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

來源:文書谷 6.6K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1

第一學期將要結束,回顧這個學期幼兒在語言學習方面知識,還是有長進的,為了使幼兒的語言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流暢,表達更具體,現將本學期的語言課程總結如下:

一、加強語言的基礎訓練。

本學期,為了培養幼兒語言表達,首先我從最基礎的知識入手,讓他們認真傾聽別人説的話,再跟師配合回答介紹自己、家庭成員、學校、喜歡做的事和物,回答中要求口齒清晰、語言和聲調準確;隨後在鼓勵他們相互學習説普通話,並要説完整。

二、培養幼兒口頭表達能力。

在本學期的學習生活中,我時常與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説完整的話,內容要連貫,條例要清楚,和別人交談要自然大方,語言文明,別人説話要認真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話。在平時的語言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幼兒的語言能力的培養,把平時學習的'古詩、兒歌、故事在上新課時都要進行復習鞏固。為了讓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大膽流暢的語言,我平時會用集體、指名、同伴、自願的形式激起他們大膽地上台為大家展示,讓他們大膽地、流暢地講述老師教過的故事,隨後在相互評論。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現在班上有許多的小朋友都能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

總之,生活中離不開語言,要想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從小養成文明流暢的語言,我要更新教育方法,讓他們多聽、多問、多看、多説、多與人交流,才能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步步上升。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2

為了使幼兒的語言發展得更好,我在本學期中通過學講話,學兒歌,講故事等各種形式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並培養幼兒的發音清楚,正確,學習説普通話。進一步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思維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本學期來,我根據《幼兒教育綱要。的教學目標,隨幼兒的年齡特點,做了如下幾點工作:

一、要求幼兒繼續學説普通話,在園活動中和老師或跟小朋友交談,都強調幼兒用普通話進行交談,加強注意幼兒交談時發音和語調的正確。

二、讓幼兒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傾聽別人講話。不打斷別人的'話。樂意與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説話能説學普通話,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平時老師和幾個小朋友談話時,應該用輪流的方式談話,不搶着講。

三、要求幼兒養成先仔細觀察圖片,後表達講述的習慣,我逐步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順序。

四、我在上課時,採用遊戲法的形式幼兒之間發展朗誦詩歌比賽和稞三四個故事,並根據幼兒的表情,發音語調,動作表演讓他們學會主人別人的講述。

本學期來,我以活動遊戲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在生動活潑的操作實踐中動腦、動嘴、動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3

本學期,很開心能在嘉福學校和一羣可愛的孩子共同成長!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語文,我在學校領導的指導和鼓勵,在同事們的幫助下,在實踐工作中交流、總結、改進;從班級的實際出發,結合語言教學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動感語音。

作為學前班的重頭戲,為了讓幼兒的語音清晰準確,離不開多練習發音,讓音位、口形和氣流準確到位。我利用肢體語言直觀示範發言要領,引導幼兒感知發音時的口形、力度和氣流變化。如"t"的發音要領是把舌頭放到硬齶形成阻氣流,然後快速把嘴張開,放出氣流。在示範讀音的時候,我利用手指張合的動作,引導幼兒理解舌頭的運動,再用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幼兒感知氣流的變化,並讓幼兒把手放到口的前方,自己體驗氣流的變化。讓幼兒通過動作直觀地學習,加深對語音的記憶和理解,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而拼讀練習就是從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的連續過程了。如"爸bà":首先引導幼兒知道其聲母是b、韻母a、第四聲,然後再結合手部動作和語音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感知音位的過度。

2、識字:

本學期識字教學主要以常見字為主,大部分幼兒已達到一定的識字量,但由於幼兒對漢字的基本筆畫認識不夠牢固,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強調生字的'結構和筆順。如"豎"是一個高個子,"豎彎鈎"是一個駝背的寶寶;又如"答"字,結構較為複雜,與是我利用了拆字法(由"竹"、"人"、"一"、"口"四個字組成。)竹子下面有人,人有一個口,口是用來回答問題的,這樣幼兒便記住了這個字。

3、反思。

回顧一個學期的點點滴滴,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通過教學實踐,我從中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增長許多的知識。在欣喜之餘,我也在反思不足,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能利用遊戲等形式調動活躍氣氛,但還不能收放自如,對準確把握知識整體性概括的語言駕馭還有待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根據以上存在的不足,認真的反思調整,汲取先進的經驗和管理方法,揚長避短。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4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執行和新教材的使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體會到任務型教學途徑的巨大優越性。任務型教學途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能比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主客觀方面的問題,現就我們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的方法與模式”這一課題研究中所發現的問題及採取的相應對策逐一闡述。

