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5篇)

來源:文書谷 2.62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5篇)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

一、教材簡析:

1、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材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編寫,這冊教材着眼於學生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融為一體,全面體現課程目標。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逐步加深學習內容,逐步開放學生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地多樣化地學習。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共22課,從知識體系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單元講生活中的食物,本單元選擇學生生活經驗圈中的”食物”中相關的問題研究,引導學生將常見的`食物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與食物的營養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關的科學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和科學健康的飲食觀;第二單元講飲用水,整個單元均以飲用水為主線,以家庭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展開教學過程。在這條主線內,有關熱現象、熱傳遞、物質的溶解、水與生命的關係等探究內容相融其中;第三單元講身邊的玩具,本單元從學生玩玩具入手,讓學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帶來,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興興地、充分地、人人蔘與玩玩具,並在玩的過程中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第四單元家養小動物,本單元選擇了常見的雞、鴨、貓、兔等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小動物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和研究,進而認識鳥類和哺乳動物,初步瞭解認識動物的基本方法和內容,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描述、概括的能力,體會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規律。。

2、重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3、難點:學生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

二、教學目標及要求:

1、德育:

(1)教育學生學好科學課,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培養學生愛大自然,愛家鄉,愛勞動,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

2、知識:通過本學期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飲用水;身邊的玩具;家養小動物等。

3、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三、學生的知識現狀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學生,其中成績較好地約有15人,這部分學生頭腦靈活、愛動腦筋、學習方法好能夠主動進行探究;學習興趣一般的約有15人左右,這部分學生也比較聰明,只是學習上比較懶惰,不太注意積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興趣差的約有11人,這部分學生底子較差,學習態度不踏實,自卑心理嚴重,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想辦法改善他們存在的消極學習問題。

四、教改措施: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五、教學進度:略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

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閲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徵分辨、區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製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製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穀、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澱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緻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澱粉糊加入碘酒後發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認識稻穀、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傑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成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

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具體措施:

1.鑽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同時選擇學生樂於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採用圖文並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輔導後進生立足於課堂,併為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拓寬學生知識面,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八、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上課內容備註

1始業教育我看到了什麼

2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草

3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的

4特點

5第一單元練習尋訪小動物

國慶休假蝸牛(1)蝸牛(2)蚯蚓螞蟻金魚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第二單元練習期中複習檢測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器、瓷器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第三單元練習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

第四單元練習期末總複習期末考試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自然法庭的聽證會

本單元是《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本冊訓練重點為“觀察提問——猜想假設——實事證據——模型解釋——表達交流”科學探究過程中“實事與證據”這一重要環節。本單元分為三個課時“你曾經……”,“假如我們是……”“聽證會”。以易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活動為載體,強調了教學內容的可實踐性和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初步瞭解和實踐事實與證據的蒐集過程。

第二單元我們怎樣呼吸

《我們怎樣呼吸》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培養學生蒐集事實與證據能力的第一個綜合活動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是“能借助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蒐集相關事實與證據,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本單元將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調查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人體呼吸、空氣污染等相關知識,為他們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奠定基礎。本單元由《我們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還我清新空氣》三個主題探究活動組成。

第三單元植物在成長

《植物在成長》是四年級下冊的第3單元,屬於“綜合過程能力訓練單元”。二級目標是:能通過長期實驗、觀察、記錄,認識事物,並能用圖或文字表達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了較好地達成二級目標,本單元用一個完整的長期種植活動貫穿始終,由《種子發芽了》、《茁壯成長》和《碩果累累》三組主題探究活動組成。

第四單元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是四年級下冊的第4單元,屬於綜合探究單元。這個單元的“二級目標”是“能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做簡單記錄”。圍繞培養目標,教材設計了“認識太陽”和“太陽,我們的朋友”兩個探究性活動。

第五單元生活中的機械

《生活中的機械》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屬於綜合探究活動單元。本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是:“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做實驗記錄”。由《機械是什麼》、《製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輪》四組綜合性探究活動組成。

第六單元揭開燃燒的祕密

《揭開燃燒的祕密》屬於綜合探究活動單元。本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是“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並做實驗記錄”。由《火與生活》、《蠟燭會熄滅嗎?》和《探究燃燒之謎》三組綜合性探究活動組成。

