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8篇

來源:文書谷 1.65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8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

2、藉助實際操作,結合生活情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規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使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引導學生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具準備:課件;圖片、樹葉若干;直尺、繩子、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有一位可愛的小嘉賓,要跟我們共同上這節課,你們看,它是誰?多麼可愛的機靈狗呀,聽一聽它想對你們説什麼?(課件:機靈狗:同學們好,見到你們真高興!我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隻喜歡運動的小螞蟻。瞧,它已經整裝待發,開始鍛鍊了。)(課件:螞蟻繞樹葉跑)同學們要認真看小螞蟻是怎麼運動的。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師: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樹葉的一圈還可以怎麼説?(一週)

師:你們説的很對,小螞蟻是這運動的,拿出你們的小手跟小螞蟻一起爬一爬吧。(邊放課件邊説)(小螞蟻從一點出發沿着樹葉外邊緣爬一週再回到起點。閃 小螞蟻爬過樹葉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描樹葉的周長。

師:同學們,你們也想得到這樣一片美麗的樹葉嗎?它已經輕輕的飄落到你的身邊了。(各種形狀真,假)快,找一找。快告訴老師你找到的是什麼樹葉?你們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用你靈巧的小手來描一描它的周長吧。誰描的又快又好,這片樹葉就屬於誰。老師有一片漂亮的大樹葉,誰願意到前面來描?你是怎麼描的?(生邊説,師邊指導:從一點開始,沿樹葉外邊緣一週再回到起點,這就是樹葉的周長)你描的很好!這片漂亮的大樹葉送給你了。

師:誰跟他描的方法一樣。不一樣的,你是怎麼描的.?看來呀,不管你怎麼描都是沿着樹葉的外邊緣描一週,是嗎?

2、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樹葉周長就是樹葉一週的長度,那怎樣來量出樹葉的周長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交流。(用線,學生回答,老師演示)

説到用尺時,可以這樣問:其他小朋友覺得怎麼樣?

請小朋友也來用老師的方法來量一量你們手中樹葉的周長。同桌相互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量的快,做的好。

學生活動。

交流:把學生的樹葉貼到白紙上,下面標出樹葉的周長。讓學生比較一下。

3、摸生活中的周長

(課件:你們真是好樣的,量出了樹葉的周長,那能不能在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周長呢?)

找、量身上的周長 :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長,你能找一找嗎?你們想知道誰的腰圍,誰的頭圍。選擇其中一個來量。看誰量的又快又準,量好的同學彙報你量的是誰,怎麼量的。(學生説,到前面量,教師更正)

4、測量一組圖形的周長

分組進行,可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5、分組彙報

6、提問小結:什麼圖形可以直接用尺量?什麼圖形不能直接用尺測量?

三、實踐運用,鼓勵創新

課件:第一關,考眼力。老師邀請你們到我家去做客,看漂亮嗎?請你説一説你看到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周長?

課件:第二關,玩拼圖,打出字:請你們在粘板上擺出你喜歡的圖形,並算一算它的周長,看誰擺得快,算得準。)

擺好的同學在小組內説一説你擺的是什麼圖形,周長是多少,每個小組送一份作品,到前面來。

第三關。(課件:第三關爭冠軍,(打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在不同的圖形邊上賽跑,它們跑的路程一樣長嗎?)

你們猜一猜,到底誰説的對。(課件:平移)邊演示課件教師邊説,兩邊平移,長度不變,周長一樣。

四、聯繫實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體會?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任教班級學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3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從上學年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掌握還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訣掌握還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較差。但總的來説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2、學困生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

其次,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願學。對這些學生要求他們各單元測試成績達70分以上,期末質量驗收平均分達75分以上,優秀率、及格率分別達40%及90%以上。

四、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上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2、改進課堂教學,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5、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6、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7、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8、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9、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案例,教學實錄等媒體資源結合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1、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2、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本班級學困生有好幾位學困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學生的頭腦裏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使學生懂得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及估算意識,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不進位、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及在生活中應用

5.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裏包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7.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8.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敍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三、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確定現象,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在小的。

本單元教材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科書中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這對部分學生來説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

因此,教科書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可能性有大有小。

難點:

可能性有大有小。

突破方法:

1、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中注意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學要求。

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確定事件”、“不確定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時,只要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經常”“偶爾”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使用有關術語進行解釋,也不必要求學生求出可能性的大小。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用4課時進行教學。

