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8.64K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饒有趣味的兒歌。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受學生們的喜歡。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石萍老師在課前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去收集觀察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她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交流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她緊緊圍繞“植物媽媽有哪些傳播種子的辦法”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去讀課文,去思考,去交流,儘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展示的平台,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她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整個教學活動,她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

在第三小節課文的教學中,實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於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繫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她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學生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為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過去,我們在閲讀教學中常常過於煩瑣地分析課文。現在呢?教師的講少了很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這又使許多語文課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弱化了對錶達方法的領悟。而石老師既強調了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又抓住了詞語訓練,抓住了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讓學生逐漸懂得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各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本組的主題,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孩子們課上在對於傳播種子的方法進行討論的時候體會自主尋求答案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問、評、議等去實現課前的設計;課上還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總的來説本課教學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總結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做法較為滿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於是在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入情入境地理解蒲公英寶寶紛紛出發旅行的場景,我設計了情境,讓學生扮演即將出發的蒲公英寶寶,做“蒲公英娃娃飛呀飛呀,飛到(),()就是它的家。”這樣的説話練習。……在瞭解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教程中,我還讓學生根據扮演蒼耳和小動物,來表演它們之間的對話,學生們也甚是投入。利用二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欲,將原來有點沉悶的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也十分喜歡。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針對本課圖文結合的安排,我先讓孩子們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自由説説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由激情的導語和形象優美的圖片中,理解“降落傘、紛紛”等詞,掌握“只要……就……”句式,一直到全體總動員一起表演。一環扣一環的設計,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拓展延伸,豐富課堂

教材並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我根據孩子對植物很感興趣的特點,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了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然後回到課堂,以教材為依託,將生活實際和課本知識有機地結合。在教學時,我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在拓展運用時我還模仿課文自己編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細細品味: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大自然中無窮的奧祕。

不過,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在自己精心準備了以後,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雖然課堂表演的環節甚是熱鬧,可是在創設情境中,自己也沒有深思熟慮過,讓孩子根據表演的自然而坐下,而不是老師強制性地下令坐下。

2、由於上課內容安排緊湊,但有些環節還未來得及細緻化,缺少評價的環節。

3、無論是讀書,還是討論,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這樣學習才會有成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改進,爭取更大的進步。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都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為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充分地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我告訴學生“詞語寶寶要回家了,請同學們把他們送回家。”“如果讀好了,詞語寶寶就回家了。”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閲讀產生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的閲讀提供了內因條件。我把學生當作駕駛員,以對駕駛技術的評價來代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使學生完全沉浸在送詞語寶寶的樂趣之中,消除了學生對自己朗讀水平的擔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營造了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更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欲。整個課堂,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很高,真正實現了“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但整堂課上完後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會搶學生的話題,學生對一些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滲透,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是的,在每次課堂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下一堂課我會努力去做的。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藉”。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發現,兒歌的最後寫道:“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這裏給老師和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能誘發學生積極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前大膽地先讓學生去大自然採集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也把課堂先給小朋友自己,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彙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課堂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中,我能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落實了新課程中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要求。但是,因為教學中導入課題部分學生説得比較多,後面教學時間不夠,原來設計的讓小組內的同學自己選擇喜歡的一種植物,在四人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小夥伴幫助這一環節沒辦法進行了,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實踐,吸收更多的新課程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於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繫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他們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凋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為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過去,我們在閲讀教學中常常過於煩瑣地分析課文。現在暱?教師的講少了很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這又使許多語文課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弱化了對錶達方法的領悟。我覺得,我們既要強調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又要抓住詞語訓練,抓住對語言文字的領悟,使學生逐漸懂得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

【設計理念】

教師秉着“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目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性。創立出新的“讓我們自己學”的教學模式,即:“創設情境我想學——讓我們自己去學——我們學會了(我們會學了)──我們還想學。”從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習才不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使他們能夠愉快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全詩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擬人手法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識為內容的課文。教學本課,可以讓學生從優美的詩句中獲得一些植物知識,從而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細心觀察事物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提出的有關第一學段的閲讀目標指出:“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採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孩子的情感參與認識活動,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使情感溶入課堂,達到“教”與“學”有效統一的最高境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並能用“準備”“已經”造句。

