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9篇

來源:文書谷 1.75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9篇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綜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試成績,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水平,搞好複習,提高地理教學實效性,特制訂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必須緊抓地理教材、地理課程標準、注重雙基教學,構建地理主幹知識框架和網絡,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關注社會和生活。處理好自然、人文和區域地理之間的關係,熱點問題應體現地理學的應用功能與社會價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圖表、文字信息的分析應用能力。教學中應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評價、歸納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鑽研教材、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研究近三年大學聯考試題

要認真鑽研教材和考試説明,研究20xx—20xx年大學聯考題,要不斷研究大學聯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大學聯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大學聯考的要求。重視每次考試對試題的分析,根據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評試卷或調整教學策略。

2、抓好“雙基”把握好教學導向

在高三的備考中,教師的複習不能帶有僥倖的心理去猜題、押題,一定要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立足於“雙基”,從地理概念、地理分佈、地理事象,到地理讀圖、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觀念、地理能力、地理規律,要強調地理特徵的空間性。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為此,應重視地理原理的教學,並重點抓住以下幾方面:一是夯實基礎識,到邊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構和完善學科主幹知識體系;三是對重點知識形成專題,挖掘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強化規律(過程)和方法,重視聯繫和運用。

3、強化地理圖表的學習

空間性是地理學科區分於其他學科的最主要特點。地理大學聯考題可以説是“無圖表不成題”,從客觀性試題到主觀性試題,均以圖表為信息加以命題,可以説學生從地理圖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大學聯考成敗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時複習,應以課本中原圖為基礎,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説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等類型的綜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

知識在於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素養、地理靈感以及地理能力,強調對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應用,突出考查考生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遷移整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描述、闡釋事物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5。加強案例教學,訓練學生解題思路和答題的技巧

從大學聯考試題反思我們的常規教學,教與學都必須注重方法。這方法就是要做到選取典例,通過案例式學法或教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實施案例教學,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訓練學生進行學科術語規範、條理清楚、突出關鍵詞、邏輯嚴密的表述。

6、關注社會、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

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如: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温室效應與臭氧空洞、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南水北調、能源問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三農問題、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中部崛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地理學科的時代性強,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應以反映現實和熱點的“新材料、新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和素養,以體現培養學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

7、訓練學生用學科術語規範答題

從這幾年的大學聯考閲卷和試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審題不到位、答題沒有要點也是導致大學聯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準確審題、規範表述、嚴謹答題的能力是高三一開始複習我們做老師就必須有意識的培養,要儘可能將失誤減少到最低。

8、落實好每週甚至每節的有效訓練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在網上收集各地的試題,根據教學進度和大學聯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出好每週的周練題,並對周練的錯題進行及時評講,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2

一、 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教學是面向大學聯考的教學,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及20xx年福建省《文科綜合考試説明》,及本屆學情為依據制定本計劃。

二、教學目的

以培養能力為主導,考察學生所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所學課程內容能夠融會貫通,能夠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用所學是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現象,學以至用。

三、具體複習計劃及對策

全年度高三複習分三輪:

第一輪複習,從20xx年7月底到20xx年3月底,通讀教材,主要是基礎能力過關。

複習對策:1,對照考綱,夯實基礎不遺漏,掃清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地理知識都進行梳理和歸納,使之系統化。

2,分析近年大學聯考的新變化,把握大學聯考脈搏;

3,實行滾動複習,做到適當回顧,合理練習(複習過的內容),提升應用能力。

4,全面閲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實,特別注意目標生中地理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6,合理安排考與練,引導學生注意總結歸納考試和練習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識、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後學習中注意調整提高。

第二輪複習,20xx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能力提高

. 複習對策:本輪複習可以主幹知識為載體,以專題為基礎,以區域為平台,通過加強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全面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圖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實都藴涵在某些圖式中,而圖就在課本上;

2,人文地理思維的模式化;

3,熱點區域聯繫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熱點;(2)多聯繫自然地理特徵,少聯繫人文特徵.

