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9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讀後感15篇

高中生讀後感1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正是這些給中華兒女留下了許多的智慧結晶,而一些無知的人卻白白糟蹋了。因而釀下一出出巨大的民族杯具。餘秋雨筆下的一小説《道士塔》,就描繪了一個因人們的自私,貪婪而留下的民族杯具。

一位逃荒到甘肅的湖北麻城農民,在那裏做了道士,幾經轉折,不幸,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王道士為了一點金錢把莫高窟中價值連城的文物白白送給了歐美學者,此刻的中國人正為了那幾毛錢的運費而不願意把文物運到省城博物館保管。他們不可能明白歐美學者是多麼高興自我從一個蠢人手中搶救出那麼多遺產文物。

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之一,就這樣被一個無名道士斷送了。難道中華文化只是渺小的一個道士能夠斷送的當時諾大的中國連幾卷經文都存不下,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一個為了幾毛錢都不願意拿出救文物的國家,怎樣可能保護好中國燦爛的文化。

文中作者引用了中國青年寫給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勛爵的幾行詩句: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是我能與你對視着站立,陰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曠野,要麼我拾起你剩下的手套,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要麼你我各乘一馬,遠離天遮天的帥旗,離開如雲的戰陣,決勝負於城下。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話,無不表達出後人們對前人的痛惜。

每一個歷史文化杯具,都讓我們中國失去了許多隻屬於我們中華禮貌的光環,也讓我們後人明白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永遠流傳下去,就就應用最率真的態度對待歷史留下的一切。

高中生讀後感2

在生活中我讀過許多課外書籍,有些書反映出了以前的生活並且告訴我們了許多道理,讓我們獲得到了更多的知識。

我讀過的狄更斯寫的《霧都孤兒》是一本值得我們去讀的好書。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奧立弗退特斯,他的父親本是上流社會一個有錢人家的私生子,他母親因長期得不到關愛,生下他後就辭世了,他也從未得到過家庭的温暖,在濟貧院裏過着地獄般的悽苦生活,後有被賣到棺材店當學徒,在那他受盡欺辱,於是逃了出去。但又身陷賊窟,強盜們想讓他也成為一位小偷,可天性純良的他怎麼也不肯就範,他憑着自己的努力和一些人的'幫助逃了出去,得到了一筆遺產,同正直善良的人一起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本小説還被拍成了*,而且影響廣泛。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不禁有點佩服奧立弗,也不禁為他最後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感到高興,在那種沒有艱苦的條件下活了下來,他敢於同壞人做鬥爭,有堅強的意志,不怕困難,就算當時他沒有親人,沒有人來關愛他,他的年紀還那麼小,但他克服一切困難活着,雖總是遭遇到不幸,但世上還是有善良的人的,布朗羅先生和其他人都幫助奧立弗逃出了賊窟,並且布朗羅還認他做義子,讓我看到了人們的愛心和善良。這本書中描寫人物動作的語句寫的也非常精彩,可以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小説反映了善與惡,讚揚了人們天性的善良,也抨擊了當時一些慈善機構的虛偽。讓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有個温馨家,還有良好的條件去學習,所以我們也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為我們的明天而努力吧!

高中生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xx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

看三國的時候,我的血液是沸騰的,它是一本詳盡而宏偉的歷史史書。它記載了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成。讓一部高深難懂的正史以生動、有趣、切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讓我這樣的國小生讀着也很喜歡。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要數諸葛亮草船借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早就知道3天之後會有大霧,借來了船隻和士兵後趁着大霧把草船開到了敵軍的陣營前,因此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十五六萬支箭。

其實在三國這個亂世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三顧茅廬的劉備説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着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舌戰羣儒的諸葛亮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能心高氣傲,否則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趙雲、董卓,他們都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在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三國演義》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我未來的人生之路。

高中生讀後感4

我是通過《一棵開花的樹》這首詩才知道了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此 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這首悲傷的現代情詩每一句都表達着女孩對男孩的愛慕。我被這首詩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機搜索了關於席慕蓉的所有詩歌。“你可以去買一本關於她的書。”爸爸這樣説。就這樣,我擁有了第一本關於席慕蓉的'書。

翻開書才知道,席慕蓉既是個現代詩人也是個散文家。

看完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散文是《悲歡之歌》。在讀這散文時我感覺很輕鬆,她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感慨萬千,也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一吐為快。她只是用最平淡的話語寫出了她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和感受。

