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5篇

來源:文書谷 1.44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5篇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兒童已經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學生已經學會了一些知識,培養了能力,並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掌握了兒童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基礎知識和某些技能。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能及時的整理反思提高。潛能生滯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體驗生活,領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學要體現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本冊教學內容分5個單元主題:自己拿主意、獻出我們的愛、我們去發現、你好,祖國媽媽、愉快的收穫。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活動主題,有的二級主題下又分設了三級活動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

各個單元的目標主要體現如下:

能初步分辯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體驗幫助他人、給他人提供方便的快樂,有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2、樂於幫助他人。

3、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4、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1、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2、自信、誠實、求上進。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實質。

2、樹立開放的、綜合的課程觀。

3、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4、確立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服務於學習方式。

5、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

6、創造性的使用教科書,開拓性地尋找和使用教學資源。

四、教學進度安排

每週一部分內容,均為2課時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本學期課程教學目的要求和任務

本冊三個單元共12個主題,落實了課標四個方面內容要求: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涼了要添加衣服;

2、秋遊出發前準備什麼,出行安全,怎樣防止丟失和掉隊;

3、學做小雛鷹,要勇敢,不嬌氣。

(二)、積極、愉快地生活

1、快樂的暑假生活,我的心願;

2、團團圓圓過中秋;

3、做個“快樂鳥”變煩惱為快樂。

(三)、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1、當好值日生、我是小小保潔員、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

2、“好書大家看”同學間的友情;

3、“團團圓圓過中秋”家人間的親情

(四)、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祕的月亮”發揮觀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遊戲”發揮想象力;

3、製作“感謝卡”“我的成長包”“樹葉標本”等發揮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做到四個尊重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三週1課2課

第四周——第五週3課4課

第六週——第七週5課

第八週——第九周6課

第十週——第十一週7課8課

第十二週——第十三週9課10課

第十四周——11課

第十五週——第十六週—複習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3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我愛家鄉山和水——2課時

第2課——家鄉的物產多又多——1課時

第3課——我家門前心事多——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我們的大地媽媽——2課時

第2課——美化家園——2課時

第3課——花草樹木天偷笑——2課時

第4課——我和動物交朋友——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鮮豔的紅領巾——2課時

第2課——紅領巾胸前票——3課時

第3課——快樂的"六·一"——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暑假生活我安排——2課時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

一、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班集體——本單元設計了“集體生活真愉快”“班集體真温暖”“人人有長處,合作力量大”“我為集體添光彩”四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在一年多集體生活的基礎上,通過體驗老師、同學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能夠進一步意識和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和力量,體驗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時通過開展為集體做好事、為班級做貢獻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2、我們的動物朋友——本單元設計了“我最喜歡的動物”“可愛的小動物”和“我們的好朋友”三個主題活動。以引導學生注意通過實際的調查、訪問、飼養等活動發展愛護動物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珍愛,並由此樹立動物是人類好朋友的觀念,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愛心和責任心。

3、紙和環保——本單元圍繞紙的問題設計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紙從哪裏來”“保護森林,節約用紙”三個主題活動,以幫助學生初步瞭解紙的.來源,瞭解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單元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影子的探索開始,引導學生獲得有關影子的知識,探索和認識光的一般特性,激發學生對光的濃厚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5、我們都有一個家——本單元設計了“好大的一個家”“好壯麗的一個家”和“我們的家在哪裏”三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瞭解祖國主要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瞭解有關長江、黃河的基本知識,併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冊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能瞭解班上同學的特點,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同學團結友愛。

2、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感受集體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時,認識到自己作為集體一員的責任,從而主動地用實際行動為集體增光。

3、瞭解關於中國的基本知識,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併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願意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和探索,在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的同時,提高活動技能和能力。

三、教學安排

略。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5

一、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學做文明人;第二單元(第5~8課)春姐姐的腳步;第三單元(第9~12課)我的興趣愛好;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長大了。

二、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衞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3、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樂於幫助他人。

6、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7、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8、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重點、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4、愛護花草樹木。

5、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6、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7、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8、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按時作息,做事用心。

2、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6、有勇氣嘗試富於挑戰性的活動,不怕苦,不怕難,不膽怯。

7、有好奇心,喜歡提問。

8、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地整理和運用。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

1、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5、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6、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7、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人和殘疾人。

8、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重點、難點: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本學期課時安排

周次

課 題

課外結合的主要德育活動

1、 結合各門學科滲透思想教育

2、 結合班隊活動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明辨是非。

3、 結合晨會、夕會貫徹落實《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4、 結合家庭、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擺正行為。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兩個教學班,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 、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一)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二)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2.講文明,遵守紀律。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三)掌握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2.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4.嘗試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三、教學重點

