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文書谷 6.79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心得體會15篇

教學心得體會1

我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傳授都必須建立在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我所指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是由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構成的。課堂心理環境融洽還是冷漠,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那麼對化學課堂心理環境應如何更好的營造與引導呢?在此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人格是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説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烏申斯基説的:只有個性才能作用於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有關研究也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情感是維持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的條件

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知識的瓊漿只有通過教法和情感等載體,才能輸入學生的心田。教師走進課堂穩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於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氣氛。我認為教師必須首先得“愉快”,一個“愉快教師”的感染力能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學習環境。

三、趣味是調節課堂心理環境的內在動力

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鬆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嚴肅,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於樂,營造深厚的學習氣氛,比如蔗糖作“黑饅頭”、“魔棒”點燈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好的教學環境僅僅只是一個前提,一個課堂的主體還是課堂教學。我認為化學教學最基本的便是化學概念的傳輸。這個環節的好壞,直接決定於學生後面的應用與創新。我們應把概念的教學過程分為引入、形成、深化、運用四個層次,使學生能完全理解與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學的四個層次,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給學生,這樣會使課堂顯得枯燥,而且學生得到的將不是理性知識,而是膚淺的,表面現象的認識,在頭腦中只是過眼煙雲,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時我儘可能地做到啟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創設問題的情境,循序漸進的引入概念,並特別注意教學中多“導”,在“導”字上做文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由個別的具體的現象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事物本質,形成概念。中學化學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導”的方法:

(1)言語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以及生活、生產實際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緩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觀法: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驗手段,展示實驗事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引入概念,如:碘的昇華――昇華的本質,苯與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結構不同於不飽和烴,幾個物質的導電性實驗現象――引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3)舊知識依靠法:通過複習舊知識或舊概念,結合有關的事例或現象引入概念。如回顧乙烯引入乙炔類似的性質,如Na的性質引入鹼金屬性質。

在教學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斷創新,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並以積極的狀態進入概念的學習。在教學中我還常用一幅圖畫、一首古詩、一條謎語、一則小故事等為引導,再加上生動、直觀的語言,形象的描述,恰當的比喻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後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較、概括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學,使學生明白:為什麼引入這個概念?引入這個概念有什麼好處?由此建立一個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完成。如何準確形成概念?

我認為要給學生提供豐富、合乎實際的、能夠理解的感性材料,這是形成準確概念的前提。由於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與實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使學生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敏鋭的調查力,善於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飽和烴與不飽和烴,因教材有一定的侷限性,僅限於鏈烴。我們需把這一信息及時補充給學生,再如,教材對於溶液所舉的實例都是無色溶液,我們應及時補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學生的認識。

其次,我們還需用準確的語言敍述概念,避免因口誤而引入錯誤的概念。如弱電解質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電離的電解質,而不是在溶液裏不完全電離的電解質。

3、概念的辨析

我認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講到位,而且儘量用簡潔、明瞭的語言介紹概念,避免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這需要在復課時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於每一個概念的關鍵字、詞的含義,每一個概念的適用範圍。比如:電解質的定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關鍵強調解釋。再如同系物的是: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若干CH2原子團。應着力於強調解釋――結構相似。還有氣體摩爾體積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適用範圍上,一般地講概念是人們從某一角度下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概念有其自己的適用範圍,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注意好以下兩個關係:

(1)處理好“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如共價化合物中只有共價鍵,但共價鍵不一定存在於共價化合物中,再如能電離的離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處理好精確語言與模糊語言的辯證關係。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做好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原理應用和普遍性與教材和教學實例的共型性。應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數”或“許多”等的含義。如金屬氧化物大多數為鹼性氧化物,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等等。

4、加強訓練

學生的能力並不完全隨着知識的獲得而自行產生,它是教師有意識培養的結果。我們應加強規律性認識通過凝聚和昇華,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並形成一定的觀點。這要求我們在訓練中注意選題與方法。我們應選擇一些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例題。這可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同時我應注意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熟練。

對於概念教學,雖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但學生在學習中更為直接的應學會創造性思維。這也對我們化學教師提出高的要求,我們着重強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化學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一種。它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散思維與輻分思維辯證統一,它不同於一般化學思維之處在於它發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的活動能力,發揮了化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的作用。我們應按最優化的化學方法與思路,不拘泥於原有理論的限制和具體內容的細節,完整地把握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繫。實現認識過程的飛躍,從而達到化學創造的完成。

教學心得體會2

非常榮幸參加了由《早期教育》編輯部和《東方娃娃》雜誌社組織的xx年“幼兒園繪本教育”研討會,來常州進行專場研討活動。上午由三所幼兒園現場展示三個繪本教學,下午是南京專家講座,分別是簡健萍博士的“繪本與幼兒的發展價值”和李慧博士的“繪本在幼兒園運用的方式、方法”。

就上午的三個繪本教學活動談談我的想法:

通過三個教學活動展示,詮釋了繪本教學的3個不同課程模式。挖掘了繪本豐富的內涵,構建多元課型模式。也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對繪本教學形式有了更多的瞭解。

小班繪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師選用了遊戲型的課程模式。在整個活動中利用了生動地Flash課件,並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將繪本知識傳達給幼兒。灰太狼的新娘是誰?給孩子製造了懸念,通過不同的身體部位的觀察從中習得形容詞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後孩子們發現灰太狼的新娘原來還是狼,孩子們興奮不已,給幼兒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暢所欲言,大膽表達。

大班的繪本教學《胡椒生長在哪裏》,這是一個科學繪本。教師選用了細讀型的課程模式,教師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徵選取了比較接近幼兒生活經驗的5個畫面,通過帶着問題去繪本中尋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書的結構,最後到再現閲讀,加深對書的理解。整個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究慾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在活動中採用了後半部分自主閲讀穿插的方式,教師適時指導,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幼兒表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次活動都是機關幼兒園的孩子參與其中,從孩子情況能反映出孩子們積累的繪本素養及紮實的閲讀功底,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很強,知識面很寬泛,語言表述習慣非常好,可見並非一日之功。

