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計劃(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32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學計劃(彙編15篇)

科學教學計劃1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消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內容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是國小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説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2、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

4、初步學會認識動物的週期性變化。

5、初步學會通過調查收集證據以及對事物、現象的發展變化做出推論。

三、重難點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預測收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學生素質分析

本學年我上六年級(3)班和(4)班,經過六年級上學期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較以前有所提高,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為什麼,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六(3)班養成習慣較好,學習科學的氛圍較六(4)強,但部分男生也是學習不夠認真,六(4)班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兩級分化明顯,後進生較多,學習願望不強,學習習慣差,依賴性強,不願學,使老師在教學起來時比較吃力,存在很大的難度大。

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六、補差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悦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科學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10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本班學生共有3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1人。在本班的學生學習科學過程中,對科學現象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個性是山區學生,本身生活條件就不太好,導致對科學認識的機會就更少。所以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我要透過現代教育技術來讓學生看到,科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一門學科,從而讓他們掌握到知識的應用性。

三、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三、學生狀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樂於動手,善於操作。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

四、教材資料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機械和工具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

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潛力

第三單元能量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能夠相互轉化,能量能夠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五、教學措施及活動: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景模擬科學設計和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欣賞科學遊戲參觀訪問家庭科技活動科學幻想七、教改實驗課題如何培養學生探究活動的實效性課題提出原因:

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往往活動的實效性較差,學生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不繫統,良好的探究習慣需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觀察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科學思維潛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都有待培養。研究方法:

1、在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會制定研究計劃,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2、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小專題研究。

3、開展資料蒐集活動。

4、科技小製作比賽。

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

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50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504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504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科學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STSE)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圍繞“生物與環境”這一組統一概念組織“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關內容。包括六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人與環境、冷與熱、地表劇烈變化、環境與保護。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 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 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 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單元 課時安排

一單元 生物生長的需要 六課時

二單元 生物與環境 九課時

三單元 人與環境 九課時

四單元 冷和熱 九課時

五單元 地表劇烈變化 九課時

六單元 環境與保護 六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5

一、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

“充分展開羣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羣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 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知識現狀的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67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好説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於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4

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這學期還是帶一(1)、一(2)班,我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瞭解,我對各班裏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剛步入國小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但一班許多學生由於父母沒時間照顧學習,送到託管所去託管,但學習效果不佳,成績也沒提高,這也是現在這個社會的普遍問題。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班級學困生有付志偉、陳一凡、王傑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由於父母做生意無人監管,放到託管所託教,作業雖能完成,但成績不升反而降。二班學困生有付佳浩、肖程文、劉玉婷等,前兩人上課不聽,下課不做作業,似乎智力有點問題,嚴重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平均成績。

三、採用的相關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四、教學進度安排

(略)

五、本冊總的目標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二)、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科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通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開放科學課程,進一步改進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生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的小朋友,紀律良好,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於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於、優於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閲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繫;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國小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説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題。

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夠想出一定的辦法研究問

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簡單機械、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插上科學的翅膀等四大板塊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24人,大部分學生對科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認真聽講、嚴肅實驗紀律及客觀分析、認真討論、充分理解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科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科學的能力,其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理解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三、本冊重點:

簡單機械、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插上科學的翅膀

四、本冊難點:

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

五、本冊目的要求:

1、能意識到系統是有一定結構層次的。鼓勵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結論。在充分體驗科學的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觀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及設計與製作能力。

2、讓學生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生物資源、節約能源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事物,從整體的角度分析系統中發現的各種現象,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事物的發展,體驗感受系統結構和諧、對稱的科學美。

3、能認識更多的生物種類,瞭解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説出太陽系的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4、能通過對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認識,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設計出一些能量轉化裝置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問題,能大膽想象,關注科技的發展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教學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全班平衡發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強實驗演示、實驗操作、充分理解。

5、適當佈置練習作業,認真批改及時訂正。

科學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經過兩週的瞭解,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非常敏鋭,發言和回答都非常積極。但是,也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説,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 1課時),大米的觀察 (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計劃10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裏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大量的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第三單元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第四主要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第五單元以學生對常見的幾種動物為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夠成功的樂趣。

教學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並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教學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材狀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透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家庭-校園-家鄉與祖國-地球”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學習“宇宙”這一資料,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潛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生物的演變”“月球”“太陽與太陽系”以及“無限宇宙”四個單元。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要求

1、“生物的演變”將啟發學生探索生物進化過程中,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從而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生命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月球”是教材向孩子們探索宇宙搭建的一個階梯打開。本單元將以月球的基本狀況、月相的變化規律及原因、人類探索月球歷史作為探究資料,逐步培養學生觀察記錄、進行模擬實驗蒐集和整理信息的潛力。

3、“太陽與太陽系”單元讓學生認識太陽與地球的關係,與人類的關係,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快樂。

4、“無限宇宙”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了解有關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宇宙的關係。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艱辛,明白一些主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期盼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四、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忙、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生物的演變:(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月球:(第五週~第七週)

第三單元:太陽與太陽系:(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無限宇宙:(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複習、期末評價:(第十六週)

科學教學計劃1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植物和我們:(1—7)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動物和我們:(2—14)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我們的生活材料:(15—21)課,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22—2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5—28)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教學任務與目標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衞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

二、教材內容的基本分析(含重點、難點等)及刪補意見: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學生雙基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説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四、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改革的大體設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努力做到:

1、注重蒐集信息、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和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景模擬、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六、教學進度

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五個單元,共25課。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常見的動植物,瞭解了常見動植物共同特徵的基礎上編寫的,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豐富了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生命科學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本單元是在前段學生認識了身邊常見物質、瞭解了常見物質基本性質的基礎上編寫的,主要內容是探究物質的'多樣變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表達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物質世界的認識。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

本單元從學生熟悉的運動與靜止現象切入,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蒐集整理信息等活動,探究物體靜止與運動的有關知識,知道靜止和運動的相對性,學會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知道物體的主要運動方式包括移動、滾動、轉動、擺動等。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本單元是研究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運動關係的單元。重點是從宏觀上認識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影響,為後續研究宇宙奠定基礎。

第五單元

生物與環境

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動植物的生活環境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觀察、實驗探究、蒐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與環境想適應的事實,知道環境對生物成長、生活習慣等具有影響,知道食物鏈、食物網的含義,理解為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及生物防治的含義。

三、素質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郊區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為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時結合科學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從而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6、能查閲資料,解有關的問題。

7.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三、教學措施:

為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科學學科存在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難點,解決重點,結合現在三四年級學生實際,我擬定如下的教學措施:

(一)教學工作方面: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準備好擺放在書桌上,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7、課堂中隨時提問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8、實驗實行評分考核:為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核制.

9、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 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

10、實行課課內容當堂理解掌握,下節課提問打分制度,單元一練一測驗的模式,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星級評定。

(二)教師成長方面: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促使自己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經常進行科學研究,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三)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活動內容:低年級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