第七單元飛上藍天

本單元屬於綜合探究單元,二級目標是“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蒐集事實與證據”。本單元教學,要結合“飛上藍天”這一主題,主要訓練同學們綜合運用以上途徑來收集事實與證據的能力。本單元由“誰在天上飛”、“它們怎樣飛行”、“飛行的祕密”三組活動組成,它們構成了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

第八單元青蛙的一千個朋友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單元安排了三項教學內容:“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科學小偵探通關記”、“做青蛙的朋友”。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本冊中是一個綜合能力訓練,在今後的科學認知過程中,僅僅是一個開始。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時,要關注更多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家庭延伸到社會,這是本單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徵:

三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9週歲左右,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渴望,想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探求知慾。

2、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狀況

這一階段的國小生總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使勁用腦子想但好像總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那樣?"有時候家長或老師也會被問的難以解釋;同時他們具有了一定的閲讀和表達能力,這都為"科學"這一對他們來説新的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也有少數學生觀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細、不認真,滿足於一知半解……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

他們喜愛主動參與、善於觀察,為學好本課程打下了基礎。通過本學期的"科學"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都能熱愛科學、學會觀察、學會提出問題、學會簡單的探究方法。

二、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年我擔任鎮沅直屬國小三年級(1)、(2)、(3)我今年36歲,本科科學歷,從事教學工作16年,國小一級教師,擔任國小科學學科已9年;能勝任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冊教材本冊教材注重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承擔着科學啟蒙任務,對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是他們瞭解科學,培養興趣,對探究科學打好基礎。

2、教材編排體系:

教材的編排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出發點,而不是從知識體會出發。將會對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到難、循序漸進,有機地學會科學課程的各位目標,本冊教材向國小生提供了開放的、有趣的活動的思維空間,探索學習內容豐富多彩。

3、本冊教材共設計了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我們都是科學家》,引導學生走進科學殿堂、瞭解科學。重難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探究",我要成為科學家的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引領他們走上科學之路,點燃他們愛科學之火。

第二單元《我們眼裏的生命世界》重點是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經行比較分類;瞭解常見的動、植物的基本結構,分類方法;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觀察,怎樣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認識水在動、植物、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難點是,從一系列的動手實踐中去探究水的有關性質,體驗實踐過程的樂趣,從全新廣闊的角度去認識水。

第四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通過學習與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體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重難點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證據、探究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第五單元《提出問題》,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學會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為能夠研究的.問題。

四、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一)本學期應達到的總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與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二)1、基本知識目標,認識科學,瞭解科學,想辦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能針對問題進行觀察、收集證據,能用清晰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瞭解水的有關知識,會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多渠道、多種方法收集證據、做出合理的解釋,知道物體是有不同的材料製成的。

2、基本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交流等基礎過程的技能,並運用語言或畫圖來描述所觀察事物的特徵,能利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會用文字、圖畫來表達,能利用身邊的簡單器材來做一些小的試驗,能理解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

3、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4、培養學生對科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樹立起我能成為科學家的堅定信念,感受並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

5、形成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中國的情感。

五、採取措施:

1、認真研究教材、鑽研課程標準、深切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好教材。

2、仔細閲讀有關本教材的資料,學習課改新理念,落實好"三環節"教學模式,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做好筆記,多學習促進步。

3、尊重孩子、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以身邊發生的"小"事為切入點,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4、全方位多角度的給每位孩子進行科學評價,既關切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品質。

5、加強培優轉差,獲得總體豐收。

6、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大膽提出問題、勇於探究;培養主動參與合作的能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擴大學生視野,緊跟科學前沿……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6

一、學生分析

1、通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3、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5、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從知識覆蓋面年,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大領域,各領域的知識或以綜合主題單元的形式,或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呈現,前者如《冷和熱》單元,後者如《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從探究技能的覆蓋面看,既覆蓋了單項的初級過程技能,又出現了綜合過程技能中的“假設與蒐集證據”。老師們可以對照教材所設計的活動,考查諸活動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訓練內容,進行相應指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覆蓋面也很寬泛,覆蓋了“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個——空氣的性質、空氣流動的規律、空氣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和對生命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多,他們對好多都會感到驚奇、感到有趣,教師要抓住好學生的興奮點進行教學。第二單元《冷和熱》。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熱傳遞的方式、物體吸熱散熱性能、物質三態的變化及其變化條件、熱脹冷縮、霧雨露霜的成因及蒸發、凝結等。這個單元探究的問題比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讓孩子先學會訂計劃,學會與他人合作,講究操作的嚴密性。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包含的核心概念有聲音來源於物體的振動,聲音能穿過許多物質,耳朵聽聲的機理,聲音的音色、音強和音調,樂音和噪音等。

