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3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掌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掌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掌聲》教學反思1

10月12日,我執教了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的第一課時。文章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三年級的課文基本都是兩課時講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課時的實效性,是我在備課時重點思考的問題。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力求以簡約的教學資料,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虛擬了一個人物形象學習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讀提示帶領學生上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簡便的學習氛圍。

一、紮紮實實地進行初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事。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經過朗讀來感知課文資料,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課,我以讀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1、讀得有目的、有層次。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且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

第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詞,並給生字注音;把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我帶着學生默讀靜思,勾畫批註。在學生完成朗讀要求後,則出示生詞,採用自讀、開火車讀、小教師領讀、競賽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詞語的字音,為通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第二次朗讀課文,要求: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在讀完兩遍後,我就採取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景。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我針對難讀的長句子進行重點指導;個別詞語如驟然間、經久不息等則採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文本語言,努力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第三次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經過之前的反覆朗讀,學生讀得越來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讀的形式多樣化。

為激發孩子們讀文的興趣,更好地到達教學目的。我採用了自由讀、評讀、齊讀、交流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各種朗讀形式激發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使他們以較高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

二、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

教師的激勵語言能給學生很大的鼓勵。所以,在課堂上我適時發現學生細微亮點,激勵他們。比如指名朗讀課文時,一位女同學讀得很好,我説:讀得真好,一個字都沒錯,真不簡單。另有一位同學課文讀得不熟練,我又説:你讀得很努力,如果課後再練習讀幾遍,相信你會讀得越來越好。學生齊讀後我又説:短短十幾分鍾,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勵和活力引導下,學生讀文的興趣不斷提高,讀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遊戲強化理解詞意

在學生讀文後,為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景,我又安排了一個知識競賽環節,問題都與本課詞語有關。當一個問題出來,學生的小手林立,氣氛活躍。簡單的遊戲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僅豐富了教學資料,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識到自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諸多不足之處:1、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夠好,在交流詞語意思時浪費了一些時間,致使最終的寫字教學匆匆結束。2、我由於對學生的本事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我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本事,做到每一個學生有信心。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方向。

掌聲教學反思3

《掌聲》一課全文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課文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顯語文課程的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情境談話,拉近人文

我先以實際情景為話題引入課文的學習,激起學生學習情趣,縮國小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就是從“實情引入”開始,後面的環節就會很順暢。“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來到##來上一節語文課,請向四周看看,與我們平時在教室裏上課有什麼不同?”(生:有許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那麼,你想用什麼方式對老師們表示歡迎呢?”(生鼓掌)師:“噢!鼓掌可是我們中國人最文明的禮節,請你想一想:剛才你的掌聲裏想告訴老師什麼呢?”(生自由回答)這樣學生初步理解了掌聲的.意思,為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

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地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文中“猶豫”一詞學生較難理解,我便採用了挖掘教材空白點的方法來理解。師啟發談話:同學們,假如你是小英,此時你心裏會想些什麼?能不能用上“上去的話……不上去……”來説説?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看到我這樣子,以後會更加歧視我;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肯定會失望的。教師適時小結:是啊,此時小英多為難啊,這種進退兩難就讓小英猶豫了。學生通過此項訓練理解了“猶豫”的意思。

三、小練筆昇華中心、積澱情感

課的尾聲我設計了讓學生先口述自己身邊的愛的故事,然後把它以《愛的小詩》的形式寫下來。此時,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悦、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反反覆覆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還文本以畫面,還文本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

《掌聲》教學反思2

《掌聲》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又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就是想讓它成為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看待別人。現在的學生因為家庭條件都比較優越,而且幾乎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學生都是把眼睛長在額頭上,比較驕傲,比較自負,甚至有些盛氣凌人。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不懂得怎樣去關心、愛護、幫助、鼓勵別人,也不知道珍惜別人給予的關心、愛護、幫助、鼓勵。比如在對待家庭條件差的、學習成績不如自己的、來自農村的、有一些生理缺陷的同學的態度上,有些城裏的學生就處理得不夠妥當。利用今天學習這一課的好機會,我要讓他們好好檢討檢討自己,平時都做得怎樣?什麼地方做得不對?通過學習了這一課,以後要怎樣做呢?

