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1.16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1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初看《和教師的談話》這本書,覺得它很枯燥,沒興趣沒什麼耐心去看。但是為了寫讀書筆記,於是耐着性子認真地看了一遍,沒想到還有些收穫和啟發。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師”這個詞,毫無疑問,在紛繁複雜的人生社會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羣體中居於一定的地位,具有相當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諸多學者對此作過精闢的的.論述。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作者還認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點之一,就在於教師雖然不否認自己有着教育學生的任務,但是常常把它們看成次要的任務。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

一、作者只是認為教育工作沒有和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但我認為教師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體,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學工作上去。

二、我個人認為教師就是應當在教學時間內上好自己的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幹這個想着幹那個,因為論文以及其他活動影響自己,特別是新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三、我覺得每個教師都渴望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而不是一味培養自己比較眷顧、看重的人,如果長久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取心。

那麼,到底教什麼?如何教?教師在學生面前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愛學生?如何用正確的愛去教育學生?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因為恐懼不敢跟父母傾訴苦惱,日積月累,孩子們缺乏誠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覺得,教書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讓孩子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對孩子終身發展來説,總是有益的。而通過多途徑瞭解孩子,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點更重要的事情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應終身與書為伴。俗話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與書結緣,以書為友,走進書本,終生與書為伴。培根曾經説過:讀書可以作為消遣,讀書可以作為裝璜,讀書可以增長才幹。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現實生活中,各種誘惑紛至踏來,讓人沖沖欲動。急需讀書,讓世界喧囂的人返璞歸真,找回屬於自己的那份生活。

“終身教育”,“活到老、學到老”已不是口號,只有學會學習、懂得從哪裏獲取及應用來研究和解決問題,才能適應將來的社會。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魯迅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閲讀應成為教師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

讀書是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通過讀書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讀書能夠促進個人的成長。讀書開闊人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蓬勃健康向上的發展。

一、讀書的目標:

1、通過讀書,增加自己知識含量,使自己成為更富有內涵。進一步學習教育經典理論,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2、通過與教師之間的對話,瞭解自身差距,從而激發自己向上發展的動力。

3、通過讀書活動,使自己業務精良,勝任新課程教學,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師。

4、通過讀書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讀書的內容及範圍

1、閲讀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

2、閲讀一些教育教學專家的書籍

3、閲讀中外經典名著。

4、閲讀休閒娛樂的小説、散文、詩歌等。

5、網上閲讀專家、同行教師的個人博客

三、讀書的一些安排建議:

1.堅持做到每天讀書學習一小時,以書為友,充實思想。

2.讀書過程中記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好勾畫和批註。

3.堅持做好讀書筆記,摘錄教育教學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4.充分發揮網上資源共享的優勢,經常上網學習,瞭解各種讀書信息。

5.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讀書活動,主動與同事交流,利用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的時間,積極和其他老師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心得,多反思,多總結。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因此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幾年前我就知道《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去看,或者説自己沒給自己擠出那樣的時間來學習。這個學期,學校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了這個規定,也就有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壓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細讀這本書以後,我的感受頗深。其中陶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個不會思考的人,即使讀的書再多,也不過是前人文字和觀點的堆積罷了”。陶老師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思考對一個老師來説是多麼重要。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精彩起來,照搬是萬萬不可的,借鑑也要慎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課堂,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陶老師還説:“千萬不要故弄玄虛,更不要故作高深。”是的,我們讀陶老師的文章,感覺就是在聽一位智者娓娓講述人生的故事,陶老師的語句真實、自然、質樸無華,似山澗流水,叮咚悦耳。陶老師説,十年前,他寫文章的時候,也曾有意用上一些華麗的詞句,可是在今天的他看來那是令他羞愧的事。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迴歸的陶老師,看到了正逐漸和自然融合為一體的陶老師,我一直堅信文風彰顯人性的説法,覺得陶老師的自然質樸文風和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語句中那股透心的爽頗有相似之處。

我也曾有過捧書閲讀到深夜的時候,那只是因為我喜歡;也曾嘗試着去背誦《論語》《老子》,那是因為我想傾聽聖人心聲,領悟他們的思想律動,讓浮躁的我在聖人如水的心境中感受一絲超然;當課堂上的我捉襟見肘時,當我的微笑不再讓孩子着迷的時候,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又走進我的書架,我對自己説,我只是想做一個稱職的教師,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教師,除此之外,別無它求。