“其實,我也是一個愛唱歌的人。”?她在文章開頭這樣寫道。席慕蓉是個愛唱歌的人,她有個大家都愛聽她唱歌的姐姐。可在她小時候席家便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她姐姐唱歌時,她不可以唱。不然就是搗亂、就是不聽話。她很不服氣,“為什麼家裏不可以同時有兩個人在唱歌?而且為什麼每次該退讓、該噤聲的那個人都是我?”?席慕蓉在文中有些氣憤的訴説着。或許是她的姐姐在她小時候表現就特別好,任何大大小小的考試,從來沒有落在三名之外,家裏的牆上也掛滿了她畫的水彩和素描。她的姐姐什麼都表現得特別好。

“生命是一首悲歡交集的歌。我們都是那個唱歌的人。”④席慕蓉的母親在她剛剛步入中年階段的第二年就離開了她們。“走了幾步,姐姐忽然停住了,哽咽着向我們説:‘我們現在都是沒有媽媽的孩子了。’然後就雙手掩面,失聲痛哭起來。”看到這我的眼框裏慢慢湧出了淚,也讓我想起了那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高中生讀後感5

今天,我發現了一本書,書名是《我的動物野生朋友》。一看到書名,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聽説過家禽跟人教朋友,可是野生動物怎麼能和人交朋友?跟人交朋友還是野生的嗎?······我帶着一個個問題讀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在非洲出生後跟那裏的野生動物有了感情,交了朋友,跟它們玩耍,給她帶來奇趣、歡樂、驚險、幻想,以致皮肉之苦。

我打開書,發現有很多很多作者和野生動物的圖片,爬在野象鼻子上,坐在鴕鳥背上,豹子騎在背上,兩手抓着鱷魚,摟着狒狒,抱着獅子······我一邊看一邊思索:作者的這些圖片真的好奇異呀!充滿野性的動物跟她這麼好,更奇特的是蒂皮會跟動物説話,她可以用頭、用眼睛跟它們説話,用心靈與它們溝通。而且它們也懂得作者的意思,它們在回答作者,它們做出一些動作,或者是用眼睛看,好像它們要説的話都從眼睛裏説出來。好神奇的蒂皮啊,她有那麼多的野生動物朋友。

我看着看着就變得氣憤:既然人類可以跟動物交朋友,為什麼還要殘忍的.把它們獵殺?難道這些大自然的孩子們就這樣互相殘殺?人類和動物本來就是一家嘛!可是如今多少動物已經瀕臨滅絕,人類卻無所事事,繼續那樣害人害己的行為!我知道作者的目的了,她是想自己的經歷和照片打動人們,從而讓人們不再獵殺動物,讀到這,我真想大聲説出:“蒂皮,我永遠支持你!偷獵者,停下你們卑鄙無恥的行為吧!”

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團結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星球——這個將由我們繼承的星球!讓我們告訴所有的大人們:盡一切努力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一起保護我們的家園吧!

高中生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資料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構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正因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説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應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説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説他必須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齊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必須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堅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高中生讀後感7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您感興趣的課程有優惠啦,快去看看:

高中生讀後感8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這首歌謠響起,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慢慢行走的駱駝隊、街邊吆喝的小販、熱鬧好玩的遊藝園、井邊嬉鬧的小夥伴……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構成了《城南舊事》主人公英子眼中的世界。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説集,重現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生活場景。翻看《城南舊事》,我好像回到了老北京,坐在城南陽光斜照的院子裏,看着小英子與“瘋子”秀貞相識,三天兩頭往惠安館鑽;鑽進荒草叢裏,聽“小偷”講故事;望着疼愛她的奶媽離去傷心難過;與好朋友妞兒低頭説着悄悄話……這些曾玩耍過、陪伴過、歡笑過、生活過的人,又一個個從小英子的世界裏消失了。小英子用童稚的雙眼,讓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全書最打動我的一個章節。爸爸是英子最敬畏的人,對她要求很嚴格。他告訴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然而,爸爸病了,不得不倒下了,這時他又叮囑英子,“不要怕,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着你媽媽。你最大。”“不要怕”是爸爸對英子的鼓勵和囑託,以父親特有的疼愛期盼小英子堅強、獨立。隨着爸爸的過世,小英子瞬間長大,正如書中説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她已明白了爸爸的苦心和用意,勇敢面對、冷靜接受爸爸永遠離去的殘酷現實。她的童年一併隨着爸爸的離去而遠去了。

《城南舊事》的故事不長,但每一個故事都那麼令人難忘,因為裏面充滿了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愛,用愛學會離別,學會成長。