這一單元與原先的自然課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注重了活動性和趣味性。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營養搭配、消化器官的認識及食品安全的知識。教學時要從價值觀上入手,讓學生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單元《假設與蒐集證據》,是專門的探究技能練習單元。本冊教材前面的諸單元大量滲透了“假設與蒐集證據”的活動,本單元是對這一過程技能的昇華和提煉。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技能目標,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

本冊教材的情感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五、教學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好多教師認為會教了,科學就是那麼回事情,於是出現了一些對“用教教材”的誤解。他們有的任意的增刪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認為這樣就是“用教材教”。其實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種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對於我們在用教材教的時候考慮到的一些問題,編教材的專家們他們都會有所考慮,有的比我們考慮的還要全面,還要具體。所以我們在拿到教材時必先領會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要表現的意圖。只有把握了這一點,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們才會真正的去實現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們的預測

猜想、預測是做科學的第一步,它反應了孩子們某一問題的看法,反應了孩子們的已有知識經驗。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預測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猜想,在沒有得到證據前不要對孩子的猜測妄加評論。而且還要關注預測背後的深層內涵,即孩子們為什麼會這麼想。接下來我們要對這些猜想加以分析處理,組織學生去找證據。

3.注重證據的合理性和可重複驗證性

本冊探究的綜合技能的着力點就是“假設與蒐集證據”,所以在找證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證據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證據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設。如果不能則要讓孩子們學會思考,是我找的證據不對,還是我的一開始的假設就有問題,學會反思,然後要再實踐。其次,要注意證據的可重複驗證性,即我找的證據是能夠經得起多次驗證的,並不是偶然的。證據還要充分,有時還需多找一些,這樣更合理一些。

4.講究評價的策略

評價一直是我們做得比較薄弱的環節。學生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採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的形式,在每一節課上有我們的評價,這學期尤其將單元評價單獨列了出來(見教學進度表),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後面的評價表,自己還要做一些評價表。要讓孩子感覺到評價也是一件樂事,這不得不讓我們對評價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採用心情曲線、填合作餅圖、項目標星的方法,不僅關注做了沒有,更關心做得怎麼樣,與同學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學進度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四、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

1、探索自然 2課時

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2課時

3、問題銀行 2課時

4、發現問題寶藏 2課時

第二單元五官兄弟:

1、遊樂場 2課時

2、瓜果交易會 2課時

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

1、尋找秋天 2課時

2、果實累累的季節 2課時

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

1、尋訪螞蟻 2課時

2、動物怎樣過冬 2課時

3、上夜班的動物 2課時

第五單元 蚯蚓小導遊

1、探訪蚯蚓的`家 2課時

2、蚯蚓的房前屋後 2課時

3、蚯蚓的鄰居 2課時

4、落葉到哪裏去了 2課時

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

1、自轉旋翼 2課時

2、降落傘 2課時

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課時

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2課時

3、美好的展望 2課時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2課時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 2課時

3、我也能當科學家 2課時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是國小生科學學習的起始學期。充分考慮三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本冊教材在內容選擇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本冊教材共分為七個單元《走進科學》《身邊的動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氣》《各種各樣的材料》《我們學習了觀察》

1、《走進科學》本單元用一個主體活動“校園尋寶”來架構全單元的教學,以“寶貝”(學生依“尋寶清單”找到的自然物)作為研究的對象,按“尋找”、“觀察”、“整理”的順序,依次設計出《校園尋寶》、《觀察“寶貝”》、《整理“百寶箱”》三課,試圖讓學生在科學史的引領下,初步學習觀察、分類、簡單製作等方法,體驗探究過程中的愉悦,激發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與熱情。

2、《身邊的動植物》本單元學習的是生命科學部分的內容,要讓學

學生認識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中的動植物。本單元以認識常見動植物的典型特徵為線索,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和動物,在學習分類、歸類,同時滲透關愛生命、敢於質疑的情感態度教育。

