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1篇

來源:文書谷 2.86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1篇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1

在新學期伊始,我承擔了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一次擔任這個學科的教學,我做了許多嘗試,現對半年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為依託,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以“參加集體活動有益還是無益”為題展開辯論會,學生積極性很高,多方蒐集資料,派選正、反方隊員,積極進行辯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到了參加集體活動的好處。在學習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時,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讓學生讓王查一查、實地看一看培養學生動手蒐集能力。

二、進行熱愛家鄉教育,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單元是《歡迎到我家鄉來》,教材充分關注本省的社會發展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一山一水一聖人”拓展出去,將我國的名山大川、傳統文化、古老文明、歷史人物等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我充分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通過問大人、上網調查、蒐集資料等方式蒐集本地的名勝古蹟、風景秀麗的地方、土特產、傳統風俗、家鄉工藝品、家鄉名人,舉行家鄉風情博覽會讓學生認識家鄉的.美麗,感受家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宣傳環保,讓學生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生活環境,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本單元“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引導生活”,我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探究性學習,在“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這幾個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討論、調查、表演、製作、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對環境污染有充分的認識。同時我也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對環境問題認識更充分,通過舉行保護環境報做什麼“演講會、“環境保護從我做起”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自己環保的同時宣傳環保。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脹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研討講座。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課程的新教材輔導,並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現問題。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3、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蒐集材料的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3

隨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新的教學理念使得《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開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國小《品德與社會》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學科,多年來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學,首先教師要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社會是國家重視國小德育的重要體現。因此,對品德與社會的重視與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學理念更需要廣大的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去實踐,去貫徹。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情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想學、願學、樂學。新的教學理念需要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充分地説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我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得出“悟理、激情、導行”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特殊規律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1、悟理。

悟理即領悟真理,要求學生提高道德認識,並內化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確觀點,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惡、美醜。從教學實踐正反兩方面看來,需要注意四點:

第一,要有教育性。教育本文來源:性即思想性,這是本門學科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強教育效果。

第二,要有科學性。趣味性必須以科學性為基礎,否則為趣味而趣味,投學生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種低級庸俗的表現。

第三,要有針對性。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不論是設疑、解疑,還是引用材料都應從學生思想實際,知識經驗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若脱離學生的實際,不僅無助於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也難以開拓學生思維,師生雙邊活動難以進行。教學上“啟而不發”,教師唱獨角戲,往往是由此而產生的。

第四,要有趣味性。要有趣味性。教學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兒童心理特徵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學”的手段和目標的需要。因此,教師的設疑和語言表達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兒童心理特徵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學”的手段和目標的需要。因此,教師的設疑和語言表達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為達此教育目標,教學過程中必須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置若個幹問題逐層推進。即把矛盾作為一根紅線貫穿於教學過程始終,形成激疑——求疑——解疑的過程。悟理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步驟,抓好了有利於為導行奠定紮實的基礎。

2、激情。

激情指的是激發情感。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孔夫子也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心情振奮,心扉敞開,內驅力啟動,學習動機必然易於確立。同時,少年兒童具有好奇心,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特點。用“愉快教育”手段撞擊童心,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學伊始,應精心設計,創設童心情境,展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實踐證明,創設情境因人、因教材特點而異,形式多種多樣。小品、講故事、直觀演示、教師有聲有色的講述、組織學生閲讀教材、電教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學生萌發學習興趣,內驅力啟動的必備前提和基礎。

3、導行。

導行就是在悟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道德行為。這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和落腳點。“愉快教育”不僅要求寓教於樂,寓學於樂,從樂學中求發展,而且通過學生自己勤學獲得真理,享受成功的歡樂。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着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課後檢查,深化導行。根據每堂課講授的道德觀點。提高相應的行為要求。經過一兩週,在一堂品德與社會課講新內容之前的幾分鐘組織彙報,做對的給予肯定,不足之處再提出要求,教師適當做好記錄,作為評定成績的一項依據。

