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家鄉的日記集錦八篇

來源:文書谷 1.83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日記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家鄉的日記集錦八篇

家鄉的日記 篇1

我的老家在饒平。這裏,人們過春節的習俗可跟《北京的春節》有不一樣的地方呢。

老家的臘月,人們不用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是到百貨商城購買年貨。年貨各式各樣,當然小孩子最喜歡的零食是必不可少的。進入臘月,家家都開始包餃子,餃子餡有很多種口味,卻往往以大人的 口味為主,有好些我們小孩子並不太喜歡。

春節過年,煙花爆竹、穿新衣是孩子們最喜愛之一。燃放煙花爆竹對男生來説,或許是人之常情,大概那是一種力量和勇敢的象徵,女孩子穿新衣才是天經地義。

春節前幾天,還必須大掃除。大人們用柔軟的柳枝捆成一束當掃帚,對室內外上上下下進行一次大掃除,這是一種衞生,也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柳枝掃帚用起來不僅減輕許多人力,清潔能力強,不像普 通的掃帚那樣,髒東西沾在上面再掃就會掉落。家家户户必須打掃得乾乾淨淨的,那是希望把不好的東西統統掃除。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紛紛穿新衣,門外的新桃換掉了舊符,而且食物要吃祭拜過了的.,沒有祭拜的不能吃。除夕夜,家家酒肉飄香,方圓十幾裏都能聞到濃郁的噴香。整個夜晚,鞭炮聲此起彼伏,一直 伴隨着人們的短暫的睡眠。有些人家會提早一天拜年,但更多的人還是擠在電視機前評論春晚或給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電話或短信拜年。不像北京,這一晚守不守歲是沒關係的,不守歲並不代表不希望 自己或長輩長壽,而是要養足精神,在正月裏更好地到別人家拜年。

正月七年級,大家便開始四處奔波,趕着拜年。拜年的時候,人們總要帶上禮物和一對橘子,象徵着大吉大利的意思。在客人臨走的時候,橘子要收回的,但禮物一定是留下的,這也是這裏的一種好的習 俗和人情世故吧。拜年一定要帶上紅包,裝上新幣,雙方互贈紅包,收到的紅包不能當場拆開查看,這是一種尊重和禮貌。

初七那一天,家家必須要有一餐“七樣菜”的。“七樣菜”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必須是青菜類,菜式並無規定。七種不同的菜混在一起吃,很入味,我非常愛吃。

元宵節,孩子們都會提着花燈到處遊走,花燈的造型很多,有些還很新奇、特別,我爸爸曾經給我做過白蘿蔔燈,那是我最喜歡的花燈。孩子們手提花燈,幸福無不溢於言表,都渲染在美好又可愛的笑 容中。

對了,跟節前熱鬧火爆的生意相比,春節期間店鋪生意平淡多了,多數店鋪除夕到正月初五關門,初六營業。春節的歡樂氣氛一般到元宵之後才會逐漸趨於結束。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春節習俗,但願全國各地各處、每人每家,都會像我們老家這裏一樣,每年都過上高興、歡樂的新年!

家鄉的日記 篇2

正月除三,我們一大家子就去逛了一圈,看看老家的新鮮事物。

採摘園裏最出名的是百香果。這裏的百香果全部採用有機肥種植,個大,汁多,甜度高,又加上種在大棚裏,大量上市的時間就是正月,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聽説就連正月七年級都有三四百人呢!

走進大棚,一個個鵝蛋大小的百香果密密麻麻地掛在枝頭,有的泛着青,有的已經變紫,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站在採摘園裏,一眼望不到邊,除了百香果,邊上正緊鑼密鼓地在搭一座木板橋,聽説準備在兩邊種上蓮花,養稻花魚和田螺。夏天的時候,蓮花盛開,蓮子成熟,遊客站在橋上可以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還可以採蓮花,吃蓮子,捉稻花魚,摸田螺。想來都讓人非常向往!更遠一些還種了青翠的雷竹和茶樹,這也是採摘園的重要內容,聽説還要建游泳池,兒童遊樂場,草莓採摘園等等……

走了兩個多小時,才逛完了採摘園,外婆説採摘園只是這家農業公司的.一小部分,他們一共租了1000多畝地,準備大展身手!公司已經投資了八百多萬,全部建好估計要三千多萬呢!我吃驚的問:“怎麼有這麼多錢呢?真是個大老闆!”外婆説:“個人哪有這麼多錢呢?國家出了好多錢。這幾年國家對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大,聽説就這一片,國家就無償投入了三百多萬用於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後還會有更多的投入,有了國家的支持,老百姓才能放心大膽地去賺錢!以前誰能想到種地不僅不要錢,國家還拿錢給你呢!”

