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02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愛家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1

《我愛家鄉山和水》這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先明確家鄉湖北的位置,接着讓孩子們先在小組裏説説自己最喜歡去哪兒,目的是讓孩子們瞭解周圍的同學都喜歡去哪兒,多瞭解一些家鄉的地方,自己也在小組裏練習練習.同學們對這個話題也很感興趣,發言也積極,但説的時候注重表面上的感受.可當我讓他們作為小導遊站起來向同學和教師介紹家鄉時卻顯得很茫,後來才知道是説不清家鄉的具體地名.這説明孩子們對自己的家鄉瞭解得不夠多 在課堂教學時,同學們從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方面談到了對於家鄉的環境美和家鄉的特徵,以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最後引導學生也來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家鄉山山水水的美好景色畫下來。

在常規的教學中,我確實忽略了課前的預習與蒐集資料在教學中的作用.總不想增加孩子的負擔,但作為老師,我應該讓孩子課前口頭上向家長了解一些有關家鄉的資料,那樣的話,至少會有多數同學能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做到胸有成竹,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整節課來説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孩子在課堂上有感而發!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2

“有舍才有得,得與舍是辯證統一的。”這是教研員看完我這一課後對我最有啟示的一句話。

為了把教學設計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來,我在教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歌曲前的鋪墊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聽辨找孩子和找媽媽的環節。在教研員的指點下和後來我在其他班的試上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環節對於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學生,確實已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應該直入主題將本課的閃光點──排字、學歌及情感處理髮揚光大。

以前我總認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跟他講愛祖國、驕傲自豪地唱,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因此在情感處理這一環節上我採用了舉例子,如:會演奏某種樂器,會某種別人沒有的本事,或是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腦……,在唱歌的時候想一想自己認為自豪的事情,把他們對自己身邊事物的情感帶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好。

教研員建議我不要繞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學生,同時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首非常大氣的歌曲叫我處理得太小氣了。開始我不太理解,總覺得從學生感興趣的身邊事物出發逐漸過渡到對祖國的熱愛,怎麼會成小氣了呢?

後來我又在其它班級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級試上,這次我把重點放在對歌詞的理解處理上。如:第一句“中國有條大江”我介紹了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江,其長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積佔我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學生聽後驚奇得瞪大雙眼。我看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後馬上問:“長江夠不夠大呀?”學生齊聲有力地迴應道:“大!”在這種氛圍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長江名字時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點放在了“源遠”上,當學生了解到長江從遠古時代久已存在時,再唱這一句時自然就帶有着古老的氣息。

最後一句突出“我”,把驕傲和自豪的感覺進一步昇華。“家鄉”一詞學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給學生分析:家鄉指的是祖國的大家,而不是大連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寬、廣、深一些。經這樣一分析再加上師到位的範唱,這個問題便解決了。

當聽着學生動情的演唱,我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同時對教研員“用音樂本身去打動學生”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處理歌曲時將情感拋到一邊,不厭其煩的逐字逐句的範唱糾正,總抱怨學生不用心,每一處都要講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課的最後貼標籤式的提一兩句,只是走形式而已並沒有收到實效。

在這首歌的教學設計上,我將情感與咬字、吐字還有思想教育三者融為一體,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對歌詞的分析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情感的調動又促進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學生動情的演唱中無痕的滲透到每一個學生心中。

這時我才真正理解《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三維目標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關係。而且應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要的層面上,而我們以前的錯誤卻是把知識技能放在主線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學生喜歡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的尷尬局面。要想讓課改真正見到實效,教師必須先從理念上轉變,然後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有了更真實直接地認識之後才能使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更加深刻,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和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要雙管齊下,同時還要不斷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使二者能相互促進。只有這樣,課改才不會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號而已,我們的音樂教育才會真正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3

一、主題由來

《綱要》提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鄉土教育是最具體的,幼兒每天生活在其中,是幼兒隨時隨地能感受到的事、物、景,尤其是家鄉的特產、家鄉的景物,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等,都是幼兒可見可聞並且可以接受的,對於鄉土文化及傳統的親切感,是愛家鄉是愛祖國的基礎和準備。浦城位於三省交界處,有着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物產豐富,小吃特別好吃,這就藴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對於浦城的一些歷史故事,孩子們興趣也非常濃厚,他們渴望瞭解更多有關家鄉的知識。為了滿足孩子的興趣,增強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我們開展了“我愛家鄉——浦城”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以集中教學與區域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題環境創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二、主題網絡圖