1.教材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事件,採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如: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可以是唱、跳、畫、説等多種形式,這也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特徵。培養學生的多種表現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3.初步瞭解各種自然現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教案,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樣化。

3、採取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

4、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同學們養成愛思考愛生活的習慣.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教學內容

19.3-9.7第一單元 第一課 我升入了二年級

29.10-9.14第二課 我們班裏故事多

39.17-9.21

4 9.24_ 9.28

5 10.8-10.12

6 10.15-10.19

710.22-10.26

810.29-11.02

9 11.5-11.9

10 11.12-11.16

11 11.19-11.23

12 11.26-11.30

13 12.3-12..7

14 12.10-12.14

15 12.17-12.21

16 12.24-12.28

1712.31-20xx.1.4

18 1.7-1.11

19 1.14-1.18

20 1.21-1.25

第三課 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 第四課好書大家看 複習 第二單元 第一課 秋天在哪裏第二課秋天的收穫 複習期中測試 第二單元第三課 秋遊去 第四課中秋和重陽 複習 第三單元 第一課我棒你也棒 第一課我棒你也棒第二課學做“小雄鷹” 第三課 做個“快樂鳥” 第三課 做個“快樂鳥”複習 複習鞏固 期末測試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

一、班級分析

二年級學生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重點

1、教材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事件,採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的多種表現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

五、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3、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六、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七、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八、課時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40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 自己拿主意 7課時

第二單元 獻出我們的愛 7課時

第三單元 我們去發現 8課時

第四單元 你好,祖國媽媽 8課時

第五單元 愉快的收穫 8課時

複習、考試 2課時

總計: 40課時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8

一、 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教材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級的學校生活,新升二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關心集體,熱愛學校,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但是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差,堅持性短,部分學生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所以我們老師要多指導、多教育、多開展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討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我在集體中成長”是在經過一年的班集體生活基礎上,引導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感受、體驗、感謝老師、同學對自己的幫助,在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對大家決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養愛集體的感情和“主人翁”責任感。

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級第一學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這

一大好時機,把兒童帶進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觀光,觀察動、植物的變化,欣賞秋天多彩的葉、美麗的樹、豐碩的果實,享受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快樂,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悦,使兒童由衷的熱愛大自然,愛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第三單元“我們真棒”二年級兒童的心理髮展很快,他們的心理髮展是開發的。由於他們的經歷很有限,內心時間不太複雜,做事、想問題都顯得純真、直率。這時候,引導他們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師、同學和夥伴,是極為重要的。教材選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啟發兒童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對待同學,多發現同學的優點,學會讚美別人;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抓住機會發揚自己的長處;生活中遇到問題會自己解決。促使兒童心理活動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冊三個單元共12個主題,落實了課標四個方面內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氣涼了,要添加衣服;

(2)秋遊出發前準備什麼,出行安全,怎樣防止丟失和掉隊;

(3)學做小雛鷹,要勇敢,不嬌氣;

2、積極、愉快地生活.

(1)快樂的暑假生活,我的心願;

(2)團團圓圓過中秋;

(3)做個“快樂鳥”變煩惱為快樂;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1)當好值日生、我是個小小保結員、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

(2)“好書大家看”同學間的親情;

(3)“團團圓圓過中秋”家人間的親情;

4、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祕的月亮”發揮觀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遊戲”發揮想象力;

(3)製作“感謝卡”、“我的成長包”、“樹葉標本”等發揮動手動腦的能力。

(一)目標的多維性

本課程為綜合課程,教材中每一課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標,要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傾向,全面、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要關注貫穿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隱性目標。

(二)活動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項活動都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為了體現活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全體學生真正走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學生的主體性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教學中要真正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考慮其興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

(四)教師的指導性

只有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才能不斷髮展和提高,教學中該導的不導,放任自流,不是課改的方向,教學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師應注意對兒童課上生存的問題進行篩選,對學習的反饋進行指導,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

(五)評價的發展性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

五、教學重點:重難點:

1、教育學生注意坐、立、走姿勢正確。

2、養成愛清潔、講衞生的生活習慣。

3、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教會學生自覺的進行鍛鍊、堅持鍛鍊,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把身體練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 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做到四個尊重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

(3)尊重學生的人格。

(4)尊重學生的個性。

3.實現四個轉變

(1)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

(2)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

(3)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

(4)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4.體現四個互動

(1)師生信息互動。

(2)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

(3)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

(4)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開學教育。

第二週:我升入了二年級

第三週:我們班裏故事多

第四周: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

第五週: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知識

第六週:開一次故事會

第七週:好書大家看

第八週:説話課

第九周:秋天的收穫

第十週:秋遊去

第十一週:畫畫課

第十二週:介紹課外知識

第十三週:中秋與重陽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週:學做“小雄鷹”