今天讀了陶老師《做一個幸福教師》才認識到,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深厚的文化資本,那樣他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定的生活閲歷,那樣他的教學才不枯燥,他才能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及時傳達給學生,他的.課堂才有吸引力;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靈,只有心的寧靜,才不會被外界紛繁的世界所誘惑;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讓他愈挫愈勇,讓他心懷高遠。

輕輕合上書,一個輕微的遊絲樣的聲音飄過來: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默默地記下曾經幫過我的長者,正在鼓勵着我的朋友,始終鞭策着我的領導,記在心底,從不敢忘卻,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默默地記着,並且努力不要辜負了他們。快樂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爭取的。只要你帶着一顆善良、美麗的平常心,就會發現世界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

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腳尖,我就會距離幸福更近一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為,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範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説過,“教育意味着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樂於幫助孩子學習等願望而成為教師的'。但是隨着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為,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麼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説”“教師中心説”,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説”。他説:“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雲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麼什麼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為,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係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台,也是教師的舞台,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帕爾默在教師工作坊中,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藴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裏,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羣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羣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羣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後,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説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閲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裏閃爍着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失落的真我,提醒內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閲讀“國小數學老師”一書,讀完後那個,我感覺很多。據瞭解,本書為無數數學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滋養,也為許多年輕數學教師搭建了成功的橋樑。它是培養教師成長的搖籃。它的風格非常簡單明瞭。教學評價公正,教學計劃新穎,教學精湛。它接近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國小數學教學改革的負責人。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理解她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樂趣,我能感受到她如何成為一名數學老師讓學生不僅學習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還學習如何幫助學生贏得所學知識。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喜歡數學,我喜歡教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吸引我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成為貫穿我數學教育的.主線。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和能力的獲得是永恆的。因此,每個學生的數學教學必須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程改革和數學教學改革要求反映了上述要求。數學教學從傳統的“交付知識”模式轉變為“以學習為動力,以學生為中心”。練習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創造和個性發展將受到更多關注。數學教學對於培養和發展學生廣泛的數學能力將更為重要。

讓學生參加中學數學。範老師説,“玩”教數學和數學是學生體驗數學和數學的好方法。這對國小生來説確實是一種好方法,孩子們看到的數學並不是一個嚴肅的面孔。在教學中,留給學生的作業是製作玩具。結果,老師收到了許多漂亮的模特和學生製作的手工文書,如長頸鹿,飛機,火箭,古董花瓶,未來的汽車等。這讓我覺得事實上,我們的作業可以在沒有那麼機械化的情況下完成,只需保持閲讀,閲讀和寫作,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多地接觸生活,移動和玩耍。例如,當我們教授單元的方向和位置時,讓學生回家設計校園計劃,讓孩子們完成各種任務,但這會滲透到學生的智慧和幸福中。

在這本書中,老師還組織學生每年在郊區的性質上玩,但我強調玩的不是一個無目的的瘋狂玩法,傻玩,能玩的學習知識和技能。在這本書中,張先生還介紹了一種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感受數學的新鮮和樂趣的方法,以便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並把數學聯繫起來與生活和形成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情,它們是那樣的相似。記得在一節班會課上,我向學生強調校園文明行為的養成問題,特別強調部分同學在看到老師時候熟視無睹、缺乏禮貌的現象,希望大家能自覺樹立“以文明有禮為榮,以目無師長為恥”的榮辱觀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去。但在課後,一位學生對我説:“老師,我向有的老師問好,但是他不理我,這樣還要問好嗎”?

學生的問題觸發了我的深思,學生談到的這個現象確實存在。我們常常聽到有的老師抱怨現在有不少學生缺乏教養、沒有禮貌,以前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後來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有所覺悟:是不是教師的某些行為促發了學生的“無禮”呢?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需要一種良性互動,我們在強調學生對老師主動問好的同時,卻似乎忘了自己該做些什麼。如果學生一次向您問好,您不理不睬,兩次、三次,長此以往,他還會主動問好嗎?也許您忙於工作,也許您正在思考,也許您要事在身,也許……但這些“也許”,都不應該成為您疏於迴應的理由。

面對學生的質疑,我作出的回答是:“大家要理解老師工作辛苦,這種現象只是偶然的,老師不是故意不作迴應的。有一點我們要明白:你向老師問好是一回事,而老師迴應與否是另外一回事。記住:好學生、好習慣是一如既往的!”