走在採摘園裏,看着眼前這美好的一幕,我真的很期待明年春節又有什麼驚喜等着我!

家鄉的日記 篇3

以前,這裏有一條美麗的小河,它又清又涼,不管是活潑的幼兒,還是年邁的老人,或是普通的`中年人,大家都喜歡這條小河。

可是,現在這條小河又髒又臭,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來這裏,不過還是有幾個人去的,可是夏天河面更是臭味熏天,沒有一個人來。

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但是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答案,是因為人們不愛護小河。

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那麼人類的素質也應該提高,為什麼人類的素質不但沒提高,還下降了呢?愛護小河只是愛護環境的一件,還有無數這樣讓人心疼的例子

小時候我們就知道保護樹木,愛護河流,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家園。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改變家鄉!

家鄉的日記 篇4

20xx.10.15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中秋佳節,又是閤家團圓的日子。

眨眼間,已經到了晚上。我站在窗邊向天空望去:只見一輪圓月掛在天空,皎潔的月光在黑夜的襯托下,顯得熠熠生輝!看着看着,我彷彿入了迷,又想起家鄉,又想起了像今天的月一樣圓的家鄉的月餅。

我是從一個小縣城長大的,奶奶拉着我的手去打月餅的事情,我仍然記憶猶新:那是一箇中秋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坐在奶奶身旁看她做飯。可是,這天奶奶沒有打開氣灶,給我炒菜,只是一直搗騰着一些花生仁啊﹑葡萄乾啊一類的東西。奶奶又把這些東西裝在袋子裏,拉着我的手就走,我很奇怪,便問奶奶這是要幹什麼去,奶奶神祕地説,等會兒我就知道了。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一個小作坊,我頃刻間明白了,這是要打月餅呀!黃黃的燈光照亮了這個狹窄作坊的每個角落。裏面的人很多,但月餅出爐的時間似乎很快,我們的月餅沒多久就打出來了!我捏了一塊月餅先聞了聞,香氣撲面而來,金黃的外皮更是讓人食慾大增!我二話沒説就咬了一口月餅!五種食材的.香氣,讓人覺得十分香甜,而並不覺得油膩。酥脆的麪皮又和餡料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彷彿打月餅的師傅的那顆充滿祝福的心也被融化在這美味無比的月餅裏了。

這種月餅,我已經多年沒有吃過了,但是那香味卻留在我口中,久久不能淡去。

家鄉的日記 篇5

我的家鄉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河南。聽爸爸説河南是很多朝代的首都,奶奶住的村子就在商代的首都——淇縣。

有一年的夏天,我還是第一次去河南,一到河南,我的肚子又在告訴我的大腦:“快餓死了!餓死了!”我的大腦回答“不行!不行!不可以。”我的肚子神不知,鬼不覺的説服了我的.大腦。奶奶見我餓了,便給我吃了一點小米粥。可是端上來我就一下子傻眼了,因為我平常只吃大米啊、年糕啊、面啊……之類的,根本沒有吃過小米粥呀。可過了幾天,就沒有什麼特殊的了。因為我是吃小米粥已經習慣了,不用大驚小怪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大米好吃。

在河南,最有趣的就是抓知了了。到了七點左右,我就拿着手電筒和一個盒子就去抓知了了。

“啊!這裏有一個!”我興高采烈地飛快跑向那一棵樹,一下子就把他抓了下來。

我拿着我的“戰利品”像子彈一樣飛奔到了村子裏……

到了河南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比如:那裏的廁所髒的要命,要多髒有多髒。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美麗的河南村莊。

家鄉的日記 篇6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户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家鄉的日記 篇7