第三輪複習:20xx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補缺和解題技巧的培養。

複習對策:注重,精選練題,,迴歸課本,,個別輔導.

1、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

2、重地圖,抓區域核心。

3、重原理,講解題思路。

4、關注熱點,瞭解熱點問題的地理背景。

高三的學生時間很寶貴,只有科學有效的安排好課堂,才能減少浪費。因此要“精講、精練、精批、精評”,做到講練結合,單元過關:解決好以講代練問題,學生懂的不要講,從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來xx省地理大學聯考命題強調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在難度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我們備課組教師及教研組的老師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為教學與複習的參考。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3

一、加強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的教學

1.全面、紮實地複習基礎知識

奎年來,對基礎知識要求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考查學生記憶基礎知識或是再現基礎知識,而是考查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但這並沒有降低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應用在不斷地加強。不直接考查並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學生不必要掌握,而是變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複習基礎知識時,不應該是讓學生記住地理術語、地理原理,關鍵是理解和應用。①認真、細緻地複習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對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識。近年來常大量引用課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來進行考查,要求與所學的知識建立聯繫。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時,對地理概念教學一要準確、全面、系統,二要進行適當拓展。

②把握原理規律,重在聯繫應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的地理理性知識,是前人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理論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徵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原理等。近年來對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現在分析應用上。

在複習地理原理時,一般先分析原理、總結規律,再結合實例、拓展運用,接着推理演繹、尋求步驟,最後強調難點,突破瓶頸。

2.把握主幹知識,提高複習效率

奎年來,雖然考查的內容覆蓋面廣、但有些內容出現的頻率和分值比較高,其實這些知識正是學科裏的主幹知識。為了提高備考效率,必須弄清教材的'主幹知識。高中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主要體現在:地理學科的知識觀(地理學科特有的知識)、地理學科的價值觀(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地理學科的能力觀(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圖象圖表技能)等。

二、培養學科能力,提升地理素養

1.構建思維模型,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原理的應用和地理問題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習時可根據這些規律,適當建立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如區域地理學習模式、氣候問題分析模式、日照圖的分析模式、等值線圖分析模式等。

地理學特徵的思維品質是空間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把握空間位置、空間分佈、空間運動的特徵,與地圖關係密切。綜合思維能力表現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分析、比較、推理等思維過程。

2.重視圖表分析,培養圖表技能

地理圖表是近年來大學聯考試卷中重要的內容組成部分,20xx年大學聯考試卷全卷共有各類圖表23幅,提高學生的圖表技能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審圖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審圖的一般過程為:①看圖名定主題;②看圖例鎖定區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佈和空間聯繫;④分析、歸納、綜合出答案要點。

3.注意創新意識,理解探究過程

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從20xx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對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過程的理解和實踐,體現了學習終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識。

對地理事物進行探究學習,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驗證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全過程,引導考生了解探究問題的完整過程,培養探究能力。

4.指導解題方法,突破論述瓶頸

首先是提高審題能力,包括審讀文字的能力和審圖的能力。審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題制宜”,確定思路,做到三審:一審主題、二審材料、三審賦分。

還要注意分析題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語”——確定主題,認定答題方向;找“定語”——鎖定概念內涵外延,找出目標項,如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這也是常丟分的原因。

對綜合題中的簡答題,要重視語言表達的訓練。表達是思維的外在體現。在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①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敍述,標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②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準,則可以適當多答。

③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儘量具體詳細。如自然的與人文的,有利的與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慮。

在平時要訓練學生做到答題語言規範、一針見血、言簡意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氣和氣候”、“地形和地勢”、“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態和空間結構”、“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區分,否則就會詞不達意。

三、平時教學關注身邊、聯繫實際。

(1)體現“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這一新課程理念,以及關注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培養。在教學中要關注地方特色、開發鄉土教學資源。