2、理解詩句,瞭解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能正確地背誦課文。

4、通過朗讀、説話的訓練,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瞭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若干個內裝蒼耳實物的信封、圖片。

【教學特色】

運用新的教學模式,藉助多媒體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文中詞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我想學”的氛圍,導入新課。

1、由課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植物媽媽做什麼事有辦法?有什麼辦法呢?請看大屏幕。

(評析:由於城裏的孩子沒有見過大自然中的有些植物,教師在上課時播放課件讓孩子通過動畫畫面,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此直觀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個個睜大眼睛看着迷人的畫面,那種求知的慾望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在這樣的情境下開始一節課的教學,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2、學習課文第二節:

植物媽媽幹什麼事有辦法?傳播種子讓孩子到哪兒?(板書:傳播種子。)請學生看課文,自己讀讀課文第一節找一個詞概括。(板書:四海為家。)理解四海為家的含義:到處生根發芽。

二、教師恰當引導,為真正做到“讓我們自己學”奠定基礎

1、學習第二節:

植物媽媽用什麼辦法讓孩子們四海為家呢?我們先來學習第二節。

課件出示第二節詩句,誰來讀讀?(指名讀)這一節介紹了什麼植物?老師把蒲公英媽媽帶來了。(貼圖)蒲公英媽媽用什麼方法讓自己的孩子四海為家的?請小朋友看書讀第二節,用筆把不懂的.地方劃下來。

2、學生自由提問:

⑴ 大家提出這麼多問題,説明小朋友都開動了腦筋。那麼我們來議一議,一起來解決這些難題。

⑵ 娃娃指的是誰?降落傘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比作降落傘?準備是什麼意思?(小朋友你們有毛衣嗎?誰給你織的?你們的媽媽早早地把毛衣織好,等到天冷就給你們穿上。那麼蒲公英的媽媽也和你們的媽媽一樣,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準備好了降落傘。光有降落傘行嗎?蒲公英媽媽靠什麼傳播種子?(板書:風吹)誰能用“準備”説一句話?)“紛紛出發”是什麼意思?(出示網頁課件,理解紛紛是接二連三的意思。)

(評析:畫面中已擬人化的蒲公英隨風飄舞,接二連三地紛紛出發。孩子在輕鬆的音樂中欣賞可愛的動畫。如此新穎、獨特的多媒體課件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也使教學氛圍輕鬆、愉快。)

⑶ 教師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媽媽給你們準備了降落傘,微風一吹,你就飄啊、飄啊,你能飄到哪兒?

(播發課件“紛紛出發”,發散學生思維、練習説話。)

3、過渡:

説得真好,蒲公英是多麼可愛!多麼勇敢啊!能在公園、田野安家落户,他們的媽媽真高興啊!誰能讀出這種感情?(板書:讀)(網頁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節。)指導朗讀。範讀、(把加點的詞稍微加重點語氣讀。)試讀、比賽讀、齊讀。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放在(1—2年級)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因此,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興趣,營造一種“我要讀”的氛圍。)

4、你們讀得真不錯,那麼這一節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5、總結學法,這一節學得不錯,讓我們回憶一下是怎樣學懂這一節的?

三、在“讓我們自己學”的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體驗

1、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三節,(網頁課件出示課文第三節。)指名讀,看這一節介紹了哪一種植物?(貼圖)請大家自己讀、劃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同座互相議一議,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

2、“鎧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鐵衣,在這裏指什麼?

請你們打開小紙包,這就是蒼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麼感覺?(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覺。)再仔細看看,每根刺上有鈎。你們想一想“帶刺的鎧甲”指的是什麼?(蒼耳種子外面的硬殼,板畫:)蒼耳“帶刺的鎧甲”有什麼用呢?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1~2年級)綜合性學習中提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這裏,教師利用蒼耳的實物,讓學生觀察,再把蒼耳粘在衣服上。這樣的親自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3、蒼耳能在田野山窪中多高興啊!請你們當蒼耳子,讀出這種高興勁兒。(指名讀、齊讀。)這一節告訴我們什麼?