第三個教學內容是大班的繪本《最好的貓,德澤》,這是一個關於親情,關於生命的繪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時候,人與寵物的關係,超乎朋友,近乎親人。對於這樣一個繪本,教師主要選擇了賞讀型的模式,教師以旁白“我”導出故事情節,通過觀察圖片、討論,加上教師語言、教態的感染,幼兒深入其中。故事高潮:貓德澤去世,音樂、圖片的渲染,整個悲傷流淌在每個在場的人的內心,這無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學活動。

這次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繪本教學的創新還需要我們在課堂中不斷摸索,只要孩子喜歡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教學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識字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發展。因為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而識字教學則是基礎中的基礎。但對國小生來説,單單識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那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五年的工作經驗,讓我獲得了一點經驗,得出了一些結論:激發孩子對識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並對識字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那怎樣才能做到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呢?我以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激發學生對學習興趣。

我們常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輕鬆多了。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話題,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對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越學越開心。

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又合羣,跟誰都能交朋友。根據這一點,在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的稱為“小朋友”,讓學生感到很親切。在識字過程中也變成交朋友的方式,這樣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就調動起來了。

二、在“玩”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要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對學習漢字保持興趣,就不能單單以一種形式進行教學,不然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沒了。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滿足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這樣能對促進學生學習。遊戲是孩子最願意做的事情,在課堂中,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結合的遊戲,讓學生把課“玩”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

在教語文《我想去看看》、《兩點兒》、《平平搭積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又進步》、等新課,都可以穿插活動,動作“演一演”等,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熟讀、熟背。在複習學生字筆順時。可以用“繞口令”、“小組比賽”等遊戲。複習組詞可用“找朋友”、“詞語開花”等遊戲。從而使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

雖然入行五年,但還是在邊教邊學,從中摸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心得體會4

他是公認的差生,各科成績均不及格,作業鮮少完成,背誦的東西大部分背不上來,語文兩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別人一半時間就夠用了,他卻連作文的一段也寫不完,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差生。

這是開學剛一週後我就明瞭的事實,所以我並沒有給他太多關注,課後輔導一次也沒找過他。我知道教師的職責是促進和保障每個孩子健康全面發展,但,畢竟教師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與其將愛和幫助平均分散給所有後進生身上,還不如將精力集中用到有可能進步與提高的孩子身上,這樣一點帶面,促進全班發展,畢竟,教育不僅要靠一顆熱誠的心,還需要策略與手段,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教育策略,而事實也證明,這確實有效。

直到一次綜合實踐課,我佈置實踐活動課的作業是圍繞我們的課題“立足生活之源,挖掘松樹奧祕”用不同的形式來展現松樹的底藴和內涵,看着學生茫然的雙眼,我提示説:比如可以寫報告、作標本、畫版畫等形式,結果第二天全班同學包括那些我一向認為的好同學都無一例外地照我提示的那樣製作了精美的版畫、標本,寫了妙筆生花的日記,卻只有他,小小地站在我面前,高高地舉着的手裏攢着一樣東西,熱烈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個行不行?”我定睛仔細一瞧,不覺吃了一驚,那是一個用小的還未成型的松球製作的士兵,士兵手握長矛,四肢居然可以活動,仔細一瞧,才發現原來身體和四肢之間用細細的牙籤連接起來,整體工藝十分精緻。當這個小士兵在我手中向全班展示時,全班頓時響起一片讚歎聲,我聽到班長在和他的同桌小聲地説:“真漂亮呀,咦,怎麼我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呢?”驚訝之餘,我不禁問他:“趙亮,你怎麼想到用松樹製作士兵呢?”或許不太習慣我的提問,他站起來有些惶惑地回答:“這個……恩,不是書裏都説松樹代表堅強嗎?我想士兵也是堅強的,就用松球做了一個士兵。”頓了頓,有些遲疑地不敢開口,我向他鼓勵地笑了笑,他便説了下去:“老師,我本來是想製作一個坦克團的,可是我手工太慢了,只做一個出來,要做一排再加上大炮、戰馬就肯定好看了。”話音剛落,班裏頓時好多個孩子的聲音:“老師,我們和趙亮一起來做吧。”這種局面是我很高興看到的,於是便説:“好啊,那麼你這個組就叫騎兵小組,趙亮為組長。”登時,趙亮的臉因激動而閃閃發光。

第二日課外活動,剛進教室,我便看到一堆孩子圍着趙亮,趙亮從口袋裏掏出了大把大把的松球和牙籤,他把東西分給周圍的同學,然後指導那些成績要比他好得多的同學怎麼做地比較好看,儼然一副軍事總指揮的樣子,當時我心裏一熱,在心裏對自己説:“現在,他是個天才!”