我愛家鄉——浦城

家鄉新變化

家鄉的文化

家鄉的特產

1、家鄉特產展覽會

2、製作豆腐丸

3、家鄉特產分享會

1、我們居住的地方

2、數高樓

3、家鄉的昨天今天明天

4、家鄉環保小衞士

1、古琴欣賞

2、剪紙

3、親親木樨情

4、家鄉的童謠

三、主題環境的創設

1、設立主題展板,“小小攝影展”。將收集到的浦城風景片進行裝飾整理後,張貼在主題牆上,讓幼兒互相介紹交流。

2、幼兒運用繪畫、摺紙、剪貼畫、泥塑等不同的形式創造出了“老浦城”、“新浦城”、“未來的浦城”等各種各樣的作品,豐富了主題牆。

3、家長幫忙收集有關浦城文化的剪報和圖片,用於裝飾主題牆“浦城文化”。

4、收集浦城各地的特產,佈置“浦城特產展覽會”,讓幼兒互相介紹。

四、主題區域活動材料的製作與投放

活動區

區域名稱

分化材料名稱

製作

玩法

勞作區

1、揀桂花

用各種顏色的皺紋紙製作成有雜質的桂花。

讓幼兒把橙色皺紋紙製作成的桂花挑揀出來。

2、加工酸棗糕

提供褐色廢舊紙片和包裝袋。

讓幼兒剪好酸棗糕後進行包裝。

益智區

1、拼圖

打印浦城地圖,並分割成多份。

讓幼兒按原圖進行拼擺。

2、特產排排隊

彩印浦城的各種特產

讓幼兒按照各種規律進行排序。

3、動物新村

製作樓房地圖,各種小動物貼紙。

讓幼兒根據動物貼紙後的門牌號把動物送回家。

語言區

浦城日報

製作浦城日報,分“浦城童謠”、“浦城風光”、“浦城新聞”等板塊。

讓幼兒閲讀和介紹。

美工區

1、裝飾紙盤

2、泥塑房子

3、摺紙——平房

4、剪紙

5、沙畫——夜晚的浦城

6、形狀拼貼房子

7、紙盒製作房子

8、撕貼高樓

9、想象畫——未來的浦城

五、活動反思

在“我愛家鄉——浦城”主題活動中,我們以“家鄉”為主線,把集中活動、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三者整合在一起,通過參觀、收集、觀察、介紹,進而進行設計、裝飾、藝術創作等多種形式,促進幼兒對家鄉的瞭解,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本次活動開展中有優點也有不足。

主題活動中的優點有:

1、主題環境創設充分幼兒的主動性。設立的主題展板“小小攝影展”、“新浦城”、“老浦城”、“未來的浦城”、“浦城文化”“浦城特產展覽會”等都是通過幼兒收集照片、圖片,以及幼兒的創作作品佈置而來的。並且教室的牆面佈置形式多樣化有有繪畫、有調查表、有照片等等。

2、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特別是在語言區和美工區中。語言區:我們在語言區中投放了一個活動展板“浦城日報”,其中包括“浦城新聞”、“浦城童謠”、“浦城風光”、“好故事天天見”等,這是一個活動的版塊,可以定期更換內容,讓幼兒有更豐富的認識。並且把語言區和角色區結合,開展“小導遊”活動,定期更換“浦城風光”的圖片,讓幼兒學會介紹不同景點的風景,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美工區:我們設置了四個不同的材料擺放處,分別是材料超市、變廢為寶、DIY手工坊和小巧手大智慧。美工材料擺放合理,幼兒取放方便。特別是小巧手大智慧的美工材料的擺放,分成十籃,每個籃子上貼上數字標籤,在擺放玩具的地墊上也貼上數字標籤,這樣幼兒能夠很好地整理玩具,並且還能認識到數字1—10的排序。美工材料一次不投放太多,定期更換,玩具看起來擺放得更加整齊了。並且有部分的分化此材料中,我們還投放了書本。比如説,泥塑的分化材料和皺紋紙卷貼畫的分化材料,我們就投放了書本,讓幼兒學會看書,按照書本上的步驟圖進行創作,這樣幼兒還能自主進行學習,並且學習到的是方法,給老師省了不少力氣。可見,在一些分化玩具中,教師可以投放相應的步驟圖或者是操作圖,可以讓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只是要認真考慮步驟圖的合理性與適用性。

3、家園配合。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本主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家庭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多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幼兒、教師、家長及家庭、都包容在課程資源網中,讓幼兒充分和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有意義的互動。家長帶幼兒去參加浦城各地的風景,收集風景圖片,介紹浦城當地的文化,學習浦城童謠,親子製作房子,幫忙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認真填寫比童年的調查問卷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本次主題活動的成功之處。