1.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課前準備】給每對同桌學生提供3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先請同學們聽一個有關阿凡提的故事。課件演示: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眼看就快要過年了,幫財主做了一年長工的阿凡提想向財主要回他十個金幣的工錢,可貪心又小氣的財主卻不想給他,心想:要怎樣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幣又無話可説呢?財主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很好的辦法。於是他對阿凡提説:“不要説十個,我這裏有一箱子的金幣,你把裏面的金幣往上一拋,如果落下後個個都是正面朝上,那這些金幣你就可以全拿走了。”“那好啊,你先把金幣給我。”阿凡提回答説,於是他把箱子裏的金幣全都倒出來,玩弄了一會兒……

師:這個故事的結果到底如何呢?阿凡提可能贏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一定能揭開謎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活動一:通過教師的猜顏色遊戲,體驗“一定”。

師:這裏有象棋和一個紙盒,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誰願意上來和老師一起玩?(兩生上台)

師:我們3人合作,現在我把這付象棋放在這個紙箱裏,由你來搖動紙盒,你從裏面隨意摸出一個棋子來,老師來猜它的顏色,下面的同學,好好欣賞一下老師的本領吧!

知道老師為什麼猜得這麼準嗎?

師:你們都同意他的意見嗎?

師:同學們真聰明。事先,老師的確知道這個盒子裏裝的全都是些紅色的棋子(邊説邊把盒子裏的藍色正方體拿出來),所以,如果繼續讓汪老師摸下去的話,摸出來的也一定是紅色棋子。(板書:一定)

師:誰再來説説為什麼從這個盒子裏摸出來的棋子一定是紅色?

2.活動二:創設摸獎情境,體驗“不可能”。

師:同學們都去摸過獎吧?今天就給大家一個機會,看誰能在老師這裏中一個獎!

獎品就是老師帶來的象棋,想不想得到呀?那就試一試運氣吧!

師:請大家注意了,現在老師把中獎辦法講一遍,只有達到了我的要求才算中獎:從我手上的牌中任抽一張,只要是紅桃就中獎了,那麼這象棋(展示獎品)就屬於你了,誰想來試一試。(學生爭先恐後,躍躍欲試,氣氛熱烈。)

為什麼沒有一個能中獎呢?難道你們今天的運氣都這麼差嗎?

師:同學們的推想能力真是太厲害了!大家請看,(打開所以的牌,)裏面全都是些方塊、梅花、黑桃,有紅色的牌嗎?

師:如果繼續讓你們摸下去的話,可能摸出紅桃的嗎?

師:為什麼從這個箱子裏不可能摸出紅桃?

3、活動三:繼續摸獎遊戲,體驗“可能”。

師:既然從這牌裏不可能摸出紅桃,那麼這些好玩的象棋你們也就得不到了,覺得這樣的摸獎有意思嗎?

師:好,老師就聽你們的。下面老師把紅桃也放進去,請問,現在這付牌裏有幾個種不同的牌?

師(洗牌)問:這回誰想上來摸?

請一個學生上來,在摸出來之前問:“他從裏面摸出一張牌來就一定能中獎嗎?”

師:為什麼?

師:也就是説這四種牌都有可能被他摸到。因此,他可能中獎,也可能不會中獎,我們只能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這件事情,同意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判斷生活中的事件。