(2)關注地理科學的現實問題、熱點問題、體現可持續發展,是教學中仍需大力關注的。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大學聯考命題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特點。區域是地理科學的研究單位,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是地理科學的研究內容,區域發展是地理科學的研究方向,因此區域也是地理學科試題的重點內容。熱點性、新聞性的問題,不必專門設立一個專題,在複習到每一個具體專題時,都要有意識地聯繫和聯想當今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哪些與本課內容有關聯的新聞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麼樣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義。

四、二輪複習進度安排與專題設置

(1)20xx年2月至3月5日,複習完選修《海洋地理》、《環境保護》(各2個教學案),不再進行二輪複習。

(2)20xx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輪複習。二輪複習不同於一輪複習,要體現跨章節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來一遍。我們的構想是設置13個專題25個教學案:

①地球運動專題(2個教學案,地球運動的特點和地理意義等基礎知識1個,日照圖解讀與訓練1個)

②巖石圈與地表形態專題(2個教學案,地球圈層結構及地殼物質循環、海底擴張學説1個;內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板塊運動1個)

③大氣運動及天氣系統專題(3個教學案,大氣受熱過程與全球氣候變化1個,熱力環流、三圈環流、季風環流1個,氣候特徵、氣候成因及氣候類型判斷1個)

④氣候類型分佈與自然帶分異規律專題(1個教學案)

⑤水循環與洋流專題(1個教學案)

⑥自然資源及其跨區域調配專題(結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環境保護,2個教學案)⑦環境問題與自然災害專題(結合中國地理、海洋地理、環境保護,1個教學案)

⑧區位分析專題(6個教學案,工業區位類型與工業區位條件分析1個,世界和中國重要工業基地1個,農業區位因素(包括東北農業基地建設)1個,農業地域類型(包括亞洲水稻種植業、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澳大利亞混合農業、乳畜業)1個,交通點線佈局與建設熱點1個,城市區位因素及城市內部功能區佈局1個)

⑨人口與城市化專題(2個教學案,人口增長特點與人口問題和人口容量1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1個)

⑩國土整治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專題(2個教學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與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塵暴)治理1個,區域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包括五大湖、魯爾區、山西能源基地、長江流域等)1個)

⑾產業轉移專題(1個教學案)

⑿空間定位專題(結合世界區域地圖、中國區域地圖,1個教學案)

⒀等值線專題(自然、人文,1個教學案)

(3)20xx年5月3日——28日,綜合模擬訓練

(4)20xx年5月30日——大學聯考前,考前應試心理輔導,學生自主回顧、質疑問難x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4

指導思想

以地理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説明為依據,圍繞“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宗旨組織實施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的學科功能,努力探討、改進教育教學手段,完滿完成教學任務。

工作目標

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着力培養學生讀圖、理解、綜合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文科綜合考試中嚴保地理這一關,大學聯考成績力爭使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各方面都滿意。

工作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理論聯繫實際,加強交流,探索適應本校校情、學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學新模式,做教研的帶頭人。

2、複習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如“一課一練一結”。及時總結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級教育刊物上爭取發表論文1——2篇。

3、認真學習先進教育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方法來提高地理教學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鋒。

4、努力做好資料的準備工作和教學檔案建設,精選、精編教學資料,建立高三學習、大學聯考課題研究的教學檔案,使教學具有連貫性、整體性。

5、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做到定期自查。

6、講:串講知識要點,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強化記憶,拔升能力,如區域地理講授順序:①弄清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區位關係;②本區內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佈,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特點、交通等;③相似區域的比較。

7、練:精選精練,要求對每個知識點都力求重現一次,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8、評:針對性的評講,“打蛇要在七寸,用鋼要在刀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調得分點,同時由個到類 ,培養髮散思維能力,如: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等地乾旱成因特點比較分析,進行普遍性規律和特殊性區域差異比較訓練。

9、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多年來的備考經驗,研究大學聯考考題導向、特點及其答案和評分標準,組編考題,合理安排訓練量,難度係數控制在0.5左右。

10、結:沒有總結,就不會有能力的提升,僅僅只是知識的再現,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題就會不知所措,因而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很重要。