一、部分學生學習方法還不適應,致使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可行性產生懷疑。

從國小一年級,甚至學前班、幼兒園階段,學生們一直視老師為知識的權威、知識的擁有者,很多學生已習慣於被動地接受,習慣於老師在黑板上不停地講,自己在筆記本上不停地記,下課後再不停地背,不停地做題。任務型教學則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在合作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所以這與以往被動的學習方式相比,無疑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面對新的教學途徑,有些學生就顯得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參與到活動中去,覺得老師講得過少,自己沒學到多少東西。部分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使得有些教師對任務型教學途徑產生懷疑,認為課堂上搞活動,表面上熱鬧非凡,學生實際沒有學到多少,於是又回到了大講特講,以自我為中心的老路上去了。

其實,仔細分析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歷史原因,教師更應明白更新教學理念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有些學生之所以出現學習上的依賴性、被動性,正是受了過去那種灌輸式教育的影響。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學法。當你強調學生被動聽講時,學生就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思想,學習上唯師是從,唯書是從;當你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發現知識,合作探究的過程,學生就會逐漸體會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樂趣。

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生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是一種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元認知監控的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合作學習論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信息互動的過程。在小組互動活動中,學生能得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施實任務型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前蘇聯心理語言學家Vygotsky把心理、社會、語言結合起來,構建了自己的語言學習理論,強調語言學習的社會性以及教師和學生對促進個體學習的重要作用。學生是在社會交往、相互溝通中發現,學會並運用知識的。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設一種真實的或近似真實的社會性環境,讓學生在相互交往中學習,掌握知識。

要讓學生適應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肯定需要一個過程,重要的是施教者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嘗試,同時要適時地給予學法上的指導。事實上,我們發現讓學生轉變學法比讓我們教師更新教法要容易得多。學生的思想顧慮少,根深蒂固的東西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老師快,一旦他們適應了新的學習方式,任務型教學活動就能更加有效而順利地開展。如果教師堅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習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實踐,體驗、感悟,去合作、探究,那麼以自主、創新、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必將使學生爆發出巨大的學習潛力,並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產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部分教師教育觀念尚未根本轉變。

任務型教學途徑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在活動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

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把學習者一切主動權牢牢地操縱在自己手中,不願離開高高在上的講台,不願讓學生有充分的個性展示,學生只是忠實的聽眾,課堂是自己舌頭的練兵場。有的教師熱衷於“精講多練”,把任務轉化成練習或課後作業,另外還要求學生做大量的課外資料。這些教師信奉的經驗是:“時間+汗水=成功”。如此培養出的學生,應對考試可能取得一時的成績,但靈活運用目標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能是一塌糊塗。後果尤其嚴重的是,過多脱離生活實際,毫無意義的機械練習,窒息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積極性,制約了學生未來的可持續性語言發展能力。

要改變這一現狀,關鍵還在於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把原來屬於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把“一言堂”變為“羣言堂”,把“主導”變為“引導”,努力營造一種寬鬆、平等、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

為此,教師要明確自己角色定位。任務型教學需要教師不光是組織者、監控者和幫助者,更應是合作者、參與者、學習者和平等的對話者。作為合作者,教師在任務型活動中是學生學習的好夥伴,出主意、想辦法。作為參與者,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在某個小組中擔負一定的職責。作為學習者意味着教師與學生一樣在英語教與學中會面臨新問題、新情景,同樣要不斷學習,以更新和擴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同學生一起經歷探索,獲取知識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學相長。作為平等的對話者,教師由基於權威的地位變為基於對話的地位,不再擁有話語決定權。師生之間平等、合作和民主的關係是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通過對話教師才能明確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對話教師才能瞭解學生的興趣所在,通過對話才能掌握並調控任務型活動的進程。可見,平等的對話是教師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基礎。

三、大班教學分組開展任務型活動時,課堂效率低下,教學任務難以按時完成。

大多數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學,班額過大,分組過多,即使每組派一個代表彙報本組成果,也難以保證每組都有均等機會。若僅僅以點代面,又難以做到較全面的學情反饋;而且時間一長,部分弱勢小組積極性受挫,進而變得消極怠工,使得分組進行的任務型活動走過場或流於形式。