後來,就像所有書上説的和以往經驗所做的一樣,我努力把這個當作一個小的切入點,來調整他的學習成績,結果,無論是旁敲側擊的暗示還是清真意切的表揚,鼓動對他都不起作用,他還是名副其實的差生。這時,我開始思考,差生是怎樣被我們定義出來的?難道只因為他的成績差,我們就可以把他定義為差生,我們就可以忽略他在手工製作上的才能,有多少個孩子被我們這樣評價定義,忽略了本來很了不起的才能?更可怕的是我們這種的錯誤評價直接帶動了孩子自己和家長的評價與定義,整個學習時期都把自己當成是差生。

只是誰會記住此刻他眼裏的渴望,又有誰會留意他心中的夢想,等他長大,這一刻過去,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相信他此刻的輝煌,他心中也會認定自己是一無是處的差生。差生後進生無論我們給起了多少冠冕堂皇的名稱,也不論我們如何去文飾自己對待這些孩子的評價,可同班孩子的評價,他在班裏的地位,一次次的成績已經牢牢地將它釘在差生的位子上,這個稱呼可能要伴他一生,對他一生的成長都有影響。

數百年以來就提倡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到了近代在中、大學聯考的壓力下又變成了“惟考試論”,這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教師的評價,而我們的評價又影響了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定位。長此以往,他們和他們的家不以手工做得好,籃球打得棒,美術畫得美,歌唱得動聽為榮,反以為恥,認為這是沒用的東西,甚至以為就是這些沒用的東西,耽誤學習,影響智力。似乎合該成績差的學生什麼也不會,這才老實。他們這樣否定自己,這不僅是他們的悲哀,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悲哀。

教學心得體會5

識字是閲讀和習作的基礎。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深知學生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們今後的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説,語文教學像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瓶頸。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因此,解決“瓶頸”問題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所以,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愛因斯坦説過:“對於一切來説,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動情緒,興趣識字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級教師高林生在一次講座中説過“要學會‘哄’孩子”,“要準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要真心實意的給他們戴”。因次,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我常加以表揚,“你回答得真好”、“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你真棒”……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講故事、“比一比,展一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第一,講故事。通過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他們的興趣,是識字教學的生動教材。第二,“比一比、展一展”,國小生生性好動,好勝心和榮譽感極強,總是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三,辦好作業展。從學生作業中,挑選出寫的特別好的作業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作為全班學習的榜樣,對學習有進步的同學也進行表揚,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形成你追我趕、以點促面的局面,使大多數學生把識字當成一種樂趣。

二、遊戲教學,快樂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能否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是識字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而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可滿足他們好玩的心理。把遊戲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識字,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如編順口溜,教學“鮮”、“甜”等字時,為了讓學生記得牢,我把它們編成了順口溜:“鮮”,魚羊並肩,天下最新;“甜”,要問甘蔗甜不甜,請用舌頭舔一舔。又如,教學“畫、告、思”等字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做到放中有扶,扶中有放,以放為主猜謎語的形式。如“畫”字,我根據它的的構字特點編成謎語“一塊豆腐切成四塊,放在鍋裏蓋上蓋”;“思”字,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在識字教學中,我還設計了小組內的“摘果子”、“歡樂猜猜看”、“搶讀卡片”、“爬好漢坡”等遊戲,以實現互動交流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機會,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在遊戲中既學會了生字,又展示了自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教授方法,有效識字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讓學生想學、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我在教學中常用以下教學方法:1.找規律識字法。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個反文旁就是“放”了;減一減,如學了“園”,減一減,就成了“元”;換一換,如“底”和“低”就可採用換一換的方法。2.形象記憶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境使漢字與事物的形象聯繫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在教學“輕”的時候,學生就意外地找到了識字的技巧,他們把“工”上面的偏旁想成了貨物,工人用車搬貨物就更輕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掌握了知識。3.比較法識字。漢字屬於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國小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和聲旁。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後分析並要求學生區分“三點水”旁和“足”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學生“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4.生活中識字。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發生聯繫的學科。因此,識字教學不應只侷限於課堂。我們要運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學生主動認識出現在他身邊的字。如:學校的標語,街上的廣告牌、店名、食品……這樣,既擴大了識字量,也豐富了學生的字詞儲備,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識字,運用電腦多媒體識字等多種形式都可以使識字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新奇,變呆板為活潑,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反覆訓練,記憶識字

生字在會認的基礎上,每課應進行一定的寫字指導。首先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正確執筆、運筆,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每一個字都是由點、橫、豎、撇構成的。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基本筆畫。掌握正確的筆順,在關鍵處、易錯處多下功夫,在識字教學中,應注重複習鞏固,經常進行聽寫練習,新學的生字或易錯的生字要常考。每課後面的練習題基本是讀、寫詞語這兩種類型的題。詞語是由生字和熟字組成,目的就是鞏固已學過的生字,積累詞彙。

五、拓寬空間,實踐識字

我非常注重校內外的結合、校內外的溝通,讓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如學識字一課時,學生從詞串中瞭解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以及過這些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學生列舉了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臘八節等,還説了許多有趣的習俗。在這項擴展中,學生不但豐富了知識,更主要的是認識了更多的字,如“賞月”、“湯圓”、“鵲橋”、“長壽”等。另外,我還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動手製作粘貼報,查閲字典,背誦古詩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來識字。為學生創設識字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養成自主識字習慣。

總之,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都應該注意誘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各個環節對學生隨時產生新的誘因,讓他們經常處在新鮮好奇的狀態之中,不斷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學生的探究潛能無法估量,讓我們都來創設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他們自由翱翔吧!

教學心得體會6

在這一節中,張老師説:善於最精細、最靈動地感受語詞,是朗讀者至關重要的能力,是朗讀好一篇作品的必備條件。這句話要表達什麼?是説我們朗讀時要特別重視對語詞的感受。感受的單位不是語句,更不是段落和篇章。而是落實到文章最基本的組成元素——語詞。為什麼強調語詞,是因為只有落實到語詞,才能使感受進入具體而精細的層面。

