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教學計劃

來源:文書谷 9.23K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師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

一、計劃前要清楚自己的弱點。

很多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自我控制力弱,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視自己的弱點,看一下自己還需要在哪些地方加強,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這些弱點,安排高效複習,所以,需要做一個優質高效的歷史複習計劃,通過對計劃的執行來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

二、歷史複習計劃有那幾步?

首先,要根據歷史課本目錄,建立複習提綱。這個階段要以課本為主,最好能將教材的知識掌握熟練,這也意味着紮實掌握了基礎知識部分。

第二,要梳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基礎知識掌握後不能簡單的認為自己就學會了,沒什麼可學的了,還要理清知識結構,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最終形成知識體系。

第三,在複習過程中,要發現解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通過做題、改錯、總結,來發現歷史題的出題規律,進而用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解題。

第四、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複習鞏固。歷史考試不是簡簡單單的'“照本宣科”,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通過綜合訓練能夠有效拓寬思維、啟發心智進而提升歷史學習理解能力。通過精選材料題及問答題的練習,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歷史複習計劃的具體措施:

1、調整好心態,不要眼高手低,拿起課本就覺得自己會,做起題來哪都不對。只有靜下來,按照計劃來複習,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彌補。

2、不可盲目做歷史題,要選擇有代表性的試題,這樣可以每做一道題,就能弄懂一類題,有助於提升複習效率。

3、複習過程中,背誦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同學們可以相互之間進行提問,有助於加深記憶。

4、如果自我約束力差,不妨讓老師、家長、同學共同監督複習計劃的執行情況,保證計劃的順利執行。

5、如果基礎較差,建議先從課本複習,不要好高騖遠,期末時間緊迫,一定要抓一分是一分。

6、歷史複習資料不需太多,除課本外,一本就夠,好的複習資料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歷史複習計劃表(按課時)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閲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閲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3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跟上學校工作計劃,各項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現制訂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為指針,切實把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結合高一年級師生的實際情況,着眼於學生的成長,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教學質量,真正起到示範學校作用,歷史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二、工作目標

營造一支勤學善思、文明禮貌、積極向上的學生羣體,打造一個積極進取、和諧奮進的教師團隊,創建一個安全文明、務實創新、不斷追求的和諧年級。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主題是“着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基本線索是,從中國古代農耕經濟講到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衝擊,再到20世紀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以及中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結束於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的現狀。在敍述中外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進程中的重要內容的同時,本冊教材還重視了歷史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並着重分析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經濟活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人類有了以物質生產為主要內同的經濟活動,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歷史。因此,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並且,瞭解自古以來中外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人類為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對於進一步加深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與社會生活領域的認識,加深對經濟發展與政治革新、文化進步之間的認識,有着深遠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本學期擔任高一2至五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有快班和平行班。學生情況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學習習慣還有待提高,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學習的內容,這給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

措施: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的重難點,熟練把握歷史事件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課標。新課標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課標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歷史應用、重視唯物史觀的滲透。如增加閲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教材中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閲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組織歷史實踐小組討論,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中歷史知識的必要性。

