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7篇

來源:文書谷 2.96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7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一年級學生由於剛剛從幼兒園畢業,踏入國小校園,活潑好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主要任務有以下幾點:

1、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做好準備,把需要的書本、學具擺放整齊; 聽課:坐得端正、認真思考、仔細傾聽別人發言等; 發言:先舉手,老師允許後才站起來回答,回答問題響亮完整; 書寫:格式正確,字跡端正、工整。

2、數學能力的培養,認真觀察、仔細計算、積極思考等。

3、培養數感。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到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大小、比長短、比高矮,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在10以內加減法之後,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等等。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難點是進位加法,即要學好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算產生積極影響。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活動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具體情景體驗與參與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經歷數的分和合的`實踐操作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通過讀一讀、寫一寫會讀寫0—20各數。

2、通過演示、操作、表述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經歷計算、同伴交流、總結能比較熟練地運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經歷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實物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5、通過課堂觀察、講解、組織學生討論總結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四、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本學期本人的工作目標

我決定以一個新人的姿態從頭開始。在平時的工作中,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極大的熱情愛工作、愛學生,尊重身旁的每一個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

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

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瞭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

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

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了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瞭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了。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了。

2.降低了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但在實驗過 程中 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了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位置(2課時)

4.1——5的認識(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5.認識圖形(1課時)

6.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整理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7.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8.認識鐘錶(1課時)

9.認識鐘錶(1課時)

10.9加幾(3課時)

8、7、6加幾(4課時)

5、4、3、2、加幾(3課時)

11.總複習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結合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切實抓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操作、直觀,啟發和引導等教具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學概念和規律性知識,把數學課堂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確師生定位,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2、切實抓好每單元的知識點,突破難點,做到每單元過關。

3、做好每單元的檢測工作,及時查缺補漏。

4、重視培優補差。

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時數

1 第一單元:

生活中的數(一) 1、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0到10各數。 能熟練地數出10以內的數;能認、讀10以內的數,會寫0到10各數。 認、讀、寫10以內的數。

2 第一單元:

生活中的數(二) 1、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悦。

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3 第二單元:

比較(一) 1、通過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10以內數的大小。 認識符號“<”“>”“=”的含義。 運用符號“<”“>”“=”。

第二單元:

比較(二) 1、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2、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 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常用的比較的方法。

5 第三單元:

5以內的加減法 1、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3、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加減法的認識和含義。 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

6 第三單元:

10以內的加減法 1、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 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

7 第三單元:

10以內的簡單混合加減法。 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能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簡單混合加減法。 10以內的簡單混合加減法。 簡單四則運算的運算意義和順序。

8 第三單元:

整理和複習

活動:大家來鍛鍊 1、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

2、提高學生對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速度。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數學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表的觀察、分析,從中發現規律,體驗探索的樂趣。

9 第四單元:分類

第五單元:前後 1、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2、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3、讓學生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0 第五單元:

位置與順序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掌握方位的相對位置。

11 第六單元:

認識物體 1、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名稱並能識別。

2、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名稱並能識別。 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名稱並能識別。

12 第七單元:

捆小捧、搭積木 1、使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13 第七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2、通過情境,讓學生學會“9+?”、“8+?”的進位加法。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9+?”、“8+?”的進位加法。

先讓學生藉助實物掌握“9+?”、“8+?”的計算方法,再脱離實物進行口算。

14 第七單元: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讓學生探索並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2、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先讓學生藉助實物掌握“十幾減8、9”的計算方法,再脱離實物進行口算。

15 第七單元:

整理和複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整理加(減)法表,並找出規律進行小組交流。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

16 第八單元:

認識鐘錶

統計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點,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2、使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3、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使學生會認讀整時、半點,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2、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使學生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7 總複習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並能比較大小。

2、使學生能正確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使學生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

4、使學生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

18 總複習一

19 總複習一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班級概況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一(1)班的數學學科,全班學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瞭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學生在學前對數學中的加減、簡單的圖形等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但這種瞭解是不深刻的,還需進一步系統學習,學生能借助手指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能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幾乎沒有,計算的速度還很慢,等等。總之,剛入學的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已經寫滿文章的紙。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1課時)

(二)位置(3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國小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本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單元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和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七、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教材分析

分類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思維發展,特別是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分類能力既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又對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本單元主要是為了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在分類的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重點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體驗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2、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難點

1、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2、養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習慣。

課時安排

約2課時

分類(單一標準)……………1課時

分類(不同的標準)…………1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國小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敍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後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1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1課時

5、認識10以內的數 10課時

6、認識圖形(一) 2課時

7、分與合 7課時

8、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0課時

9、認識1120各數 4課時

10、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1、期末複習4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