舉個例子,《春》當中有這樣一句:“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對這段話的初步感受可以用“欣欣向榮”四個字來表達。如果只是這四個字,我們這樣讀就差不多了:孫老師範讀1。但藉助語詞感受律的提示,我們發現,還需要對“園子,田野,對坐、躺、踢球、賽跑、捉迷藏,風、草”各個語詞(意象)進行感受。感受的結果是什麼呢?大概是這樣:孫老師範讀2。顯然,從聽感上來説,上面兩種讀法存在明顯的差異,第二種表達更加靈動,也更加好聽。有人也許會問:將感受落實到這一層面是否過於繁瑣和細緻。我們當然不提倡朗讀過程的字字玩味,詞詞打磨。語詞屬於語句,語句才是表達的基本單位。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説,這種精細又是必要的。一旦精細地感受語詞成為習慣,朗讀者的思想感情就會始終處於一種靈動的運動狀態中,由此其氣息狀態也處在一種變化狀態中,從而直接改變了朗誦者的創作狀態,呈現出靈活多變的聲音形式。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説:“感受是朗讀者至關重要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嗓子,還有些人聲音彈性特別好,這都是成為一名優秀朗誦者的有利條件。但如果沒有精細的語詞感受能力,那些天賦或者能力有可能成為擺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精細感受語詞一定是儘可能貼近文本,所以也不會增加創作者的思想或者情感負擔,相反,朗讀者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樂趣。

在這一節中,張頌老師用了一多半的篇幅説一件事情:語詞是抽象的,模糊的,間接性的,概念性的,有隔閡的。因此,僅僅“看見”或者“識別”出語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作為朗讀者,不僅要了解語詞的明確含義,更要精確感受語詞的具體色彩,以便準確表達作品的情理。朗讀者如果只是閲讀文本,充其量只是獲取信息,要想獲得具體感受,還要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將客觀的語詞概念與自己的生活實踐、情感經歷聯繫起來。從而產生主觀的、明確的感受。

“朗讀者對於作品,對於具體語詞的理解必須有所皈依,拿定自己的主見,並努力從中獲得具體感受。”這句話包含兩重意思:一是理解要有主見,有皈依;二是感受要具體,而且要“努力”獲得。

先看主見的問題。語詞是抽象概念,對它的具體感受總是隨着創作主體與創作情境的差異而千變萬化。而對於一旦主體與情境確定了來説,感受就必須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説:“你所要説的事物,只有一個詞來表達,只有一個動詞來表示它的行動,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找,直到發現這個詞,這個動詞和這個形容詞,而不應滿足於差不多。”可以反覆閲讀、細細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麼線性傳播、稍縱即逝,有賴於人的直覺產生情緒感染的有聲語言則更加強調具體和精準。沒有主見,形成不了對文本、對語詞的精細感受;沒有皈依,我們的表達就容易變得飄忽不定。

再説努力的問題:張老師反覆強調感受的具體性,具體到什麼程度?從外在來説,要具體到意象的大小、遠近、高低;從內在來説具體到身體、肌肉、器官。要想獲得這種具體感受,一目十行的瀏覽是不夠的,要付出足夠的主觀努力。舉例來説,《春天的邀請》中有這樣一句:“我聽見春天在叩擊窗櫺。”在課堂練習中,學生開始的表達是這樣的:“孫老師範讀”,隨後我要求他們用手指去敲打牆壁,去體會叩擊、敲打、砸擂的區別。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明白了叩擊與敲打、砸擂的區別。有了這種具體感受後,他的表達就變成了這樣:“孫老師範讀”。有了這樣一番體驗,我們就能動的:“朗讀者對文字作品的語詞,在理解上不能模稜兩可,應使語詞符號的代表性及其明確,在感受上更不應含混不清,應克服語詞符號的間接性所極易造成的隔閡。這樣,聽者從朗讀中獲得才是世間事物的真切映像,才是文字作品的精神實質。”

沒有人是天生的朗讀者,感受的能力和習慣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從小到大,我們習慣了作為文本的“閲讀者”而非“朗讀者”來接受文本。作為“閲讀者”也會有所感受,但是這種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淺表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表象碎片。在當下人們被手機所俘虜,更習慣淺閲讀、快閲讀時這種情況就更為普遍。以這種狀態開始朗讀,很容易陷入“見字出聲”的彀中。而當我們以“朗讀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動的態度面對文本,面對文本中的語詞,在強烈的表達願望驅動下,自覺地、主動地、精細地感受語詞。這也許就是“語詞感受律”的意義之所在。

教學心得體會7

通過網上觀看課改地區優秀教學視頻和有關“教學理論—課堂結構”的多篇論文閲讀,對“先學後講,分層訓練,跟蹤指導”的課堂模式有感如下:

1、先學後教,分層訓練,跟蹤指導的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但也有專家和很多老師提出學案在給學生學習帶來輔助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甚至限制了老師的思維,束縛了師生的手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由教教材變成了教學案,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2、多媒體輔助的同時很多老師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視了教師板書和學生板演的作用。如要避免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黑板上只是板書課題,一節課下來除了讓學生口頭回答一些問題外,沒有讓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

3、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不能形式化,而要注重實效性。如有的老師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學生進行討論時間太短,甚至不到1分鐘,導致後續的彙報交流難以開展而無效;也有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或實驗只是灌以一個名稱而已,尤其是實驗探究只不過是學生按照步驟演示一下而已,實質並沒有真正展開探究活動或探究實驗。

通過這幾周的學習,讓我們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備課方式上,加強集體備課。

平時總是説集體備課,可一直落實的不好,教師備課大多數自己的課自己備,把自己關在教研室裏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參,自己講的自己知道,可謂“關門教書”“閉門批改”。備課、上課主要憑自己的經驗,備課內容、形式、方法沒有多大的改進。新課程下備課就是教研,備課本身就是一種教研活動,從備課起就應該改革。教師的合作備課特別重要,靠集體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備課質量。

2。注意營造民主開放鼓勵個性的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愉悦為中心教學。心理專家研究表明:愉快輕鬆的心境能使人心腦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理解力。反之,壓抑的心情使人大腦受抑制,思維混亂,學習效率大減。如果教師上課精神煥發,充滿激情,再會煽情,和學生特別親近,循循善誘,激勵鼓舞學生,學生就愛學、樂意學,課堂氣氛就活躍,學生就敢想敢説,就有自信心,就有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呆板,教學效果不可能好。

