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總7篇

來源:文書谷 1.75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總7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過渡引入

1、根據題意,判斷誰是單位1,並寫出各題的數量關係。

(1)故事書本的2/5 等於連環畫的本數。

(2)梨重量的 7/8 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2/3 。

2、一個兒童體重35千克,他體內所含的水分佔體重的4/5 ,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

(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根據題意與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根據題意,啟發學生: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寫出數量關係式。

體重× 4/5 =體內水分重量

師引導:這道題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該怎樣求?能不能根據上面的等量關係式,設未知數,再列方程求出?

(4)學生嘗試練習方程解答,個別板演,教師點評。

解:設這個兒童體重千克

× 4/5 =28

=28÷4/5

=35

答:這個兒童體重35千克。

(5)讓學生自己檢驗,分兩步檢驗

①把=35代入原方程,左邊=35× 4/5 =28,右邊=28,左邊=右邊,所以=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 等於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題意。

(6)説説解題思路。

2、遷移類推,嘗試學習(教學例2)

(1)讀題,明確條件和問題。

(2)引導題意和線段圖對比。

①題中有兩個量相比較,需要畫兩條線段來表示兩個量的數量關係。

②題裏的已知條件“褲子是上衣價格的 ”明確把上衣的單價看作單位“1”。

③根據題裏的數量關係怎樣表示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上衣的價格× 2/3 =褲子的價格

④學生解答,教師巡視點撥。

8.課堂練習

1、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教師點評。

2、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已修了35千米,佔全長的 5/8 ,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3、明德國小六年級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級女生人數的1/4,三、四年級女生有多少人?

9.作業安排

10. 自我問答

這節課學習“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和前面的內容“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聯繫緊密。應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銜接。先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量率對應關係及解題方法。準備題也緊緊圍繞這一知識點進行,自然引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而且從複習到新知識都重視學生從線段圖入手,找準對量關係去解題。使學生畫圖規範、正確理解題意,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教學例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由學生自己畫圖、找量、率對應關係,而且重點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足:複習引入時間過長,題型類似,缺少變化; “分數除法的意義”滲透不足。應讓學生圍繞例題多説量率的對應關係和算理,增加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加深記憶,更好的理解題意,掌握解題方法。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12月8日,舉行了“二七區國小生問題解決能力團體賽”活動。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求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本次考卷看來,雖然有可喜之處,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現就簡單總結如下:

一、目前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主要優勢:

1、學生能從日常事例中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如試卷中第一大題的第3小題和第二大題的第1題。

2、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運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並能運用已有知識熟練的解決實際問題。如卷中第二大題的第2小題。

二、還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1、盲目答題,未審題先下筆。有的的學生在拿到題後往往馬上下筆,而未能仔細地讀題,分析題意,所以解題也帶有很強的盲目性,這就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審題習慣,有時候在班級裏表現為普遍的現象。如卷中選擇題的第1、4題。

2、定勢思維,死定套路不轉彎。現在到了五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較多的題目,特別在專題練習時往往出現一種類型的題目反覆訓練的.情況。這從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題目形成了“定勢思維”。定勢思維使用不得當導致的錯誤是較為嚴重的,因為這種情況是學生最容易放鬆警惕也是最難檢查出錯誤的。如選擇題的第6、7題。

3、抓不住關鍵詞,手忙腳亂。在解決問題中,特別是題目數據較多,題目比較長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覺得眼前一花,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如卷中的第四大題。

三、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訓練不夠。

2、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做題的時候不會認真的去讀題和審題,沒有去系統分析哪些量是題目給出的已經條件,要求的是什麼量,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3、語言能力的限制。語言是思維的窗口,語言能力的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能否準確地表情達意或理解文字傳遞的信息,這是準確審題的關鍵。

四、今後採取措施:

1.加強讀題訓練,養成自覺審題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時刻提醒學生養成審題習慣。在初讀題目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關鍵(看出數量關係)的字詞用筆圈出來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2.克服定勢思維的限制。由於在長期訓練中常常出現一些比較固定的解題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數情況下用加法,求剩餘常常用減法”,因而一些學生形成了一種見“共”見“多”就加,見“剩”見“少”就減的定向思維。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根本任務。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每個小組至少準備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及完全不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⑴.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圖形嗎?説説你對它們的瞭解。(學生暢所欲言)。

生1:我知道長方形有四條邊,而且對邊平行且相等;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平行且相等,對角也相等。

師:那麼怎樣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生1:要求長方形的面積,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面積等於長乘以寬。 生2:我知道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知道它的底和高,面積等於底乘以高。 ⑵.師:同學們説的真好,原來這是東風國小的花壇,為了美化校園,今年他們想把這兩個花壇平均分成兩份,你們能幫忙想想辦法嗎?