我不知道,這種“引導”能否自圓其説,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又有多少呢?我們的部分老師您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呢?

面對失敗的教育案例,採用簡單的怨天尤人來推卸責任,輕易地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敷衍過去,從而減輕自己的挫敗感,這絕不是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老師應該採用的方法。優秀的班主任都會直面現實、追根究底、深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迎難而上,積極面對。因為反思、直面,他們的班級工作也將做得更加出色。

本文中的學生小聰接二連三的異常表現都未引起班主任的足夠重視。學生失眠,班主任認為是因為他是夜貓子型的,學生生活費繳不上來,班主任認為是父母太忙,一時疏忽;學生撿廢品繳生活費、比賽考試失誤,班主任都沒有找學生認真的瞭解情況;直至學生期末考試徹底考砸了,才向班主任吐露實情。瞭解真相後的班主任無比羞愧、自責。可喜的是他經過反思,及時採取措施補救,才避免了“悲劇”的'繼續上演。

當然,反思的過程是痛苦的,層層剝繭般深入皮肉直至靈魂;反思的過程又是快樂的,從內疚、痛苦、焦慮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深沉的內省洗淨了靈魂的污濁與醜陋,避免了錯誤的擴大蔓延,在挽救學生的同時也實現了靈魂的自救。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何況卑微渺小的我們———天底下最小的官,班主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網上通讀了他的鉅著《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給了我很大觸動。這本書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深深的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個人合格的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給教師的建議》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教研活動,培訓學習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帶着這個問題,我從書中瞭解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教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取百家之長。我們所教的學科裏教科書所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

愛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素質,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更加感覺到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我們班有一些農民工子弟,他們的經濟條件很差,學習習慣不怎麼好,在平時教學和生活中我更加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那麼愛學生我們又應如何來愛呢?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目錄,我被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吸引了。我想每個老師,看到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總是很欣喜。不禁問自己,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從教十多年來,自己一直儘量讓孩子喜歡自己,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所以孩子比較喜歡自己,喜歡自己所教學科,孩子就能比較認真聽課,他們就能積極認真完成你佈置的作業和任務。

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麼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請別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還要向別人問好”、“一棵大樹,可以製造千萬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毀掉千萬棵大樹”,“請讓綠水長流,請讓綠樹常青”等,這便是最近看的一本書《旅遊心理學》中關於景區景點服務心理的一段闡述,這些在景區裏本沒有生命的文字標語,而被賦予人情後,既讓遊客感覺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讓其領會到景區景點的善意提醒,從而自覺遵守景區的管理,做文明遊客。與此同時,這些人性化的新鮮標語構成了景區旅遊文化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誠然,這就是心理學中細微服務在旅遊服務各行業的運用及其所帶來的連鎖效應。

旅遊心理學是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是對旅xxx為心理、旅遊服務心理等進行研究的一門邊緣學科。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展對旅遊心理學的研究工作,目前正處於發展和完善階段。讀了全國高職高專旅遊專業規劃教材《旅遊心理學》之後,體會最深的就是旅遊服務心理中一些彰顯細節過程的實際操作問題,以前只聽説旅遊服務無小事,現在卻深深地體會到小事做到細微處的困難。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認識及其在教學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感悟。

一、細微服務的理念及其特徵

細微服務,是對傳統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的擴展和深化,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1。要注意細節。細微末節往往被人忽視,也往往是容易出紕漏,使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2。要注意從小事做起。服務過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們不關注,不願去做,或不想去做。

3。要親歷親為不想當然。如在客房服務中,每個電器的開關要天天檢查。不能認為這個燈昨天還亮,沒壞,懶得動手,有時恰恰是這種想法會出現問題,引起客人的投訴。

4。以人性化服務為基礎。中國有句老話:“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現在的客人更喜歡符合自己個性的服務產品。有了個性化的需要,就應有相應的個性化的服務。細微服務正是個性化產品中所必須體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通過細微服務來滿足客人個性化的需求,使其需求得到滿足,心理得到尊重,從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對企業的忠誠之心,維持和擴大企業客源。