3。儘量做到“三不”:學生自己能説出來的,老師不説;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做的,老師不做。比如:小組討論後老師代講;學生實驗了,老師説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這都沒有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

4。做到“三允許”:課堂中,不能總是設疑導思,設疑導思,那樣只是把教師的導向作用發揮出來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理解,產生不同的疑惑。老師除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問題外,更要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許學生有疑就問,大膽質疑,使學生認識到: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二允許學生暢所欲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意識到: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三讓學生思考時允許鄰近的學生之間商量,小聲説話,商討問題説話,課堂不叫亂。

5。適時評價:評價有考核、激勵兩重含義。既包括評價學生對知識、技能理解、運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還是糾正學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勵學生的情感發展,使學生有積極的心理體驗。評價不是一味地表揚,即使學生答錯了,老師還是找出優點評價,鼓動學生適時鼓掌,而且,一節課這種掌聲不斷,這不行。老師對該生積極回答問題的這種精神要激勵表揚外,更主要應該評價他哪錯了,為什麼錯,怎麼改。

6、課後反思,集體研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對課後的要求主要是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質。反思課堂效果,反思課前設計在本課的實際運用情況,反思師生雙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如何改進等。課後及時反思,有利於我們對課前設計、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等各方面的問題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有利於課後補救和後續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的改進等,是我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教師專業水平發展的助推器。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教學心得體會8

20xx年11月26日,我參加了鎮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教研活動,觀摩了鎮中心校兩位老師的課,本次教研活動對於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

自縣教研室提出課堂“三環節”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動,即縣、鎮、校也不斷的開展關於課堂“三環節”改革的教研活動。下面就説一説參加本次鎮教研活動之後的心得體會。

首先,關於課前預習這個環節,預習對於我來説並不陌生,自我上學以來,預習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預習的方法頗多,而參加本次教研活動加上以前縣教研組織的活動,這對我的預習關有了很多的看法與認識。正如在本次教研活動上劉傳英主任所説:預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記一記、説一説等等,來認識本課時所要講授的內容和知識點,教師再引導學生、輔助學生如何來預習,正如劉傳英主任説的,預習方式多種多樣,我們教師可以優化預習的方法。儘可能的讓學生在預習中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在課堂教學這個環節上,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從教學理念上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血絲,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我們要尊重學生個人,讓他們在課堂這個舞台上盡情的展現自我,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最後,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我認為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限時作業能檢驗本課時教學的效果,能讓學生自我檢測,從中發現問題與不足,對學生如此,對教師更是如此。教師本人可以從限時作業中發現問題,找出本課時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的教學打下鋪墊。另外,限時作業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説、讀、寫、記。都是限時作業的一種。當然,對於我而言,還要有待於去探究、去發現、去摸索。

總言而之,本次鎮教研活動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在課堂“三環節”改革方面上,相信自己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做的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9

上午第三節課英語老師要用我們班的學生講公開課,有10多個孩子去不了,我便留在教室裏陪着這幾個孩子。

開始的時候,他們幾個做數學題,我整理以前的試卷。不一會兒幾個孩子做完了,他們便開始幫我發這學期做的試卷和練習。平時的練習都改錯後裝訂了起來,怕有些孩子丟了,便都留在我這裏。現在課程都學完了,要進行復習了,便拿出來發下去,以便複習時孩子們整理做過的練習上的一些題型。試卷很多,幾個孩子幫我發,發了好大一會兒才發完。再看教室,每個同學的桌上橫七豎八的放着試卷,凌亂的很。就讓幾個孩子分開整理。

張昊宇整理的是中間的兩排,他把試卷放在最上面,報紙放在試卷下面,按順序放整齊後對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然後把整本的報紙放在正中間。淺藍色鋪在中間的報紙,右上角是淺色的報紙,被他整理過的課桌格外的整齊美觀。我不禁表揚他説:“看張昊宇整理的兩排,看着就讓人舒服!”

這是一個平時不經常得到我表揚的孩子,他平時上課喜歡呆呆的自己走神,做事情的時候也總是慢吞吞的,現在聽到我的表揚,沒有喜形於色的笑容,卻低了頭一張桌子一張桌子整理的更認真了。等他整理完了自己負責的兩排,他主動來問我還需要他做些什麼,我看到他快樂的表情,感覺我們心和心近了許多。我請他幫助另一個同學整理其他兩排的桌子,他也欣然接受了。

良好的師生關係勝過一切教學方法!

教學心得體會10

實驗班學生大多思維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強,速度快。為避免思維活躍的學生“吃不飽”,在學習每冊教材之前,我都會對整本書做出統籌安排,讓學生了解教材的構成,介紹單元主題及目錄、教材整合的總體思路、各教學段的時間節點,圈定精讀精講和泛讀自學的篇目,佈置拓展閲讀書目。在教授每一篇課文時,我都仔細揣摩作品的重點、難點和可深挖的內容,認真設計授課的切入點,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指導思想,根據“濃縮非重點”和“充分展開重點”的原則安排閲讀教學,因文設教:有時將整單元的內容濃縮於兩節課;有時一節課只求“一得一悟”;有時研討某篇課文後再補充若干篇目,形成一個專題閲讀系列。例如在學習《阿房宮賦》一課時,選取《六國論》和《過秦論》兩篇文章,將三篇文章作比較閲讀。在相同歷史事件的描述中,運用比較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從同一歷史事件中找到不同的闡述角度和立場,進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寫作也是學生的“三怕”之一,在日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片段、短文寫起,這樣學生就不會那麼畏懼。不定期地給學生安排跟寫作有關的特殊活動,比如、分類書摘,寫隨筆、時事述評等,化艱鉅繁難的寫作為輕鬆的練筆。即使常規寫作,也鼓勵學生能就生活現象和社會熱點發表見解,要緊扣現實生活,儘量避免無病呻吟。高二的整本書閲讀是紅樓夢,暑假已佈置學生閲讀,高二開學初,我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談論讀紅樓夢的心得,使全體學生對紅樓夢有更深入的瞭解。期會考試後,增設“學生自主講解詩歌”等活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思路明晰、語言表述嚴密的文字,進而形成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習慣。