能力培養總要求:

一、先預習:

1、先認真按提綱提前預習教材,完成提綱所留內容。

2、完成提綱後的基礎訓練。

3、總結:哪些地方還不懂,記錄下來。

二、再聽課:

1、帶着預習的問題認真聽課,作好筆記。

2、如沒聽懂,應舉手詢問或課後詢問。

3、同老師一道完成課堂總結,理清知識脈絡,掌握基礎。

三、課後鞏固:

1、整理筆記,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2、完成提高訓練。

3、不懂的可與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本屆高三文科班學生,由於高二下學期重點忙於高中學業水平檢測考試複習,對區域地理複習沒有認真對待,加上區域地理的知識點比較散亂,系統性不強,識記難度大,造成前段時間的複習效果不理想,使本學期的一輪複習內容變多,任務變重,會影響到二輪複習的進度。20xx屆高三地理備課組全體組員為了使備考工作順利進行,針對存前段時間複習存在的的問題以及地理學科的特點,,經過反覆商議和斟酌,特制訂如下計劃:

二、工作目標

力爭20xx屆高三地理科在20xx年的大學聯考中保持20xx屆的優勢並有所提升,奪取20xx年大學聯考勝利。為學生進入高校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20xx年高三地理備考複習分三輪進行。安排如下:

一輪複習必須在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完成,主要是以掌握單元基礎知識,鞏固各知識點,強化知識體系;同時加強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為主,複習的具體要求如下:

通過這一輪複習,要讓學生達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綱規定的基本知識,能夠對知識進行基礎的歸納總結,能把握教材主幹知識。

(2)能學會畫圖、填圖、記圖、讀圖、用圖。

(3)答題做到規範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4)能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簡單的地理實例,做到活學活用。

二輪複習必須在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完成,在這一階段,緊緊抓住課本,切實抓牢基礎;注重講練結合,以主幹知識為載體,以專題為基礎,以區域為平台,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全面提高學科思維能力;精細培優扶弱,實現整體推進。形式為專題複習,根據大學聯考的重點、熱點內容,打破教材的章節順序,按知識的相對獨立性和內在聯繫劃分專題,深刻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繫,培養分析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繫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三輪複習從5月到6月,形式為衝刺複習,訓練仿真題,查看已做試卷中的錯題,抓住主幹知識,重視地圖,關注熱點和焦點,講析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

三、具體措施

(一)抓好常規教學環節:

1、備好和上好每一節課。在領會考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內容上,在構建知識體系同時注意知識的'拓展和外延。

2、加強集體備課。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提出備課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供討論或總結備課過程中所收穫的新的體會,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取長補短,互通信息,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備課組成員必須做到到五個統一”,即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重點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習題設計統一。

3、精選、精練、精評習題。對試題要精心挑選,題不在多,關鍵要精,要起到真正練習的作用。要分析試題,要把握大學聯考題的特徵利用好每次單元檢測、月考,出好每次考試題,試題講解要及時、要講透,要注重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的培養,還要強調答題的規範化,用詞的專業化。對典型題還要寫到糾錯本上,確保學生每次考試能拿到70%的基礎題分數。

4、認真輔導學生。重視學情分析,不斷的調整教學思路,進一步優化地理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切實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跟蹤關注每次考試前十名學生的變化,其試卷要進行面批,及時反饋其存在的問題和提出幫助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自習課、晚自習等時間對考試成績較差的後十名學生進行進行輔導答疑,解決疑難問題,使他們在地理學習上儘可能減少障礙。讓他們學有所得。

5、加強督促和檢查。除了檢查每次作業是否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外,還要通過提問檢查要求掌握的內容是否掌握,還要繼續加強學生糾錯的檢查和督促。

