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歷史考試總結

來源:文書谷 2.02W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期中歷史考試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會考不相符,答案較為複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繫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範,語言不規範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着僥倖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説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合會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2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閲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3

一、教學情況總結

1、很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

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幾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兩本練習冊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實驗班適當做稍難題,在周測時適量出一些大學聯考題或大學聯考模擬題,提升能力,拓展視野。

平行班以練習冊上的題為主,要求學生全做,教師祥講。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全球化、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6、在期會考試前制定了詳細的複習計劃,把主要知識點按複習日期列表,下發到每個學生手中,強化學生背誦。

二、期會考試分析

1、成績方面:

總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實驗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變。

單科最高分:一年10班盧成媛90分。

2、存在的問題:

①學困生的提質

②基礎知識記憶

③進度過快

④語言歸納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質措施

1、在完成餘下的教學任務時,放慢進度,邊講邊鞏固

2、把練習冊的基礎題弄透,加強實驗班的基礎知識教學。

3、繼續制定詳盡的期末複習計劃。

4、做好差生提質工作,採用一幫一的措施,教師及時檢查督促,課堂多提問,課後個別輔導。

教學相長是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共同進步,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調整,以達到和學生共同發展。這需要教師不斷的反思。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4

本次考試度中等偏上,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很簡單,但是還用很多學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個班中優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滿分的學生只佔了5名,並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學生仍然比後七個班多。我認真的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分析,以及對過去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在細節上丟分。學生不按問題的順序答題而丟二分,審題抓不住問題兩個關鍵詞而丟二分,學生對歷史事件敍述不準確,錯別字。

問題二:對材料分析題,學生答起來還不是得心應手,學生不注重對材料的閲讀、分析與運用。

問題三:審題不認真,不會審題和答題速度過慢等問題

二、改進措施

1、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要注意學生的投入度,多觀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號的或不認真的,要馬上給予提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2、平時做題就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抓準主體問、關鍵詞、限定詞如時間、年代、人物、歷史事件名稱、性質、會議。

3、啟示類題要給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

4、課堂上注意對所學歷史事件的歸納和練習,注意對學生解答綜合問題能力的培養

5、儘量和學生談話,鼓勵學困生堅定學習歷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及時反思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我要繼續努力。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5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其對於經過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應的在下一節課新知識講授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本節課小結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或是集體共同回憶,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其次,加強基礎知識點記憶能力的培養。起初,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所以平時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下記憶背誦歷史,現在看來是有必要採取“有選擇性”的抽查工作了,對於(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進行統計,徵集自願背誦者,如果人數偏少,則統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數稍多,則分組,選出負責人來考察組員,而由我考察各負責人。對於(一)班,採取課前、課後提問的方式,重點針對歷史成績處於50分至30分之間的同學。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內容則還是以歷史事件的經過為主,這點我會在課堂小結時針對課堂筆記做出劃分,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記憶的。

最後,加強材料分析題的訓練。這個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對於每一課的“想一想”以及課後的“材料閲讀”,儘可能在課堂上進行解決,當做材料分析題去做,啟發學生,最後讓學生給出答案。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要善於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比如“國家”、“人物”、“時間”等,並通過多次訓練,養成學生仔細審題、做提前先閲讀材料的習慣。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6

期會考試過後,總結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實際卻是很重要一步。通過總結,查漏補缺,找到新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學習正如吃飯,而考試失敗則就像是飯中的一粒石子,你總不能在人生中對知識最渴求時,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學習,正如你不會因為飯中有一粒石子而餓着不吃飯。你的期會考試成績怎麼樣?兩個月的學習有了提高還是出現了退步,有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又將怎樣進行?這些都是靠總結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認真總結期會考試,不僅能為下一階段學習明確方向和目標,更是我們迎接期末考試的一次考前動員,從這一點來看,總結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現我就對本次期會考試進行一下總結。

總的來説,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熟悉了這裏的一切,老師、同學、環境等等;也已適應了高中生活,適應了老師的教學與管理;高一整體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很多同學在本次期會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年級的進步名次與入學相比有明顯的進步,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次期會考試的結束,我們欣喜的看到上課溜號、不學習人的少了,而認真學習、問題的人多了。本次期會考試總結的就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定位,查找不足,對症下藥。

當然,在此次考試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塗錯卡的人數較多。這足以説明有些同學上課不夠專心,甚至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所以老師反覆強調的如何塗卡根本就沒聽清楚。