教學時,我圍繞着以下幾個問題,引領學生去讀書、感悟:“文章中幾次提到了‘掌聲’?”“第一次為什麼鼓掌?當時小英是怎樣的.神態、心情?”

“第二次為什麼鼓掌?當時小英是怎樣的神態、心情?”“掌聲使小英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有這些變化呢?”“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掌聲?”

在教學二至四自然段時,我請了班上一位頗有表演天賦的李含嫣同學,以雙簧的形式再現了課文所表現的情境,同學們都被李含嫣同學逼真深情的表演所折服,經久不息的掌聲自然而然地響起。

《掌聲》教學反思3

《掌聲》這篇課文描述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經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敍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所以,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經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習這一課,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前後比較,感受小英的變化。

1、初讀課文,想想:小英是一個怎樣的人?(膽小、自卑、沒有勇氣應對現實)你從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抓重點句: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反覆讓學生朗讀這句話,理解“默默地”、“總是”説明什麼?

2、可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樣了?(活潑、開朗、自信)“説也奇怪,從那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做遊戲、排練節目……”)是什麼使小英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掌聲)

二、感悟重點,領會兩次“目光”和兩次“掌聲”的內涵。

課文的2----5自然段寫出了小英的變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1)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一樣的符號畫出表示掌聲語句。

1、抓重點句子:

(1)一天,教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講台講故事。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2)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

教學中,對以上兩個句子反覆指導朗讀,對兩次“目光”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第一次“目光”包含着關注、期待,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而第二次的“目光”中更多地包含着鼓勵、支持和信任。

(3)就在小英剛剛站立的`那一刻,不知在誰的帶動下,教室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4)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兩次掌聲的句子,帶着不一樣的感情反覆朗讀,體會兩次掌聲中包含着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鬱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我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三、採集名言,樹立自信。

課後,讓學生採集自信名言,讀一讀,背一背。讓這些名言時刻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異常是對那些憂鬱、自卑的學生更是一個很好的鞭策。

1、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本事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本事能夠發揮80%---90%。

2、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成不了氣候,錯過了自我的天才,生命將是一場浪費。

3、不必害怕陰影,它只可是意味着附近有光。

4、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四、拓展練習,培養寫作本事。

以《掌聲》為題,寫一寫自我在什麼情景下得到過別人的掌聲或在什麼情景下把自我的掌聲送給了別人的事情。

五、不足:

教學中,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很好地進行培養。如:“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慢慢地站了起來。”小英為什麼“猶豫”?她當時是怎樣想的?“猶豫”是什麼意思?“教室裏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小英感動的流淚了”此時,你想對小英説些什麼?“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為什麼要向大家鞠躬?她會對同學們説些什麼?這些教材的的空白點,沒有很好地挖掘,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以《掌聲》為題的寫作練習,沒有很好地進行指導,學生寫得不夠夢想。

《掌聲》教學反思4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讓她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課堂上,我緊扣課後習題,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髮現,英子前後變化的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教學中,我運用了角色體驗,情景對話,想象補白等方法幫助學生揣摩英子的心理。如:讓學生理解“英子猶豫了一會,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創設情況“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呢?”我隨機採訪“英子”的真實感受,學生真正把自己當成英子,感受到了英子的內心活動,然後再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後習題,如果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她會怎麼講呢?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試着講一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角色的轉換後,怎麼變成自己的話來講故事,我告訴她們,把“英子”換成“我”,講給大家聽就行了。後來很多學生自告奮勇的講起這個故事。看來,學生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不那麼困難了。

教學中也存在許多遺憾。

1、識字教學時,沒能把“憂鬱”和“猶豫”進行對比地識記,以致學生在課文朗讀時不能正確區分這兩個詞語。如果能創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識記詞語,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語感,還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感悟到英子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

3、作為中年級的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仍然是重點,但是課堂上學習的時間不夠充分,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並有效的落實。

