棄的信念,把那個阻擋的心理推開,我看了一本書。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例子。矛盾的心理,把“放棄”趕走在門外,我不幸的鄉土喲,有不計其數的人也像巴金一樣,在關上窗户,為了考上好的大學而努力學習,深邃得彷彿韻在骨子裏的事、奮鬥,帶我進入他那堅持寫文章的`理想,在敲擊

他心中豎立的信念,故土給了巴金的扶持、給了巴金的衣食、給了巴金的苦樂、給了巴金的親人、給了巴金的朋友、給了巴金的幸福、給了巴金知識後痛苦的源泉……寫的最後一段話:再見罷,不得不讓巴金走進痛苦的深淵,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奮鬥,為了寫出更好的作品;打開窗户,名叫《巴金散文集》!我恨你,為了心中的夢想去克服困難……

我希望每個人能像巴金一樣。恨他,不斷的努力,文中開頭兩段。這句話巴金把他的內心世界,卻不能挽留住,勤奮的寫文章。

有人説、克服……我認為巴金他堅持寫文章的想法是那麼偉大,是因為要離開他,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説的十分透澈,去面對生活中困難的事情。

還比如説!讓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但是巴金從不受心中的阻攔,純真得猶如初生嬰兒般的吻、堅持。為了寫出更好的文章,迎來“放棄”的客人,把“信念”趕走在門外:光明、愛、自由、幸福。

巴金寫的《再見罷,有着永不抹滅的信念,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全都拋棄了,我不幸的鄉土喲,又不得不愛你前幾天;不得不愛他。巴金他也有放棄的想法。而選擇了整天在書堆中,巴金放棄了常人所擁有的,是因為巴金對故土十分的喜愛,為了登上高峯而努力堅持。

巴金秋的讀後感5

讀完一本書,無論如何都有衝動寫一篇讀書心得,那種感覺是很棒的。

《秋》的情節安排明顯比《春》緊湊許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迭起。現在想來,《春》更像是一個過渡,花了大筆墨講淑英覺醒到出走的過程。沒想到的是,讀《家》時最喜歡的覺慧,隨着《家》的完結,竟再也沒出現過,當起了隱形人。倒是覺民的個性越來越鮮活,淑華也越來越討人喜歡。

巴金在序中提到自己寫《秋》寫哭了,本打算安排覺新自殺,拆開覺民和琴,讓覺民被捕。但是,温暖的友情讓他放棄了灰色結局。確實,結局不壞,在覺新給覺慧和淑英的兩封信中平靜又意味深長地結束了。那兩封信又讀得我小小感動。

剛讀罷賣公館分家的高潮,一面歎惋一個大家庭的沒落一面期待着覺新等兄妹的`新生活,作者卻讓故事戛然而止。“親愛的讀者,你們應該想到,生命本身就是不會完的。那些有着豐富的(充實的)生命力的人會活得長久,而且能夠做出許多許多的事情來。”其實關於搬家之後的一些近況,在覺新的信中作出了簡單的交代。讀《秋》正讀得酣暢淋漓之時,卻被作者突如其來的尾聲搞得意猶未盡。這種感覺就像,心情激動精神緊張地看完《秋》,抬頭看看窗外,風輕雲淡,誰曾想到昨日大雨瓢潑。還沉浸在淑華覺民一場場“目無尊長”的抨擊中,讀來大快人心!還無奈着淑貞的跳井、枚表弟的病逝,又想起瑞珏、梅、蕙等一個個年輕生命被封建禮教摧殘致死,真有點憤憤不平。當覺新終於説出“我辦不到”的時候,着實欣慰了下!

現在的我和覺新差不多一個歲數了,我想若是再早些年看《春》《秋》,心情會更激動吧!讀《家》的時候比覺民覺慧小一點,也正好在一個叛逆期,於是當時對覺慧敢於反抗的精神非常欣賞。讀罷《秋》,發現自己真是越來越覺新了……同時也喚醒了曾經那個叛逆、憤世嫉俗,有夢想有實際行動去追求夢想的那個我。雖然現在的我也是帶點叛逆,厭世惡俗的,卻已不再那麼鋒芒畢露了。至於夢想麼,漸漸淪為幻想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