登高才能望遠,融會才能貫通。只有把一篇課文從單純的語文課和繁瑣的教輔資料中解放出來,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去觀照,語文教學才能豐滿起來,學生才能從中獲得系統的、有生命力的知識。

對於實驗班的語文教學,在抓好基礎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儘可能地向深處和廣處拓展,比如學習《夢遊天姥吟留別》這一課時,其中有“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這一句。上完這一課後,我設計了“古詩意象語詞擷珠之猿聲”這一個話題,供學生討論。很快,學生就找到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猿母悲喚,自擲而死”等三十多個描寫猿聲的句子。擁有了大量的資料,然後討論,學生得出了結論:除了少數作者着意於猿猴叫聲的悠長靈動,藉以表現輕快的心情之外,凌厲的猿鳴,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於抒寫悲愁。在這一研討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積累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簡單記憶“猿聲”是專表哀愁的意象,上升到能夠根據具體語境分析意象含義的認知層面。

蒐集資料,不僅使學生懂得尋找規律,以求融會貫通,同時也為寫作儲備了材料。孔子提倡“舉一反三”,古人講究“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所以,我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要求他們多對照比較,真正達到厚積薄發的境界。

在我看來,語文教學是一項十分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師與學生、課本與課堂、課內與課外、考綱與考題、練習與講評、方法與技巧、情緒與心態等許多方面做得更實,更細。老師要把每一個考點講到實處,學生要把書讀到實處,把每一道習題練到實處,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教中自有千般味,師者拙守匠人心。於漪老師説:“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教育的大海如此廣闊,其中的奧妙無盡無窮。我的教育之路應該還長得很呢。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投入更大的熱情,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進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標奮進。

教學心得體會11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第八篇課文。本文藉助蒲公英這一不起眼的植物,用擬人化手法講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結局寫了聽從和不聽從太陽公公話的蒲公英種子的不同命運,由此告誡人們,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悟,悟中讀。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明白我們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

一、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在複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創設情境,播放有關蒲公英種子去旅行的動畫,伴隨着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感受到美。這時,我藉機讓學生帶着這種心情去讀這段中的句子,他們自然讀的非常愉快、非常流暢和富於感情。

接下來,通過閲讀第三自然段,學生了解到有兩顆小種子沒有和大家一起去泥土裏生長,而是做了其他的選擇。於是,我讓他們在找到種子的選擇後,聯繫圖片,分別説説小種子為什麼會飛向沙漠和湖泊,並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兩個“小傢伙”。三年級的孩子富於想象力和表現力,只要讀懂了,他們很願意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他們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各種想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樂於與人交流。

二、通過多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通過對字詞的挖掘來理解課文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深刻含義。但三年級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很難用準確的語句説出他們對詞語的理解。而新課標中也強調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要讓繁瑣的詞語解釋阻礙他們對優美語言的感受。如何讓兩者相結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朗讀在這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這並不是一味的讓學生自己讀,教師的點撥仍是無處不在。

教學心得體會12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我校已經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時間,在胡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校長的帶領與辛苦指導下,現在大多數教師的課堂都是以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學案為依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共同提高的學案教學模式。下面就從我個人開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思考簡要談談學案導學體會。學案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優勢,我有以下幾點收穫和思索。

一、收穫:

(一)、學案教學能“用活”教材。“學案導學”的使用,使得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講教材,而是根據教材提供的知識,從生活實際取材,按照有易到難或者其他的邏輯順序提出問題,這樣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更能瞭解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反作用於生活。把具體的知識落實到學案上,再結合合適的課件教學,直觀形象。特別是地理學科,讓學生學習到了與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地理,更讓學生知道他們所學習的知識不僅是為了上高中、結業,而對今後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比如結合今年的海地的地震的事情講解複習板塊的運動的知識,學生就很感興趣,認識到了地理的用處;再比如説結合近幾年的南方的冰雪災害講解氣候的異常對農業和人民的生活造成的破壞,形象直觀。

(二)、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以前的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掌握的好與壞只是通過提問幾個同學來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課堂上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條件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導學案”的使用,使教師的教學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每位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尋根究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係,同時,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學案導學”的使用,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課堂上,不再是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而是根據質疑問難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問題,教師和同學共同回答,或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拉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比如在我們的教學中遇到的南北方的植被類型、農作物和水果的種類的時候,師生共同討論發言,集思廣益,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極好。

(三)、學案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很多老師的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看看下面,真正聽的沒幾個,就算是優質課,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錶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達不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目的。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搞的有聲有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力,我們的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很強,為了集體得分,他們都爭先恐後回答問題,小組內成績較好的同學為了增強小組的整體實力主動給成績弱的同學輔導,使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原來七年級的地理成績很差的同學現在都能考優秀了,很是令老師們感動。雙語學校的學習氣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漲。

(四)、學案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學案導學”的使用,給了學生充分發揮的餘地,“給他們一個舞台,我們將收穫更多的精彩”!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宰。在一個的問題的探討中,學生可能就會做出很多做法和答案,他們的想法非常獨特,他們的思維也異常敏捷,學生的創造性和潛力得到了極大的開發。特別是對於理科數理化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五)、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向在哪裏。以前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往往讓學生摸不到頭腦,甚至有的老師表達能力不強,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道哪裏是重點、難點,知識的邏輯層次是怎樣的等等。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麼內容,並且知道應該怎麼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並且學案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了一個思維的空間,使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自己思考,小組討論,老師點撥,學生品嚐到了學習的快樂。並且學生根據老師講的學案可以課下及時複習,一學期下來就是很好的複習資料。結束了以前課下學生漫無目的的抱着書本複習的歷史。