第十六週:做個“快樂鳥”

第十七週:猜謎語比賽

第十八週:畫一幅畫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複習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9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91個學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不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

(1)樂於助人,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方面的培養:

(1)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2)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培養: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2、樂於幫助他人。

3、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

1、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2、自信、誠實、求上進。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

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

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

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

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

一、班級情況簡介

202班,班主任zz老師。現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該班是z老師從一年級直接帶上來的一個班級,平時,肖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教學非常認真。所以該班學風好,班風正,學生紀律性強,學習自覺性強。從第一週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學生能積極動腦,但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不多,個別學生小動作比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師時時進行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課。第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共三課。第三單元:我們去發現,共三課。第四單元:你好,祖國媽媽,共三課。第五單元:愉快的收穫,共三課。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幫幫有困難的人的積極情感;在大自然中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研究的能力;熱愛祖國和人民英雄的積極情感;體會到自己在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有更大的收穫。使學生在伴隨年齡的增長的同時,能力,情感也不斷髮展和豐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教材編寫內容,大多以第一人稱,讓學生自己看書後,從中獲得知識,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幫助者。書中有豐富的圖片資料,並附以文字説明,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品德行為實際,引導和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不能離開品德課教學的初衷,為考試而教。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自學輔導法、討論法、實踐法、個案剖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

2、課堂上,以學生自讀悟理為主,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獲得書中的知識,引導學生行為的變化。(編輯:http:///)

3、搞好組織教學,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教學中加強針對性。

5、作業以瞭解學生思想和行為情況為重點。

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至三週:第一單元

第四至六週:第二單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單元

第十至十二週:第四單元

第十三至十五週:第五單元

第十六至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質量檢測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1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繫、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1.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悦,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悦,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悦。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2

一、 指 導 思 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本年級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温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説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結合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電視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6、充實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五、教學進度安排: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3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教材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係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整合起來,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在立足於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的同時,也適當關注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促使他們成長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礎。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同時,又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活動的設計儘可能簡便易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為主,採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一方面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形成開放的教科書體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單元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共安排了四個主題活動:祝你生日快樂 快樂的國慶節 過去的故事 紅領巾的生日

本單元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媽媽生日的喜悦、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愈來愈感。

第二單元共安排了四個主題活動:秋天到了 秋遊回味 巧手剪秋天 中秋與重陽

本單元共有4個主題活動帶着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使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裏。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保護自己。喜歡和同學、教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第三單元共安排了四個主題活動:我來試試看 我不膽小 我不任性 我的好習慣

本單元有4個主題活動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為主線,針對低年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膽小,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任性、習慣不佳等方面問題,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機整合,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兒童對問題的認識,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能力,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幫助兒童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四單元共安排了四個主題活動:走進聰明屋 我也能研究 生活中的小創造

校園更美好

本單元有4個主題活動以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為主線,它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主要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目的是打開學生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周次

教學內容

教時

教學目標

重點及難點

教具準備

備註

1

準備周

熟悉教材

2—5

第一單元

生日快樂

1.祝你生日快樂

2.快樂的國慶節

3.過去的故事

4.紅領巾的生日

8

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學生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生日的喜悦,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激發國小生珍愛生命,熱愛祖國;孝敬自己的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1.從生日入手,引發學生的快樂體驗,更加珍愛生命,感恩父母。

2.在歡度國慶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1.《生日快樂》錄音磁帶;

2.收集新中國誕生的故事;

3.蒐集有關小英雄的故事;

4.隊歌和兒童歌曲。

6—9

第二單元

走進秋天

5.秋天到了

6.秋遊回味

7.巧手剪秋天

8.中秋與重陽

8

在蕭瑟的秋風中撿起一片黃葉去感知“秋天到了”;在栽種澆灌和採摘過程中體驗秋收的快樂;秋遊之後,回味無窮;擺動小手,巧“剪”秋色;嘗一口月餅,品出生活的甜蜜,捧一盆菊花,表達對老人的愛心,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和“秋天”進行“零距離”接近,從而去認識生活,熱愛生活,學會生活;去探索自然,探究科學,探求知識。

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之情,探索自然和科學的奧祕,使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裏。

1.準備故事《天氣涼了》;

2.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

3.收集小製作的原料;