3、《土壤》本單元正是以“土壤裏有什麼?”、“土壤裏為什麼能長出莊稼?”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土壤的構成,瞭解土壤對於人類的作用,感悟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意義,並主動參與到保護土壤的行動中來。從探究能力的訓練上看,本單元與三上其他單元一樣,以觀察、分類、比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兼顧其他探究能力的培養。

4、《奇妙的水》本單元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和研究我們所熟悉的“水”,觀察水的形狀、測量水的體積、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涪探究“流動的水”的力量、研究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瞭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讓兒童從多方面瞭解水的性質,加深對水的認識。兒童對水的認識越深刻,就覺得水越奇妙,會從心底裏覺得水的珍貴,自覺產生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5、《空氣》本單元編排了“周圍的空氣”、“流動的空氣”、“壓縮空氣”、“空氣中的灰塵”4課,按“找空氣→觀察、研究空氣→保護

空氣”的順序,組織教學。“空氣中的灰塵”研究主要讓學生知道空氣是不純淨的,裏面含有塵埃和其他雜質,空氣污染越嚴重的地方,空氣中所含的雜質越多,教育兒童要保護環境,保持空氣的潔淨。

6、《各種各樣的材料》本單元教材力圖通過對幾種生活常見物品製作材料的.分析,使學生初步瞭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製作的,我們身邊的物品各種各樣,組成它們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種類繁多。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對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7、《我們學習了觀察》本單元共設計了“我學習了觀察”、“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兩課,在第一課中,以西瓜等為載體,牽引學生,對如何做好觀察進行了較全面的總結,使學生對觀察有較全面和更新的認識。這是“回顧”。接下來在“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中則是在總結的基礎上“再實踐”,走的是“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路線。學生在這一課裏將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觀察研究巖石。

三、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教學安排:(每週3課時)

第一週《校園尋寶》《觀察“寶貝”》

第二週《整理“百寶箱”》

第三週《身邊的植物》

第四周《常見的動物》

第五週《本地的土壤》

第六週《土壤的種類》

第七週《土壤的保護》

第八週《認識水》《流動的水》

第九周《溶解》《浮與沉》

第十週《地球上的水》

第十一週《周圍的空氣》

第十二週《流動的空氣》壓縮空氣》

第十三週《空氣中的灰塵》

第十四周《形形色色的材料》

第十五週《我們的衣服》

第十六週《紙》《材料的應用》

第十七週《我學習了觀察》

第十八週《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查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並在以後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 、“紙”、“米飯喝澱粉”等六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並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常見的材料,瞭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課時分配:

第一單元:植物,共4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5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3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3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2課時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期教學總目標:

(一)科學探究

1、 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2、 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

(1) 通過觀察如何提出問題。

(2)如何通過比較認識事物。

(3)如何進行猜測並驗證結果。

(4)如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形成結論。

3、 用寫觀察記錄、撰寫報告的方式來表達探究結果,通過表達與交流、總結與交流、總結與反思來發展的科學判斷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

2、 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 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 科學知識

1、 獲取大樹、小草、水葫蘆、葉子的一些知識。構建起有關植物的初步認識。

2、 對蝸牛、蚯蚓、螞蟻、金魚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的初步認識。

3、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的名稱和特性及其應用價值。

4、 認識水和空氣的基本物理性質、對液體、氣體的含義有所理解。

三、教學重難點

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描述、分析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科學課程,學生整體學習興趣會很高,學習會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全冊教材內容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4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校園的樹木(1課時)、大樹和小草(1課時)、觀察水生植物(1課時)、植物的葉(1課時)、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1課時)植物的共同特點(1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蚯蚓(1課時),螞蟻(1課時),金魚(1課時)、動物的共同特點(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共7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1課時)、誰更硬一些(1課時)、比較柔韌性(1課時)、它們吸水嗎(1課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課時)、磚和陶瓷(1課時)、給身邊的材料分類(1課時)。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共7課時,具體包括:水(1課時)、水和食用油的比較(1課時)、誰流的更快一些(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時)、空氣佔據空間嗎(1課時)、空氣有重量嗎(1課時)。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國小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擁有活躍的思維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此階段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並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新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四個單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待科學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睦相處,真愛生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祕密,初步瞭解地球內部的結構特徵。

