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47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1

二力平衡是國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好這一部分將對國中物理力學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節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過實驗與思考的觀察與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並與日常生活中現象為基礎加以運用,體現了從簡單到複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在教學中我以同學們每天都要見到的講桌、課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列車為例,首先讓學生判斷其所處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其分析受力情況,從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點,讓學生理解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含義,進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這樣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時時有物理、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拉近了物理與學生的距離。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我覺得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瞭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着,使他們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給予肯定和讚揚,給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曾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

物理教學反思2

國中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國中物理的台階,培養興趣,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改變“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要加強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發現問題並能提出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總之,我們作為引路者,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物理教學反思3

複習壓強和浮力後在解壓強和浮力的綜合計算題,學生普遍反應難,不容易理解,我在學生的單元測試中發現有少數學生甚至連公式都用錯,那麼如何在複習中有效的使學生掌握壓強、浮力的運用呢?

1、理清基本概念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壓強的定義,液體壓強跟什麼因素有關,氣體的壓強跟流速的關係,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使學生獲得關於壓強、浮力的基本認識。

2、理清公式的基本運用

老師把公式整理好後,結合例題把公式簡單運用一一展示給學生,使一些差的學生知道有個模板模仿下,由模仿到運用只能通過一些練習來達到這個效果。

3.要知道力學綜合題的一般解題方法

(1)認真審題,確定題目中的研究對象。

(2)確定研究對象所處的狀態和運動過程,並對過程與狀態進行受力分析。

(3)畫出受力分析示意圖。

(4)根據規律、公式及平衡狀態列出平衡方程。

(5)運用數學方法解方程。

在複習過程中應將方法教給學生,使其清晰與明確,並結合實際的例題進行示範、引領,使學生有初步的'體會。此後,更應讓學生結合相應的練習題進行方法思路的深入理解與體會,並能達到靈活運用。這個過程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並非一日之工,但有少數學生能通過方法的掌握能舉一反三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物理教學反思4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學生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如何學好這門課程,學習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從。八年級物理是學習的基礎,但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國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國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國中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國中物理學習任務。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學生了解不夠,對學生關注不到位。

2、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新課標滲透了STS(科學、技術、社會),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有時課上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夯實得不牢固。

4、實驗探究訓練不夠。由於學校實驗配備的欠缺,教學中主要採用演示實驗和多媒體展示實驗。沒有盡力開創有限條件提供學生實驗,對學生課外小實驗利用不好,以致學生對實驗觀察、動手、分析、歸納、概括、探究能力比較缺失。

5、對學生認知過程認識不夠。對一些知識的講授時,總自以為很容易,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能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而一筆帶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的,對於一些重點特別是難點的知識點,不但要講透而且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加強運用。沒能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在今後,我將從以下方面來改進教學: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繼續做好分層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積極做到分層佈置作業。強化後進生輔導。

2、全面落實知識、能力、情感三類教學目標的。認真備課,控制好講、練時間,針對性精選習題。

3、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4、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轉換法等。加強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的瞭解,使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領會,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習物理的能力。

5、注重實驗探究教學與訓練。訓練貫穿教學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多與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問題相聯繫。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6、注重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通過聯繫、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國中物理教學任務。

物理教學反思5

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要豐富物理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要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對教學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2、做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

3、物理課的聽評課活動。

聽評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對於每一位教師,當他上完一節課後對這節課後的感受,肯定會比課前備課的感受更為深刻,更能從中體會該課教學的得與失。因此,課後反思自己的備課與課堂教學,記錄自己的感受、體會、評價及修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既可以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鑑,有利於優化下一節、下一輪的教學,又便於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功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不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脱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教學重點確定為:以知識為載體,以實驗為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實驗和數學推演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方法,產生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情感。

2、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教師因勢利導地鼓勵學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特別是有些同學很有創意,他們對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動就成了方便實用的新型工具,這些同學就是善於用科學家的思維來探究問題。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界仍有很多問題未得到解決,同學們要奇思異想,敢於質疑,大膽猜想,大膽實驗,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為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貢獻。

3、教學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整,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台怎樣構建等。

4、學生在學習的`方式上更強調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對物理過程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因此,要求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指導學生物理思考與猜想,敢於懷疑,主動觀察與動手實踐等等。例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收集證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評價交流”理實驗生動、直觀、具體,本身帶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師應特別重視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了“人”的發展,提出了“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觀。傳統教學無法全面實現上述目標,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物理信息時空一體化提供了展現舞台,讓學生在信息化的環境中探究,主動進行信息蒐集、篩選,進行知識意義建構,在探究活動中長知識,開發創造力和潛力,在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中陶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張揚主體鮮明的個性。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教學整合為上述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學模式。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及時的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認真地思考遇到的問題,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改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創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爭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師。經過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也會“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物理教學反思6