四、在“我們學會了”什麼中,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1、請同學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課文第四節,看看豌豆媽媽是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四海為家的?(貼圖)

2、網頁課件出示填空:

(教師板畫豆莢及板書太陽曬。)

太陽是怎樣幫助豌豆媽媽傳播種子的呢?

(網頁課件出示經過擬人化的豌豆從豆莢中蹦出的場景。)

(評析:學生通過觀看豆莢炸開,豌豆們一個接一個從豆莢中跳出,手拉着手跳到田野裏的擬人動畫效果,理解到豌豆種子離開媽媽時的高興心情,也為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作了鋪墊。)

3、比較句子: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第二句好在哪兒?(寫出了聲音及孩子們高興的心情。)指導朗讀。

4、結合板書,學到這兒,我們認識了三位植物媽媽,你們喜歡她們嗎?請你們看板書,喜歡哪個媽媽就試背哪個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們還想學”

1、師小結:

植物媽媽的辦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細觀察、勤動腦筋、多看課外書就能得到。我們一起朗讀最後一節。為什麼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是不是就這幾種?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播種子的方法?

教師點擊主頁,帶領學生上《中國科普博覽生命奧祕網》瞭解種子傳播的奧祕,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同時也為課後編詩歌奠定基礎。

3、師總結:

我們小朋友以後要養成勤學習、愛思考、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識,探索它們的奧祕!

4、作業超市:

三項作業任選一項。

⑴ 我是小詩人:

試着把網上看到的或聽到的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按課文第二節的樣子,編一段詩歌。

⑵ 我是朗誦家:

把自己喜歡的幾節有表情地背給爸爸媽媽聽。

⑶ 我是小畫家:

試着把學過的詩歌畫下來,佈置教室。

(評析:“作業超市”增加了課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大家更感受到了網絡帶給他們的快樂。)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秉着“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目的,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性。在平時的教研中,教師經常説要以學生為主體。那麼學生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教師又該怎樣去滿足學生的需要呢?等等。這些一直是大家共同探討的課題。日前,根據教學實踐摸索了一套新的教學模式,即:“我們想學——讓我們自己學——我們學會了(我們會學了)——我們還想學。”這一教學模式旨在以學生的需要為目的,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因此,學習沒有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反而使他們能夠愉快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我想在本課教學中,我多次創設情境,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進入到學習的角色。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形成“我想學”的課堂氛圍。讓我們自己學、學生有了“我們想學”的前提,教師就應正確引導,使之變為“讓我們自己學”。在這裏可從幾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及時總結方法,為下一環節的“我們學會了”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我們學會了”指的是學生經過自己去學和老師的點撥,理解了課文,掌握了知識。教學中我經常問:“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你明白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等等,讓學生結合已學過的知識暢所欲言。然後再問:“從哪兒體會到的?”“你是怎樣讀懂的?”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再讓學生有條理地回答。這樣一來不同的學生理解的角度不同,體會也不同,只要合乎情理都應給予肯定。“我們學會了”指的是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能融會貫通。

我們還想學、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具備了一些學習方法,必然還想去學。教師應保護學生的求知慾望,做好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的指導。新穎獨特的作業,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為他們的終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在課堂上教師要“以人為本”,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目的,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始終把他們擺在主體地位。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性,把他們早日培養成才。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兒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語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閲讀材料喜聞樂見。