(六)、學案教學講練結合,知識掌握效果好。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完課就走,基本沒有課堂練習鞏固的時間,因為很多老師總怕學生掌握不好,説得太多,所以一節課下來,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學生模模糊糊。而學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系統的掌握知識的前提下,能有一定的時間做基礎知識練習和達標測試,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效果好。

(七)、“五清”工作使知識的鞏固落實到位。我們的學案教學有“五清”,即環節清、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每一環節我們的老師都抓重點知識抓落實,學生想掌握不好都不可能了。

二、思索

為了提高學案教學的質量,有許多問題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一)、學案質量的保證。沒有高質量的學案,就註定了事倍功半,而且會導致師生沒有了信心,所以在學案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的設計學案,特別是學案的前面幾個問題的設計更是關鍵,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高校長曾經聽過我的課,説我設計的幾個問題面太大了,學生無從思考,後來我反省自己,發現確實是這樣,所以學案的設計的好壞是學案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全體老師的參與度。使用學案的老師要真正願意走進備課老師的思想,才能體會設計的動機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學案的設計和使用前的老師的集體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體老師的智慧為一體,創造一張高質量的學案,提高教學質量。

(三)、使用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學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學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意識,靈活的運用,把握好課堂,把學案教學的運用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使用學案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太死板而禁錮學生的思維,而使課堂沒有生機與活力。所以我們要靈活運用學案,把握好課堂。

(四)、提高學生的興趣:學案教學的使用並不是完成學案就拉倒了,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依靠課件等輔助教學設施隨時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把課本、課件與學案結合起來,老師要注重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

(五)、要使學案教學在課堂上得以很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極其重要。因為學生是整個教學的主體,只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在教師引導下,才能解決學案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將課堂上成真正的學案教學課堂。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小組的合作合作能力的培養,提高組長的組織能力,並採取合適的學生感興趣的鼓勵措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六)、做好導師制工作。在整個學案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這就需要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切忌諷刺、挖苦差生,為所有的學生創設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舞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特別是我們雙語學校是小班化教學,老師的這種品質更加重要,我們要盡力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關心後進生的生活和學習,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等各種能力,還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培養和鍛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提高了課堂聽課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以問題承載知識,導學導練、當堂達標”的預期目的。

總之,我們要高度認識學案教學的意義,堅定課改的信心。學案教學雖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實踐證明,學案的使用的確可以消除大多數學生的茫然,增強學習興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且使之成為學習的好幫手。課堂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放開思維,我們在摸索中學會創新,學會反思,大膽挑戰,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進的勇氣,不斷創新,踏實肯幹,推動教改工作繼續向前發展。我相信,通過"學案教學"的日益成熟,一定會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為他們今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更加堅信,通過學案教學的推進與不斷成熟,定會成為我們雙語的一大特色,雙語的輝煌的明天會很快到來!

教學心得體會13

受郭曉豔老師《夕照》一課的教學啟發,本週在教學《雨》一文時,我首先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大大的雨點,學生頓時高聲説道“雨點”,我寫上了題目《雨》,然後要求學生説雨。頓時孩子七嘴八舌説開了,有的説“雨下前,天黑的像那天老師剛刷的黑板一樣。”有的馬上補充“像寫毛筆字的黑墨一樣”“像我奶奶家的黑鍋底一樣”有的説:“下雨前還颳大風,吹的樹都亂搖”有的馬上糾正“有時不颳風,悶得直流汗,喘不上氣來。”有的説“下雨前小燕子低飛,小螞蟻搬家”“下雨時地上有許多小水泡”“下雨時路上的人都走的着急”“下雨澆的我都睜不開眼”“下雨路滑,愛跌跟頭”“下雨像給小樹洗澡”“下雨人們打着五顏六色的雨傘,可美了”“下雨我就可以穿着雨鞋趟水玩了”“下完雨小鳥就愛在樹上叫”“下完雨空氣很新鮮”“下完雨農民伯伯就高興”“有時下完雨還可以看見彩虹”

在學生們説了自己對雨的瞭解後,我才引導學生去讀文,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雨的,抓住了那些特點寫的,把自己説的和作者寫的對比對比看看會有什麼啟發。這樣把説寫與讀文結合起來,學生確實感受到了按順序寫具體寫和抓特點寫的好處。

教學心得體會14

來培訓班也快一月了,這期間首先接觸也是上課最多的就是素描。所以現在心裏也比較有話説。

因為之前一直是讀的文化,對藝體生學習的這些寫寫畫畫接觸的比較少,所以才來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繪畫方面的概念。當時剛來到畫室,看着牆上的畫的較好的素描心裏還是比較擔心的。但是自己也很清楚,對於現在想做軟裝這方面,以後還想往硬裝方面瞭解與發展的自己來説,素描基礎是對於以後手繪的鋪墊,是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功。況且自己雖然不是很聰明的人,但也還算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自己希望把什麼都做到很好,所以這也是我當初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的基礎。

之後就是週二開始的正式學習了。在這期間,我很感謝餘老師的耐心講解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對於我們這羣素描菜鳥來説,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教學方式自然是再適合不過。而於老師對於傳授畫法外更是注重於培養我們對所化事物的分析,意在讓我們擺脱臨摹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對於原作的依賴感以及“畫虎畫皮難畫骨”的缺失。當然這期間除了老師的教益外,自然還受益於一起學習的同學們的經驗。同是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有道是一山還比一山高,自然是有學的比你好的人在,我喜歡看看他們的畫,找出人家比你做的好的地方,然後細心吸取人家的好,以便自己也能在某些畫的不好的地方有所改善。當然別的同學有不會的地方,我也願意與他們分享我的經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大家為了共同目標的努力下,在大家互相幫助的温情下,兩週後大家都成為了好朋友-------學習的同時也是獲得友誼的時候。這讓人感覺很不錯。