5、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歷史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多參加歷史教研活動,多向老教師進行請教,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歷史活動內容,加強對學生表演歷史劇等歷史教學機會的把握。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種有效的辦法,以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九年級歷史在會考中佔有三分之一的比例。所要學的是九年級歷史的上下兩冊,壓力是相當大的,加上課程的縮減,稍微不注意就會做成夾生飯,九年級學生對於世界歷史有的還是很熟悉的,比如人類的形成,金字塔的歷史。但大部分應該是很陌生的,比如説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南美獨立革命運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學起來壓力要比中國歷史大些,為此一定要積極的把課備好、備精、備全、備充分。只有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並結合課堂的要求,在問題設計上一定要合理、重點一定要突出、難點一定要引導好、總體一定要在自己的計劃之中。總體要把握好,爭取做到讓學生學的好,學的快,學的精。九年級的歷史學習是在為學生的良好的世界觀服務的,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歷史觀和明辯歷史是非的能力,並且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形成自己初步的歷史評價。但是歷史又是會考的科目,還要為學生的會考服務的,為此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的探索歷史的記憶方法,對歷史大事要學會評價,結合杜郎口的教學模式在九年級這一階段一定要積極的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一種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記憶方法,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清晰的歷史脈絡。做到學而不忘、學而不亂。九年級歷史的學習是要複習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做到讓學生在兩者之間能夠積極的遨遊。爭取讓學生在會考中歷史不丟分,不拖腿。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年級的學生經過了第一學期的熟悉,對他們每個人的學習習慣都已經很熟悉了,在上一學期的教學中能夠及時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各班的特點做到靈活的`教學。九年級學生應該説大部分擺脱了八年級的浮躁和衝動,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了定位,對於未來都有了自己的精彩設計,在學習中肯定會有良好的表現和起色,但是他們畢竟是孩子,正處於向成年人過渡階段,身體和生理各項機制還處於一種過渡階段,學習的耐力和韌性還是需要老師去積極的引導和培養,在學生面前一定要作好為人師表,爭取為學生做好表率,讓他們有學習的榜樣,再説他們的家庭條件都是很優秀的,學習缺乏動力和活力,為此他們的學習都是要靠老師的獨具特色且良好的教學方法和精彩的亮點和絕招來激發他們歷史的學習,這就好比他們每天都吃的是山珍美味,現在我們給他一些山間小味,他們也許會食慾大振,促使他們向前進,並且在八年級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改革,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堅持實施素質教育為根本點,把握對學生正確歷史觀的灌輸,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認真完成教學內容。促使他們的歷史學習能夠作到自我學習、自我檢測、、自我考查、自我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歷史的課程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歷史知識點的掌握就會遊刃有餘,進而提高自己的成績,課堂改革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在課堂中解放學生,同時也是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應大力的貫徹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並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況,對自己和學生的大腦進行了一次“大清洗運動”。能夠和課改的腳步緊緊相隨。提高自己的課堂掌握能力。

三、優秀生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問題

其實歷史的學習所謂的優秀生和學困生都是相對的,我認為還是我沒有做好,比如説八年級二班的xx雖然總體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我發現有一次我在提問她問題的時候她表現的很不錯,我就大力的表揚了她,沒有想到她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了,所以我認為有些時候還是要積極的探索和發現學生的亮點的,只要找肯定會找到的。對於優秀生一定要給他們佈置好有針對性的練習,讓他們能夠吃好、吃飽,對於一些歷史的知識重點和要點一定要求他們掌握和熟記。在這一點上要注意一些處於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們把成績提高到第一梯隊中去,要特別注意對第二梯隊學生的管理力度,爭取讓他們在這段黃金時光能夠全身心的學習。

我相信我會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把自己的課堂變成高效、和諧、全面、緊湊的精彩課堂。讓我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積極的投入進去,並且會有全面的提高。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思想教育

第二週:第一課

第三週:第二課

第四周:第三課、第四課

第五週:五課 第六週:複習迎接月考

第七週:月考

第八週:第六課、七課

第九周:八、九課

第十週:十、十一課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十二、十三課

第十三週:十四、十五課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週:十八、十九

第十六週:月考

第十七週: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週: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週:考前複習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6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説,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5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敍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

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一、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七年級(2)、(3)班課堂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有個別學生問題回答完畢後就會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七年級(1)班上課紀律較好,但思維不夠活躍。所以這個年級主要抓常規工作。

二、教材簡析

本學年講授第2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第2冊中國歷史敍述我國隋朝至清朝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有*的為彈性課,不做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掌握。其餘課時除每單元安排一節活動課外,可靈活掌握,每課課文由引導框、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動腦筋和課後練習,活動與探究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三、教學目標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課標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説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並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單元

第5—6周:第二單元

第7—8周:第三單元

第9—10周:第四單元

第11周:期會考試

第12—13周:第五單元

第14—15周:第六單元

第16—17周:第七單元

第18—22周:複習準備期終考試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9

根據湖北省20xx年大學聯考方向及新課改省份(特別是寧夏、海南)大學聯考歷史試題的特點,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特制訂高三歷史複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複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説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課改後的第一年大學聯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寧夏、海南等地),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三、複習方法