主題活動中的不足和改進:

1、各區角的設置還不夠合理,有時會相互干擾。儘管我們已經儘可能地合理擺放區域,但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説我們在表演區播放音樂時比較容易影響益智區的寶寶進行操作,益智區的寶寶不能安靜操作,並且很想觀看。而創意區的寶寶和科學區的寶寶也會有互動。有好幾次我發現有的寶寶把創意區中的吸管插入紙杯中,他們開始玩起了賣飲料的角色遊戲,並且賣給旁邊的科學區的寶寶。這種相互干擾要怎樣才能變得更加合理呢?我想,如果這時候旁邊的區域是娃娃家,也許就很合情合理了。並且區域之間小朋友會進行更好的互動。

2、本次主題活動沒有開展浦城特色小吃店。幼兒在參與豆腐丸的製作等活動中,興趣是很高的。其實把浦城的一些小吃用不同的材料讓幼兒一起製作出來,還可以作為角色遊戲——小吃店的材料。

3、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展中,剪紙活動開展較不順利,幼兒的剪紙活動經驗還不夠豐富,在指導幼兒進行剪紙活動中,遇到了很到的困難,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得也有限。如果能開展一個親子剪紙大賽,也許會讓幼兒的剪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總之,開展本次主題活動中,通過區域設置,環境創設等,我們付出了很多,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相信這些都是我工作過程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後,我們還是會更加努力,希望我們所做能讓幼兒有更多的知識積累和情感體驗,並且收穫更多的快樂!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4

《我愛家鄉的柿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敍文,作者在文中讚美了家鄉的大柿子,記敍了跟小夥伴一起摘柿子的快樂情景,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閲讀了教材及參考,幵多次迚行了復備。在執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繼續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能夠説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現以此課為例,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整節課,我都能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他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直接迚入本課要解決的教學重點,即課後第一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了許多重點的語句。我抓住學生的發言迚行提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體會課文內容的目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礎上談出理解。

2、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很多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柿子樣子的語句體會比較深,為了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我多次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在這不斷地“練習”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了,對於本文思想感情的領會也越來越準確了!

3、能夠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迚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本篇課文在描寫摘柿子的過程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來表現爬樹高手敏捷而又嫻熟的動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在乢上把所有動詞都圈了出來,然後引導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提示學生在自己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

(二) 需要改迚的地方:

1、對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夠。

本篇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分配的時間幾乎是均等的,這就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幵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課文時,我總是讓學生按照“讀課文——找重點語句——談體會——練習朗讀”的順序和模式來學習,教學策略很是單一。如果能夠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迚行教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收穫會更大,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將更加活躍。

2、缺少學法的滲透與訓練。

這節課的學習,主要側重在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每個教學環節都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大柿子的喜愛”,而忽視了對學生閲讀方法的培養與訓練。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抓住“黃燦燦”這個詞引導學生複習ABB式詞語、抓住“猶如童話王國中的金色皇冠”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學生的收穫會更多。

3、問題過多、過碎,缺少整合。

本節課,在理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時,為了使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迚行深入體會,我接二連三地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説明自己的備課還缺少一份精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閲讀能力還缺少培養和指導。應該教會他們怎樣抓住重點詞句迚行彙報以及正確的彙報順序,教師僅僅給予適當的點撥就可以了。只有這樣,加以時日,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水平才會逐步提高。

4、對年段教學目標缺少了解。

在引導學生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我把“抓重點句”的方法作為了新知識教給了學生。殊不知,這一知識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是由於對各個年段的教學目標不甚瞭解,致使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缺少了實效。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再次出現,我會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段提出的要求,幵多與組內的張彤、楊愛靜兩位老師迚行交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實效。

面對自己在教學方面上存在的問題,我會用心向組裏老師學習、請教,幵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迚,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積累經驗、鍛鍊能力,使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提高!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5

本課意在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本人在教學中通過小導遊等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使生深刻了解了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結後有以下幾點:

1、對家鄉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不能準確定位家鄉。

2、對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瞭解不夠。

3、語言表述不準確,圖畫語言有待加強。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在其他班的教學中進行了改進。

在上課前明確了家鄉的概念,並教授了相關的內容。運用對比的形式使生對家鄉和家的概念進行了區別;明確了家鄉的最小單位——村,糾正了某些學生的某某小區的錯誤觀點。

通過提問,我發現學生對家鄉,可以説是非常不瞭解。如只佳木斯有水原山公園,遊樂園等,不知家鄉的母親河是松花江,雖有些學生看過。此情況暴露出學生並沒有留意身邊的事物,且眼界過窄,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索。這對學生的以後發展非常不利。針對此,我採用圖片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興趣,引導其去發現家鄉美。並請生在遇到問題時多請教別人,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放棄不做,不理睬。

