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集錦十篇

來源:文書谷 2.84K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集錦十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着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並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於整個的國小科學學習過程來説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對於植物本身有什麼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週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和認識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温度,學習使用温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

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範文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並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着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測量的;温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繫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閲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温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温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温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範文(2)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繫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繫,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組成:《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

《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目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由《我們周圍的土壤》、《瞭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護》四課構成。本單元與《固體和液體》同屬於一個系列,都是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它將帶領學生對植物從種子的萌發到根、莖、葉、花、果實的形態功能做較深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做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教材始終貫穿了一條隱線——“種植一株植物”。本單元的編排有兩條線,一條明線是通過觀察、解剖、測量、比較、實驗等多種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第二條隱線是認真細緻地種植、觀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堅持做連續的觀察,體驗收穫的快樂,感覺到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穫。在活動中可以圍繞探究性活動學會觀測、測量、收集證據、積累資料等科學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們》、《果實和種子》、《根和莖》、《葉和花》四課構成。

《固體和液體》本單元是依據物質世界板塊中關於“物體的特徵”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和液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現階段完成對固體和液體的認識,體現“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的設計思路”。

通常情況下,物質有三種主要存在形式:固態、氣態、液態,各種形態的物質具有不同的特徵,本單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引領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和液體,諸如輕重、軟硬、形狀、顏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點。由於本單元沒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沒有提及密度,因此對於固體和液體的沉浮與溶解的認識,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上。請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淺度。按照教科書的整體設計主動地安排,本單元在過程技能方面是一個隱性化處理的單位,着重觀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同時對涉及到的其他過程技能如分類、測量也加以訓練。通過用語言、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怎樣通過觀察得到證據,促進學生基礎過程技能的形成、發展。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來看,本單元通過科學探究注重實證性來進行科學精神、科學品質培養。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固體以及固體的性質,包括《認識固體》和《把固體放到水裏》兩課;認識液體以及液體的性質,包括《認識液體》和《把液體倒進水裏》兩課;瞭解改變沉浮狀態的方法並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

《關心天氣》本單元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由於國小生在通常情況下只是被動地關心天氣和接受天氣變化的事實,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導下改變衣着,以及在氣温和環境的變化下被迫地改變行為方式,缺乏主動關注天氣、瞭解與認識天氣變化的主動意識行為,所以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本單元教材共有5課,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其次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三課。介紹觀測以及記錄氣温、濕度、降水量、風力與風向的方法和手段,並教學生自制雨量器、風向標和風力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測和記錄。最後、引導認識季節特徵,即《氣候與季節》。

《觀察與測量》本單元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數據”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便利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觀察。第二部分,測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土壤與生命的有關內容可以適當推後,與第三或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調換。因為春節後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還沒有甦醒,這部分內容後移能觀察得更全面。

二、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祕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祕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祕密。

5、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讓學生根據所需內容進行研究,蒐集整理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並在課堂上交流,營造一種民主的科學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嘗試、體驗科學交流活動的樂趣。

四、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五、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六、實驗教學安排表

單元名稱 課題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備註

土壤與生命

瞭解土壤

研究土壤成分

研究土壤種類

紙巾、土壤樣本、燒杯、水、攪拌棒;

燒杯、塑料杯(底部穿孔)、放大鏡、水

肥沃的土壤

做一個肥料袋

土壤、水果皮、菜葉、水、燒杯、鏟子、蚯蚓等

植物的一生

果實和種子

觀察種子內部構造

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鑷子、放大鏡、浸泡過的種子;

透明的瓶子、紙巾、水、燒杯、待萌發的種子、塑料小匙等

根和莖

觀察莖內部構造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分一下幾個板塊:

Story time是單元核心板塊。藉助活潑生動的插圖和有趣的故事情節,以對話和短文的形式呈現了詞彙、句型、日常用語和語言功能。詞彙以圖片方式呈現在頁底,在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亦方便核心單詞的學習與複習。

Fun time是句型和詞彙的操練板塊。通過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Story time中呈現的詞彙、句型和日常用語,以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簡單對話的能力。

