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五篇

來源:文書谷 9.75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五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和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7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7名,大部分學生為回民,從上學期的認識和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規律。單從本班學生學習習慣來説,我認為本班學生缺少模範帶頭的學生,學習根本沒有自己獨特的方法,缺少創新意識和探索知識的能力,學習也只有老師講了才聽、才理解,老師不講了,也不會主動的詢問,自律性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學習方法單一,不夠靈活。從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奮鬥目標

在數與代數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

1、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

2、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筆算兩位數成兩位數、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

3、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只幾。

4、一位數小數的認識、小數整數部分的認識、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5、年、月、日的認識,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其次就是解決的問題:

1、連續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2、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3、簡單的求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4、與千米或噸的有關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

1、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平面圖形的平移,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2、有四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三視圖。

3、面積的含義常有的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平方米,面積間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計算公式。

其次就是解決的問題:

1、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用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測量或估計物體表面面積。

3、與計算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在重視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繼續注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感受成功的體驗。

4、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5、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6、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7、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從上學期成績分析看, 成績較理想但還需繼續努力,本學期要因材施教,分別對待。對於自己認為聰明得很,平時懶讀、懶寫、懶做題,成績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説教會更有效。對於基礎很差、幹勁更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叮囑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繫溝通,與優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為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三班共有學生38名,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有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後又不會運用,作業的正確率低,個別學生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包括萬以上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能進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能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能結合實際進行估算;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24時計時法;認識直線、線段、射線,瞭解平面上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關係,會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能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結合生活經驗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擺放物體。

本冊教材通過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乘除法的口算、筆算、估算有機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理解計算策略的多樣性;通過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體現知識的生成性,在學習“平行與相交”中,由“怎樣畫設計圖”問題引入,通過探索實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能認、讀、寫小數,能比較小數的大小,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瞭解十進制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

2、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進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及兩、三位數除一兩位數的除法;會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斯則混合式題;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複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瞭解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

3、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24時計時法。

4、結合實例瞭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直線相交確定一個點;區分直線、線段和射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瞭解平面上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關係,會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能綜合運用平等與相交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5、結合生活經驗,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擺放物體。

6、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初步用數和形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7、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探索、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自己思考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積累與同伴合作的經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 教學措施:

1、在活動情景中發現大數的過程,能用大數表示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結合具體情景,在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與相交的過程中,提高初步的觀察、想象和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5、通過實驗,初步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6、 課前做好備課工作,不但備教材,還認真備學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工作、

7、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吃不飽”的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可以做一些有難度的題。

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將計算融於解決問題的情境當中,讓數學知識變得有味,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讓他們感到學有所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多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比如:買東西和賣東西的例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算賬,但出現在課本上時就不知道如何處理了。

9、補差內容:有些內容是難點,但教材中安排的習題與課時明顯不足,在課後要及時反饋,讓學生多做相應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預測的目標。培養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0、在課堂上多下功夫,練習有層次性,課後個別輔導,利用自習課集中輔導,班內建立優幫差小組,努力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有提高。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實際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實際生活,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第四單元“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連乘。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並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嘗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並能進行演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紅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並從三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能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 形狀;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周長的概念,並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進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交流和使用規範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一)內容的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二)內容的呈現注重了層次性和思考性;(三)注重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努力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專題化;(五)內容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適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聯繫已有的生活實際或具體事物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結合具體材料時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祥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察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乘除法……7課時 (四)乘法……9課時 (七)年、月、日…8課時

(二)觀察物體……3課時 (五)周長……5課時 (八)可能性……2課時

(三)千克、克、噸…6課時(六)除法……8課時 (九)總複習……5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四班有69人,六班有68人。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四班的孩子由於是已經教過兩年,情況比較熟悉,該班課堂氣氛活躍,有良好的課堂提問回答習慣,作業書寫完成情況比較好,步調比較統一。六班的孩子比較穩重,課堂上孩子自主思考的比較多,許多孩子喜歡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答案共享的積極性不很高,作業完成質量數量參差不齊,爭取新學期有所改觀。

二、 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學習的繼續,也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所以,教材在這裏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境,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説,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為測量的教學。基於這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説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

2、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難點: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

2、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3、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

4、培養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估測,後測量驗證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師: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釐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依據新課程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設計這一環節。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釐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並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釐米帶3小格

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説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師的兩把尺有什麼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師:直尺上每1釐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説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説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説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釐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截取的1釐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釐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釐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着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現規律。

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1釐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釐米=10毫米

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域的20毫米,如4釐米到6釐米,8釐米到10釐米。

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餘同學觀察畫法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後,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範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釐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釐米帶9小格

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後,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並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數據,並填在表中

(3)然後兩人合作測量,完成數據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後,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麼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彙報測量方法並演示)

4、聯繫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釐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釐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哪些收穫,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並以毫米為單位記錄下數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