二、尊重是搞好旅遊細微服務的重要基礎,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求尊重的心理是馬斯諾需求理論中的一個高層次的要求,也是旅遊服務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平等與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們常説:“客人是上帝,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可見,尊重客人在旅遊服務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笑臉迎客,禮貌待客。讓客人處處感到温馨,處處得到尊重,即使是景區裏那些沒有生命的文字標語,我們也要賦予人情,體現對人的尊重,遊客既能感覺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領會到你的善意提醒,自覺遵守景區的管理,做文明遊客。

滿足遊客求尊重的心理,讓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同樣也適用於教師的日常教學和與學生相處的每一件小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濃厚的師德、師愛。對所有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充分發掘出其閃光點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和人生的態度產生重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每一個細節問題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如課間情緒的低落、某次課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完成質量的不高、甚至是遲到的理由等這些細小的、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學生只有在這些小事上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其受尊重的心理才會得到滿足,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學會去如何尊重他人。

三、細微處的尊重是優質服務的體現,也是教師授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遊客的需求日趨個性化,只有從小處着手,從細微入手,在服務中真正做到“無微不至”,才能及時地、準確地為客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反之,忽視了服務中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使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導致優質服務的失敗。模擬導遊課授課過程中涉及到許多關於導遊服務心理方面的細節,如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帶客人進黑店或用隱語來向客人索要小費;導遊應忌諱當着客人的面議論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談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點人等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這些細節的細緻分析與生動講解,讓學生意識到細微處的尊重在旅遊服務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始終本着細微處體現尊重這一原則來為遊

客服務,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教師尤其要注意以下具體操作細節的講授:

1。接機——提前到達,體現禮貌與尊重

從迎接客人開始,導遊一定要有時間觀念,比如飛機7點30抵達機場,但是導遊一定要早到半小時,絕對不能讓客人等。導遊在下車時還應特別囑咐司機不要在車內吸煙,原因是外國遊客對煙味非常反感;此外,導遊的穿着要正式些,特別是第一次接機一定要給外國客人留下一個可信的、職業化的形象,這也是一種職業禮儀。當然,這也要因不同的團隊而有所不同。如果接待的是美國團,在隨後的遊覽中就可以穿得隨意些,因為美國客人不太講究服裝;如果接待的是日本團,就需要每天都穿得十分正式,因為日本客人認為講究的穿着是對他們的尊重。而且在帶團的幾天裏,最好每天都要換一套衣服,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在這個環節的講授中,要讓學生充分感覺到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的守時性以及在生活中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2。迎客——默點人數,尊重信仰

客人出關後,主動上前迎接並把客人引導到相對空曠的地方開始清點人數。最好大拇指朝上,一邊從客人身邊走過,一邊自己在嘴裏默數。清點人數時,最忌諱用手指直指對方或用手指着對方的後背一個個的數,因為一些外國客人有宗教忌諱,例如穆斯林客人最忌諱用手指指自己或被觸摸身體。另外,由於外國客人對中國的交通也會感到不習慣,如不習慣走人行橫道,因在他們的'國家只要有行人,機動車會主動停下讓行人先過。他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在中國如果他們過馬路時司機應該停車,所以導遊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應走到馬路中間將過往車輛攔下,向司機説明情況,請求先行通過,哪怕只是在機場出口到旅遊大巴的短距離過程中,也要這樣做。教師應通過這些細節問題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文明禮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所體現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其在職業生涯和生活中對人際關係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3。遊覽——輕聲講解,顯示修養

中國國內團的導遊一般都用喇叭大聲向客人介紹,如果喇叭的質量不好,導遊的聲音聽起來就有些像噪音。而對於外賓來説,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用喇叭進行講解的,而且在介紹景點時還要特別注意音量的大小,因為外國遊客會認為大聲講話是不禮貌的。在這個環節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做正反兩方面的示範,然後讓旁觀的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以培養學生在課堂或者其它公共場所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意識。

4。小費——得體接受,體現尊重

西方一些國家有顧客給服務人員付小費的習慣,以對其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在有的國家的一些行業,小費甚至被看作是服務人員的一部分固定而且是重要的收入。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東方國家一直沒有給付或收取小費的習慣,但是隨着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很多西方遊客也把付小費的做法帶到了東方國家。我國的涉外服務員一直是明確不收取小費的,但是當客人真誠地以小費向服務人員表示感謝時,服務人員應做到得體對待。既不能因為遊客付了小費,就興高采烈;也不能因為小費的數目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而冷眼相對。正確的做法是禮貌地收下,並以理智又不失真誠的微笑予以感謝,並熱情地歡迎對方下次再來中國做客,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因為此時如果拒絕,遊客會覺得是不是小費給少了,心裏會感到不舒服。此外,在接受小費時需要注意不可以當着客人的面清點小費。這個環節的授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四、細微服務在涉外旅遊服務中體現了國家形象和公民素質