Cartoon time是拓展性趣味閲讀板塊。通過以小老鼠Bobby和小貓Sam 等卡通人物為中心的趣味小故事,幫助學生複習本單元的語言知識,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同時有計劃地呈現下一單元即將出現的主要句型或日常用語。Cartoon time的故事以幽默風趣的風格吸引學生自發性閲讀課文,在提高閲讀興趣的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化的興趣。

Sound time是語音教學板塊。通過含有目標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範例單詞和歌謠,幫助學生了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Song time/Rhyme time是歌曲、歌謠板塊。通過唱歌曲、誦歌謠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身心,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鞏固所學內容,提高聽説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輕鬆利用歌曲及歌謠作為導入或鞏固活動,帶動學習氣氛。

Checkout time是檢測板塊。按照單元詞彙、句型和日常用語等方面的教學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綜合性語言應用活動,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

Ticking time是自我評價板塊。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所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明確方向

按照《英語課程標準 》的目標要求,在每個單元特地設置了Learning tip (學習提示),在每四個單元之後還安排了一個Project (綜合語言實踐項目)。Learning tip通過簡要的提示和説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一些英語基礎知識和在英語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Project由幾個環環緊扣、層層鋪墊的語言實踐活動組成。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經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環節,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總的目的要求

(一)、總體目標

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遊戲、做動作、做事情。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説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談論時間及年齡等信息,請求別人開門關窗,告訴別人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注意事項,能幫助別人尋找物品,與小朋友們一起參觀玩具博物館及Liu Tao爺爺的農場。瞭解字母b,p,r,d,s,t,m,n在單詞中的讀音。認讀、書寫有關教室、文具、數字、水果、動物、家人等方面的英語單詞。

(二)、語言技能

聽、做

1.能根據教師的語言、動作、實物、圖片等提示聽懂所學內容。

2.能聽懂課堂指令並作出正確的反應。

3.能根據指令做事情,如:指圖片、説數字、做動作、編排圖片順序、做手工等。

説、唱:

1.能根據錄音內容模仿説唱。

2.能就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內容以每個模塊的話題為主。 )

3.能唱4首兒童歌曲、吟誦4首韻律詩。

4.能根據圖畫説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用英語做遊戲。

2.能表演英文歌曲或歌謠。

3.能就所學內容參與角色表演或完成相應語言交際任務。

認、讀:

1.能看圖識詞(單詞、詞組)

2.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三、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多為學生營造一些學習氛圍,如:創設英語角等。

5、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6、多看英語畫報,多讀英語故事,多看與英語有關的書籍,電視節目。

7、多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本教材的一般教學要求

1、通過測量、繪圖、材料加工等活動,學會使用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

瞭解常用手工工具的名稱和用途,你會根據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用途選擇工具,你會用到一些常用的量具。

2、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的設計、製作和評價活動,瞭解簡單手工製作的一般流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會勞動的價值和創作的喜悦。

掌握剪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夠設計製作幾件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做出評價和講解。

瞭解泥塑基本材料的特點和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泥塑加工的一些基本方法,可以設計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做出評價和説明。

3、根據生產要求和操作示意圖製作紙木模型。能夠用當地的天然材料設計和製作手工作品。

4、認識一些簡單的圖案,用它們來設計簡單的作品,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能夠理解切割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在加工圖紙,並瞭解簡單的開發圖紙,真實的樣品和操作圖。

能在老師指導下設計製作作品。

能用素描或語言表達作品的結構、製作過程和設計思想,並能在討論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和製作。

