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8篇

來源:文書谷 9.21K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8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班人數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兩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

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

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六、難點

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説。能把自己想的説出來,會説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質量目標:

及格率達95%以上,優秀率達到85%以上。

八、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九、德育與數學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師應善於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藴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計算部分分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規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遷移,街道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將用數學的知識又分別編在這三個小節中,這樣就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用數學這兩部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分有合,使計算教學不至於枯燥單調。同時是讓學生感到計算不僅僅是為了算出得數,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方法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但算法多樣化是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引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計算,但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獲取的。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道題的解法,而是一種學習方法。總之,本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三個特點:

1、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

2、算法多樣化。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用數學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全球電信吏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難點

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課時安排

共約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第一單元

(準備課)

1、通過幾個數數,初步瞭解數數的情況,學會數數的方法。

2、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過操作,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4、掌握數數的方法,按一定順序指導數數。

5、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6、掌握數數的方法

7、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不能有序地進行數數。

8、不能熟練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物體的多少。數字歌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操作法多媒體課件

第二單元

(位置)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覺它們的相對性。

2、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左”“右“及其相對性數學常識“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實際體驗法多媒體課件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認、讀、寫1——5各數,認識“>”“<”和“=”,用“>”“<”和“=”正確比較1——5各數的大小。

2、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

3、5以內數的組成。

4、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運算用減法計算。根據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5、0可以表示什麼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

6、0加幾,仍等於幾;0減幾,仍等於幾;0加0等於0,0減0等於0;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結果還是0。

7、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8、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9、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0、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2、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13、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4、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和<”

記住比較大小的時候開口對準大數。

16、“幾個”和“第幾”含義的混淆。加號的來歷

“0“的來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較法

直觀演示多媒體課件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1、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4、初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6、初步建立圖形之間的關係。圓柱的判斷。趣味知識:聰明的小猴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法

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能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正確地讀、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進一步認識“>”“<”和“=”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5、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會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究衞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9、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0、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1、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2、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13、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14、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15、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16、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7、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8、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9、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20、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1、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2、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趣味知識:蹺蹺板上的數學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比較法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瞭解十進制;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3、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4、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5、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6、正確書寫11——20各數。

7、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8、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9、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10、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1、正確書寫11——20各數。

12、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3、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14、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趣味知識:奇妙的數字“2”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演示法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第七單元

(認識鐘錶)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5、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

6、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7、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區分時針和分針鐘錶的由來養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觀察法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礎上,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學習數學,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確計算9加幾。

5、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6、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7、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9、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0、正確計算9加幾。

11、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12、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1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4、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5、數位對齊

16、進位的方法及熟練掌握。

趣味知識:聰明的高斯培養合作意識和方法,激發求知慾,體驗成功的喜悦。實際操作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教學中,我將在全面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教材的

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結合本地區、本班級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探索適合於新時期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並用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檢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對教材的建設作出貢獻。

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10以內數 的認識、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 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 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 、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 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較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 比較;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等。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 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 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

教材重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 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數和計算的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 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 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 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教材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打開學生學習竅門。

2、掌握解題技巧,開拓解題思路。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學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導向,提供教學互動方法。

教學設想及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 參加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 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認識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

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

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

2。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4。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以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

教材從實際出發,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和客觀事實發展,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程環境。

教材注重為題的探索性,例如:比較、分類、等部分內容,重點在於經歷探索,獲取有關知識的體驗。

三、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10各數。在一一對應的活動中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認識“=”、“<”、“>”,能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和示範下,開始學習認真傾聽、思考、表達、書寫,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單元“比較”。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經歷“比一比”的過程,同時與他人交流比較的方法,並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經歷自主探究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在各種活動中,不斷養成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傾聽、有條理地表達的良好習慣。

第四單元“分類”。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經歷分類的過程,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給定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物品的習慣,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係,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初步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經歷觀察、想象和交流的過程,積累認識幾何體的數學活動經驗。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在分類、觀察等學習活動中,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關係,培養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結合數數、操作直觀模型等活動,認識11-20各數。初步瞭解數的十進制,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經歷與同伴交流算法的過程,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鐘錶的過程,知道鐘錶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讀整時和半時。在認識鐘錶和認讀時間的過程中,初步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珍惜時間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1、能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20各數;能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

3、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能按給定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5、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

6、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鐘錶的過程,知道鐘錶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五、教學難點。

1、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自主探究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3、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2課時)

(二)、位置(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1~5的認識……………………………………………………… 6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1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四)、認識圖形(一)(2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7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3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3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5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3課時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2課時

3.5、4、3、2加幾…………………………………………………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九)、總複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單元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14頁――――第31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並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係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