據北京市旅遊局公佈的預測信息顯示,到xxxx年,北京入境遊客將達440萬人次,而預計在奧運會期間北京入境遊客人數將達到80萬人次。導遊、翻譯、酒店服務員、家庭旅館主人等這些直接為外國遊客提供服務的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將會影響到世界對北京、甚至是中國的印象。導遊是一項接觸外賓較為頻繁的工作,涉外服務人員應該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來看待,每一位導遊都應該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都應該將本國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通過自己優質的服務傳達給外賓,如與外賓的談話中一定不要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不要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不要恥笑諷刺對方或他人,不要隨便議論宗教問題,並且要尊重各國文化習俗上的一些禁忌等。這些細節上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會提升一個國家在外賓心目中的形象。

目前,很多省份都在開展旅遊細微服務年的活動,這是旅遊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誠然,也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才能把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古人云:“知微見着,可見天下事,必要於細。細則成,細則勝”,這是歷史的證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在細微

處尊重學生外,更應該以自己的講解和行為來培養學生的細微服務的職業素養和意識。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應做不一定會做。每一個旅遊從業人員都要立足本職,着眼當前,考慮長遠,花大力氣做好小事,把小事做好做實。這樣,建設一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社會便指日可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現代中學英語教師素養》這是一本集中學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指導的教材,課堂用語篇針對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求,編寫了英語課堂常用語,如:課前準備,課中提問,教師指令、演示、評價語言等,指導教師準確並流利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在附錄部分還為教師提供了幾百條與教學有關的校園用語。

通過閲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中學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説就是指教師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中學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繫,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話”為主。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在英語教學中,聽、説、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

(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箇中學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中學英語教師進行反思。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台階!

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近20年的我來説,很多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都需要更新,繼續學習充電加強自身教學能力顯得非常重要。本學期龍巖市曾放珍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曾老師為我們精心選擇了《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此書對我而言就是一場及時雨,讓我茅塞頓開,讓許多平時教學中困惑的問題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答,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起了很大的.幫助。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行動的航標,讓自己增加一些實際的操作經驗,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導航。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在總結學習國際先進語言理論和教學理論的前提下,為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提供了新思維。全書101條建議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資源、教學評價和師生關係等多個維度出發,提供了英語課堂重構的'新理念、新經驗和新舉措。此書在堅持“國際視野,本土行動”的原則上,總結梳理了有效的課改範式和經驗。同時在注重實效和解決問題的同時,與同道建設真正意義上富有智慧的交流互動。

全書101條建議,主要是圍繞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英語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課程標準的領會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文化意識、評價方式、外語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學法與教法等方面全景式地勾勒出英語教學的新視野。本書的作者都是立足於英語教學的實踐,力圖把國內外英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同中國外語教學課堂上的教與學有機結合。此書並非純理論闡述或學院研究,而是根據各自的探究、積累的經驗與感受,針對目前英語教學現狀中的弊端,給我們提供不同類型的案例,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實際的例子來詮釋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有感而發,真切地提出了合理可用的建議,旨在反思和有效地解決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書宏觀和微觀結合,大膽吸取國外英語教學的有益成分,取捨有度,並嘗試在英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新思維、新體會、新舉措,多維度地為中國小英語教師提供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方法和思路。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他使我們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狹窄。作為老師,我們不但要了解我們現實中的教育,更需要了解書本中的教育,只有這樣,我們老師的教育才會更加智慧,教學才會更加和諧。它像海上的明燈,引領我們腳踏實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通過近階段我校開展的師德師風建設和整改方面的學習,使我對《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實施意見》等法律法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本人結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表現,作自查自評如下:

一、教書育人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履行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不但認真上好每一節物理課,教給學生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知識,而且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絕不把不健康的思想和錯誤言論帶到課堂,在課堂上不僅教好書,更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經常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

二、在愛崗敬業方面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本人非常熱愛教育事業,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方面,按照學校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沒有敷衍現象。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教師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默默奉獻,從不參與有償教教學活動,積極奉獻,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不足之處:有時會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有時課堂教學往往受情緒支配,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在關愛學生方面

