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7.4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1

因為班中幾乎沒有學生親身遊覽過秦陵兵馬俑,因此秦陵兵馬俑對他們來説比較陌生、遙遠。課的開始,我就運用一段影音錄象拉近了學生與秦陵兵馬俑的距離,使其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談談觀後感,目的在於使學生能整體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馬俑的特點,為情感的激發、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在教學4、5小節時,我則運用媒體出示兩個陶俑的圖片,讓學生看看圖片、讀讀這兩節,並根據這兩小節的內容來區分兩張圖片上的陶俑各是什麼俑?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閲讀、理解4、5小節的寫作方法。在理清了寫作方法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反覆地、各種手段的朗讀,先根據媒體出示引讀描寫外貌、動作、神態的句子,然後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陶俑,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瞭解寫作方法,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

而在學習課文第8節前,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據説在這麼多兵馬俑當中竟找不出兩個神態完全一樣的陶俑,不信,請看課文第8節。”以此來引出第8節的內容,然後通過引讀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隨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他們有的(動作、神態),好像(幹什麼)。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學着作者的樣子把兵馬俑的樣子寫具體。學生通過尋找、思考與重組,將作者的表達化為了自己的表達。

語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此一理念也應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因此整堂課的'設計和教學我比較注重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遷移。特別是着意讓學生通過對兵馬俑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兩個特點的理解和感悟,瞭解秦陵兵馬俑的歷史價值,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再深層地去讀,進一步領悟到兵馬俑是古代勞動人民或者説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學外國元首説説參觀感言時,學生髮言不夠踴躍,或許此時插入一段錄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2

《秦始皇陵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

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閲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於我們農村國小的學生來説,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採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

第二課時:

1、瞭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

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遊哪個組,並給每個組出了題目:

①軍事家:你認為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

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下來的?

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

④導遊: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寫幾句導遊詞嗎?

然後分組進行活動,最後各組交流。由於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為,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遊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儘自己的能力去發揮,去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想象,創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我決心今後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3

在上《秦始皇陵與兵馬俑》這一課前,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紹,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有關《秦兵馬俑》的錄象,讓學生在親眼目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接着通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説説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兵馬俑的藝術價值和製作過程是怎樣的?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部分進行詳細介紹。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説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互相合作,瀏覽拓展閲讀中的文字及圖片等,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兵馬俑進行深入研究,説説他們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互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這堂課中也存在着些不足,如:在這麼短的時間裏要求學生瀏覽這麼豐富的資料,學會選擇,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説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體驗。為此,我覺得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品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重點、難點解決。

其次,組織的課堂討論效果不好。我本來想先讓學生自己通過讀後思考每一個兵馬俑的特點,然後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再進行討論,這樣一來,能使討論的效果顯著些。但是,實踐看來,適得其反,學生經過討論仍然沒有解決問題,交流效果不近人意。這也説明,在以後的教學中準備要充分,要從教科書和學生兩頭進行備課,考慮問題要周全。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孩子欣賞大量的圖片,並且讓去過的同學談感想。抓住宏大、壯觀、表情、髮式、服裝、動作這些亮點,將其串聯起來,利用收集的大量圖片資料輔助教學,產生了很強的藝術衝擊力,同時注重把握藝術品的細節的欣賞,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藝,增強學生作為中華後人的自豪感。

在教學中適時地藉助語文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達到相輔相成、互想促進的效果,自然、順理成章,同時讓學生模仿兵馬俑的動作進行表演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由於只是這次課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開課時時間把握得不太好,同時在分析俑的分類時細化得也不夠,稍顯毛糙。通過《兵馬俑》這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師去引導,而教師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層次內容來才能引導學生,吸引學生。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5

《珍愛國寶——秦始皇兵馬俑》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八冊第二十課。本課屬於欣賞·評述這個學習領域,是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喚起學生對祖國珍貴文物的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鼓勵學生蒐集有關資料,自主學習。

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它畢竟離學生遙遠,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認真欣賞呢?我從出示秦始皇畫像,引入簡介秦始皇開始了課文的教學,在導入課題後,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兵馬俑的地理位置、發現時間、規模多大等,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接着通過欣賞,讓學生分析兵馬俑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教師總結或補充:這麼多陶俑,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雙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來的,對學生心靈產生震撼,為下一步的欣賞活動奠定了基礎。本課的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欣賞秦俑雕塑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讓學生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

我引導學生對兵俑的頭髮、五官、衣服等細節進行觀察,進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細刻,然後讓學生通過辨一辨、學一學,來辨認將軍俑、軍吏俑和士卒俑,體驗動作他們的動態特點,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欣賞熱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並對古代藝術大師高超的雕刻技術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起濃濃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後讓學生欣賞各個不同發展時期、不同風格的俑,瞭解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的興學習趣和求知慾望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我覺得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如準備過程中應該請學生課前帶着問題蒐集資料,並針對秦兵馬俑的歷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識點,懂得美術文化藝術的歷史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怎樣很好地採用引導提問,教給學生學習怎樣觀察、解析、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狀態中感受雕塑文化藝術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