語言能力的改進與提高和學生的年齡、語文素養有關,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任課老師,我只能在其表述時引導其逐漸提高。這還需家長、學校、社會、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6

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是一年級的一節唱歌課。由於一年級剛剛入學,識字量很小,對於本課陌生的字詞又多,所以我從學生實際出發,在讀句的基礎上,教詞,認字導入本課,對於本課教學進行如下反思:

一、複習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差,所以在教學開始我以《國旗國旗真美麗》《大雨和小雨》歌表演作為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起到了良好的練聲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二、培養學生讀歌詞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差,認字的數量更是有限,為避免學歌詞囫圇吞棗的現象出現,在歌曲教學時,我習慣把歌詞抄到黑板上,雖然麻煩些,但教學歌詞時學生看的很直觀,別看低年級學生識字水平有限,讀字認字的速度慢,但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這麼多年的教學,我也是小有收穫。認讀歌詞這一教學環節,我會請學生當 “小老師”,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特高。本節課我還是請學生當“小老師”,請認字多的同學到台前領讀。我的話剛説出學生們是大力支持,好多學生舉手,不管是領讀的學生還全體學生讀的都特別認真,因為我知道學生們都想到台前過“老師癮”,教學的這一環節確實刺激了學生認真讀歌詞的這根神經,認讀歌詞順利完成。

三、多聽,絕對培養學生的旋律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試想,如果一節音樂課沒有琴聲,沒有音響的參與,那教學會多麼沒有生氣。對於低年級學生的音樂課教學,我經常會讓學生多聽,多感受,經常帶領學生跟音樂動起來,讓學生隨音樂做律動,或是隨音樂輕晃身體等等,鼓勵學生用身心去感知音樂,這樣,學生慢慢地就讀懂音樂了,慢慢也知道欣賞音樂。但這一點我做的不夠到位,因為我教學時的目的性不夠強,對學生的引領不夠,這一教學環節我還需要加強。

四、合理運用道具,輔助音樂課教學。

本節課,我利用了地球儀等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學歌的慾望,我覺得如果將中國地圖也同時展示給學生這樣的效果就會更好了。本節課學生親身經歷了看、摸、找等環節,學生認識長江、黃河比較形象、直觀。當學生在地球儀上找長江、黃河時,課堂紀律稍差了一點,我感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點差,尤其是課堂語言沒有跟上,以後這樣的環節應該細化,在這一點上我應該加強。

五、理解歌曲就要從理解歌曲的字詞入手,只有理解了歌曲學生才能有感情演唱出來。

本課,我膚淺的帶領學生理解了個別字詞的含義,帶領學生認讀了歌詞,但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看還很不夠,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點還是欠缺,尤其備課中有些亮點的地方處理的粗枝大葉,如果在這些問題上細心備課,我想對學生的思想情感上的感染,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提升定會不無裨益。德育教學滲透在教學的點點滴滴,所謂潤物無聲。

本次教學,我覺得不足之處很多,我應該注意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語言上不能做到精煉、準確、有的放矢,但令我高興的是,我在教學中敢於讓學生表現,請學生到台前大膽完整演唱歌曲,敢於面對現實,接受學生的表現,在教學中我的自信在逐漸提高。經過檢查學生,我得到了第一首信息就是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們能夠演唱歌曲,雖然本課陌生的字詞較多,但學生能夠跟琴演唱歌曲,學生歌唱水平有了不小的進步。

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探尋着提高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比如歌唱,可以讓學生互評,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在學生學會聆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尊重他人的好習慣,不斷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那麼在音樂教學中適時的滲透“聽”的教育對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培養終將受益。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7

《我愛家鄉山和水》這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先明確家鄉湖北的位置,接着讓孩子們先在小組裏説説自己最喜歡去哪兒,目的是讓孩子們瞭解周圍的同學都喜歡去哪兒,多……

《我愛家鄉山和水》這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先明確家鄉湖北的位置,接着讓孩子們先在小組裏説説自己最喜歡去哪兒,目的是讓孩子們瞭解周圍的同學都喜歡去哪兒,多瞭解一些家鄉的地方,自己也在小組裏練習練習.同學們對這個話題也很感興趣,發言也積極,但説的時候注重表面上的'感受.可當我讓他們作為小導遊站起來向同學和教師介紹家鄉時卻顯得很茫,後來才知道是説不清家鄉的具體地名.這説明孩子們對自己的家鄉瞭解得不夠多