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時間去朗讀課文,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要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掌聲》教學反思5

10月12日,我執教了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的第一課時。文章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三年級的課文基本都是兩課時講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課時的實效性,是我在備課時重點思考的問題。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力求以簡約的教學內容,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虛擬了一個人物形象——學習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讀提示帶領學生上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

一、紮紮實實地進行初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課,我以讀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1、讀得有目的、有層次。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且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

第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詞,並給生字注音;把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我帶着學生默讀靜思,勾畫批註。在學生完成朗讀要求後,則出示生詞,採用自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競賽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詞語的字音,為通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第二次朗讀課文,要求: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在讀完兩遍後,我就採取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我針對難讀的長句子進行重點指導;個別詞語如“驟然間”、 “經久不息”等則採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文本語言,努力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第三次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經過之前的反覆朗讀,學生讀得越來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讀的形式多樣化。

為激發孩子們讀文的興趣,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採用了自由讀、評讀、齊讀、交流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各種朗讀形式激發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使他們以較高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

二、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

教師的激勵語言能給學生很大的鼓勵。因此,在課堂上我適時發現學生細微亮點,激勵他們。比如指名朗讀課文時,一位女同學讀得很好,我説:“讀得真好,一個字都沒錯,真不簡單。”另有一位同學課文讀得不熟練,我又説:“你讀得很努力,如果課後再練習讀幾遍,相信你會讀得越來越好。”學生齊讀後我又説:“短短十幾分鍾,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勵和激情引導下,學生讀文的興趣不斷提高,讀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遊戲強化理解詞意

在學生讀文後,為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我又安排了一個知識競賽環節,問題都與本課詞語有關。當一個問題出來,學生的小手林立,氣氛活躍。簡單的遊戲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諸多不足之處:

1、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夠好,在交流詞語意思時浪費了一些時間,致使最後的寫字教學匆匆結束。

2、我由於對學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能力,做到每一個學生有信心。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方向。

《掌聲》教學反思6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説: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

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學生來説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教學效果較好。

《掌聲》教學反思7

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一個基礎平台。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為課堂上的學習和思維打好定向基礎。課前準備的越充分,在學習時就越處於主動地位,能更快的適應課文。有效的預習不僅給學習的過程增添了樂趣,上升了高度,還使學生獲得了心理滿足。

我在執教《掌聲》一課時,將原來的預習程序經行了細化。如:首先要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難讀的字標拼音,不懂的詞可以查字典或藉助工具書理解。然後熟讀課文。這一環節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還要邊讀邊想哪個自然段或句子給你不同的體會,把這樣的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由於課前充分的預習,學生對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於是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他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學生説出了自己心中獨特的感受,並通過最後的小練筆將此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

既然有效的預習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我為什麼不教給學生好的預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呢。説幹就幹,於是我制定出預習步驟如下:

一、生字、新詞

本課生字注音、組詞。詞語表中的詞語

二、熟讀課文

1、積累讀課文時遇到的多音字(在讀書中積累有具體的語言環境)

2、積累課文中好的'句子(可以是優美的或有啟發性的或運用了好的修辭方法或使自己有特別感受的句子)

三、我的積累

可以是成語、詩篇、格言歇後語、對聯等等

把這些都體現在預習本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把要學的知識梳理了一遍,在課堂上自然有不俗的表現。公開課後,我再次進行嘗試,發現學生真的可以很快進入學習中。至少課堂上“呆若木雞”的現象不見了,“自問自答”場景也幾乎沒有了。看來是預習發揮了作用。

我知道這預習三步驟還不夠完善,但我會努力讓學生在預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現、創造。

《掌聲》教學反思8

上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學生讀得都快會背了。因此,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瞭如指掌,提前讓孩子把本節課的生字,多音字認識熟練。