師:剛才沒有機會上來摸獎的同學不要灰心,同學們還可以回答下面的問題。來請看電腦展示例2的6種現象

a、用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來描述這些現象。

b、回答時,不僅僅要把這些現象描述清楚,還要説出你的理由。

2、練一練:課本第108頁第1題

3、舉生活中的實例,放飛思維

師:我們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學會了用這麼多詞表達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那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説説生活裏的事嗎?請同學們先小組內説一説,讓其他的同學給你評價評價,比比誰想得又快又多。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 本學期教材分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一) 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展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第一課“買文具”,結合購物的情境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概念。在“買文具”時,會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它們的價格,從而自然地引入小數;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再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繫,體會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在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既可以把兩個小數都改寫為幾元幾角後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整數為中介,通過它間接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認為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不良後果;如果更簡單的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那應該鼓勵。在進一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提出“去哪個文具店買橡皮便宜”的問題,它涉及到比較3個小數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個,更具有挑戰性。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後再引導他們體會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來解決的策略,即先比較其中兩個數的大小;再拿其中較小的數與第三個數比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數。經歷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體驗進行有條理地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為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算法而創設的。前後這兩節課的區別在於,前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後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課都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關鍵環節是經歷小數加減的豎式算法的抽象過程,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把小數點對齊,小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就類似於學生已經熟悉的多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學生必須體會這一點,那麼,小數加減法便可以融合到學生整數加減法已有的經驗之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負擔,而且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二)平移、旋轉和對稱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對象,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第一課“對稱圖形”,讓學生先觀察、欣賞民間剪紙的藝術作品,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什麼是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進而在直觀辨認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的分類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在方格紙(釘子板)上畫(圍)出對稱圖形,用幾種基本圖形進行組合,擺出(構成)對稱圖形,從而初步形成對稱圖形的概念。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第18頁練習第1題“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並給出3個答案供選擇,很有挑戰性;其實這3種答案都有可能,取決於鏡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經歷這樣的空間位置與圖形的探索,空間觀念是會大有長進的。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實例,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着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移,讓學生觀察在方格紙上簡單圖形平移前後的位置,通過“移一移”“説一説”“填一填”“畫一畫”等操作與交流活動,去逐步感悟這樣一個道理:要確定圖形平移後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圖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還要知道平移的距離(幾格)。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歸納成知識點強加給學生們。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直覺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嗎?”再探索精確計算的各種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須掌握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體會這兩者的聯繫與區別,理解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難點:

1、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突破方法: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材提供的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教學時,讓學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用6課時進行教學。

四邊形1課時

平行四邊形2課時

周長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課時

估計1課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選擇方面

在數與代數領域裏,繼續教學整數的乘,除法計算,初步教學簡單的分數與小數,開始教學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結合認數與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在空間與圖形領域裏,教學觀察形狀相近的物體,比較它們的視圖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視圖能準確描述物體的形狀與結構;教學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初步體會圖形的變換;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突出對給定的面的大小的測量和估計;在統計與概率領域裏,教學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重點放在利用平均數描述,解釋一組數據的特徵或者比較兩組數據的差異;在實踐活動領域裏,本冊教科書共安排了6次實踐活動,其中《我們的試驗田》是場景型活動;《生日快樂》,《美麗的花邊》,《瞭解千米》,《奇妙的剪紙》是操作型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是探究型活動。這些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許多應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機會;本冊教科書共安排了10則你知道嗎,涉及的內容有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節約資源,計量工具的進步與發展,古代的算法等等。這些內容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並使學生受到廣泛的教育。教材裏還有12道思考題,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彈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2,教學內容安排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知識發生發展的線索,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結構;第二,把四個領域的教學內容採用小單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於不斷激起並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各領域的教學內容相互支持,各種思想方法交叉應用;第三,把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盡力保障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

3,教材的重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

4,教材的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的試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法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説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000米,1噸=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結合實例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 限結果是整數 )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讓學生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發展抽象思維;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徵及平面圖形的變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在研究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以及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裏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初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據,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據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教科書裏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三,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25人,男生多,女生少。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比如班裏的杜默然,馬凱玉,白珊,姚玲等同學。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比如班裏的吳頂,朱毅等同學。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後又不會運用,作業的正確率低,個別學生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比如班裏的張歡,王龍等同學。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學生會更上一層樓!

三,提升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1。 課前做好備課工作,不但備教材,還認真備學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工作。

2。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吃不飽的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可以做一些有難度的題。

3,充分利用蘇教版教材的特點,將計算融於解決問題的情境當中,讓數學知識變得有味,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讓他們感到學有所有,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多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比如:買東西和賣東西的例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算賬,但出現在課本上時就不知道如何處理了。

4,讓學生學得主動。在課堂中建立幫困小組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提高數學成績。

5,定時進行家訪,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繫,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尤其像李濤這樣的學生,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只要家長關心,關注他了,他的成績就會跟上其他同學,而且學起來也有了信心。

6,補差內容:有些內容是難點,但教材中安排的習題與課時明顯不足,在課後要及時反饋,讓學生多做相應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預測的目標。培養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7,在課堂上一功夫,練習有層次性,課後個別輔導,利用自習課集中輔導,班內建立優幫差小組,努力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有提高

8,自覺學習教育理論與專著,適時撰寫教學反思,經驗,案例,提高自身素質,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好基礎。

9,利用網絡教研開闊自己的眼界,積極參加網絡教研活動,參與評論,參與探討。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與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四,奮鬥目標

通過自身與學生的努力,使所帶學科的成績達到中心國小規定的目標,均分居中心國小總均分以上,及格率達到100%,轉化率達到66%以上。

五,進度安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