高中生讀後感9

暑假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伕”,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它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小説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原來祥子是善良的,他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只是努力的工作。這表現了世界上沒有人生下來就是邪惡的,只是生活或者其他的坎坷使他們變得猥瑣和骯髒。祥子由好變壞的過程,使我們深刻感受到社會的'黑暗,更加激起我們對祥子的悲劇的同情。

悲劇總是呼喚和人們共同正視生活的殘酷和爭鬥的艱鉅,以及人們精神上的各種痛苦,同時嚴肅地表達了令人聯民和恐懼的一切告別的願望,期待着他們早日成為歷史的陳跡,紀實作品所描寫的一切災禍,苦難,失誤等真的都過去了,也能繼續給人以激動和啟迪。

高中生讀後感10

《愛默生隨筆》的作者愛默生是一位塑造了美國人心靈的思想宗師、散文家和詩人,被尊為近代“美國文藝復興”的旗手。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摯愛和對精神的推崇,恰恰是今天的大多數人所缺乏的;他注重親身體驗,倡導憑直覺認識真理,足以讓我們這些早已被理性與教條禁錮的地球村村民茅塞頓開。他尤其強調人的自助,這種曾促使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理念,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19世紀美國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詩人。這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因為大多是説理的文字,浮躁的心靈只能獲得浮光掠影的印象。

我只能承認自己理解力還不行,有些句子顯然讀不懂。否則的話我只能怪譯者,因為這本書實在翻譯的太彆扭了。這本200多頁的書看到80頁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必竟艾默生的成名之作不是我這個國中生所能參透的。

有人這樣評述:語言簡練到位並且富於詩意,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詩來讀。當我們離“粗茶半盞,藏書滿架”的境界越來越遠時,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永遠被定格為歷史,誰不向往着那山高水遠,風輕雲淡的生活。

這篇讀後感只能用粗略的'認識來填滿了,顯然我的認識只是這本書的不多的一部分,愛默生的觀念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的,更多的倒是有一種哲學的意味。不過唯一能感覺到的是愛默生堅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認為改造首先應該從個人着手,這顯然是很正確的。

愛默生的語言深奧、雄辯而富詩意,其中藴含的睿智令人折服。愛默生被譽為“美國的精神先知”,它屬於美國,也屬於世界上所有思考的靈魂;屬於今天,同時也屬於過去。

這,便是一個高中生讀完《愛默生隨筆》的感受。

高中生讀後感11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次獲得正式授權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馬爾克斯影響的莫言,翻閲過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突然覺得它分外珍貴。

説的是孤獨,看見別人寫的讀後感都是圍繞着這兩個字而寫。不不不,你們都搞錯了,不是文藝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發出孤獨的感歎,不是非主流們黑白人生的孤獨,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間裏沒朋友的那種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個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變。是一種追求理想過後,發現這種追求根本沒有意義,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帶來的那種孤獨與彷徨,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被迫發動 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也正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學而最終精神失常,被捆在樹上至死 。

最奇特的莫過於整個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裏,一直不睡覺,但卻一直遺忘東西,不得不在每樣東西上貼上標籤,杯子、碗、凳子之類的。這是一個民族的孤獨,他們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卻不知道 自己在追逐什麼,而身後的'事物——歷史,卻被他們漸漸遺忘。而生活在這裏的何塞家族,一共經歷了六代,但每一代卻只是第一代的輪迴,改不了那種流淌在血液裏的盲目,嚮往虛無的東西。

但馬孔多的女人們卻是堅強獨立。她們務實勤奮,烏爾蘇拉照顧全家,開糖果店賺錢不斷修建家;阿瑪蘭坦熱衷於刺繡;蕾梅黛絲則心地善良。而她們都帶有傳奇色彩:烏爾蘇拉活到一百四十歲,阿瑪蘭坦和死神對話, 而蕾梅黛絲則飄上天去了。

馬爾克斯的這番回答,正是對馬孔多的孤獨的最佳解釋。

高中生讀後感12

説來很慚愧,我一直沒讀懂《百年孤獨》,對它也沒有熱愛之情。但王浩百涼對《百年孤獨》的研讀遠在我之上。常言説:“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呵,今天正好相反,“學生擁有一桶水,而老師才有一滴水”。於是,今天語文課的講台屬於他,不屬於我。於是,“王老師”跟大家分享他的閲讀感受。

這個“王老師”做事可真認真,備課本上寫滿了心得體會,重新整理他的閲讀思路;更難得可貴的是,他還摘錄了一些作品裏的.精彩片段,複印成講義發給同學們,頗有點大學教授的“範兒”。