4.收集關於中秋的傳説和關於描寫月亮的詩文。

10

期中複習

11—14

第三單元

成長樂園

9.我來試試看

10.我不膽小

11.我不任性

12.我的好習慣

8

本單元以兒童生活為線索,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範教育有機整合,使學生在與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逐步加深對自己、對他人的認識,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讓兒童品嚐到勇於嘗試帶來的快樂;引導體味成長的快樂。

1.歌曲《做小樹苗》的磁帶;

2.整理玩具到課堂;

3印製“好習慣監督員”的聘書。

15—18

第四單元

金點子行動

13.走進聰明屋

14.我也能研究

15.生活中的小創造

16.讓校園更美好

8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索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並提升自己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如何打開學生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古今中外發明家的故事;

2.收集班級中有發明創意的學生作品;

3. “校園小調查”的調查表。

19

期終複習

期終檢測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於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

二、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共包括五個單元。分別是:

1、 開開心心每一天包括有勇氣、我真棒和天天好心情。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精神。

2、 讓我的身體更棒包括坐立走、有精神;愛清潔、講衞生;伸伸腿、彎彎腰。教育學生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3、 我會照顧自己包括出門看天氣;紅綠燈,在站崗,遇到危險怎麼辦?告訴學生一些生活常識。

4、 我生活的地方包括我的家,在這裏;童年的樂園;請到我的家鄉來;明天會更好。

5、 我愛綠樹 我愛藍天包括我身邊的環境;愛惜資源;美,就這麼簡單。

三、教學目標:

1、體驗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初步開始計劃自己的生活和行動。

2、在班集體中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同學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通過動手做而獲得有關知識和經驗。

4、學會與季節變化想適應的簡單保健和安全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養成一個好習慣。

2、體驗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初步開始計劃自己的生活和行動。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六、全冊課時安排: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開開心心每一天” 6課時

第二單元“讓我的身體更棒” 6課時

第三單元“我會照顧自己” 6課時

第四單元“我生活的地方” 8課時

第五單元“我愛綠樹 我愛藍天” 6課時

複習、考試 4課時

國小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極大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全社會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成為我國基礎教育必須擔負的重大責任。國小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低年級課程在形態、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法等方面,構建符合本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精神的課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優化結構體系、避免生硬説教、豐富練習內容、加強實踐性以及面向農村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力圖“利學”“便教”。本冊教材編排方法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以圖為主的形式,生動、具體地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通過具體的行為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除了繼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上外,更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通過學習它能養成小朋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四、教學內容和目標

1、自己拿主意

包括(讓我想想 相信自己 學習生活有計劃)

這個單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要求學生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衞生習慣;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 獻出我們的愛

包括(我們手拉手 爺爺奶奶你們好 幫幫殘疾人)

這個單元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做誠實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3、 我們去發現

包括(我發現 我也做研究 我們的科學小組)

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4、 你好,祖國媽媽

包括(可愛的祖國 國旗國旗真美麗 敬禮,人民英雄)

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穫

包括(我在長大 努力才會有收穫 豐收會)

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要求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五、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突出德育取向。

品德課當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要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利用藴藏於兒童自己生活中的豐富素材,把抽象的道德教育滲透於各種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教育內容中,引導兒童建構自己得到的生活,為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服務。

2、尊重兒童的個性。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基礎教育越來越關注如何實現兒童的權利,尊重並保障每個兒童的權利成為教育的重要職能。我們營學會欣賞每個兒童不同於他人的個性、興趣愛好、能力傾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在教學中提供多種多樣的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讓學生有選擇的機會和餘地。只有當兒童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得到尊重,並能以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學習和表現是,他們就會學得更好,學得更有興致,從而能在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中實現自己富有個性的發展。

3、教學相長,促進教師自我成長。

兒童作為發展中的人,自身有受教育的需要,教師作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專業能力。面對新教材,我們要邊學習,邊摸索,邊總結,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多讀書,多思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讓我們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4、注重環境保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潛能生輔導計劃

1、課堂上多關注、多鼓勵劉恩澤、劉雅婷等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的孩子,多給他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2、在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下去對其進行重點指導。

3、課間多和孩子交流、談心。

4、把握品德教育的時機,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

七、教學業務研修活動

1、期初召開全年級組教材分析會議,和全組品德與生活老師探討、交流,全面把握教材。

2、每週不定期和全年級組品德與生活老師集體備課。

3、不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業務培訓。

4、不定期外出觀摩學習。

八、學生學習習慣培養計劃

1、教育學生愛惜書本。

2、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教育學生養成上課認真聽課,積極發言,勤于思考,下課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九、教學課時安排

1、自己拿主意 5——6課時

2、獻出我們的愛 5——6課時

3、我們去發現 5——6課時

4、你好,祖國媽媽 5——6 課時

5、愉快的收穫5——6課時

總計30課時左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