5、通過觀看、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形成對技術作品的初步鑑賞能力。

能對作品在設計製作中的合理性、獨特性、創造性做出簡單評價。

能夠設計和製作簡單的工作説明和宣傳材料。

二、各單位的教學要求

這本書有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有三個學習內容:《課程表》,《小剪刀》,《排氣扇》。《課程表》是一款學習使用繪畫技術進行活動的玩具。《小剪刀》,《排氣扇》是通過支點,輪軸的作用是讓玩具動起來。2單元安排《圓紙筒》。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立體的圓形紙管是由平紙卷製成的。本單元的實踐活動不僅要幫助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製作《小鳥的家》,還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用圓紙管制作其他文章。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審美情趣。第三單元以“美化牆面”為主題,安排《立紙花》和《盛開的花》的教學內容。目的是通過動手學習如何製作紙花和紙浮雕,幫助學生接觸和了解浮雕藝術,提高手工製作技能,提高欣賞和審美能力。第四單元以“禮品包裝”為主題,安排兩個教學內容:《漂亮的禮品包裝盒》和《紙盒造型》。其中《紙盒造型》使用廢舊包裝盒為材料。本模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手工製作技能、觀察、聯想和設計創新能力,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第五單元有兩個班:《磁懸浮列車》和《卡車》。本單元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用提供的材料製作磁懸浮列車和貨車的'模型,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不同的貨車車廂,在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創造的喜悦。在第六單元,《面具》和《小熊帽飾》被安排參加節日化粧舞會。一方面,學生學習自己製作紙面具和帽子,然後設計和製作其他種類的化粧飾品,訓練他們的手,激活他們的思維。

三、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的設計、製作和評價活動,瞭解簡單手工製作的一般流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會勞動的價值和創作的喜悦。

2、掌握雕刻、剪紙的基本方法,能夠設計製作數件工藝品、紙塑作品,並做出評價和説明。

3、瞭解泥塑基本材料的特點和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泥塑加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夠設計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做出評價和講解。

4、認識一些簡單的圖案,用它們來設計簡單的作品,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5、能看懂加工圖案中的切割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展開圖、實物樣圖和操作示意圖。

6、通過觀看、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形成對技術作品的初步鑑賞能力。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週期”、“沉和浮”、“溶解”等六個單元。

混合單元着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後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製造混合物並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並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為物質的一般屬性。並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性質的探究活動,最後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係。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製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等。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6、本年級共7個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説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瞭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 。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5、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6、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想像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巖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瞭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瞭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巖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瞭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槓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裏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裏有什麼,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良性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社會性的良性發展,特制定本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課堂上他們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他們還處於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注意與三年級上冊教材相銜接,在內容上共設計了三個主題單元。在學生對自己學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從“讓校園更美麗”入手,培養他們愛校護校的精神。根據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在這一單元中,還貫穿了學習辨方向和學畫平面圖的基本知識面。然後將學生的視角由學校擴展到社區,開始引導他們認識瞭解一個更大的社會生活環境—温馨的社區生活。最後安排了“熱愛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主題單元。

第一單元“讓校園更美麗”。在學生認識瞭解學校生活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愛護學校環境、保護學校設施的思想品德教育,並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平面圖的知識,讓學生畫畫自己生活的學校,對學校的位置和環境有所認識,並進一步讓學生畫畫上學的路線圖。讀圖、識圖和畫圖是人們生活中一個基本的生活技能,人們常説“一張地圖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圖知識技能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國小中開展地圖知識的學習,是為學生的未來生存做準備。教材編寫從學習辨別方向開始,一步步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學畫平面圖,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讓學生掌握畫平面圖的基本技巧,並有遊戲中能夠靈活運用。教材編排了“為校園畫張像”、“學畫平面圖”“我們學習的場所”和“我為學校添‘綠色’”四個主題內容。每一個主題的學習,教師都要結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滲透。

每二單元“温馨的社區生活”。主要通過對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認識,讓學生了解社區的發展、變化以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社區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事物,學生或多或少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到社區參觀、調查、訪問等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所瞭解,認識社區裏為大家服務的人們,引導學生尊重他們的勞動。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社區的文化、體育、教育、環境保護、社會捐助、關愛弱勢羣體等活動,從小做文明的社區一員,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並引導學生為自己生活的社區建設獻計獻策。教材編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區活動”、“文明的社區生活”、“感謝社區服務者”、“願我們的社區更美好”五個主題內容。