在課堂教學時,同學們從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方面談到了對於家鄉的環境美和家鄉的特徵,以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最後引導學生也來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家鄉山山水水的美好景色畫下來。

在常規的教學中,我確實忽略了課前的預習與蒐集資料在教學中的作用.總不想增加孩子的負擔,但作為老師,我應該讓孩子課前口頭上向家長了解一些有關家鄉的資料,那樣的話,至少會有多數同學能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做到胸有成竹,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整節課來説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孩子在課堂上有感而發!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8

《我愛家鄉》是全日制聾校語文實驗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講“我”登上家鄉附近的一座山頂,觀看到的家鄉景象。表達了“我”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觀察家鄉的變化,激發熱愛自己家鄉的思想感情。

3、注意引導學生細緻的觀察,能仿照課文,觀看學校一方的景物,説、寫一段話。

此外,根據個別化教育要求,我為我班的個別化教育對象周某某制定了以下輔導目標:

1、課堂上能重複15個字以內的教師提問。

2、回答問題時能夠正確使用3--5個手勢語組成的簡單句子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以下兩點:

1、“有效溝通,體現互動”

溝通在這裏是指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在聾校語文教學中,師生間的溝通往往存在着不小的障礙,而有效溝通則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教師連最起碼的通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來促進學生髮展的基本任務都難以完成。溝通障礙主要表現在課堂上的是:信息在溝通雙方相互傳遞過程中的流失。其主要原因是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手語在表達過程中相對不完善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一種凌駕姿態,只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在時代呼喚教學創新的今天,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更多地去關注聾生喜歡溝通的方式,研究與他們進行無障礙溝通的技巧。在溝通方面,特別是在運用手語進行溝通交流方面,我們教師要虛心向學生學習,向他們學習手語,學習聾人手語表達的方式方法。

2、分層教學。

本節課我在對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瞭解清楚的情況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環節和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選擇教法,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

從課堂實施看,教學基本體現了設計意圖,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沒有較好的把握好課堂,在教學時間的調控上不夠準確,致使教學任務有些倉促完成。反思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閲讀教學效率不夠高,指導學生的讀不夠精簡高效,有些哆嗦;二是整個目標的設計不夠準確,對學生定位太高,要求太高。

調整:在讀的指導上,力求簡潔清晰,提高效率;在寫的方面,降低要求,讓學生能有寫作、展示交流的機會。

我愛家鄉教學反思9

《我愛家鄉的柿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敍文,作者在文中讚美了家鄉的大柿子,記敍了跟小夥伴一起摘柿子的快樂情景,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閲讀了教材及參考,並多次進行了復備。在執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繼續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2)能夠説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現以此課為例,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 整節課,我都能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他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直接進入本課要解決的教學重點,即課後第一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了許多重點的語句。我抓住學生的發言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體會課文內容的目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礎上談出理解。

2. 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很多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柿子樣子的語句體會比較深,為了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我多次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在這不斷地“練習”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了,對於本文思想感情的領會也越來越準確了!

3. 能夠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本篇課文在描寫摘柿子的過程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來表現爬樹高手敏捷而又嫻熟的動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在書上把所有動詞都圈了出來,然後引導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提示學生在自己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

(二) 需要改進的地方:

1. 對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夠。本篇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分配的時間幾乎是均等的,這就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課文時,我總是讓學生按照“讀課文——找重點語句——談體會——練習朗讀”的順序和模式來學習,教學策略很是單一。如果能夠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收穫會更大,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將更加活躍。

2. 缺少學法的滲透與訓練。這節課的學習,主要側重在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每個教學環節都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大柿子的喜愛”,而忽視了對學生閲讀方法的培養與訓練。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抓住“黃燦燦”這個詞引導學生複習ABB式詞語、抓住“猶如童話王國中的金色皇冠”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學生的收穫會更多。

3. 問題過多、過碎,缺少整合。本節課,在理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時,為了使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進行深入體會,我接二連三地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説明自己的備課還缺少一份精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閲讀能力還缺少培養和指導。應該教會他們怎樣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彙報以及正確的彙報順序,教師僅僅給予適當的點撥就可以了。只有這樣,加以時日,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水平才會逐步提高。

4. 對年段教學目標缺少了解。在引導學生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我把“抓重點句”的方法作為了新知識教給了學生。殊不知,這一知識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是由於對各個年段的教學目標不甚瞭解,致使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缺少了實效。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再次出現,我會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段提出的要求,並多與組內的張彤、楊愛靜兩位老師進行交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實效。

面對自己在教學方面上存在的問題,我會用心向組裏老師學習、請教,並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進,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積累經驗、鍛鍊能力,使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