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彙編六篇

來源:文書谷 1.37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計劃彙編六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國小生舞蹈地方課程屬於普及性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學生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一~三年級:

1.通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各部位有一定的靈活與協調能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集體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四年級:

1. 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可以靈活運用。

2. 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風格。

3.樂於通過舞蹈表達自己情感。

4.集體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體態語言行為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三、教學內容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國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小松鼠(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 (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

第四課時(第七週)綜合表演,動作提高

小足球組合(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 (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

第十七週 欣賞課 《春暖花開》

第十八週 表演課 綜合練習

教學計劃 篇2

模塊教學內容的設計,以提高學生乒乓球基本技術的運用能力為目標,,將能力培養和情感體驗與運動技術學習進行有機整合。在教學安排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注重學生合作學習與自學、探究學習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形成積極、健康的運動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

1、乒乓球是一項趣味性極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其充滿情感的比賽,歡樂與絕望,喜悦與悲哀,自始至終地伴隨着每一場比賽,魅力無限的乒乓球早已進入世界上成千上萬人的生活當中。它深深地吸引着熱愛運動的人們,經常練習可以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增強大腦的靈活性及應急性。

2、乒乓球校本課是以乒乓球項目(乒乓球入門技術及結合技術、提高技術、基本戰術)為練習的主要手段。通過乒乓球選修課教學,能夠使學生比較全面的瞭解乒乓球運動的產生和發展,掌握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從而提高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好,提高對乒乓球運動的鑑賞水平,推進乒乓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3、學生通過較為系統的學習,使其掌握乒乓球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術和比賽方法,通過基本技術學習和裁判實踐,使學生具備組織一般性比賽的能力。

4、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是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而不是單純追求所謂的運動技術、技能,因此,乒乓球模塊的教法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身體條件的不同,在練習方法和內容上,區別對待,運用語言法、直觀法、練習法幫助學生建立技術動作的正確概念,使學生了解所學技術的正確動作過程,掌握必要的動作技術,並能運用所學的簡單技術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去。

5、採取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解決乒乓球運動中,運動基礎參差不齊、個體之間差異巨大等現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其目的與核心是提高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學會分享學習經驗與合作探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整體協作能力和每個成員的.學習能力。它的程序:確定學習內容、目標——小組設計學習計劃——課堂練習(個人學習、組內交流)——整合成果——提交小組學習成果,總結、評價。具體操作建議:

1.教師在講授動作技術時,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技術教學帶,指導學生閲讀相關知識,分析乒乓球技術原理,形成對正確動作技術重要性的認識。

2.將學生按異質分組原則分成若干組,由組長組織本組成員練習,確保每組有乒乓球技術較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以“點”帶“面”合作學習,採用現場説技、介紹打球經驗、陪練等形式,增強“面”的打球信心,同時促進“點”的乒乓球運動技術、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互幫互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3.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步法與乒乓球專項素質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動作、反應、移動等速度。

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繫起來,進一步瞭解小數的意義,並能比較小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

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計意識;初步瞭解循環小數;會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瞭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能根據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通過遊戲活動,瞭解等式性質,並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通過動手操作,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及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畫以上三種圖形的高;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瞭解各類三角形特點;通過操作,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

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相應照片的先後順序;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物體,能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遊戲公平”

通過遊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簡單的遊戲規則,使遊戲對雙方公平。

 (四)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運”“圖形中的規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三、實施措施

對於本班的孩子已經比較熟悉,孩子們對於這套教材也已經有的深入的瞭解。課堂上,創造一個和諧的數學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孩子們的合作、創新意識等。在以往的學習中,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比較紮實的,為本冊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還是堅持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強調知識技能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在學習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重視創設生動有趣且富有數學意義的問題情境。

(二)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

(四)積極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會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我擔任九年級化學教學任務,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相對而言1班學生基礎較牢,成績較好;而4班學生大部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教學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具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瞭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係。

3.瞭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繫,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與聯繫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並讚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5.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的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四、具體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器,節約藥品。

(2)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繫社會,聯繫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3)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4)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繫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繫,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教學計劃 篇5

已工作9年了這9年內,從年至今。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從一個年輕的教師轉變成了一個頗有經驗的幼兒教師。首先,班級管理方面日漸成熟,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其次,也比較注重在幼兒園基本功的訓練和強化。同時,還能結合幼兒教育“綱要”精神順利展開日常教學活動。