2、探究聲音產生的祕密,知道聲音傳播的途徑和方式,認識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發現星空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4、能判斷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能按材料對物體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如導電、溶解、傳熱、沉浮等)能將材料的特徵和用途想聯繫起來,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變可以使物體的形態發生改變,知道水的冰點和沸點,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養

1、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尊重證據,願意合作和交流。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

4、培養學生能制定計劃,對自己的探究活動設計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結果和假設相比較。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措施

1、多種形式培養興趣,生動活潑發掘潛能。充分挖掘學科課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學生特點適當補充一些科普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時間以發揮創作空間。

3、採取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呈現一個愉悦、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4、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及時而且積極的評價,激勵新的創新火花的迸發。

5、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

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經過兩週的瞭解,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非常敏鋭,發言和回答都非常積極。但是,也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説,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4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共四課含

1、探索自然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3、問題銀行

4、發現問題寶藏;第二單元《五官兄弟》共2課含

1、遊樂場

2、瓜果交易會;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共2課含

1、尋找秋天

2、果實累累的季節;第四單元《有趣的動物》共3課含1.尋訪螞蟻2.動物怎樣過冬3.上夜班的動物;第五單元《蚯蚓小導遊》共四課含

1、探訪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後

3、蚯蚓的鄰居

4、落葉到哪裏去了;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共2課含1.自轉旋翼2.降落傘;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科學,生活的朋友

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3、美好的.展望;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共3課含

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

3、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9月3日---9月7日)

編排作為,整頓紀律。

第二週(9月10日—9月14日)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

1、探索大自然

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第三週(9月17日---9月21日)

3、“問題銀行”

4、開發問題寶藏

第四周(9月24日---9月28日)第二單元“五官兄弟”

1、“五官兄弟”遊樂場

2、瓜果交易會

第五週(10月1日——10月5日)國慶長假

第六週(10月8日---10月12日)第三單元秋天,一副美麗的圖畫

1、尋找秋天

2、果實累累的季節

第七週(10月15日——10月19日)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

1、尋訪螞蟻

第八週(10月22——10月26日)

1、動物怎樣過冬

2、上夜班的動物

第九周(10月29日——11月2日)第五單元蚯蚓小導遊

1、探訪蚯蚓的家

第十週(11月5日—11月9日)

2、蚯蚓的房前屋後

3、蚯蚓的鄰居

第十一週(11月12日——11月23日)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

1、自轉旋翼

2、降落傘

第十二週(11月26日——11月30日)第七單元 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1、科學,生活的朋友

第十三週(12月3日——12月7日)

2、科學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展望美好的未來

第十四周(12月10日——12月14日)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第十五週(12月17日——12月21日)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

3、我也能當科學家

第十六週——第二十週(12月24日——期末考試)複習,迎考,總結。

20xx-9-13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5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上冊的教學的內容,是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的。這四個單元,將帶領每個剛開始科學課學習的學生,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繫的科學學習旅程。

“植物”這個單元中包括“我看到了什麼”“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草”“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植物的共同特點”。“動物”這個單元中包括“尋訪小動物”“蝸牛”“蚯蚓”“螞蟻”“金魚”“動物的共同特點”。“我們周圍的材料” 這個單元中包括“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誰更硬一些”“比較柔韌性”“它們吸水嗎”“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和陶瓷”“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和空氣”這個單元中包括“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些”“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簡析:

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科學課,是三年1班、三年2班和三年3班。三個班的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已習慣於語數課堂上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比較欠缺。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通過教師觀察,兩班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要求:

1 、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 、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5 、通過觀察和思考,瞭解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通過簡單實驗和觀察,完善對木頭、紙、金屬和塑料特殊性質的認識,理解材料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四、教學措施:

1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大膽創新,在課堂上力求體現新課改理念改進原來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了解新事物,發現新問題,探索新領域,開拓新視野,能夠使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自己最近的發展區內得到最大的有效的發展。

3、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4、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學時對於相同的問題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在合作探索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

5 、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力求讓學生理解科學,建構更加科學合理的科學知識與方

法體系,養成善於綜合與聯繫的思想方法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 、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