第二,運用觀點,辨析是非。品德與社會課基本上是一節課灌輸一個道理或觀念。在悟理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現實思想、行為或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組織學生議論,運用剛學過的道德觀點來進行辨析,分清是非、美醜、善惡。讓學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要那樣做。以此來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

第三,客觀評價,鞏固成果。學業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後檢查督促上,而且還應體現在考核評價上。

要完成學生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我認為不能只依靠《品德與社會》課,更不能只依靠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所有教師的任務,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教師要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在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處於指導的地位,學生在校學習,除了向書本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所以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於正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教師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4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緊張、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學期臨近尾聲。回首已逝的一學期時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遺憾困惑。欣喜的是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老師的幫助下,經過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校領導的好評與認可;而遺憾的是,還存在着不少不盡人意之處,留給自己的是追尋和反思。

一、成績與經驗。

本學期,能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針對學生特點備好課,適時恰當運用電教媒體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靈活多樣、注重雙基的教學環節和課堂作業,培養學生能力,鞏固所學知識;認真耐心細緻地輔導學困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讓他們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盯住優生,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努力讓優生更優,差生變優,從而促進班級學生整體素質平衡發展。其佳績得到了家長的好評與校領導的認可。此外,還能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特別是學校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與校本教研,與老師們一道共同研究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改進課堂教學,關注人文素養,積累點滴教學經驗並撰寫教學隨筆、論文與案例等。撰寫的《活化品德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等文章獲得市級一、二等獎;《我有一份責任》電教教案已獲國家級二等獎;《談國小生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有效性》已上交省級主管部門參評;《一句話點燃心中之希望》之教學隨筆現已完稿,正準備投予《湖北教育》雜誌社,期待着好的佳音。

二、遺憾與反思。

由於本人剛轉入國小《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工作,自然是一個新手,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學生的課堂作業量安排較少,題型也比較單調化;面批學生作業次數太少,講評作業不太紮實,並沒有強調學生立即進行改正。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課堂氣氛不活躍,表現在學生髮言不踴躍,不積極。學生不説老師就無法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三、改進與展望。

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沿着教育改革的軌跡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認真搞好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活動,賦予《品德與社會》課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學生生活,走進小朋友,建立師生零距離之關係;最後是加強課堂教學評價,加強學生作業評價,用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為學生的一切而努力,為教育的發展而奮鬥。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5

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實施措施

1.抓好訓練,學以致用。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並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2.抓好落實,常抓不懈。緊密聯繫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繫,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説教是不行的。

3.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二、教學效果

1.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學生知道了一些國小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製作的事例,並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己的毅力。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説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係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於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興趣淡化,過於敷衍了事。

總之,通過一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學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罵人的少了,大多數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同學之間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讓人感動。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6

品德乃人之靈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則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責任重大,也義無反顧,乃事業之崇高。

春已轟轟烈烈地過去,夏即悄然無聲地來臨。緊張又愉快的20__年春季學期即將過去,後首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為我的學生感到驕傲,為自己的工作感到無愧,更為我的教學成果感到欣慰,同時,也為工作中的不足而無地自容。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繫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成績突出,得到領導的認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羣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採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通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於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着眼於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閲讀下載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着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豐富,所展示的世界還不夠大,教學媒體的運用還不夠充足,個別學生的耐心輔導還欠缺及時雨完美。等等。

縱觀得失,覺得《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並着眼於更放開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7

20xx年2月,我被評為奎文區品德與社會學科帶頭人,在這一年來的工作中,我始終按學科帶頭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紮實履行學科帶頭人的職責,切實發揮好學科帶頭人在全區的骨幹帶頭作用。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簡要總結: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和專業素養

學科帶頭人這一稱號,讓我深感自己肩負責任的重大。要勝任這一工作,必須具備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較高的工作水平來應對,所以,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人文修養和專業指導能力就成為我學習的主要目標。積極參加各項政治學習,認真做好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時刻以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好的表率。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類業務學習和教師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