2、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紮實。有些同學作業馬虎,差錯較多,選擇題亂猜,書寫不規範;學習的'自覺性較差,講評過的練習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及時訂正的習慣,導致已做過的練習屢做屢錯。考試中再出現,還是一錯再錯,還安慰自己説這個題我會。老師上課講的知識沒有及時落實,造成知識堆積,不能及時複習,以至於越差越遠。到考試時遇到難題不會積極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憑感覺答題。

3、考試過程中出現的答題不規範現象。.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4.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5.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6.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7.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同學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晚上睡得晚導致上課打瞌睡,影響課堂效果;自習的效率不高,課間之後上課無法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自習課上總有人借問題為名説閒話。有的同學想提高成績,但方法不對又不積極主動問老師。

……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對着那一本本厚重的書、呆望了一會兒,從中撿出一本,亂翻了幾頁,從中挑出一道題,結果半個小時也沒能做出結果,然後只有沒好氣地把它再丟回書堆中去,再撿起一本……,在這簡單的重複勞動中,時間匆匆而過。

就目前學生的狀態生活態度而言,當務之急應也是的解決方法,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合理規劃、利用時間,提供時間的利用率。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合理地利用了時間,誰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學時間=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真正利用的課餘時間-發呆時間-閒聊時間-借東西時間。一天時間的利用率=學習(工作)時間/24小時。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學習環境,即,儘量保持桌面整潔,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學習中經常要用到的用品應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應擺放在固定的位;把各科的教材、資料分好類;把不再需要的東西堅決扔掉。

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應是具體的、可執行的。年.級前10名、級前50名、級前100名、級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學生習具有“計劃性”。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前提,沒有計劃,目標就成了水上浮萍,沒有根基。做事沒有計劃,結果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能根據自己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努力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主要是明確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礎知識,要落實老師講的知識點,及時複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才能持續進步提高1.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增強自制能力,認真聽講,學會捕捉關鍵信息,會聽講。2.及時鞏固知識:當天學習內容,一定當天鞏固;當週學習內容,一定當周鞏固;複習時一定要靜心看書,理解知識。

最後送給同學們幾句話,與大家共勉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你每天早上起牀時,試着對着鏡子告訴自己:“今天我要盡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生命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你要是主動前進,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你鎖定目標,永不退縮,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讀書改變命運;勤奮贏得未來;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要為成功想辦法!

擴展閲讀: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7

期會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8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係相似於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願。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説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9

本次歷史試卷題目偏難,但仍然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並且能與當今社會聯繫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又很注重靈活運用,不過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在材料分析題中部分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二、審題不清,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三、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記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所以憑印象就做錯了。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許多原因在於我講解的時候,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要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會考試後,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六、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0

一、試題綜合分析:

這次考試的題量適中,大部分學生四十分鐘就能把會做的題做完。難易程度也比較適中,能真正考察學生的能力,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試題的區分度也比較適合。涉及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既有綜合的知識點,也有細小的知識區分,可以説是面面俱到。總體上來講,這次試題能考查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學生的`做體審題能力及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是比較符合課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掌握知識不牢固,即使教師用對比法,圖示法,線索法等方法讓學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學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變化學生就出錯。再有第21.22.24題學生根本不審題,僅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對歷史這門課不重視,雖然是九年級,但學生仍然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這門科也抱着馬馬乎乎的態度,成績不夠理想。有些學生甚至揚言,歷史這門課平時不用用功,考試以前看看書就可以。

3、審題不仔細,做題能力差。雖然通過階段性檢測,二次過關,學生的做題能力仍然需要加強,有些學生,兩問答成一問,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4、學習習慣不夠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知識聯繫起來思考,錯別字較多。

三、措施:

1、繼續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具體的措施落實到人。

2、課中注意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竅門,由繁化簡,讓他們樂於接受。

3、注意個別輔導,通過寫來培養學生的習慣,解決錯別字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做題,練題中自己掌握做題技巧,實戰出真知。

4、通過階段性檢測及二次過關查缺補漏,做到由面再到點。

5、繼續探索新課改方式,讓學生感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

四、感想:

本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自由散漫。加上對歷史不重視,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不會複習,對知識的記憶不連貫,因此成績還是不夠理想。雖然經過我的努力,學生已經有了很大改觀,課堂教學效果,成績也在一步步提高。總之,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試卷分析,期會考試,基礎知識,覆蓋面,知識點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1

八年級第一次歷史考試並不理想全班有30人不及格,上40的僅僅5人。

歷史應該是一門好學的學科,但為什麼我們的考試成績卻那麼的不堪?同學們反思一下自己對學習歷史的態度,上課是否做到百分之八十的認真?課後是否有抽時間去複習?

