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計劃三篇

來源:文書谷 2.14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物理教學計劃三篇

物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落實國中物理新課程計劃,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水平,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本學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二、具體工作計劃:

本學期,我校將迎接省示範國中回頭看督導檢查,我們實驗室也將高標準地完成各項工作。另外,實驗室的軟件管理工作已經開始,從這學期開始,真正全面實施。

此外,本學期物理實驗室要做好如下常規工作:

1、制訂規章制度,科學規範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並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曆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並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於教學。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7、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8、有必要時,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儀器、器材的接收、入帳、入櫃的工作。

10、做好各類台帳的記錄工作。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另外,結合學校的具體安排,做好階段重點工作。

物理教學計劃 篇2

一、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

從《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可看出,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難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廣;從命題導向也可看出,知識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但考查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不是考查知識和技能的機械記憶和套用,而是通過具體情境,考查運用知識和技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新形勢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師理應主動適應這種變化。

二、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重視探究過程的學習

充分認識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貫穿於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

1. 探究活動的組織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應選擇不同的探究內容,明確某個探究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哪些探究技能,適當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在學習的最初階段,應該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然後逐步深入,最終使學生對於科學探究有比較全面、深入的經歷。在學生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明確何時介入,何時需要提供背景資料或有關信息,提供怎樣的信息等,但不能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的機會。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得出結論,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2. 探究內容和時間的安排

探究內容選擇的原則:

(l)適度性原則。探究的內容既不能過於複雜,需要太長時間進行探究;也不能太過簡單,學生很容易得出結果,失去探究的興趣。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探究問題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的提取和綜合,可以進行探究並得到結果的。

(2)趣味性原則。探究教學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探究內容必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激起學生的探究樂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則。探究教學中探究的內容應是通過有步驟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到答案的問題。探究的結果與某些變量之間具有因果聯繫,這種因果聯繫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通過探究活動來證明。

探究教學的時間安排應根據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地安排學生的探究活動。

3. 科學探究的評價

建議圍繞着科學探究的7個環節所對應的基本技能進行考查評價,避免機械背誦七個環節的內容,所設計的科學探究應能真正考查學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對牛頓第一定律探究實驗考查學生對實驗設計思想的理解,即為什麼要控制小車在同一高度下滑;為什麼要選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來研究小車的運動。

三、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命題導向中也可看出,實驗考查要跳出以往通過推理解答實驗或死背步驟的怪圈,就必須着重考查學生平時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充分體現實驗操作的價值,避免今後教學中的“紙上談兵”現象,對實驗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探究活動,物理教師還應讓學生多做“試一試”、“動動手”之類的隨堂小實驗,鼓勵學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實驗,有效激發和保持學生的探究慾望。

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繫,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物理教學中應重視滲透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繫,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提倡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物理教學不應僅侷限於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和學習,而是通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廣泛接觸生活和社會。

其次,提供多種信息,豐富物理課程內容。教師應通過多種手段,選取結合實際的事例,豐富和充實物理課程的內容,但教師不可能將龐大數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塞給學生,因此必須改變“只有講過才算教過”的觀念。許多內容可以精選、精講、點到為止,更多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閲讀教科書和其他補充材料、收集各種形式的信息、調查研究和討論展示等方式學習。

五、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強調教學反思

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與分析,聯繫本校學生的學情,確定大致統一的教案和學案,注重從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練習完成情況的集中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高我校國中物理教學的總體質量。

物理教學計劃 篇3

一、學術條件分析

1、學生

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從感性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的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容易。國小自然課的學習雖然有一定的物理知識基礎,但一般來説,只學了最基礎、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學的知識相對簡單。作為一門新學科,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

經過五年在三中教學戰線的磨礪,基本把握了會考方向,掌握了國中物理知識體系。

二、教材分析

我們學校用的教材是蘇科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本教材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興趣、理解規律、探索方便為基礎設計教材結構。書中包含了很多開放性的'問題和實踐性的話題,充分體現了STS思想,同時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收集一些非常有用和有趣的知識,力求形式生動活潑。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初步瞭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如簡單的機械和動力、電學、能量總和等。知道物理不僅指物理知識,還包括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能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用科學的術語和簡單的圖表描述實驗結果。

2、流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可以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研究物理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問能力。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具備收集和處理初步信息的能力。

(3)學會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總結出簡單的科學規律,並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來解釋一些具體問題。有初步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對科學知識有渴求,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原理,有勇氣在日常生活用品或新裝置中探索物理原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意識。願意參加觀察、實驗、生產、考察等科學實踐活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夠體驗到克服困難和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悦。

(3)初步瞭解科學和相關技術對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以及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四、具體計劃和措施

1、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加強教學科研活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2、認真學習教材和教參,注重教材體系,把握重點和難點。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存在的各種實驗,利用好實驗。

3、認真備課,根據不同的班級類型精心設計每個學習計劃,讓學習計劃真正為課堂和學生服務,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來

5、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建立“問題記錄本”,每天讓學生提問;建立“錯題記錄本”,以免漏掉任何錯題;並引導學生預習、複習、解決問題;

6、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做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後複習,學習習慣;杜絕學生不寫作業或少寫作業,禁止學生抄襲他人作業;教育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的學習,成為終身的樂趣。

7、對學生要求嚴格,不能放鬆對任何細節的管理。但根據國中生的年齡特點,要嚴而有情,嚴而適度。凡事以事實推理為主,以説服教育為主,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指責。

8、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投影、錄像、錄音、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9、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和運用科學的興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裏有很多科學家、愛國者、唯物主義者,他們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等優秀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