本人能關心愛護學生,經常跟學生談心,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能夠做到不諷刺、挖苦、歧視和侮辱學生,努力做到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

不足:存在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現象,平時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關注較多。有時批評學生用詞不恰當會傷害學生自尊心,造成學生心理不舒服。對於犯錯的學生,不能及時給以溝通進行教導,導致教育效果欠佳。

四、在為人師表方面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注意言行,不講粗話,以模範對學生做出表率。外出學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參加任何賭博活動和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嚴於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在嚴謹治學方面

在工作中我認真鑽研教材、研讀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平時非常注重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教學方面,加強學法指導,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力爭方法適當、方式靈活、因材施教、耐心細緻。

不足: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方法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尤其是對於中等生和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得還不夠紮實,缺乏先進經驗和切實可行的辦法。有時存在教育方式單一,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化現象。缺乏主動獲取新知識的精神,很少撰寫教學教育論文,只滿足於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中的完成。

六、在廉潔從教方面

我在工作中積極發揚奉獻精神,能自覺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絕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從來沒有私自從事帶有盈利性質的教學活動,沒有以教謀私,向學生推銷資料,亂收費、借學生家長辦私事或索取接受學生家長的饋贈現象。在寒暑假或雙休日,沒有亂辦班給學生補課。真正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他人也告訴自己:教育是奉獻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個人乃至社會的頭等大事。我覺得,對於教師而言,多讀書,讀好書,不僅是完善心智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改善教學行為,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渠道,更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讀一本好書,看一篇好文章,會讓我懂得很多,悟出很多道理。記得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身處陌生的環境,面對無知而又調皮的學生,面對瑣碎、勞累而又單調的工作,我感到了無奈和失落,真為自己選擇教師這一職業而後悔莫及!是《特級教師成長案例》讓我明白對現實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不抱怨的。還讓我明白了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教師成長途徑,深刻感觸到讀書對於我們教師成長的重要作用。於是,我也重新讀起書來,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為基點讀各種各樣的書,在書中讓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更是讓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和迷茫。

如今,當我從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中抽出身來時,閲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教師》,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家庭教育在美國》,我翻閲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育人三步曲》,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領略了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説實在話,讀大師的書,與大師對話,一方面讓我慚愧,讓我汗顏,一方面讓我嫉妒,讓我興奮,在邀遊大師的精神世界中,我懂得什麼是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育,我的的確確感到了教育是一種境界,教育是一種奉獻,教育是一種激情,教育是一種理想,教育是滿腔熱情的一種愛。每次與大師們“交談”後,我都豁然開朗,收益匪淺。正因有大師們的指導,作為班主任的我,在班級管理中總能得心應範文先生手,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讀教學方面的書籍,我可以隨時隨地與教育專家,名師進行交流。課餘,我認真拜讀並研究了周玉仁的《課堂教學藝術集萃》,吳正憲的《數學教例與教法》,顧汝佐的《名師授課錄》《課堂教學設計指引和評介》,黃愛華的《課堂教學藝術》,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馬芯蘭的《中國特級教師教案精選》,張天孝的《數學教例與教法》,紀曉村的《國小數學興趣教學》,劉顯國的《課堂藝術探幽》。在每一天的讀書中,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在每晚的獨自靜坐中,在忙碌過後的疲倦中,我沒有忘記我的使命,不忘反思我的教育行為,不忘反思我的課堂成敗。二十幾年來,我堅持寫總結、論文、教學札記、反思。先後參加與了“三算教學”“創新教育”“嘗試教學法”“活動課教學”“新課程改革”等實驗研究,並取得了可喜成績,教育教學水平在張家界具有廣泛的影響。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藴得以厚實的路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進行“充電”,才能使我的職業生涯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開卷有益,此話一點不假,甚至是至理名言!不管你閲讀什麼書籍,只要你留心,你願意去思考,你便能從書本中得到樂趣,從書本上的片言隻語中得到對生活和人生態度的啟迪。