如果你上課認真了,課後再花點時間去複習其實學歷史也是很容易的。

歷史課下課後我都會問歷史老師鄭老師我們本堂課的學習狀態如何,每次鄭老師給的回覆都會是這樣:有的同學多認真,但就是你們班上的“那些”同學。我想大家心裏應該都知道“那些”同學指的那些人,記得開學前幾周的時候鄭老師對我説過:你們班調皮的孩子不僅僅是要提醒他們,學習好的同學也應該一起多幫助他們。 學習是可以互幫互助,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帶動不想學習的同學。

同學們在課堂上基本能做到不講話,我相信這一點值得鼓勵,但同學們的思路是跟着老師走的嗎?敢肯定的.是一定有不少同學在課堂上沒有做到認真,在開小差,老師在講台上四十分鐘講都的很認真,為什麼同學們不可以堅持四十分鐘。

總結:

1.對待歷史不重視。

2.上課效率不高。

3.課後沒有花時間鞏固。

4.沒有背牢知識點。

希望同學們能反思總結自己的問題,然後去克服自己的問題,在下次考試中能超越以前的自己。

我看過一本書,書名當時就吸引了我《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有多少同學在做'無用功'或着説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書的封面有一句話可以讓我們深思:“任何沒有計劃的學習,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所以在努力而又沒有很大提升的同學不要假裝很忙,不要做給別人看。還有那些想行動努力的同學,請真切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行動是不需要等到什麼好的天氣好的狀態才開始的而是此時此刻。

還是那句話,加油!八四班!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2

一、考試分析

(一)成績彙總:

九一班應考人數為56人,班級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僅2人,無80分以上者。九二班應考人數為52人,班級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無80分以上者。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分為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兩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題,總分40,為基礎型試題,涉及第一、二單元,共十一課的基礎知識點,按具體題型可劃分為:事件類、人物類、時間類、文件類,概括起來也可看作是對歷史事件的經過之考察,皆是直接檢驗學生對一、二單元中所提重大歷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從學生的卷面來看,做正確的平均只有9道題,這反映出一個嚴峻的現實:學生連最基礎的知識掌握程度還沒有五成。這裏面不排除有些同學根本沒認真對待選擇題,只三、五分鐘便搞定了這20道題,倉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觀來講,還是學生的基礎太過薄弱,這是通過本次考試我發現的最大的問題。

而後者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最大的軟肋所在,通過平時的瞭解,我得知很多學生一見這種題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腦中僅存的那些知識也便全不見了蹤影,接着就是滿篇的信口開河,想當然地塗鴉而作,甚至材料於不顧,只是憑感覺答題,結果,雖然是都答滿了,但失分也極其的多,這次考試也不例外,兩個班的學生在本大題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題,平均得分卻僅有10分,許多同學都是個位數,在翻閲兩個班的試卷後我發現其中的一個問題:不注意審題、馬虎圖快,對於畢業班的學生而言,現在説他們不知道做題前應該先仔細審題也不現實,所以歸結起來,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的態度有問題,除此之外,對於此種題型缺乏一定的訓練和做題技巧也是導致這類答題得分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閲卷感想:

但就試卷而言,反映了兩大問題:第一、基礎薄弱,尤其是對於最基本的事件經過掌握遠遠不夠;第二、態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題的基本能力。針對這兩大問題,我的感觸如下:

首先,對於整份試卷,學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觀念,從卷面分數設來看,材料分析題所佔分值較大,所以幾乎所有同學都將答題的重點放在了其上,而對於選擇題,只是草草地揮筆而成,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足夠的時間審題,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答題技巧(即三個“缺乏”),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須是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量的儲備是,而大部分學生的真實狀況卻是恰恰相反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就難度而言,選擇題要較之簡單的多,試卷的布可以説是先易後難,可我們的同學往往一拿到試卷就往難度較大的材料分析題裏鑽,説重了,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夠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對於選擇題,第一,以題型而論,我主張讓學生放棄“時間類”的題,因為歷史事件很多很雜,完全記清楚每個事件的具體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對於即將應考的畢業班學生而言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平時用不着刻意去記憶,那考試的時候怎麼辦呢?既然這類題考試中不會超過三個,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棄嗎?不是!這裏就涉及到一個答題技巧排除法,此法不僅適用於“時間類”的題,其他類型的題在無法確信答案時也可採用,因為選項裏面必然有一至二個是明顯錯誤的,最常見的就是“世紀”不對,譬如“一戰”是二十世紀的事,那應該是19××年,而有的選項會是18××年,或是20××年,顯然可以排除,這時候一般會剩下兩個選項,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麼需要學生快速翻閲整個試卷,搜尋有關“一戰”的其它題,尤其是材料分析題,如果有,看裏面的時間,然後在選項中尋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經給出有關“一戰”中的某一事件發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選擇題會考察“一戰”爆發的時間,如果有選項給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麼就應該排除。第二,“事件類”的題其實就是歷史經過的'主要構成,這類題學生作答不好,歸咎於我的教學策略,之前一直把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的分析和講授上,而對於“經過”言之過簡,強調更是不夠。