如果能將大班分成小班實施英語教學,這一問題當然能夠很好解決。但現實的情況是大班,甚至超級大班(100多名學生)在一段時期內由於種種原因還會繼續存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認為科學合理的分組是關鍵,一是小組人數儘量多一些(當然不宜過多,視情況可安排4至8人小組)從而減少小組的總體數量。二是小組人員搭配,每小組根據學生性格和成績,使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人數比基本保持1:2(3):1的紡錘型比例,這樣有例於每個小組成員間的傳、幫、帶和優勢互補。如有的學生聽力好,有的學生善於表達,有的學生善於閲讀,有的學生能寫善畫,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將一些有異質性的學生分到一組,十分有利於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同一小組中人人都有自身的優勢,同時又能從別人身上學到自身沒有的東西。

其次,在小組總結並彙報階段,教師可根據具體內容要求學生採取靈活多樣的彙報形式。如圖表、文字、口頭表達、表演等,哪種形式能做到省時高效就採取哪種形式。同時,為使每個小組始終保持較高的積極性,要經常輪流並隨機抽取小組讓其彙報。防止少數小組過多地佔有展示的機會。對彙報的成果要多給予積極的評價,沒有彙報的小組也應肯定性地評價他們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好的表現。防止一些弱勢小組有被忽視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深入到小組中,細心觀察,耐心傾聽及時捕捉反饋的信息。再次,組與組之間的成果交流也是大班教學中行之有效的一種互動活動。

四、任務型活動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

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存在着以下幾種問題。

1、活動目的不明確。

由於教師對教學目標把握不準,分析不透,設計的活動目標不明確,為活動而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沒有運用目標語言去做事情,沒有在活動中討論探究語言知識。如有位教師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描述一位同學的外貌特徵,該活動中,學生始終沒有語言的運用,而如果改成四人小組活動,一人使用目標語言描述某同學外部特徵,其餘三人據其描述來畫像,然後再猜他(她)是誰,就能夠達到運用語言去做事情和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探究學習語言的目的。

2、活動內容脱離學生生活實際。

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活動,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話可説,有感而發。而脱離生活實際的活動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非所用,也就難以理解透徹,牢固掌握目標任務。

3、任務難度不適宜。

有的任務設計沒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新的語言知識缺乏生長點。有的任務設置了信息差。當信息差過大,難度過高,任務難以有效完成;當信息差過小,難度過低,沒有挑戰性,導致低效重複。

4、任務鏈缺乏梯度,缺乏銜接過渡。

在一堂課中,往往由多個小任務組成任務鏈,科學合理的任務結構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任務層次應該是由低到高,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但在實際教學中,任務的引入,有的缺乏較低起點的啟動任務,導致後續任務難以進行;有的任務間缺乏內在聯繫,不能體現出知識的內在聯繫;有的任務間缺乏梯度,不能體現任務的拔高與深化。

5、任務形式單調,內容無新意。

有的教師拘泥於教學參考書上的`任務設計,不去主動創新,不關注學生平時所議論和關心的熱點問題,不動腦筋設計符合自己學生的任務型活動,設計的活動形式不活潑,內容不新穎,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覺得索然寡味,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

針對上述情況,要求我們在設計任務時,認真分析三維目標,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設計出目標明確,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任務型活動。

五、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

一方面,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仍以升學率,會考,大學聯考的上線人數做為評價教師績效和評模表先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在教師評價的指揮棒下,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考試分數論成敗,忽視過程性、形成性評價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現代教育教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評價體系,其中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被專家公認對推進我國基礎教育評價有着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任務型教學強調以人為本,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人。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教師在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各主體自身的價值。

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其發展又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對教師的評價應該全面、綜合掌握教師工作的各個方面;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對教師工作全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反覆的評價,而不是憑聽一節課、一份總結、一次考試成績進行一次性評判。所以教育管理部門平時要加強過程性管理,關注教師的平時工作狀況。

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應該有利於青少年的個性、品質、心理和認知的健康發展。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所以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從上述五個方面入手。任務型教學也為教師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評價學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條件。在課堂上的各種小組任務型活動中,可以開展小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綜合點評。教師在點評時應注意評價的導向性、尊重性和激勵性,真正實現教學評價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轉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施實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切實轉變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任務型教學中,牢牢把握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本着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師,學生評價機制。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5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結束了,為了能更好的總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從中吸取教訓,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依據。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在教學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並注重參閲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幼兒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並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幼兒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幼兒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幼兒的思維素質,保證教學質量。

3、注意聽取幼兒的'意見,及時瞭解幼兒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幼兒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其她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5、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做到學有所用.