新課程在教材內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變化,需要有新的教學方法,我於是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反思,同時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那麼,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中老師到底要教什麼?學生到底想學什麼?是不是會考考什麼,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我説非也,素質教育我們喊了許多年,進入21世紀又遇到新課程改革,怎麼還能老思想、老觀念呢?課程改革了,我們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粗淺的想法:

舉個例子,初學物理的學生會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原因是在他們的腦海中一些基於他們過去的生活和學習經歷的直覺經驗,所以有這樣的“錯誤概念”;除此之外,在他們的腦海中還包括對學習過程、學科本質和學科知識結構的態度、信念和假設等,如果説前者會成為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障礙,那麼後者將影響他們對整個課程的理解和科學素質的養成。所以,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1、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態度,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有數據研究表明中國的學生學習知識有一共同的問題,學生總認為老師講的就一定是對的,老師就是知識的權威,所以在學習時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為什麼學生會這麼“容易”被動“接受”知識呢?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時喜歡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辦下來,我們的老師也具有這樣的教育觀念,於是就把學生學習的某些過程自己就不知不覺代替完成了。所以説我們要有新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程基本上由教師來完成,學生的學習就是通過閲讀課本、認真聽講將外在的知識複製到自己的頭腦中並在考試時將其再現出來。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策略等的選擇性被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被壓抑了。而恰恰許多教師和學生都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現代科學哲學認為,知識是變化的,是能動的,是人努力的結果。對學生來説,知識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權威性的,因此教師不能以知識的正確性作為讓學生接收的理由,而應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引導他們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檢驗和批判,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並建構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總的來講在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人類建立科學大廈的全過程。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堂物理課老師只講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原理,然後就用大量的練習來轟炸學生,最終給學生能夠留下的也僅是些專業名詞、公式和概念。這些專門的詞彙、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識只不過是科學大廈的一些磚瓦,無法讓學生看到科學大廈的整體和人類建立科學大廈的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怎麼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學生覺得空洞乏味,我們應該從人文的角度去處理教學內容。“科學本身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關係、世界觀、對人類和知識本性的看法”。傳統物理教學往往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後者,教師應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整體上把握本學科知識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本學科知識與技術、社會以及相關學科間的關係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觀點和概念不是死記公式解題。

學習物理絕不是死記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單一的解題訓練,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無法把握物理的實質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學習的重點也應該是理解觀點和概念不是簡單的死記公式解題。

4、讓生活走進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

許多學生認為物理知識太難,又與日常生活沒有大的聯繫,所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物理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物理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實用化。但這並不是讓物理課程脱離學術軌道,而是使物理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社會更有效地融合起來,給已有充分發展的'學術課程增添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動力;從學生的生活中給學生以啟迪。讓生活給學生當一部優秀的課程,讓社會給學生當一個更大的課堂,使學生每一時每一刻都能處於教育之中,使學生具有永遠鮮活永不幹涸的知識源泉;我們還應強調物理課程的個性化、多樣化,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課程個性化問題實際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問題。

5、讓學生重視數學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老師們早就知道物理與數學密不可分。在高等學校裏,數學系的學生要學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學生要學高等數學,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了。物理學主要是揭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現象,並使之形成規律。在研究物理中,有時是通過一定的數學手段使自然現象變成物理規律。有時在物理問題中利用數學工具進行分析。因此數學知識與物理學存在相當大的聯繫,正如俗語所講:“數理是一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掌握好它們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在學好物理,才能更好地應用數學工具處理好物理問題,並能提高應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6、增強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能動性。

我們很多學生在信息處理上獲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不夠。舉個例子,有的同學物理成績總是不能有效提高,在做物理練習時不能很充分地、努力地挖掘一些隱藏的信息。説白了就是審題不過關這是一個普遍的實際問題。審題不過關説到底就是方法、習慣不過關,要過好物理審題這一關,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個字:“眼看”、“嘴讀”、“手畫”、“腦思”。

“科學教育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都表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學習的基礎、態度、動機和期望等因素,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反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我們強調要將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思考、具有自主性和創新精神的素質型人才而不是一個知識接收器。對於缺乏知識的學生來説,學生不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應該重視這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策略等的選擇性,重視這類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對於全體學生,要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物理教學反思7

質量及其測量八年級物理教學的重點,一方面由於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其測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學習密度的基礎。

《質量》這節課的學習目的是: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用了2個課時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第1課時學習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和托盤天平的結構;師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師示範操作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第2課時學生分組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第1課時顯得師講得多,學生處於被動地學。講台上放着一台托盤天平,師邊操作邊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見度小且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效率低。