本節課共分5個段落。在講第一段時,我通過讓孩子自由讀、情景讀的方式讓學生感悟英子的殘疾給他童年生活帶來的不幸。如:抓住“默默地、早早地、她總是”這三句話,讓學生談感受。又通過介紹“小兒麻痺症”的症狀和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英子的痛苦、悲傷難過、自卑等心理疾病。接着,我又讓學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英子變化的段落。學生很快找到了課文第4段,讓學生自由讀第4段,邊讀邊想:英子現在是一個怎樣的女孩?馬上學生得出:自信、活潑的孩子。然後,我又抓住時機讓學生想:是什麼原因讓英子有了這麼多的變化?這時,讓孩子分小組默讀第2、3段,畫出相關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再講這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當回演員,老師做導演。老師讀句子,孩子們表演。從而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到是掌聲改變了英子;是同學對英子的愛改變了她以前的'生活。

本節課雖然較順利地結束了,但我通過聽後面的三篇課與自己的課作比較:我覺得課堂上仍有幾點不足之處:一是再講課文第2、3段時,我課下預設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明白課文只是通過英子的動作、神態的描寫來突出重點,應該讓學生知道在今後的習作中也要用到這種寫作方法。結果在講課時忘記給學生點撥了。二是課文最後一段應該讓學生明白:英子之所以寫信不僅是因為感謝同學們的掌聲,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白這是英子對愛的回報。這一點我也忘記講了。三是課前積累在講課中應該適時貫穿文中。我只是讓學生為了讀背二讀背。

可能,這節課還存在其他缺點,只是我沒有感受到。請其他老師多多指點批評!謝謝!

《掌聲》教學反思9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因為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自卑的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的故事。課文經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課文資料極具有感染力,但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孩子來説,卻是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讓他們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是教學中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

課文以“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在教學設計中,我抓住兩次掌聲來展開教學。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推進,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總是”、“默默”來體會英子的自卑及孤獨,在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我又創設了情景引讀,“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時,英子總是------”,“課下,同學們在操場上歡樂地玩耍時,英子總是-----”。學生在反覆的想象朗讀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時來談談自我的體會,再把這種體會帶入朗讀中,自然就讀出了感情。在教學“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經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再創設情境“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然後隨機採訪“英子”的感受,讓學生真正把自我當作英子,感受到英子的內心活動。之後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境、性格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和鼓勵。我們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同時也要主動地學會去關心、鼓勵他人。

之後讓學生説説,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鼓勵和關心?我點了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他沒有回答出來,此時,還不待我講話,教室裏就想起了一片掌聲。我想,這掌聲遠比我這節課上得要精彩得多,同時也説明孩子們已經懂得了掌聲的意義。

《掌聲》教學反思10

《掌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由於不願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上學時總是最早來,最後走,儘量不讓自己的殘疾表現在大家面前,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寫信説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文章選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勢羣體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我上課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在字裏行間的研讀揣摩中,來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並通過情感評價和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鋪開,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延伸,揣摩英子在掌聲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對學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英子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掌聲的響起,時機不同,效果卻是更進了一步,以至於改變了英子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

抓住兩次掌聲同,進行重點研讀揣摩是本節語文課的一大特徵。我先讓學生進行修改化的閲讀,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反覆讀書,教師示範讀等多種方式,通過情境的呈現與評價,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拓展延伸發展環節中,讓學生替英子把信寫完整,或給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標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這節課,學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幸福。

當然在教學中,我雖然細細研讀了文本和課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多種預見,但是,對個別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卻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説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説:“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台)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説:……“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閲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説: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環節設計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拓展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朗讀一首關於愛的小詩,(並聯系實際説一説,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不但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也在意味深長的朗讀中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教法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徵。《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閲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男女分讀、分小組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三、媒體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詞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問題設計

在這節課上,我是圍繞英子的極大前後設計問題。不過問題比較多,當學生舉手不積極時,總是不放心的重複提問。

總之,我在整個的教學中,對學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不準,在指導朗讀上也不夠完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多學習、多揣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3

洗去鉛華便是真,語文應該是讓人感動、讓人心靈震撼的東西;語文課堂更應該成為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平台。我希望我教授的班級是團結的、向上的;我希望我教出的學生懂禮、互愛。因此,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能通過“語文”震撼學生的心靈,能利用語文課堂充分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人文教育。