二、達到的教學目的

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語言交往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基本的語言教育,學説普通話,擴大詞彙量,掌握基本的聽話、説話技能,提高語言交往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對書刊、廣播、電影、電視多媒體表現的文學作品產生興趣,喜歡聽故事能有表情地朗誦詩文和表演故事等,從而獲得初步的欣賞能力。發展幼兒的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語言的感受能力,為國小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學説普通話方面。幼兒學會辨別方言與普通話發音和聲調的不同。豐富幼兒詞彙,並寫會正確使用。學習日常生活用語,掌握基本句型。

2、在口頭講述方面。學會了四種講述方法:看圖講述、情境講述、生活經驗講述、創造性講述。

3、早期閲讀方面。學會看圖書,體會翻閲圖書的經驗,讀懂圖書的內容,瞭解圖書畫面、文字與口語的對應關係。學習認讀漢字,知道文字是一種符號,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讀音和具體的意義,瞭解識字規律,懂得一些書寫規則。

三、由於教學內容比較乏味,幼兒在學習時積極性不太高,自主學習性較差,幼兒的合作學習意識不強,少部分幼兒對所學內容記不牢固。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努力培養幼兒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想方設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積極探求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方法。

學前班語言教學總結6

初次接觸學前班,對幼兒教學毫無經驗的我來説着實是個挑戰。幸而有李敏及其它老師的幫助,加上自己的不斷摸索與學習,一個多月下來,雖説沒能遊刃有餘,卻也自覺已漸入佳境。驀然回首,感觸頗多,特在此作個簡單總結。

由於幼兒的自制力與反應能力都比較弱,初入學校的他們不懂“紀律”為何物,也不知道“認真”的重要性。他們活潑好動,個性不一,就像一盤散沙,很難像中高年級的學生一樣在教室安安份份地坐上四十分鐘。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靈活教學,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記得我上第一堂課時,教室裏鬧哄哄的,我一提問,他們就爭先恐後地“發表言論”,我剛制止這邊,那邊又亂成一團,毫無秩序可言。以致於到後來我不得不利用“河東獅吼”來求得耳根清淨。

李老師安慰説他們是因為太喜歡我這新老師才情緒激動得無法控制,但我意識到是自己的方法欠妥,於是主動要求去聽她的課並不斷反思,並利用業餘時間在網上查閲幼兒心理分析和教學經驗談。同是,深入同學之間,瞭解他們的個性,興趣愛好及學習情況,以便提優輔差,掌控全局。隴美玲成績好,但太愛講話,嗓門又大,我就叫她幫忙管課堂紀律;晏麗晏蓉學習好,人又乖巧,我就讓小朋友以她們為榜樣;陶莉梅雖然成績欠佳,上課卻很聽話,我也時時表揚。

同時,我自己在上課時也注意用簡單易懂的`兒化語言,提問多於解説,把他們不知不覺地帶到自己設置的教學情景中來。《小弟和小貓》一課是這樣開始的:小朋友,你們是不是乖小孩?(是)乖孩子在上課時都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哦。(用眼睛掃視四周,大部分人都坐端正了)老師要看看,這節課誰最認真,下課時要表揚他哦。(呼,都挺着小胸膛呢)你們説,乖小孩要不要講衞生呢?(要)很好!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這位小弟弟是不是乖小孩……感覺收效甚好,他們的思想也集中了,不再雜亂無章。

當然,課堂紀律並不是我們學前班的終極目標。語言語言,得在説話中學會,主要得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讓這些農村孩子學會用普通話表達,主動説,敢於説,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特別是對於性格內向些的小孩,我在課堂課外都多加註意,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並適時地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和學習欲。

寓教於樂,對於學前班教學來説尤為重要。玩,是幼兒的天性,能在遊戲中學到知識,更是我們的追求。我接手的時候發現有部分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大寫的“一”到“十”,有的會寫不會讀,有的會讀不會寫,要不混淆在一塊,什麼狀況都有。同是,我瞭解到他們對這些阿拉伯數字都掌握得比較好(家長在家教他們寫的第一個字也基本上是“1”),於是,我利用活動課讓他們玩“數字寶寶找朋友”。例如:一排小朋友手裏拿着寫有“6”、“8”、“10”的數字卡,別一排手裏拿着“十”、“六”、“八”,一聲令下後讓他們去找和自己數字一樣大的幼兒做“朋友”,找不出或最後找到的則罰寫一個大寫數字。這樣,用數字帶動語言,在趣味中學會識字,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幼兒教學領域博大精深,我所瞭解的,只是其皮毛。目前為止,還有許多問題有等解決:怎樣才能讓範奕彤跟上大家的步伐?怎樣才能讓“軟硬不吃”的何賢仕安份下來?如何讓優生如林日水的知識超前?……不過,磨刀不誤砍柴工,相信只要有心,定能讓這些可愛的幼苗茁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