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很多,但學生平時並不是很瞭解,所以這堂課通過讓學生觀察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的傳播方法,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課後我佈置讓學生繼續觀察還有哪些植物用哪些辦法傳播種子,意在培養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落實到生活實踐當中,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通過自己的觀察、詢問、查找等方法去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第二節課彙報的時候,孩子們查到了不少植物的傳播方法,比如:春天柳絮飄飛,靠風傳播;鳳仙花果實成熟後炸裂,用這種方法把種子送到遠方。榆樹、松樹的種子長有小小的翅膀,可以藉助風飛向四面八方。鬼針草靠掛住動物的皮毛傳播種子等等。彙報交流的時候非常踴躍,從孩子們臉上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收穫知識的快樂。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今後的語文教學,我將根據文本的特點和教學需要設計恰當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學習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逐步培養孩子們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6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的閲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我來猜”這個遊戲:(伴着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對此感覺很新奇,興趣特別的濃厚,猜的很積極,接着老師引導學生: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着美麗的大自然,裝扮着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

二、自讀自悟培養能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着圖片學生理解課文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儘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閲讀實踐的過程。如初學課文的時候,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畫一畫、再想想、最後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麼。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3節,學生自己學習第4節。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藉助媒體加深理解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也越來越廣了,在這篇課文中,我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理解了句子,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不但輕鬆的學完了課文,學生也對這幾種。種子傳播方式記憶憂新。

如何寫《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從題目到內容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

10月11日第二節,我上了展示課《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教學時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注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把向書本學習和向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是: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讀這首詩,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識的慾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我的教學思路是先出示課題,引發學生思考,再帶着問題自由學文,檢查反饋。第三步,小組合作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小節,弄懂植物是怎麼傳播種子的。第四步是隨學生理解詞語,指導朗讀。第五步是課外延伸,指導背誦。

教學時,我用新穎、形象的課件演示三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情形,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和小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題性和個性差異,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注重細節的引導,如教學蒼耳媽媽傳播種子時,我拿除了城裏孩子很少看到的蒼耳,讓學生用手摸摸談感覺,然後粘在一個學生衣服上,問學生他的衣服怎麼了,學生説他的衣服上粘住了一個蒼耳,我接着問學生除了用粘住外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表示,學生馬上想到了課文中的“掛住”這個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這個詞。在學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時,觀看課件後,我適時地引導學生談談喜歡蒲公英的理由,有的説:“蒲公英毛茸茸的,白白的,好像一個個小降落傘。”有的説:“蒲公英白白的,輕輕的飄蕩,好像一朵朵雪花飄啊飄。”—課堂氣氛很活躍。

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與教學設計有些不符,教學流程出現重複紊亂。

2、孩子們的思維發散性還不夠強,教師要注重提問的引導,要避免一問到底,不能束縛學生思維。要一步步引導學生自瀆自悟。

3、老師的語言面貌要適應低年級的特點,要親切、温柔,教態和藹。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要注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當發現有孩子讀得好時可以讓其他孩子像他那樣地讀,讓學生當榜樣,不要錯失良機。

4、課前應該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蒐集與植物傳播種子有關的資料,課堂上學生交流起來才會有東西可談。

5、教師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但表揚面要更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堂新近教師展示課,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也得到了許多優秀老師的評點,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新進教師會更快地成長起來。

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 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3、 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4、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課外拓展是語文實踐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課前的準備性學習和課後的延伸性學習,這是個大語文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會,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比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的準備性學習,我除了讓學生完成預習課文等常規性任務外還讓學生圍繞“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一主題蒐集資料,要求為蒐集的文字資料畫上簡單的圖片,或為圖片寫上簡介。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知識基礎、經驗背景。課後延伸性學習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接着我對學生説:“同學們剛才提到的這些植物媽媽悄悄跟我説,很希望咱們班的小作家用課文中的方法誇一誇她們。

此時,學生興趣盎然,他們根據自己所獲得的資料特點在內化課文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對資料進行修改、補充、完善,並在小組內交流,在無拘無束中相互表達、評價、取長補短。我這時成了傾聽者、指導者,從學生一張張激動的`小臉上,我看到了創造的樂趣,體會到語文素養的培養並不是遙不可及。我欣喜地發現個學生們寫的小兒歌富有趣味性、教育性、知識性,而且運用了許多課文中的詞語。