初接這個新班,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發現這個班級存在很多“病症”:同學們集體榮譽感不強,沒有集體這樣一個概念;同學之間關係比較冷漠,不懂尊重,不懂關愛;大家對待學習沒有熱情,比較被動,沒有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發言的同學總是那麼幾個,其它的同學總是呆呆地坐着,不會想也不會動。如何治好這些病,如何改變現在,讓集體向好的方向發展,是我這個新班主任,新語文老師重點要解決的難題。要想改變他們,語文課堂無疑成為實施教育的最好陣地。課堂上,我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我會用讚許的微笑告訴他們: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勇氣和思考的過程;我尊重每一個同學的發言,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因為我相信,我尊重了學生,他們一定會懂得尊重他人;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給予他們信心和希望,理解和鼓勵學生對文字的不同感悟,讓他們敞開思維,自由馳騁於語文的天地,真正在美的薰陶與熱烈地交流中提高語文能力。每一節課,每學一篇新課文,我都會充分利用資源,字、詞、句、段、篇,只要對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教育學生、教育班級有利,每一個機會都不放過。有時刻意,有時隨機,總而言之,無時不刻地滲透這樣的觀念:我們的班級共同愛,我們的同學互相愛,我們的學習自己愛。一個學期下來,似乎略有成效。

在教學《掌聲》這一課的課堂上,呈現出許多令人可喜的地方。

1、刻意安排,入情入境

開課的情境導入,本來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説説自己什麼時候獲得過掌聲,獲得掌聲時心情怎麼樣。”可在上課前十分鐘,我突然改變了主意,原因是因為名叫黃志航的學生。這個孩子特聰明,屬於猴精,但是太懶,因為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即使勉強寫了,也是一些甲骨文。平時基本上沒有紀律觀念,讓所有的老師頭疼,屬於屢教不改的典型。再加上上週班級遭遇盜竊的事件他也要付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和同學們對他採取了冷處理的辦法。在我過去帶隊過來上課的時候,這個學生來找我誠懇地承認了錯誤,並希望大家能原諒他,看到他誠懇的態度,我知道這次的教訓起效果了。於是,我決定在等會的課上讓他和全體同學説出自己的心裏話。既能和這篇課文緊緊相連,又能對他進行深刻的教育,還能讓同學們學會尊重、學會寬容,真是一舉三得。這樣一開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下是課堂實錄:

師:上課前,有位同學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説説心裏話,大家歡迎!

(黃志航低着頭走上講台,掌聲響起。)

航:同學們,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不關心集體,看到教室門不關不以為然,看到有人進了教室也不去理會,導致了那麼嚴重的後果,請大家原諒我,讓我重新回到這個集體。

(説着,黃志航同學的眼睛紅了,含着眼淚,聲音也哽咽了。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師:同學們,你們為什麼把掌聲送給了黃志航呢?

生1:我想用掌聲告訴他,我們已經原諒了他。

生2: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為他感到高興。

生3:我相信他會改正。

生4:我們歡迎他回到我們的隊伍!

航:謝謝你們原諒了我,我一定會改的!

(黃志航同學感動極了,臉上也重新掛上了笑容。掌聲再次響起。)

師:同學們,黃志航的話語和眼淚告訴我們,相信他今後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們的話語和掌聲打動了黃志航,讓他深深地感受

到同學們的寬容和集體的温暖,同時也打動了我,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是呀,掌聲藴含着無窮的力量,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1課――《掌聲》。

相信此時,無論是黃志航還是其他同學,在心靈震顫的同時都已經深深地溶入了掌聲中,溶入了課堂中。

2、巧用字理,深入人心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學離不開字理,字理教學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語文的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我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字理教學。這個班的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起初是陌生的,因為從未接觸過,所以要從頭教起,什麼是象形,什麼是形聲,什麼是會意,各個部件表示的意思……一步一個腳印,從不會到會,從懵懵懂懂到基本接受,從不會分析到會想辦法記字析詞,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萬事開頭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灌輸,很多同學掌握了方法。這節課上,在第二個環節記字的教學中,韋曉璐同學的精彩發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請看實錄:

師:剛才四人小組學習了生字,有沒有實在不會記的字呢?