(二)鑽研考綱和教材

1、分析考綱,把握考綱變化。

2、全面瞭解教材,把握重點,突出主幹,落實基礎,知識系統化。注重總結與分析。特別是地理事物、現象規律的分析。

(三)研究大學聯考,提升質量

大學聯考試卷的命題趨勢和走向,是在堅持對重點知識,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時,突出對能力的考查基礎上,適當加大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時代性和綜合性。備課組要着重研究近5年的地理大學聯考的特點和命題趨勢。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重點落實《考試説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學內容與之對號入座,使知識與能力形成網絡。另外,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十分注意聯繫社會生產、生活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產實際、社會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的能力。

四、進度安排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6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高二上學期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冊和中國地理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全面瞭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複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在地理空間概念方面、讀圖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國中地理基礎知識嚴重缺乏,讀圖識圖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經過高二上學期後期的地球地圖部分的複習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讀圖識圖能力,這也為今後的教學減輕了些難度。

二、教材分析

高二第二學期,文科班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區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以及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6《環境保護》在內的三本書,複習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學習任務重。本學期地理教學安排,先學習世界地理,再學習選修-5,選修-6。

由於大學聯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大學聯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複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國中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在內的.知識和高中地理必修三冊書的學習與複習,學習任務重。國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着重講空間分佈和區域差異。而高中地理以案例形式的具體分析中國的區域差異。

具體內容如下:世界地理主要介紹地球x陸分佈,大洲、大洋、海、海峽、半島、島嶼,世界的國家、地區及居民。世界地形、氣候、植被、自然資源的特點及分佈。世界各大洲的基本情況及主要國家的基本情況。日本、印度、埃及、南非、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哈薩克、美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世界地理主要是幾大洲重要國家的氣候、地形、農業以及工業的發展情況,還有經濟和人文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世界重要的農業城市和工業城市的發展主要自然災害的預防與防治如地質災害、水文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等。還有環境與環境問題、環境污染與防治、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等。

三、教學任務

1、圖文結合學習經緯網、地圖、等值線、地形、世界氣候等地理基礎知識,用於分析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在分析、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真正掌握。

2、學習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世界各區域地理總體特徵和各自然區域的差異,並能分析認識各區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影響。

3、複習國中區域地理知

識世界地理總論,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地理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以及各區域的自然資源等知識。

4、教會學生閲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5、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充分挖掘教材,進一步處理好重點和難點,充分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益,抓好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落實知識重點及難點的解決途徑,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2、充分利用現有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加強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

4、精講精練,以鞏固和強化重難點知識,熟悉各種大學聯考題型,以適應綜合考試的要求。

5、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注意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在導向上,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取向表現得不明顯。雖然學生能比較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路在走。同時過於周密的設計往往會導致過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對於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教師的處理仍然帶有 比較強的傳統教學的痕跡。如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探究的空間更大,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6、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時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義和看法,如何將教學資料變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在學生活動的深度、廣度上做文章。

7、要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既要考慮到發揮好學生的作用,更要照顧到後進生的參與和提高,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學習,並學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7

一、依綱教學,明確複習方向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説明,加強大學聯考地理試題研究,把握大學聯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複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網絡的構成。這也比較符合近幾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幹、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紮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高三地理複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紮紮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複習,打破常規的章節,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繫,側重於能力的培養,時間為兩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為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做好考試前的準備。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於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後深入探究的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説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實基礎,突出主幹,注意與國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幹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佈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繫的部分多為大學聯考複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係等。

對於基礎和主幹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大學聯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幹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幹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繫,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複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重點複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國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迴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國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係,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國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國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複習,並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複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國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複習“地殼運動”時應一併複習國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於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六、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從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繫和發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域的特徵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大學聯考地理複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促進我們的整體思維觀形成。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並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湧現的不是亂糟糟的一團,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七、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於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

1、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繫,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人口、資源、城市、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繫、影響等。對於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時間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佈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徵、地區分佈,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徵等;可採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來通過設計題目進行對比分析。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繫,有利於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

2、循序漸進,加強邏輯推理,提高解題水平。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一種新趨向是,條件隱蔽,層層設障,並且沒有明顯的正誤傾向,只能依據條件去判斷、推理,挖掘題目中包含的隱含條件,各個擊破,求得正確答案。