二、教學反思

(一)上半學期教學回顧

1、授課方面。在本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了一、兩課我就感覺到一個問題學生對於本冊書所講的世界史相當陌生,不論是重大的事件也好,還是著名的人物也罷,我在課堂上一説,下面的學生一臉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課後談話中得知,幾乎所有的同學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之中,都鍾情於後者,對世界史沒有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其後的講課中,不得不對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做大量的擴充,以便能夠讓大部分同學明白,所以往往覺得一週三節課時間太不夠了,所以課堂之上往往留給學生的時間極少,可以説是滿堂灌,這就減少了複習提問和強調重點的時間;另一方面,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前的準備中儘量加入一些名人趣聞以及一些學生在書本上看不到的歷史真相,這樣之下,課堂學習氣氛雖然還算活躍,但同時在笑聲之中,對於知識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業批改方面。學期之初,我發現學生在作業中的抄襲現象相當嚴重,對此,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我將所有作業攤開而看,發現相似的就放在一塊,找出其中相互抄襲的作業,記錄名單,上課時公開指出,並制定相應規則:平時作業中累計抄襲三次以上者,作業本以後送達班主任處批改,並且平時作業成績為零,而期末成績分為期末卷面成績、平時作業表現、平時課堂表現,期末卷面佔80,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各佔10,我會在期末成績旁加上一列教師評定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多次發現作弊同學之後,整體的作弊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尤其九年級(一)班,只有一、兩個“頑固派”仍是陋習不改。

3、複習總結方面。歷史是一門知識點極其散碎的學科,所以複習總結很重要,在第一單元新課結束以後,我專門用來一節課進行復習,再次強調每課的重點知識,降低語速、反覆提及考點,也對於當初筆記沒記完整的同學以機會補全。由於課時有限,僅僅是在第二單元講完之後用了一節課時間對第一、二單元的基礎知識點進行了一次檢測,由於試卷是自己所出,難免有不足之處,加之沒有時間進行以“做題”-“講題”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的環節,所以效果不明顯。

(二)下半學期教學計劃

通過這次考試,反映了許多問題,有來自學生自身的,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的教學環節出了岔子,對此,經過認真反思之後,我覺得下半學期的教學應該做如下的調整和改動:

首先,就是對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堂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歷史事件經過的講授上,而對於背景和意義的分析,點到為止,不宜做過多的延伸和擴充,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在課堂快結束時進行必要的小結,尤其對於經過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應的在下一節課新知識講授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本節課小結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或是集體共同回憶,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其次,加強基礎知識點記憶能力的培養。起初,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所以平時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下記憶背誦歷史,現在看來是有必要採取“有選擇性”的抽查工作了,對於(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進行統計,徵集自願背誦者,如果人數偏少,則統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數稍多,則分組,選出負責人來考察組員,而由我考察各負責人。對於(一)班,採取課前、課後提問的方式,重點針對歷史成績處於50分至30分之間的同學。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內容則還是以歷史事件的經過為主,這點我會在課堂小結時針對課堂筆記做出劃分,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記憶的。

最後,加強材料分析題的訓練。這個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對於每一課的“想一想”以及課後的“材料閲讀”,儘可能在課堂上進行解決,當做材料分析題去做,啟發學生,最後讓學生給出答案。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要善於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比如“國家”、“人物”、“時間”等,並通過多次訓練,養成學生仔細審題、做提前先閲讀材料的習慣。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3

1、收復新疆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户。

2、新疆危機: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

3、“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②戰略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

③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

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衞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

(見課本第15頁自由閲讀卡,見課本13頁畫像。)

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後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鴻章都是洋務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在對待外國侵略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對外國侵略勢力主張抵禦,是抵抗派的著名將領,左宗棠認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禍及內地,因此,他堅決主張出兵新疆,驅逐外患,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4

一、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有一定的區分度,主要側重於基礎題和學案錯題的再現與變式。總體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導學案和固學案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二、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導”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着“三科考好,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願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三、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着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

4、學案認真完成,不會做的題及時找老師和同學解決。

期中歷史考試總結15

本次歷史試卷難易適中,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能與當今社會聯繫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而且很注重靈活運用,但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為60分,選擇題中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1、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2、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3、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的地方沒點明確,只講到到達了哪些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聽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28分。許多原因在於我講解的時候不到位。因為是初執教者,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會考試後,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六、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