如:椰子媽媽真有辦法,她給孩子穿上救生衣,只要隨着海水漂流,就能到天涯海角。又如:櫻桃媽媽更有辦法,她給孩子穿上鮮紅的外套,只要被鳥兒吞下,就能到處安家。

由以上可以看出,無論是課前的準備還是課後的延伸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通過實踐操作完成。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潛能,鞏固了知識,生成了智慧。長此以往,這種實踐的量的積累會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8

植物王國十分有意思,《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讀起來充滿文字情趣的兒歌。兒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和內容層層遞進的文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閲讀材料喜聞樂見。從這一課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從題目到內容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如,在學習課文“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着風紛紛出發。”在感知內容的意思時,作為教師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會怎樣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家?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這樣,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相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在加工與再創造。通過多種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語言思維,豐富想象力。

另外,這節課,我抓住了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對仔細觀察大自然好習慣的教育,課後還佈置學生去調查別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畢竟是一種實踐過程,難免出現偏差和不妥之處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例如:在學生進行新知識彙報時,我沒能認真地聆聽學生的講解。不夠注重細節,給學生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導性。當學生缺乏朗讀技巧的時候,教師可以示範或者請“小指導員”進行引導,以及學生不敢對某一知識進行提問和展示時,教師可以自行指定等。教師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但表揚面要更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可見運用教育機智方面還需要自我發覺和培養。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9

執教《植物媽媽有辦法》這課時,設計要精巧,安排要周密,目標要到位,效果才會明顯,在這堂課中要較好地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語文技能和語言訓練的量要大。

要很好地體現語文的“學科性”,語文課首先要做的並且必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進行語文技能(聽、説、讀、寫等)和語言文字(字、詞、句、篇等)的訓練。為此,在這堂課中

①要經過指導感情朗讀體現“讀的訓練”。

②要求學生背誦體現“背的訓練”。

③利用句式:“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離開媽媽”練習説話體現“説的訓練”。

④經過不一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體現“詞的訓練”。

⑤經過句子比較體現“句的訓練”。

2、學生個體活動的機會要多。

在課堂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都進取、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適時地調配、鼓勵和供給學生活動的機會。如:讓學生“自由讀”“表演讀”“自學”“小組討論”,經過這些個體活動,培養學生自學本事,發展學生的個性。僅有在這種個體活動中,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投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滲透學法指導。

“教是為了到達用不着教”,“到達用不着教”的唯一辦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是這堂課教學的最高境界。為此,在這堂課教學中要十分突出學習方法的總結、提高與運用。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0

【設計理由】

這是一篇寓科學知識於其中的短小有趣的詩歌。文章形象生動,使深奧的科學道理以形象的方式出現,深得孩子的喜歡。另外,由於詩文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教學的教材。因此,我在設計時也有意識地注重朗讀的訓練。

關於植物的知識,孩子們知道的並不多,因此,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我建議學生看一些介紹植物的書籍,蒐集有關植物的知識。

【教學構想】

藉助電腦、音樂、板畫事物展示及教師生動有感染力的描繪性語言,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通過摸一摸,吹一吹,聽一聽,在體悟中理解課文內容,在體驗中有感情朗讀,在感受中學會表達。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 知道植物種子的傳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和擬人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趣味猜猜猜:

伴着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

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着美麗的大自然,裝扮着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鋪設感情基調

1、自讀思考:

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着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麼?

生答:我讀的是,我好像看到了;聞到了;聽到了;摸到了。

三、總體感知,講讀第一小節

孩子長大了,是不是一定要離開媽媽?你從詩中哪一個字明白這個道理的?

1、教學多音字得。

(出示三個句子。)誰能為句中的三個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並讀一讀。

2、孩子指的是什麼?什麼叫四海為家?

3、指導朗讀:

(讀出疑問的語氣。)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辦法?