生1:把長方形的兩條長的中點連接起來,平均分成兩個小長方形。

生2:也可以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底的中點連接起來,也平均分成了兩個小平行四邊形。

生3:可以把它們的對角連起來,這樣就可以把它們平均分成兩個小三角形。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呀,東風國小最終決定把花壇平均分成兩個三角形,你們能幫忙算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嗎?(課件出示所需的數據)

生列式:8×4÷2=16(cm2) 4×6÷2=12(cm2)

師:這樣計算的理由是什麼呢?

生: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原來圖形面積的一半。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求三角形面積的時候是利用原有的圖形面積的一半求出來的,那如果只有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求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歸納新知

1、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⑴.小組合作,互相探討。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分小組合作,互相探討。有什麼辦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1)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實踐活動,教師到各個小組瞭解探討情況並適時指導。(播放輕音樂)

(2)彙報交流操作結果(請學生將自己的拼圖貼於黑板上,對照拼圖進行彙報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組內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相應的課件)

①割補法:請學生展示剪拼過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

(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底×高÷2

②拼貼法。

小組1彙報拼法一: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底)相當於長方形的長,另一條直角邊(高)相當於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相當於三角形面積的兩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小組2彙報拼法二: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當於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小組3彙報拼法三: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都很積極的開動自己的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現在請各個小組根據剛才我們想出的辦法自己在小組內説一説。

⑵.認真觀察拼貼後的圖形。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②.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引導學生概括:通過動手我們發現,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正方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⑶、教師小結:我們用割補法、拼貼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那麼,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

生回答: S=ah÷2(板書)

2、公式運用,教學例題。

⑴.出示例題2.

(1) 學生嘗試完成。 (2) 交流做法和結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2

⑵做一做。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並口算出它們的面積。(單位:釐米)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練習十三。

讓學生説説四個警示標誌,再創設情境,求出2個警示標誌的面積。

2、計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積並求出另一條底。(單位:釐米)

3、如圖,要在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木板上畫一個三角形的圖案。平行四邊形的底3.5米,高是1.2米,求三角形圖案的面積。

4、思考題。

下圖中哪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圖②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為什麼?你能在圖中再畫出一個與圖②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試試看。

四、回顧總結,深化提高

師:這節課探究了什麼?是怎樣探究的呢?)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大部分學生學生態度端正,能認真聽講,按時、高效地完成作業,但課堂參與的主動性不強。從上學期的期末檢測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這個學期更應關注學困生。針對這些情況,本組教師在各個班要因材施教,根據具體的特點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本年級數學學習成績。

本學期還要加強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培養是需師生長期努力的。要從細微入手,持之以恆。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不但要求學生聽老師講,還要用心聽同學的發言。應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聽同學發言,並請其他學生作出評價,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可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還要培養學生課後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內容有:小數乘法、位置、小數除法、可能性、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數學廣角等。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會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的能力。簡易方程是國小生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裏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利用數隊表示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試驗稿四下教材中已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1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四捨五入”法取積。商的近似數。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公式,理解等式的性質,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4、能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感受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可能性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數學課內外教學,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目的。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3、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很好地消化,課後通過適當的練習進行鞏固。

4、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儘量使學生思想開闊活躍,不受壓抑,不因循守舊,不沿襲傳統。

5、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多創設學習情景,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和理解數學。

7、控制好課後的作業量。

8、給學困生更多的關心與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六、教學進度表:

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第一單元小數乘法(9月1日——9月13日)

第二單元位置(9月14日——10月19日)

第三單元小數除法(10月20日——11月9日)

第四單元可能性(11月10日——11月20日)

第五單元簡易方程(11月20日——12月15日)