第三單元“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大自然養育了人類和自然災害懲罰人類兩個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在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我保護教育。針對近年來逐年上升的火災和一些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不玩火,居家、學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災的發生;一旦遇到火災,要懂得逃生的辦法和基本知識,儘可能地保護自己,減少生命損傷,學會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災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水災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災害,在自然災害面前,引導學生不要驚慌失措,要學會自救與互救的方法。教材編排了“認識自然”、“當災害來臨時”、“防止火災”、“模擬遊戲——爭取生存時間”四個主題內容。

三、教材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一)情感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對辨別方向,學畫平面圖、路線圖的興趣,體會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養良好的看圖、讀圖、用圖的方法和習慣。加深對學習環境的瞭解,更加熱愛學校的設施,熱愛和保護學習環境。培養樂於合作、認真做事的精神。

2.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環境、周圍不同人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勞動者,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通過學生對社區公益活動的瞭解和參與,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弱勢人羣有同情心和愛心,尊重並願意盡力幫助弱勢人羣。自覺遵守、維護公共秩序,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通過為社區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區的建設,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養育了人類,要愛護、保護、善待大自然,初步認識自然災害既是客觀存在,又與人類的行為密切相關。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珍愛自己的生命,養成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體會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二)能力目標:

1.提高辨別方向的能力,訓練動手操作(畫平面圖、路線圖)的能力,讀圖、識圖和用圖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通過了解周圍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對不同社區環境的比較能力。通過學生觀察、瞭解、訪問身邊的勞動者,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語言表達能力,在公共場所中對一些人的不良表現做出自己的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的能力。

3.學會遇到意外時,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訪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1.瞭解和初步掌握辨別方向的基本方法,學會畫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並能初步運用平面圖和路線圖。

2.通過觀察、瞭解、訪問等活動,學習進行社會調查,並能夠了解周圍生活的環境和各種設施,懂得周圍環境、不同人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知道尊重並感謝勞動者。懂得自己對社會有一定的責任。懂得關心弱勢羣體。知道遵守文明公約。知道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能夠自覺愛護公共設施,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秩序。通過“願我們的社區更美好”的活動,使學生知道美化社區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災的一些基本常識;瞭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懂得災害來臨時自我保護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和奮鬥目標

1.教學重難點:瞭解和初步掌握辨別方向的基本方法,學會畫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並能初步運用平面圖和路線圖。知道火災的一些基本常識;瞭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懂得災害來臨時自我保護和互助的方法。

2.奮鬥目標: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的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的主題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社會性的良性發展。

五、突破重點,難點的具體措施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於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過程中的依據是什麼?課程標準。

2.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學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着活動形式逐漸複雜,涉獵的範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採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繫,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並且能增長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養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3.綜合組織多種活動。

情感在活動中萌發,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成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活動使一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彷彿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範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採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時刻挑戰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於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國小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並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着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任務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

通過本冊教學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期目標

1、總體知識目標

能辨別製成常用物品的材料,並能舉例説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瞭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材料按導電性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蒸發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説明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

2、能力培養目標

指導學生運用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性質及用途,培養學生質疑、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熱愛科學。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並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3、教育教學目標

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能舉例説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説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珍愛並善待周圍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三、教材分析:

“常見材料”是全冊書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

“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質。“聲”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通過、光沿着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信息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發展,瞭解都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教學重難點:本冊在內容方面以物質世界的聲光電磁方面的知識為線索,但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聲光電磁應用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讓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四、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

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張子勇、張帆、邵蘭蘭,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聯繫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採用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課餘時間為其補習,使他們不被落下。

2、中等生優化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3)、加強優生與中等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 優等生的培養

(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説説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尖子生的平常學習,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六、改革設想: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七、課時安排

(一)、常見材料(5課時)

1、身邊的材料 2課時

2、塑料 3課時

(二)、聲(7課時)

3、傾聽聲音2課時

4、物體傳聲2課時

5、自制小樂器 2課時

6、聲音與生活 1課時

(三)、光(8課時)