1、時間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輪複習)

2、複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後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繫,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複習側重點在於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複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一)瞄準大學聯考,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大學聯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大學聯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大學聯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大學聯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大學聯考考的.許多是老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單憑老師講授是培養不出來的,需要在訓練中參與和培養)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大學聯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天應佈置一定量的作業,並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於督促學生在課後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週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外,還須通過週考、月考去強化。週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內容。要強調的是,週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範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週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於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鞏固。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提出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要培養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儘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望亭中學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共六個班近三百四十個學生,重點班生源質量相對較好,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國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又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構建。歷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四、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説,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採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週一次小考,把兩週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1

在這新的一年裏,我決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課改為中心,以科研為導向,注重課堂常規教學,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一、指導思想

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清河中學學校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習題要精選。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優化精選習題。做到習題要精選,反饋要及時。要通過習題講評評出方法、規律,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對試題的掌握。進行復習時,重在理清每一專題的框架,儘量使每一專題重點突出,邏輯清晰。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2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安排,為了切實可行的搞好歷史教學,為了讓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再上新台階,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素質教育教材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德育水平,以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為目的,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全面鍛鍊,提高綜合素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扭轉個別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歷史水平有明顯的進步,達到學校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七個單元,1—2單元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3單元介紹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4——5單元介紹了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的建設與外交成就;第6、7單元介紹了現代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

四、具體措施

1、認真上課,在上課的過程中既要照顧到全體,又要照顧到個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好,同時在課堂上採用活動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爭取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2、利用好學案,學案是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本學期學校進行的學案教學我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學生對當堂的知識能夠得到消化,並能夠檢查出學生對哪部分知識掌握得好,哪部分掌握的較差一些。

3、及時總結,寫好教學反思,通過上課所反映出的問題,課下我要寫好教學反思,查找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4、幫扶後進生,通過課上多提問和課下找其談心的方式,多幫助學生,使後進生能夠先從思想上接受自己,然後再從學習上接受歷史這門學科,提高學生的成績扭轉他們的思想。

5、狠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6、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平時在教學中,我要積極聽課,查找自身的不足,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教學和業務水平,同時我要的圖書館多充實自己,為教好每一位學生而努力。

五、教學方法

1、在講授新課的時候要不斷的歸納總結,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2、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通過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小組合作突破問題、搞比賽的小活動等,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

3、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興趣,增加課容量。

六、課時安排

每課用1課時,每學1單元複習一課時,新授課共計30課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同時提高教學水平,再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今後我會以“苦中求樂,失中求得,敬天愛人,超越自我”的英才精神鞭策自己,完善自己,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3

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大學聯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大學聯考中有新的突破。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下冊教學及進行第二、三輪複習。第二輪複習加強專題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維分析能力;第三輪複習(大學聯考之前),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

二、學情分析:

本屆文科學生的情況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紮實,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複習中的一大挑戰。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進度平均為6個課時左右,授課時間為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並進行專題複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研究新課程,不斷關注大學聯考動態,紮紮實實抓好本屆高三歷史複習工作。統一複習計劃,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各項評析工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項指標

四、總體措施: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適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以及質量跟蹤檢測,及時批閲和評講,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

3、很抓學生個案,特別注意加強對尖子生的輔導和後進生的提高。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4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由中國小蒐集整理,提供於廣大教師免費下載使用。同時本站還配套有大量的學科同步免費教案,免費課件及免費試題等資料供大家下載。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五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幹好,現計劃如下: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又紅又專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努力培養“赤誠、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集體。 九年級年級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還面臨着要升學等實際問題,隨着課時和知識複雜程度的加重,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有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迷惘,對前途失去信心,趙宇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工作顯得更加複雜和重要。在這個學期裏,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既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把教育和娛樂融入一體。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規劃、料理、調空自己,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班集體的建設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責,努力做學生的榜樣。

三、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使後進生以失敗者來,以勝利者走。 後進生的教育 和管理歷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的難點,卻又是影響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深入調查摸底,搞清他們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及時對後進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後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悦。

歷史教師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裏,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裏,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的指導;中等生裏,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