登上講台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同學們,要走進這樣一個長篇小説,先得從心態開始調整,要帶着積極的態度與文字接觸,這樣才能讀懂文本;其次,他比較了不同的譯本,他認為不好的譯本會影響人的閲讀心情,好的譯本會更讓人容易走進作品;他手頭的譯本是范曄的譯本;第三,他拿中國作家餘華的《活着》來比較,讓同學們對《百年孤獨》多了一份親近感,因為很多同學看過《活着》。

有了這樣的鋪墊,大家對作品就有了情感上的接受。當進入故事情節的時候,“王老師”講述了作品較為經典的情節,概述了主要人物,分析了作品的主要特色……同學們時而哈哈大笑,時而低首讀書。

作品是《百年孤獨》,可講課者和聽課者都不孤獨。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還是講課的同學中板書最多的老師。不過,“辣”字一定讓大家印象深刻,我想。

高中生讀後感13

《波莉安娜》是美國作家埃莉諾·霍奇曼·波特寫的。作者以十分美妙動聽的手法描寫了一個身世悽慘的小女孩波莉安娜,她就是此書的主人公。波莉安娜的雙親都在她幼年時去世,她只好住在婦援會裏,直到她的姨媽波莉小姐把她接走。可是好運並沒有降臨在她身上,她在波莉小姐家並不舒服,但她無論遇到什麼煩心事都會樂觀地去面對,相信你看了也會被感動。

我覺得婦援會的人很善良,但是她們太喜好功名了。她們不把錢用來幫助自己鎮上的一個小男孩,而卻全匯給印度小男孩。這全是為了功名。她們卻不想想,如果她們把外面需要幫助的人都幫助了,但自己鎮上卻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那不是件很可笑的事嗎?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波莉安娜幫助吉米有一個住處的'事。她先問自己的波莉姨媽,可波莉小姐不同意。她就又去找婦援會的人,請婦援會的人給他一個住處,可也失敗了。最後,又去潘德萊頓先生,雖然一開始也沒成功,但最後他也答應了。波莉安娜願用盡的努力去幫助一個自己剛認識不久、還不熟悉的人呢!要是在現在這種環境下,會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比第二種人多,而第三種卻比大熊貓還珍貴,而且快絕種了。第一種人是完全被利益所佔據,他們會説波莉安娜很傻!第二種人是還有良知的,他們會説波莉安娜是個好人。而第三種人什麼也不説,而用自己的行動説明:波莉安娜做到的,我也做到了!説實在,我是第二種人。雖説我平時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我還沒有像波莉安娜那樣。

我認為《波莉安娜》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事都要樂觀面對,但是,記住,首先要做個好人喲!

高中生讀後感14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最著名的一部小説。這部小説在我很小時就讀過了,當時只單純當愛情故事看了。

現在重讀再次被書裏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所吸引。故事雖然説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保守閉塞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但小説中對愛情和婚姻的描寫卻值得現代中國人思考。善良美的簡和缺少主見的賓利,愛的被動、愛的讓人着急,他們的愛太受外界環境和他人的影響。看書時會恨不能跳進書裏踢走妹妹,堵上達西的嘴,趕快成全這一對。這樣的人和亊在現實中可不少見。

理性的伊麗莎白和聰明的達西,以現在來看就是標準偶像劇的男女主:高貴迷人又傲慢的男主和理性知性卻對男主懷有偏見的女主,在經過誤會、吸引、瞭解、阻力、最後改正自身缺點,消除偏見的走到一起。這一對簡單的説就是個性的互補成就美好愛情。

而輕佻、放蕩的麗迪雅與韋翰則是對現實中簡單衝動易受外表和情慾迷惑的男男女女提出了警告。愛情不是風流英俊的外貌、不是尋歡作樂燈紅酒綠的生活,只追求這些情淡色衰後就只有不幸的結局陪伴你。

頭腦聰明的夏綠蒂則是現實生活中另一種婚姻觀的體現。小説中夏綠蒂為了"一個確保她不挨凍受飢的保險箱",嫁給了柯林斯,而婚後她除丈夫之外對其餘的'都滿意。看看現在的相親節目問的也基本都是物質化或隱含物質化的問題。許多女孩也抱着找男友找老公就是找長期飯票銀行卡的想法,物質第一感情靠邊。18世紀的夏綠蒂因為沒有獨立的經濟而選擇依附於男人。現代女性經濟獨立,人格自由卻還有許許多多的女性朋友做出與夏綠蒂一樣的選擇。這不得不説是時代的倒退與女性悲哀。

高中生讀後感1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