我的家鄉在廣州,那裏是個美麗的城市,人們都叫她“花城”。

廣州最有名的水果是荔枝,她的身上長了許多刺,她的顏色是紅色的,形狀是圓的,吃起來很甜。廣州最好吃的是海鮮,我最喜歡吃廣州的魚了。人們都説“吃在廣州”。

廣州最美麗的地方是白雲山,白雲山上百花齊放、樹木茂盛,美麗極了。廣州夜景最好看的是珠江,晚上珠江上倒映着五彩繽紛的.燈光。

廣州真美麗啊!我愛廣州,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日記 篇8

眼下,又到了五月粽子上市的季節,在離辦公室不遠的地方便有一個賣粽子的小攤,幾乎是每天上午我都要去買着吃。看着那黃燦燦、又光又亮的竹葉粽葉,吃着那涼絲絲、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不禁想到了家鄉的粽子,想到了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來。

家鄉的粽葉不是上街上買的,而是在家門前的大竹園裏採摘的。家鄉包粽子的程序其實很簡單,因為家鄉粽子是素的,粽葉捆粘米夾紅棗而已。每到新竹葉落的時候,家長就會讓孩子們去拾些竹葉拿回來,挑選、洗淨、曬乾、疊好後便保存起來,到五月端陽節來時便拿出來用。小時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裏做的。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親,而是父親,母親説因為父親包的粽子放米適度,煮熟後特別好吃。大約在端陽節前三五天,我們姊妹四人便會纏着讓父母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親會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幹粽葉放進大大桶裏,用石頭壓實泡上大半天再撈出來到河裏一片片漂洗。有時候,我也會被命令漂洗粽葉,那葉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緞子上,舒服極了。午飯後再洗淨準備的紅棗,掏上兩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時間的。一切準備好後,父親便開始包粽子了。至今父親包粽子的情形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父親那雙粗大的雙手竟能包出那麼精巧的粽子。父親往往先選粽葉,大葉片一片包一個粽子,小葉片兩片包一個粽子。父親先把那葉片捲成一個漏斗狀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裏旋轉着把米倒進“漏斗”裏,一半時在中間放上兩個紅棗,然後再在紅棗上面放些糯米,再把上面的葉片翻過來,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葉捏一個小稜,把葉片頭紮好最後還要捆粽子,捆的“繩子”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親是把粽葉撕成一綹綹當“繩子”,説是免得有異味。捆包粽子可是門技術,記憶中,父親兩手齊上還不夠,最後還要用牙齒幫忙。有時候鄰居們會湊在一起包粽子。小時候頑皮像男孩兒的我也會上去湊湊熱鬧,包、捆,可總是出不了“產品”,或者所出“產品”怪模怪樣。

端午節這天早飯前,母親先讓我們要先飲一杯雄黃酒,飲黃酒據説可以殺蟲害,避百邪。然後再吃粽子。母親給我們一人剝幾個粽子,吃後再上早學。小時候家裏常常缺少糧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對粽子很喜歡吃。早上放學回來,母親便會讓我們給同村的'親戚鄰居送去自家包的粽子,然後再讓我們品嚐親戚鄰居送來的粽子。

後來到了離家十幾裏的鄉里去上中學,每到“端午節”,母親便會送來粽子和雞蛋。後來又考上了師範,三年畢業後,在離家鄉一百多裏的縣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節”,母親便會捎來糯米和粽葉讓我自己學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時候那種味道來。於是還得上街去買粽子吃,賣的粽子米粒裏夾着肥肉、蛋黃、火腿,油油的,又是鹹味,又是甜味,還很膩,吃不慣。越是這樣,越發想吃家鄉的粽子,特別是父親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父親都和鄉鄰們一樣,忙着在門口插在山邊割來的艾蒿,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插在門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驅蟲避邪,保以安康。艾葉還可以治病,農村缺醫少藥,一直以來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葉常常可以派上用場。譬如受了風寒引起頭痛腦熱,用艾葉煮水喝下來,悶頭睡上一覺,出身臭汗就會好;譬如眼睛紅腫,用艾葉煮雞蛋,把雞蛋剝了皮,用細布裹上,在眼睛上滾上幾滾,包準見效;天熱的時候,洗上一次艾葉所煮的熱水澡,疔癤會生得少……。

端午節這天,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事,父母都不會批評的。

家鄉的端午節,給我們農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多少幸福、美好的回憶啊!現在,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的端午節過得更是隆重、喜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