四、細讀欣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優美語言

1、情境導入:

你想知道植物旅行的方法嗎?想去田野裏看一看嗎?閉上眼睛,跟我一起走進美麗的田野──

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樂錄像片,教師伴着生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動情地朗誦二至四小節。

2、帶着對錄像片的回味,自讀二至四小節:

你最喜歡哪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講解這些內容,不必按順序。)

3、設置情景,欣賞蒲公英:

⑴ 設境賞景,體會詞義:

將從田野中採來的蒲公英呈現,觀察它的形態;然後讓學生試着吹一吹,一邊吹一邊觀察,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它的種子是怎樣飛出去的?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你能用什麼詞來代替紛紛?

⑵ 緣語生像,模仿練習:

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用上紛紛呢?

播放錄像片斷1:

下課了,孩子們伴着歡快的音樂紛紛從教室裏湧出來,度過愉快的課間十分鐘。

根據錄像補充句子:下課鈴響了。

播放錄像片斷2:

秋天到了,樹葉紛紛往下落,燕子紛紛飛向南方。

根據錄像,説一句或幾句話。

⑶ 學以致用,實踐創作。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運用紛紛説一句或幾句話嗎?

4、體會蒼耳和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

⑴ 蒼耳:

誰喜歡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為什麼?

出示蒼耳實物,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帶刺的鎧甲,體會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妙處。

⑵ 豌豆:

你為什麼喜歡豌豆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指導朗讀: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讀出豌豆寶寶離開時的快樂、可愛。)

5、啟發思考,訓練發散思維;創作實踐,學習體會詩的語言:

⑴ 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傳播種子的方法?

如:椰子樹利用自己的位置優勢,果實成熟後靠流動的海水傳播種子;柳樹的柳絮也靠風來傳播

⑵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這麼多,那這首詩可以再寫長一點.你能照着詩的格式自己寫一段詩嗎?

6、課堂小結,激發想象,進行言語交際訓練:

這首詩學完了,看着課題,你想對植物媽媽説些什麼?你能向同學或家長介紹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

7、結語:

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裏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8、課外作業:

蒐集有關植物的知識,在課外和大家交流。

【課後反思】

整個教案的設計,就我自己來説,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鍾情於課文的朗讀,因此,似乎反而對課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表現得理解並不是特別透徹,這一點看來還應在其他課文的教學時引起重視。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的閲讀。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着圖片學生理解課文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掌握了本課生字後,我就叫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思考。學生認讀生字後,我就設計邊讀邊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圖片。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畫一畫、再想想、最後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麼,再練習把這節讀好。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領着學生學習第3節,第4節學生自己學習。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學完本課,我還進行了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回家與父母交流,動筆寫一篇日記,介紹你瞭解到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可以編一首詩歌介紹,學生興趣很高。本節課上的很開心。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讀起來琅琅上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蒲公英、蒼耳、豆莢等植物的認識各抒已見。

我在講蒼耳媽媽是怎樣把孩子送走這一段時。突然一個叫小男聲打斷了我小講課。“老師,蒼耳是不是像耳朵一樣的東西,它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呀?”一個小男孩怯怯地問。

“蒼耳不像耳朵,它是小小的……”我不禁驚詫於孩子天真的提問了。小時候我也見過蒼耳,蒼耳掛住我的衣服,多有趣。可現在,僅僅讓我用語言來描述,顯得多麼蒼白。

我正思考着怎樣回答。忽然,一個聲音傳來:“老師,我知道”。剛從農村轉學的賀佳銘舉起了手,“蒼耳是綠色的,橢圓形的,外邊有許多小刺,可掛在衣服上,可好玩了!昨天老師讓咱們預習,我知道今天咱們要講這一課,我拿了一些”説着,他像變魔術一樣從抽屜裏拿出了一株蒼耳,上面密密麻麻地結了許多蒼耳,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一起,紛紛説:“給我看看,給我看看!”王剛很開心:“每人一顆,不準用手拿,可扎手呢!”説完,他一顆顆地扔向同學。哦,聰明的學生,蒼耳已掛在同學們的袖子上,衣服上了……