7、光的傳播2課時

8、透明與不透明 1課時

9、鏡子 2課時

10、七色光 3課時

(四)、電(6課時)

11、電在我家中 2課時

12、讓燈亮起來 2課時

13、導體與絕緣體 2課時

(五)、磁6課時

14、磁鐵的力量 2課時

15、製作小磁針 2課時

16、磁的應用 2課時

(六)、信息與通信5課時

17、傳遞信息 2課時

18、通信的發展 1課時

19、暢想通信 2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磁鐵”單元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校基本步入了正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了本學校的重中之重,在王校長的號召下,我的本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育教學管理方面

本學期,我所執教的班級有三四班、三五班、三六班。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上好高效課堂的前提。因此,我們要重視教學教學管理,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特長、愛好、性格、座位等,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

2、在每個任務前,老師要提前預設可能發生的情景,在做活動之前,講清規則,提出要求。語氣要中肯有力度,對學生產生威嚴感。

3、合理分組,優中培優。英語課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關鍵,因此,打好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也會更有影響。本學期,我將努力改善自己的課堂效率,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爭取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同時給其留有一定的空閒時間,引導其自主創新。特別是對於操作能力較強,課堂上又“吃不飽”的學生,要給其佈置更為艱鉅的任務,充分發揮其獨創性。

4、互幫互助,優中帶差。對於英語課老師來説,學習差的學生往往是學習作風懶散又興趣不高的學生,這一點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特別是教師的課堂效率不高也是影響這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在這方面我將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創造一些較為豐富的課堂情境,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課堂上佈置任務體現分層的原則,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特別是後進生,應給他們提供一些較為簡單或者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任務,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對於課堂上偶爾出現的他們解決不了的任務,充分利用分組的作用,讓學生互幫互助,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予以引導,共同努力共同解決。

5、建立合理的長效的課堂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獎勵評價機制要細緻化。例如:積累分數,或者發放報喜單,積累印章,貼畫,口頭表揚等等。

6、不斷提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7、批改作業。作業要規範化,在學生寫作業之前,統一好作業的格式,對於易錯的,給予及時的提醒和糾正,儘量做到面批。不能完全改完學生的作業的情況下,儘量挑出一半多的學生進行批改,總結易錯知識點和原因。在改完作業後,儘量給學生分類,哪些學生寫得好,哪些學生寫得不好,自己瞭然於胸。好的在課堂上要及時表揚,樹立榜樣。不好的學生,可在課下,單獨進行指導。幫助他逐步提高。

二、教育教學能力

1、認真、及時地完成各項常規工作。

2、多聽課、評課,和集體備課,促進個人發展。

3、積極開展英語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個人素養的提高。

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一直在不斷地提升,作為一名老師,我需要在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思想主宰着世界,因此,我在平時需要大量的'汲取教學理念,本學期看的幾本書有朱永新《新教育之夢》《教師成長密碼》等。

2、加強個人專業素養。

隨着教學時間的延長,雖然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但是自己的英語儲備量正在不斷地流失。因此,本學期,要堅持加強專業素養的培養,多聽原聲磁帶,堅持看一些英文報紙和一些著名的英語演講。

四、提高教學質量,培優補差的措施

1、教師時刻注意用英語作為課堂教學工具,用英語來教英語,使學生習慣於從情景中,從表情、手勢、輔助教具中去領會意思,理解內容,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2、採用多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手段以培養、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遊戲、比賽、唱歌、小韻文、詩歌、角色表演等,或改變座位放置,鼓勵自由會話等到,使學生對英語的新奇感轉化為持久的好學動力,使他們對語言的愛好轉而形成為對語言的飢餓。

3、堅持教改實驗,強調聽説領先,積極創設一切條件讓學生多説英語,愛説英語,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開口説英語的機會。

4、利用多媒體設備,創造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強化聽的訓練,幫助學生學到正確標準語音語調。

5、抓好教學質量,堅持人人課課過關,及時復現鞏固,查漏補缺,指導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