所以,在第二課時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1、每一小組的課桌上放一台托盤天平,先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托盤天平並討論學習托盤天平的結構。2、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托盤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項。3、學生分組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4、學生交流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5、師引導點撥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6、課堂基礎習題過關檢查。

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及學生的動手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因為現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説明書,學生要通過閲讀説明書學會使用,所以在學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時,我採用讓學生先閲讀課本討論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師點撥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把學習主動權、思考權、發現問題權還給學生,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邊玩邊學,學習興趣很高,課堂學習效率高。

物理教學反思8

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本事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記得有人以往説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忙,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後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異常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構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很多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經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僅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主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主角,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供給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能夠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異常是製作複雜物理過程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物理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的全過程,為學生供給很多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我的計算機水平,異常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終,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夢想實驗法(如伽利略的關於力和運動的夢想實驗),控制變量法(如牛頓第二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數學歸納法(如牛頓第三定律)等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必須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本事。

物理教學反思9

國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的科學。

首先對於學生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觀念應該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不能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加考慮的一票否決,當有學生問到:房屋究竟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人站在車裏向上扔東西東西會怎麼樣物體為什麼下落而不向上掉?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卻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如果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看書或者牛頓坐在榴蓮樹下看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是學生的創新思想,學生的思想很活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當我們所講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的答案也就一目瞭然的呈現出來,對於學生提出的答案當他們知道答案後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到問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答案。

物理教學反思10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采用沒有問題的教學法,即讓學生沒有問題走進課堂,沒有問題走出課堂,這種教學方法只能把學生培養成為馴服的工具。但不提出問題,社會就不可能進步,所以,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國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弱項。

一、培養學生“問題提出”的意識及能力的必要性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有無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

物理學家海森堡説過這樣的一句話:“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問題往往預示着偉大的發現,重大問題必將帶來現有理論的大突破、大發展。

物理學研究和創新的起點不是已有的問題,而是從現象和事實中提出的新問題。提出新問題是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一環,一個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個問題,產生了解決它的慾望,形成了“問題意識”,就能更加敏鋭地感受和覺察與該問題的有關信息,提高對無關信息的.抗干擾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的注意力有明顯的指向性和選擇性,也使得學生對持續進行的有目標的思維及探索活動形成明顯的激勵作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問題提出”的意識及能力,我認為要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營造適合“問題提出”的民主環境。

2.減輕學生負擔,留足發展“問題提出”能力的時空。

3.倡導多向懷疑。

4.鼓勵大膽發問。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好的考慮怎樣培養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不把學生培養成為馴服的工具。

物理教學反思11

動能定理是一條適用範圍很廣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導這一定理時,由一個恆力做功使物體的動能變化,得出力在一個過程中所作的功等於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然後逐步擴展到幾個力做功和變力做功以及曲線運動的情況。這個梯度很大,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動能定理,我設置了一些具體的問題,逐步深入地進行研究,讓學生尋找物體動能的變化與哪些力做功相對應,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的準確的理解動能定理的.含義。

探究式教學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因此,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時從動能的概念入手就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探究中提出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在操作上本節教學我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動能公式及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中,有師生間的討論、分析,甚至是相互質疑。本節課我運用實驗探究法,通過質量相同的物體高度的不同和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的兩種情況,得出動能和質量速度的關係。用演繹推理法由動能公式進一步推導得出動能定理。在探究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從外力做功和物體的動能變化量兩個方面思考,選擇受力情況較為簡單,動能變化量比較容易得到的具體形式。在解題過程中,讓學生採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到了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優點和方法、步驟。讓學生採用這種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等式教學反思泊船瓜洲教學反思冰花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12

一、試題的選題一定要注意敍述的嚴謹性,避免歧義現象

試題的選取過程中,有時就只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根本就不考慮學生會如何理解,結果導致學生的理解多種多樣,給學生解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例如,這次的八年級物理試卷中,我選了這樣一題:“請一位騎自行車的同學握着一塊石頭從你的面前駛過,並且剛好在駛到你面前的瞬間放開手,讓石頭自由下落,觀察石頭落在哪裏?並説明其中的原因。”在選這題時,我沒有考慮學生會有其它理解,等到改試卷時,才發現學生的理解五花八門,有的`按照我的思維理解為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運動,但有的理解為從站立同學的前面向站立同學的背後運動,結果答案也多種多樣,有的説在站立同學的左邊,有的説在站立同學的右邊,有的説在站立同學的背後。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理解歧義,是因為“從面前駛過”這句話的不夠嚴謹。經過討論,我們認為,若把“從面前駛過”改為“從面前自左向右”駛過,學生的理解會準確些。再如,在選擇題中,考查摩擦力時,有這樣一個選項“機器運轉時,機器各運轉部件之間的摩擦是有害摩擦”,我就沒有考慮到“皮帶傳動中的皮帶和皮帶輪之間的摩擦”是否算是“機器各運轉部件之間的摩擦”?而學生是否會這樣理解?可見,選題時考慮到學生理解方式的各種可能,是相當有必要的!!