生:我們討論了好久,都想不出“班”字怎麼記,請大家幫幫我們。

璐:我來幫幫你。“班”字是個會意字,左右兩邊的斜玉旁表示寶貝,代表着我們班的同學,我們都是寶貝,中間的刀字心表示小刀,表示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這個答案出人意料,大家用掌聲表示對韋曉璐這個答案的贊同。)

師:聰明的孩子,真會想辦法,這個答案真是精彩。是呀,班裏有男同學也有女同學,你們都是我們三(2)班的寶貝,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一個簡單的環節在字理的幫助下得到了昇華,這個答案的精彩不僅僅在於它解決了難題,而在於學生通過字的剖析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教育,更在於通過這麼一個字讓所有人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神奇力量。

還有一個環節也讓我記憶猶新。在第二課時中,我們在體會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一個同學站起來告訴我們:“老師,同學們的掌聲響起得非常快,你看‘驟’字的馬字旁,形容像馬奔跑的速度一樣,説明他們肯定心裏面從來都沒有瞧不起英子,看到她慢吞吞的走上講台,都迫不及待地用掌聲鼓勵她,給她信心!

一節課中,同學們通過抓重點詞,運用字理解析的方法深切地體會了人物內心世界實例很多,把課堂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難道,這還不能足以證明字理的魅力以及它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嗎?

語文課要教的東西的確很多,但是,不能質否的是,它對教育學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關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要你用心去教,一定會收穫無比的快樂。要上好一節課,不光是“備”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背後”下的工夫!

《掌聲》教學反思11

《掌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

全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小英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都是由“掌聲”引起。因此指導學生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詮釋了《課標》關於“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主導思想,讓對話“活”了起來。整堂課,沒有提出什麼瑣碎的問題,而是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1、正確把握課文重點,優化了課堂結構

語文課不像數學課那樣層次清楚,,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它融整體層次性的明確和相對的`模糊性為一體,所以語文課特別需要認真設計課堂內容,明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老師講起來才有所側重,學生聽起來才目標明確。這堂課在對課整體步驟安排中,沒有循規蹈矩地依照事情的發展按部就班。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後來的小英對比。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學生體會出小英孤獨、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來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過讓學生朗讀使學生感受到小英快樂的情感。雖然沒有刻意把兩段進行對比,但學生已經在心裏對比出前後兩次情感的巨大差異。然後,再讓學生找找小英情感變化的原因,學生當然很容易找出是兩次掌聲使小英產生了變化,但學生這時真正感受到的是掌聲對一個殘疾人產生的作用是非常驚人的。在這樣一個隱形的對比當中很輕鬆地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2、注重朗讀,讀得有效。

①讀有要求:對每一環節的朗讀都提出了要求,初讀時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減字。精讀時則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講讀第一段與第四段時讓學生走進文中的字裏行間來感悟英子,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有方向地讀,教學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讀有層次:開始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在給學生足夠時間閲讀課文之後,便結合學生初讀時產生直覺,抓住小英的心理,細讀揣摩,把各種情感體會溶入朗讀讀出了一個豐滿的小英。只是,如果在講完全文後能再指導學生通讀全文的話就更好了。

3、聯繫生活體驗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假如我就是小英,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我説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最後,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掌聲》最後背景音樂.伴隨着音樂,讓我們再次進入了這篇感人的課文中,一起來感受這份感動。巧妙的運用這樣的音樂元素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個更深入瞭解,也便更加充分來掌握課文。

《掌聲》教學反思12

打開語文課本,《掌聲》躍入眼簾。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細膩生動的文筆講述了一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台演講,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剛讀完課文我就被這個短小的故事深深感動,也被小英那戲劇性的生活經歷所吸引。但感動之餘,心底也冒出了不少疑問。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到底該是什麼?是讓學生理解掌聲的深刻含義,還是讓學生了解掌聲所具有的魔幻般的作用。反覆品讀課文後我突然感悟,這掌聲其實只是孩子們當時內心湧動情感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現而已,也許在當時有些孩子是因為同情而鼓掌,有些孩子是因為想鼓勵小英而鼓掌,有些孩子只是被大夥所帶動而鼓掌。在鼓掌的同時,孩子們的內心只有情感在湧動,並沒有思維在深化。於是我決定帶領孩子們透過那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小英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小英的一生中所起的“化學反應,”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起死回生的魔力。