3、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座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局部圖等。對於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給出一組等值線圖,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思維訓練:①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②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③假定為等温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④假定為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等。

4、要聯繫實際,運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學聯考試題的另一大特點是注重聯繫實際,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地與當前熱點、焦點問題或區域聯繫起來,以考核我們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感性材料(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水土流失、沙塵暴、水旱災害、火山地震等)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許多抽象的、難以耳聞目睹的地理知識和現象。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展,而且有助於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

八、抓好重點熱點的複習

從近幾年地理學科的試題內容看,考查的重點內容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經緯度位置,複習時要抓住幾條重要的經緯線,用以確定地理事物或現象的位置;②時間計算;③天氣與氣候;④等值線圖;⑤區域地理;⑥環境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往往是文綜測試的聚焦點。這個熱點可能是時政熱點,也可能是焦點問題,尤其是涉及到人類發展的資源、環境、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熱點地區作為空間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來解釋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思路,對熱點問題,教師要把握一個“度”和“量”,不能用過多的精力。

九、做好解題方法的訓練

要提高成績,必要的練習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題海戰術。應注重解法的指導。

1、選擇題。主要方法有比較法、排除法、圖解法、計算法、分析法、聯想法。

2、綜合題。要求在每次練習時,都必須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條理清晰。

高三地理複習中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緊扣大綱,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有價值,抓住主幹知識,注重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緊緊把握住區域特徵認定及其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8

為了有效提高我校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做好備考工作,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特制定本學期高中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和教學大綱為基礎,以考試説明為標準,充分研究大學聯考,不斷改革九年級地理課堂教學,探索九年級地理教學模式,增強地理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用問題的能力,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充分學習地理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整體把握大學聯考複習的要求,讓學生形成地理思維和思維方式,轉變教學觀念,要求課堂質量,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給學生思考和整合的時間。

2、加強教學研究,研究試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對學生的指導方法,研究熱點問題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選擇例題和習題。

3、有效的知識實施,課堂作為知識實施的主要渠道,適時“章”、“單元通”和“月”。

4、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優生率、平均分、合格率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使大學聯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採取措施

1、精心策劃,有序複習

高中地理複習一般分為三輪:第一輪基礎複習到20xx年3月底,其任務是複習考點,系統知識,形成網絡,鞏固雙基。基本上老師圍繞考點重點,難點,疑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閲讀課本,注意掌握課本知識,加強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第二輪專項評審時間為4月初至5月初,任務是完善制度,進行重組。實踐應用和實踐技能;評估錯誤和想法的原因。第三輪綜合複習在5月中下旬。其任務是整合知識,綜合應用,掌握技能,全面培養能力。一般是練習,評價,看看。練習綜合應用,練習重組整合,練習應試技巧;評解題思路和答題標準;看錯點,回到源頭。

2、學習大綱,把握大學聯考

(1)學習“兩課”

《二大綱》是地理大綱中的地理部分,是對綜合考試的描述。目前大學聯考兼顧中學教學實際,以地理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兩個《大綱》為基本依據,以新課程標準為方向。所以,如果你對“兩個大綱”不熟悉,不理解,不掌握教材,就談不上大學聯考要求的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習“兩個大綱”,你必須做到:對比。

(2)研究“兩個問題”

“兩道題”是大學聯考題和訓練題。在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中,要做到“五個搜索”:在歷年大學聯考題的整體研究中尋找共性;尋找近三年大學聯考試題重點研究動態;對比研究同一個考點的試題,尋找變化;找出不同模式下試題分類的差異;集中精力在各個地方的考題上找資料。

通過“兩課”學習和“兩題”學習,可以很好地瞭解考試目標、能力要求、考試內容和形式,對大學聯考的`題型和難點有一個感性認識,從而增強複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減少複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3、重組知識,突破能力