素描的學習過程中,每個人自是有每個人的優與缺,也有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對於現在算是入了門的自己來説,自己體會最深的歸納起來,應該屬於以下幾點:

1.事物的“虛”與“實”的操作。之前都喜歡照抄原作,把好的不好的都畫在自己的畫紙上,心裏總覺得別人畫的都是好的,缺少了對於畫面的主觀分析,以致於不能達到一種“去糟存精”的境界。事物其實都是有虛實的,“近實遠虛”,“主要表現的實,次要表現的虛”,這些通過這段時間的練習,慢慢的開始有所領悟,想必在以後的手繪上面也是會有所受益的。

2.主觀與客觀的相互感知。可能是由於自己的思維想法比較多的原因吧,有時自己可能會忽略外部的情況而一味的閉門造物,反而使得事物本來的現象產生一定程度的歪曲。素描讓我懂得,事實的東西就要事實着畫,尊重它本來的現象。個性想法可以有,但是要在尊重事物本來狀態的基礎上進行。

3.比例結構的相對準確。在畫圖之前,心中應該對事物的基本情況有深入的觀察之後再動筆,否則畫出的東西相對於實物而言肯定是有所偏頗的。特別是像我們初學者,對於比例的把握還處於摸索與理解階段,更應該注重。打基礎是個漫長的階段,相信只有基礎紮實,之後才能熟能生巧,快速準確的表達。

4.空間透視的正確理解與運用,以及對物體的形體結構的準確把握。我覺得這個能力是需要不斷加強的,空間透視的概念應該是爛熟於心的,只有透視紮紮實實學好了,對於物體結構的把握才能水到渠成。而且空間透視關係到以後的室內空間的快速把握,我想這應該是作為掌握重點,在之後要不斷加強的地方。

總之,學習是個不斷加強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很感激老師這段時間以來對我的提點與肯定。作為學習的第一門課程,讓我可以信心滿滿的勇於前進。而我身邊一個學習繪畫的朋友給我説,素描就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的培養出對事物的洞悉能力,為以後的成長與學習奠定基礎。我想的確是這樣!雖然這門課程在這裏已經結束了,但是誰又能説這不是一個新的開始呢?

教學心得體會15

前兩天我收到了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小紙條:“老師你知道嗎?我們班主任讓選班裏最愛説話的十個人,我知道肯定有我,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好朋友竟然也選了我一票,我們兩個關係很好,雖然我知道我説話不對,但是他這個舉動真的讓我很傷心。”紙條的主人是個坐在最後排的男生,他的特點是上課愛睡覺,自習愛説話。

我試着分析了一下他的心理:他寫這張小紙條説明他應該很相信我,並且不想從我這裏聽到批評,他對他的朋友感到傷心,所以想從我這裏尋求安慰。那我怎樣回覆既能讓他改掉説話的毛病,又能撫慰他被朋友“出賣”的心情呢?

我鋪了一張信紙,首先我讚揚了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告訴他知道了錯了就要改正。其次,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他被朋友出賣的鬱悶,然後我幫他分析了他的這個朋友,因為他沒有透露姓名,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朋友是誰,是個怎樣的孩子,但是我試着揣測了他朋友的心理:首先,你要確定是不是因為你的説話影響了你的朋友?如果是,那你不能怪人家選你,畢竟是你錯在先。其次,你的朋友是班幹部嗎?他寫你的名字是站在班級利益上寫的嗎?或者他是那種一本正經、實事求是性格的人嗎?如果符合,這也怪不得你的朋友,性格使然,這也沒有關係。最後,退一萬步講,朋友就算真的是看你不順眼然後寫你的名字,但這種機率太小了,因為你自己也講了你們兩個關係很好,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賣你。所以,在生對方的氣的時候,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許現在他也正為寫了你的名字而惴惴不安,那你不妨退一步,繼續像原來那樣對待他,相信你們的關係會更進一步的。

在信的最後,我告訴他真正的友誼的確需要互相幫助,但不是互相包庇,而是促進彼此共同的進步,並且,我表示我一直很關注他,覺得他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只要態度一認真就會進步的。

信給他之後我以為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沒想到月考之後他們班進行了調桌,而他正好和他的原來同桌分開了,被分到了靠窗第一桌。然後,我發現了他巨大的改變,其他科我不知道,在語文課上,他不再發呆,搞小動作或者和同桌説話了,而是認真聽講,偶爾還會主動回答問題,他的基礎很差,回答正確的時候很少,但是我從來沒有批評過他,都是幫他分析錯誤的地方,鼓勵他繼續回答問題。後來,他又給我寫了一張小紙條:“老師,我知道我的基礎很差,其他的老師很少關注我,我感覺在他們眼裏我就是一塊廢鐵,所以我一直都是破罐子破摔,您是第一個如此關注我的老師,讓我感覺到我不是那麼的差,我會努力下去不讓您失望的。”

我看完之後很感動,真沒想到我的舉手之勞竟然會在一個孩子心裏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並且我也深深認識到鼓勵比批評更有效,尤其是對待基礎差一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在很多老師眼裏他們要麼是被忽視要麼是總受批評,但是老師一點的關注會讓他們開心好長時間。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鼓勵學生,會選擇相信學生,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進步與否,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完善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

我以前總覺得實習時間很長,但是現在感覺時間太短了,短到我可能沒有機會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就要離開,短到我沒有機會看到他們最後修成正果的樣子,但是,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和我短暫的相逢而得到了改變,那就是我的成功。每一個孩子的心像一朵花,只有耐心的傾聽,真誠的陪伴才能聽見花開的聲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