接着,王剛又像小博士一樣,給大家講了豆莢,什麼毛豆莢啦、綠豆莢啦等等,講得一臉自豪。同學們向他投來了羨慕的眼光,這節課中他也學地特別的認真。哦,不同的生活經歷,帶給王剛不同的審美體驗。這一課,他背得特別快,特別熟練。

課下,回味課上的情景,讓我常常的體會到,學生的.審美個性差異與其不同的生活經歷有密切的關係,學生的審美欣賞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過程,而是對作品的再度體驗、再創造的過程,它伴隨着豐富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這些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的展開要以生活體驗和生活情感為基礎,沒有這一基礎,想象的翅膀就飛不起來,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會流於膚淺。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覺得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很喜歡讀,但對蒼耳等植物的審美感受,由於沒有切身的生活體驗,僅僅停留在課本描繪的字裏行間。而賀佳銘,因為生活在農村,經常於這些植物打交道,才有了比較深刻的審美感受。可見,不同的生活經歷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藴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資料淺顯易懂。

全詩共有五小節,第1節激發學生思考: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第2、3、4節運用擬人的手法,分別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第5節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發現新知識。課文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科學道理藴含其中,孩子們很容易被吸引,並且文中介紹的資料大多數的學生有必須的瞭解和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抓住詩歌資料充滿情趣的特點進行朗讀的指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在多讀且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藴含的知識。還設計了在讀中感悟的環節,課上我借用動畫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總結這節課的教學比較滿意的地方有:

一、以談話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趣味,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齊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本中。

二、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初讀課文,讓學生標出小節,並找出該文章中寫了集中植物?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閲讀熱情,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本事。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為培養孩子們的質疑本事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為了幫忙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齊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經過反覆朗讀體會,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並添加課外拓展,蒲公英娃娃飛到了哪裏?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理解,並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本事、思維本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不滿意的地方有:

一、在對本課進行生字講解時,沒有給學生太多自主學習的權利,在講組詞時,只是直接出示課件給出組詞,而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本事,讓學生去主動組詞。

二、在對紛紛,四海為家等一些詞語的講解時,講的太書面化,應當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講解,比如説造句,或者讓學生演示等講解方式。

綜上所述,在以後的講課過程中,好的教學方式要繼續發揚,不足的地方要加強學習,找到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4

《植物媽媽有辦法》以詩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集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於一身,深受師生的喜愛。在備課、試講、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以“如何體現新課標鮮明的人本位思想,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真正促使學生的發展”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成長。

首先我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朗讀全詩,初步感知全詩的內容,這是引導學生體驗自己學習的成果,看到學習的成效,產生對自學的心理認同。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詩怎麼樣?這個問題指向學生對全詩的整體的初步感受,學生能朦朦朧朧地感覺這首詩好美、有趣,於是我順勢引導:“為什麼這首詩會給我們這樣的'感受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

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採取幻燈演示、動作表演、想像體會、朗讀表達等方式充分調動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親歷獲得美、趣、樂的過程,然後我又問:“你現在覺得這首詩怎麼樣?”學生説:“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聽了!很動聽。”“給了我們很多知識,我覺得很有意義。”同樣的問題,反映出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豐富。這時,我繼續啟發學生:“你能把體會到的這些情感表達出來嗎?選一種你喜歡的讀書方式自己朗讀全詩。”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之後我又加以點撥:“今後拿到喜歡的文章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去讀,享受閲讀的樂趣。”這樣做使學生的情感體驗由對一首詩的關注昇華到對閲讀樂趣的體會,對學生的發展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説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一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閲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課堂是師生、生生全方位互動的場所,這種互動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老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敏感、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錘鍊。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閲讀。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本年段研究的小專題,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説説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閲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統一發展。

三、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編寫詩歌的能力。

我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收集一些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我還模仿課文自己編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細細品味,自己也試着編一編詩歌。

為了讓他們上課認真傾聽,我採用了課前講清要求,課中評讀、賽讀,想象閲讀,交流資料、編詩歌等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