奎年地理試題強調地理學科基礎、學科能力和學科標準。所以打好基礎是複習備考最根本的環節。只有在複習中堅持“兩個基礎”的原則,才能適應變化,不變。第二輪複習強調知識的重組,可以結合時間變化、空間分佈、人地關係、地域特點和差異、地理技能等通過地圖進行。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考試大綱,考試説明為依據,聯繫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學生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夯實基礎,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題技巧,以適應新的大學聯考形式和要求。

二、學科目標

1、夯實基礎,重視能力

2、圖文轉換,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聯繫實際,靈活運用

三、工作計劃

1、第一輪複習(20xx年7月16日—20xx年3月中旬)

完成世界地理、中國地理複習;必修1、2、3及選修地理的複習

2、第二輪複習(20xx年3月中旬—5月中旬)

專題複習

3、第三輪複習(5月中旬—5月底)

綜合模擬訓練、查缺補漏

四、具體內容

(一)一輪複習目標: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和鞏固,學科基礎能力過關

1、要求:

(1)確定複習範圍,夯實基礎不遺漏,掃清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地理知識都進行梳理和歸納,使之系統化;

(2)分析近年大學聯考的新變化,把握大學聯考脈搏;

(3)實行滾動複習,做到適當回顧,合理練習(複習過的),提升應用能力;

(4)全面閲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複習建議:

(1)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應在“懂”字上下功夫讓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記規律原理的內容,並體驗其形成過程。 基本過程:釐清概念---掌握法則—熟記基本原理---變式訓練(先做後講或教師示範學生嘗試---學生介紹思路---教師歸納總結解題思路和技巧—同類題型訓練)(注重解一題會一類),這塊教學內容較難,教學時應從易至難遞進,不能在難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可在“精”字上下功夫,熟記某一內容的要素,注重思維的建模,嘗試根據實例進行綜合(多維)分析,注重回答問題的基本方式方法。

c.區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圖像圖表的判讀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運用,。強調區域特徵的概括,區域內各要素的內在聯繫,區域整治的發展方向。宜在“準”字上下功夫。

(2)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關訓練。上課時要明確學生掌握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訓練目標,不能教師一廂情願,高估教學實際效果,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基本知識要落實,基本技能(如圖像圖表的判讀技能)培養做到細微處人人過關。

(3)建議用“學---練---教”模式進行復習。每節課45分鐘分三階段,第一階段10分鐘,主要由學生對內容進行自學,或教師檢查某一知識的複習情況,第二階段20分鐘讓學生進行練,內容是該節課相關內容的典型題型。第三階段15分鐘教師精講考點。

(4)建立聯繫線索,為二輪複習提升能力作鋪墊。

例如:空間分佈的接近聯繫和對比聯繫、地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聯繫、地理事物間的平行並列關係聯繫、地理事物間的主次從屬關係聯繫、地理事物間的大小包含關係聯繫等。

(二)二輪複習目標: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能力提高,實現綜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幹知識為載體,以專題為基礎,以區域為平台,通過加強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全面提高學科思維能力。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升應戰能力。

2、複習建議

(1)自然地理原理的圖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實都藴涵在某些圖式中,而圖就在課本上;

(2)人文地理思維的模式化;

(3)熱點區域聯繫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熱點;多聯繫自然地理特徵,少聯繫人文特徵.

(4)重點、難點的專題複習之專題劃分,建議以四大系統為基礎,摻入題型(尤其是解答題)專題:

①地理運動系統。包括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水體的運動、地殼和地表物質的運動、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

②人地關係系統。包括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區域發展問題。

③區域地理系統。包括自然區域、農業區域、工業區域、城市區域等。

④地理圖表系統。包括日照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計算等。

⑤題型專題。

(三)三輪複習目標:主要是提高應試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補缺和解題技巧的培養。做到:精選練題,迴歸課本,強化個別輔導。

2、複習建議

(1) 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

(2)重地圖,抓地理核心。地圖是地理獨有的知識載體,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於地圖一身,掌握了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複習可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佈、地理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