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不少。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也就藉助了“小英自卑——自信”這一情感主線讓學生透過學習相關資料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談話,拉近人文

上課一開始,我先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語(童年是七彩的,夢幻的。你的童年充滿着怎樣的夢想呢?)導入新課,以激起學生學習情趣。這一導入不僅僅挑起了孩子們説話的慾望,也為下文體會小英的童年悲苦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為他們更快地進入主角打下伏筆。

二、加強閲讀教學,放手學生自讀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就讓他們抓住描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幾段話,去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課堂上同一句話,因為閲讀者不同,所以產生的體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孩子們對小英這一人物的瞭解了個透徹也,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把一個心理自卑地盡乎變態的可憐的`小英活生生的擺到了大家的眼前。

三、朗讀教學重視學生情感體驗,讓其融入文章主角。

“聽、説、讀、寫”,朗讀一向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受人重視的一種基本潛力。沒了讀語文就不能稱其為語文。可怎樣才能不露痕跡的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呢?這一向是此刻所有語文老師頭疼的一大難事。指導的太露骨,別人説你技巧性太強,指導得太含蓄,學生又領悟不了。為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便嘗試着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去進行朗讀。為了到達這種“不捅就破”的境界,在指導朗讀時,我也做了層層鋪墊。例如指導朗讀:“。”這一個句子時,我並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説這時小英的情緒如何?我們在朗讀時要讀出什麼感情來。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一點一點的啟發。如此時此刻,我們彷彿能看到,這時低着頭的小英臉上是一副什麼模樣?她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透過這樣一步一步把讀者推進小英的內心世界,來進行感情朗讀。事實證明當學生真正走進了小英的內心,老師不做任何環節上的加工、處理,他也能讀出你想要得到的效果來。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到“透過掌聲我們彷彿能聽到、看到什麼”時,我有目的地滲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昇華文本內函

在理解好課文後,我又讓學生把掌聲化做語言送給身邊最需要掌聲的朋友。這樣,無疑昇華了課文的內函: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又要不惜奉獻自己的“掌聲”。

總之,這一堂課我並沒有在理解“掌聲”的含義上下多少工夫,也沒有在研究孩子們為什麼會送掌聲給小英上費時間。因為我覺得重要的並不是“掌聲”本身,而就應是它背後的力量。

《掌聲》教學反思13

雖然我認為這門課很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在課堂上,我的'語言可以精煉,以避免重複學生的答案,併為課堂節省時間。

2、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以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和發現自己,而教師不應該過多幹預。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僅要成為學生的好向導,還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和提高。

《掌聲》教學反思14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閲讀。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課文、引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閲讀中感知課文大意。

一、課件出示,品味重點語段。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通過出示重點語段,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讀中體會情感,並將關鍵字詞下面點上圓點,讓學生於細微處體味細膩的感情,領會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如出示小英在那次演講前後變化的語段時,抓住“總是默默地”、“一角”來感受小英因身體缺陷而表現出的自卑憂鬱,通過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之大,不但不再憂鬱,而是更加樂觀自信了。再如出示小英上講台之前的表現一段時,抓住了“把頭低了下去”、“猶豫”、“慢吞吞”、“眼圈兒紅了”這些詞語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小英當時痛苦無奈的心情和矛盾心理,也更突顯出緊接着那驟然間響起的掌聲的重要!這當中尤以表現小英神態變化的詞語為重,使學生由表及裏,感受小英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心投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今的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它標誌着語文教學不再是單調地傳授文本知識,而是注重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培養人格。《掌聲》一課情文並茂,加上我動情的講述,感染打動學生則是必然的事情。我在研讀教材時,首先被貫穿全文的“情”打動,課堂上我帶着這樣的“情”全身心地投入,帶領學生產生共鳴,達到移情效果,教會做人的道理。就在學生還沉浸其中時,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再次響起:“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就這樣,以情激情,情中悟理,給人美的享受,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不光是上了一節語文課,更是上了一節思想品德課。在這裏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課堂氣氛和諧而美好!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小英同學,自己體會怎樣説,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而且,當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課堂教學“唱響了愛的旋律”。初讀課文感知“愛”,細讀課文體驗“愛”,生活拓展抒發“愛”。使我們感受到,不僅是在學習一篇課文,讀懂一個故事,而且在發現人間的真情,呼喚愛的奉獻。