二、學生的答案給老師帶來的驚喜

平常教學過程中,總是埋怨學生不動腦筋,今天在批改試卷的過程中才發現真真正正的冤枉了學生。在這次考試中,有這樣一題:“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塑料直尺設計幾個與聲音有關的實驗嗎?請你寫出實驗過程和可以探究的問題。”在選這個題目時,也曾經考慮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但是有這樣一個答案相當新穎:“用直尺上帶有鋸齒狀(或波浪狀)的一邊與桌邊摩擦,第一次移動速度較慢,第二次移動速度較快,可以探究聲音的音調與頻率之間的關係。”當時看到這個答案,真是很佩服學生的思維,而且這種方法要比用直尺伸出桌面不同長度的方法效果要好的多。

物理教學反思13

教學二十多年來,聽別人上課也不下百堂。每當聽別人上公開課時,內心就激情湧動:教學方法多新穎,課堂氣氛多活躍,孩子多聰明,回答問題那麼準確無誤……

當自己走進課堂時,教學環節完整了,重點知識也強調了,而課堂氣氛卻是死氣沉沉,學生學得無精打采。後來,我才終於悟出那所謂精彩的課堂,是老師與學生共演的一台戲,學生是主角,教師是配角,真正的課堂教學沒有完全正確的答案,也沒有完全錯誤的答案;有對有錯,甚至有意外,課堂教學才能起波瀾,課堂才會活起來。"活"的課堂教學能幫助學生拓寬思維的空間,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只有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個班級的物理課。這三個班級的學生層次可謂各不相同。在課堂上曾經發生這樣一件事情,讓我倍受啟發。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個班級上課,我正講得津津有味,發現下面有些亂。我以為是學生都會了不想聽了,可過一會兒,課代表站起來了,她對我説:“老師,你能不能講得慢一點,我們有點沒聽明白”。她這一句話,讓我大吃一驚。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學生向我提出這類問題,我以我的教學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發生了。我一時不知説什麼才好。就草草地説:“回家再做一遍,週一再講”。

回來以後,我就想,是什麼原因呢?那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提出來,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我就去調查了一下,發現也有這同一問題。看來,我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我總結一下,原因就在於我把我的思維強加在學生身上,而沒有把學生放在首位。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老師來説,再簡單的知識,但是對學生來説卻是陌生的,上課前要先研究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班級,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師省事了,可學生卻學得稀裏糊塗,那老師勢必課下要進行大量的輔導,結果自己會更累,而學生學習的效果還不好。所以説,“高效”不等於講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現在要講究上高效課,原來只停留在表面上,現在算是親身經歷了。看來不改不行。我要感謝我的課代表。

統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跟着老師的思維走,而學生也習慣了跟在老師後面走的被動的學習方法,現在一下子把他們推到前面,讓他們自主學習,學生們存在畏難情緒和等待心理,一時難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師們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傳輸知識給學生,迎合學生的畏難情緒與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領路人,又是一個普通的學習參與者,教師既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又不能以"權威"自居,要發揚民主,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請走進孩子們的中間,以孩子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讓我們還給孩子們一個充滿想象的豐富多采的活的課堂。因為:課堂教學 “高效”才是精彩的。

物理教學反思14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中,已經對物質的組成及分子運動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在化學課中已經知道了擴散現象,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擴散現象也有了較深的印象,但對於分子的`運動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並不十分清楚。

方法運用

在進行“分子運動劇烈程度與温度的關係”的探究中運用類比、推理、論證的方法。

具體做法

1.在研究分子運動規律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推論、實驗、現象,引導學生自己的出結論。

2.用到的研究方法:類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小結,培養總結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討論自行進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小結。

不足之處在於,在提出分子熱運動這一觀點時應該是讓學生多舉例子,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記憶起來會更深刻,理解的也會更好。

物理教學反思15

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這學期擔任高一物理教學。一學期下來,有一些感受,現總結如下。

這屆高一年級是使用新的教材的第二屇學生,新課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但新課程的實施程度,新課程的實施效果都有待進一步加強。我認為在工作過程中,以下幾方面我們應該要做好做足的:

1、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係,機械能守恆等,通過聯繫、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儘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2、要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範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是講解物理習題。講解習題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並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一一開始就應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並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運動學中,應注意矢量正、負號的意義以及正確應用;講運動學圖象時,結合運動過程示意圖講解,搞清圖象的意義,進而學會用圖象分析過程、解決問題。

3、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高一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鑽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閲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閲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閲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覆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閲讀教材、查閲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