二、立足課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我始終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一直擔任了品社教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我認為一線教學是我專業發展的基石和試驗田。我能夠及早的將所學的新知識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我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教材進行重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把“教”與“學”的過程融為師生的一個互動過程,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把課堂教學提升為藝術化的過程。對每一節課我都認真備課、上課,力爭堂堂都是精品課。現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已基本形成,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家長們的好評。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課堂教學展示,20xx年5月獲山東省品生、品社學科優質課二等獎;上學期在區內提供觀摩課一節,並與聽課老師進行了交流互動,帶動了我區品生、品社課堂教學的改革。

三、明確思路,積極作好教研工作

新的歷史時期,我及時把握教育的最新動態,在學校積極組織校本教研的各種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學校“教師成長工作室”這個平台,與青年老師一起學習杜郎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上海“課程統整”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和實踐富有生命活力的育人之路。上學期,參加了區品生、品社學科教學能手的評委工作,自己感到受益匪淺。積極參加網絡教研工作,認真履行區學科教研網絡管理員的職責,協助教研員做好網絡教研工作。20xx年9月被評為奎文區網上互動教研優秀管理員;帶頭積極建設個人博客,本學期在新浪網新建的個人博客上,堅持每天發表一篇原創博文,讓博客為教研服務。20xx年2月所撰寫的案例獲奎文區中國小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20xx年7月,論文獲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論文三等獎。20xx年12月編寫教材《中國小創新教育活動設計》已由濟南出版社出版。

四、課題引領,走科研興教之路

我和我們區內部分的品生、品社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十一五”課題《品德課程教學方法》子課題的研究,我立足於課堂實踐,立足於解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實際問題,立足於問題即課題的指導思想,認真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實施措施等。我們始終在探索着品生、品社教學的新思路。目前,我們已經探索出一些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開展專題性實踐活動,“種春天、找春天”探究活動、“瞭解在學校裏工作的'人們”採訪活動、“賣報小行家”體驗活動,課堂測驗娛樂化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山東省課題中期研討會上,代表奎文區做題為《迴歸生活提升美德》的報告,進行大會交流。本學期,針對六年級品社課知識點較多的實際情況,我嘗試將央視《開心辭典》等綜藝節目引入課堂,增強孩子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對工作的反思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雖然我積極的參與了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活動,雖然在活動中也發揮了自己的主動作用,但是,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盡到一名帶頭人的職責。今後要主動協助區教研員做好學科教研教改工作。

2、在研究方面缺少必要的理論根據和理論梳理,難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教育是思考的事業,因此要學會思考教育問題,及時總結,善於動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將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意歸納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逐步的形成自己的思路與風格。

以上是我一年來的工作彙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用心學習,用心工作,用心做人,無愧於“學科帶頭人”這一稱號。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8

思品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現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考試後有質量分析。

教學中我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創設了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式的教學打破了教學場地的限制,我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我採用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9

這個學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社會常識、科技知識方面的知識有比較全面深入地瞭解,對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一些社會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要求學生上課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社會課堂上經常有一些學生提出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教師從來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是圍繞這些課堂的生成資源來進行進一步的教學,這樣大大調動了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於社會這一門知識的學習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與社會的視眼來給學生做拓展訓練,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使課本上的知識得到有效的補充。

平時上課的時候明確要求學生當堂作好課堂筆記,對於要求掌握的知識劃記好,加深印象。

三、結合教材內容與國家大事精心準備課外閲讀資料,並開展相應的活動。

通過閲讀與活動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曾經的災難與屈辱,讓學生通過大量翔實的歷史與現實資料直接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他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如針對於《不能忘記的歷史》與學生一起蒐集“回看歷史振我中華”的演講資料,舉辦演講比賽;在汶川大地震時期,與學生一起收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來閲讀,並抒發自己的感想。學生從民族的大災難中學會了珍惜生命,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感受到了眾志成城的力量!社會知識只有與社會生活相聯繫,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義。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如還可以設計更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對於個別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可以採取個別輔導的方式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讓他逐漸對社會學科產生興趣;另外學生對於社會知識的複習與鞏固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縱觀得失,覺得社會學科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學,並着眼於更開放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10

本學期,我承擔了三至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將揚長避短,在培優補差方面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品德與社會教學個人工作總結11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