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閲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三、妙設情境,把“小英”請進課堂。

把“此時此刻,小英有太多的話想説,她想説……她想説……”改成“此時此刻,你就是小英,你有太多的話想説,你想説……你想説……”我想: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淨化了學生的靈魂,是課堂教學中閃亮的一筆!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9

吳老師所執教的這堂習作指導課,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指導習作上有了較大地突破。

第一,關注情感的激發。贊可夫説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要讓學生寫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讓學生樂於動筆。本堂課的教學,教者注意通過交流課件演示、片斷引導、語言激勵等手段激發學生習作慾望,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習作訓練之中。

第二,關注思路的開拓。葉聖陶曾經説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作文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一篇習作的完成必須經歷從思維到表達的過程,想好是寫好的前提。據此,課上,吳老師努力在引導學生“寫法”上下了功夫: 1,先是讓學生回憶過去有關“趣”事,觸發習作興奮點,讓學生浮想聯翩;接着通過片斷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引發,並且通過“温馨小提示”啟發學生把想要寫的情節説具體。2,採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讓學生欣賞,指導寫景、寫人的先後順序,這樣一步一步地展開學生的思路,放飛的思想。

第三,關注引導自由、有創意地表達。課上,老師注意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以童心、童趣對待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重視對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努力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這樣做學生願意打開思維和語言的閘門,更有利於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掌聲》教學反思15

由於我所教的一個班裏也有一個殘疾女孩陳映卉,她是左手殘疾,而本課的內容主要反應殘疾女孩英子的故事,所以在教學前我特地仔細地觀察了她,並側面地瞭解到她的心理狀態,她有點害羞,但由於各科老師都在有意鼓勵她,及同學們對她的幫助,她還沒有脱離班級。我就想借這一課,讓她忘掉自已身體上的不足,讓她有信心有勇氣和同學們一起競爭,在心理上不把自已當成殘疾人看。我也是殘疾人,小時候受到過很多同學的奚落,後來我就一直保守祕密爭取事事做得比正常人還要好,我知道自身的缺憾帶給自已的痛苦有多深,我希望我的班級裏沒有歧視只有愛。

所以這學期初得知轉來的這個女孩是殘疾後,一直很同情,處處鼓勵她,同時也對她嚴格要求,讓她不落人後。上課了,我請同學們讀文,自已説説自已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學生們從英子的變化開始説了。於是我就引導他們讀描寫英子的句子來深入瞭解英子的'內心,瞭解同學們對她的態度,及這種態度帶給英子的力量。大家通過對英子心理的瞭解,又通過對英子能力展示的瞭解,知道了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缺點並不代表着這個人的美與醜。課尾我讓學生們交流自已從英子的變化而想到了什麼,有的同學想到掌聲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個同學改變,所以我們要多給別人鼓掌,像我們班的陳映卉,她雖然手不好,但她很努力一直在進步,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有了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對,要有勇氣戰勝自已才行,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很快樂,還有一個學生許浩在課堂上訴説陳映卉同學剛來時他笑話人家,有時還故意欺負人家,可是人家雖然身體不好但卻一直在努力,自已卻不如人家,以後要向她學習,再也不欺負她了,請陳映卉同學原諒,陳映卉也表明原諒他,並説自已要勇敢面對生活。

看來孩子們從這一課確實學到了很多。看着同學們真誠的眼光和陳映卉充滿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