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12月16日——1月4日)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1月5日——1月10日)

第八單元總複習(1月11日——1月15日)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二班現有學生26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還有一部分比較認真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知識,稍稍拐個彎就不知所措。本學期重點還是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三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

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單式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

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 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8.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4.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術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教了五(3)個班和五(4)個班。大部分五年級學生都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可以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積極創造性地學習。但是根據去年的知識質量驗收,仍然有少量後進生。5 (3)班5名學生,上課紀律差,作業一直沒寫完,不好溝通。這些孩子的父母要麼離婚,要麼在外面做生意,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缺乏教育和監督,成績很不理想。5 (4)班也有這樣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後進生的指導和尖子生的指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材簡要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十進制乘法、十進制除法、簡單方程、觀察對象、多邊形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數學綜合應用等。

(1)在數字和代數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進制乘法、十進制除法和簡單方程。分數乘除在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中應用廣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的小數四則運算能力。簡單方程是國小集中講授代數基礎知識的單元。本單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字、方程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係、解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2)在空間和圖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觀察對象和多邊形面積。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獲得探究學習的經驗,認識事物的形狀和特點

(3)在統計和概率方面,本教材讓學生了解概率和中位數。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尋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講授中位數,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的統計意義、特點和適用範圍;進一步瞭解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4)用數學解題,一方面教材結合十進制乘除,教學用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廣角數學”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生已經滲透了數字編碼的初步數學思維方法,認識到數字的規則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5)本教材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次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使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學期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上述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目標:

1、精通記數乘除。

2、在具體情況下,我們會用字母表示數字,理解方程的性質,用方程的性質求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係,解決簡單情況下的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可以識別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含義,找到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要求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可以預測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一步瞭解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維方法,培養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除、簡單方程、多邊形面積、統計和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五、教學難點:

瞭解十進制乘除運算,字母表示數字的意義,字母表示數字的公式,方程的意義,方程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字之間的等式,瞭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第六,上課安排:

根據《數學教師用書》課時的建議,上學期五年級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教學內容各部分的課時安排大致如下,會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1、十進制倍增。(8課時)

第二,分數除法(11課時)

第三,觀察物體。(3課時)

第四,簡單方程(17課時)

1、用字母表示數字

2、求解簡單方程(13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初,我們五年級數學備課組在學校領導的帶動下,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主線,讓日常教學成為教師自身成長的載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教育內涵。為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1、提高五年級數學教學水平,確保完成學校提出的各項指標。

2、進一步提高五年級數學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3、立足課堂,讓學生輕輕鬆鬆學數學。

4、深化數學課題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

5、努力探索數學輔導的有效途徑,爭取各班級的提優補差工作有序進行。

三、方法措施:

(1)有計劃認真地組織備課組活動,進行備課分工,認真進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保質保量地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2)加強備課組建設,備課組必須定時開展活動,並且有活動記錄。注重備課要備人、備重點。活動主要內容是:a教材進行鑽研,認真分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活動。b、分析教學情況,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教法和學法。重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改進教學方法。c、精選例題和習題,合理控制作業量。加強教法研究,做好教學質量分析,及時反饋調控。

(3)課堂上要結合學科特點突出素質教育,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工作,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進一步開展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營造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課堂氛圍,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提優補差,提高教學質量。

四、具體安排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探索和追求的重要途徑,是教師職業的立身之本。根據新課程標準精神,結合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共同學習《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更新觀念,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2、加強年級教研。加強教學研究、互相取長補短,並圍繞學校數學組研究課題,結合日常課堂教學寫好教學計劃和總結。開展好小組教研,對一單元中的教學內容認真探討,對重點課實行集體備課,反覆修改,互相觀摩教學活動。

3、嚴格規範數學教學常規。期初每位教師要認真制定各年級教學計劃;每位教師要做到:認真備課、上課、佈置和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組織數學學科的質量調查。本學期要繼續加強備課中動態生成式的'研討,關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嚴格要求學生作業的規範性,其中包括學生書寫作業的規範和教師批閲作業的規範。

4、備課過程中主備教師要認真把握教材,在廣泛借鑑優秀教案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設計出適合本校的優秀教案。之後大家集思廣益,提出質疑和建議,一起修正教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