心中就有了目標,俗話説:有了計劃。有了目標,就要付諸於行動。新學期來臨之際,將更加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因此,制定了個人成長計劃,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思想

以《綱要》和《規程》為指導,更新觀念。自覺遵守園的規章制度,絕對服從上級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質,樹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改“衝動”為“靈動”改“熱情”為“恆情”做個反思型的老師。

二、個人工作方面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1繼續深入學習《綱要》精神。才能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全面培養。認真利用課餘時間學習閲讀《幼兒教育》幼教前沿》等有關資料,不斷學習和鑽研。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自己不斷地成長起來。

結合主題活動佈置環境,2教育教學中為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與教育相互呼應。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準備好教具,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課後不斷反思。

以及其他工作安排,3認真、按時地完成幼兒園的教學任務。積極參加園內舉行的各項活動,一切聽上級領導的指揮和安排。

對每一個幼兒都要關注,4注重幼兒身、心健康。使他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常規的培養上,堅持統一的原則和一貫要求的原則,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種較自覺的行為。對少部分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採取及時分析原因,該批評的批評,並給予適度的教育,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的做到遵守紀律的同時,加強對孩子的文明禮貌的教育,使孩子從小接受文明的薰陶。

堅持使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5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變得敢説、想説,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真評課,6多聽課。多學習她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經驗,積極吸取他人的長處,使自己在教學領域上有所提高。

三、家園共育方面:

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1充分利用晨間接待和放學的時間。使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園的情況,家長的配合下實現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與家長溝通聯繫,2利用家園欄、電話以及QQ等途徑。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

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兒,3利用與家長溝通的機會耐心聽取家長合理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使幼兒的健康成長!

讓家長能及時瞭解到幼兒在園活動表現。4及時把幼兒在園活動照片上傳到幼兒園網站。

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反思自己,這就是這學期制定的個人成長計劃。這樣才能讓自己進步!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

教學計劃 篇6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在教學實施上,必須貫徹標準的這種根本理念,使得學生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感受和理解、習得和掌握道德和社會規範的內容,而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的純粹的知識學習。

一、要全面理解課程目標

在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分別列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個部分。必須認識到,這樣三個方面的目標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是整體存在於兒童個體的發展之中並且互為影響的。一個人的情感體驗是在生活中獲得的,生活態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斷提高的,而人類迄今為止的所有知識無一不是在實踐中歸納出來的。

在具體的課程單元中,

要逐漸地習慣於全面地考慮和把握教學目標。無論是什麼樣的具體內容,也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活動,教師都應當事先從目標出發進行考慮:在這一單元、主題或課題的學習中,可能促進學生哪些態度的形成和轉變?可能促進學生哪些能力的鍛鍊和提高?可能給予學生哪些知識經驗的獲得?進而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加以把握。當然,在不同的內容中,態度、能力、知識目標必然地會各有側重。

二、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並非是一無所知的,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並不是從這門課的學習才開始的。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會生活經驗,已經在生活中養成了一些行為習慣,具有了很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説大多數學生已經很自然地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基本相適應的生活態度,表現出了初步的社會積極性。而品德與社會課的內容正是從學生這樣的發展基礎上建構,繼續予以教育和提高的。所以,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不要把教學內容當作學生完全不懂的東西來加以講解,加以灌輸。而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出發,善於動員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與課程具體的內容之間建立起聯繫,使得學生面對學習的主題的時候,感到他們所學習的內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因而理解課程的意義,樂於進行探究。

除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品德與社會課還應當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過程就是使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斷豐富,各種能力不斷提高,知識積累不斷增加,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念的過程。這樣才符合學生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連續性過程的規律。所有這些,僅僅依靠原有的生活經驗是不夠的,要通過各種活動,通過引導和幫助,使得學生思考和嘗試的範圍不斷擴大,以此為基礎引導他們向更成熟、更高級的水平發展,使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得以拓展、擴充、提升。

三、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不是一個依靠知識灌輸的傳遞過程,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麼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結果。在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等佔有極為重要的分量,而這些成分的形成、變化與提高,都是以個體的親身經歷、主觀體驗為前提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離開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就不會有品德與社會課的有效性。而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只能在自主性的活動當中才可能產生。因此,如何創設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是教師帶有根本性的任務。

四、要多方面拓展教學空間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