今天,我在《讀者》上看到一道智趣題:“紫羅蘭算式‘CLOVER+CROCUS=VIOLET’。這道英語算式譯成中文就是‘三葉草+番紅花=紫羅蘭’。如果算式是正確的,那麼每個字母應該各代表什麼數字?注意:相同的字母表示同一數字,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數字。”這不禁引起了我的一點點興趣,拿起書桌上的筆和紙,便推敲起來。結果,不出兩三分鐘,我竟然算出了答案:280516+260297=540813。哈,有趣,答案中從0到9九個阿拉伯數字全包括,真是有趣。雖然沒能看到參考答案,但我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是正確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得意地喊出聲來。得意之餘,我猛然想起了前不久在《青年博覽》上看到的另一道智力題:“請挪動其中一個數字(0、1或者2),使‘101-102=1’這個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動其中一個數字,並且只能挪動一次,而不是數字對調。”對該題,我也曾躍躍欲試,可是經過苦思冥想,終究找不出正確的答案來,不禁使我的心情有點沮喪,不得已,我很不情願地看了參考答案。其實,一切很簡單,你只需將“102”中的“2”上移,變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來你會看到這樣一個等式:“101-102=1”。在8月19日參加廈門市高三地理新課程教師培訓的午餐過程中,我饒有興趣地把這道智力題亮出來讓同桌的老師們做,期間還多次提醒大家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結果竟也無一人能答對,不得不要求公開答案。

為什麼這道題讓許多人最終選擇放棄呢?這道智力題答案的結果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時常會困於某種思維陷阱,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來思考、分析和判斷問題,比如,一説到“挪動”,首先與最後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動,而如果你能不受制於這種約束,讓這裏每個數字都東奔西突,活躍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會很快找到答案了。

其實,有關這道題的分析何嘗不能應用於我們的社會與人生。不得不承認,我們常常陷於一種橫向的思維,一種左右的思維之中,而很少有一種向上的維度、個體的維度、神性的維度和時間的維度。

世界就像一個廣場,如果只知道左右,而忘了站在高處張望,是很難找到方向的。什麼時候,當你能超拔於時代的苦難之上,人羣之上,能從自己出發,以內心的尺度衡量人生,才可能是自由的。

在享受閲讀的樂趣過程中,我記錄了這麼一段文字:人們常説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人生亦有三態。水的狀態是由温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則是由心靈的温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C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只有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也就是一汪常態下的水,蜿蜒曲折,流淌於江河,最終匯入大海;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C的熾熱,那麼他就會變為水蒸氣,成為雲朵,飛將起來,直上雲霄。

三種狀態,三種人生。對生活和人生投入100°C的熾熱,他將實現凌雲之志!

由此,我們不難認識到: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一個人將來擁有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他的人生態度。積極主動的態度為一個人帶來有意義的人生,相反,消極被動的態度只會使人生變得黯淡無光。所以,要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就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一個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沒有準確的定位,那是很糊塗的。要做好定位,首先要認識清楚自己,加深對自我的瞭解,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不僅要建立在反饋基礎上的動態調節,也要藉助別人對自己的中肯意見。

一個成功的人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要有謙遜好學的精神,要有寬廣博大的胸懷,要有善良誠信的品質,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細節決定成敗,要善聽逆耳之忠言。

一個目中無人、驕傲自滿、時刻以自我為中心,不謙虛謹慎的人永遠成不了大器。一個只懂得享樂和虛榮的人,一樣無藥可救。一個自視過高沒有自知之明的人註定會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人的一生可以是轟轟烈烈,也可以是碌碌無為;可以是風風光光,也可以是平平淡淡,但縱觀其一生,就會發現,無論是風光,還是平淡,這其中總包含着一種人生的追求,只不過一種是出人頭地,一種是淡泊明志而已。

記得餘秋雨先生曾經説過:以平常態,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我們的普通中有歡樂、有惆悵、有信念,如此完整了,我們也就不枉有此一生了。有時候我們也許會去思考,我們到底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着什麼,年少時多半是別人強加的追求;年輕時是自己主動的,但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年老了我們又會為後輩的生活而追求,但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的很少,追來追去感覺如同是一陣風,吹過了,不留痕跡,只留下我們這些追風者獨自的`哀歎。人生追求千百回,輝煌、平庸不過是過眼煙雲,最後還是歸於了現實的平靜。人生是很短暫,但相對於追求來説,我們的人生又很長久,追求的過程會讓我們的人生髮出一些光芒,沒有了這些光芒,那才是世界上最可悲的!

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想要生存,甚至生存得更好,就應該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指南針,知道正確的人生航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照明燈,照耀着寬闊的人生之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船舶,承載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

那麼,要樹立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覺得對於一個人來講最關鍵是這樣幾點:

一、保持一種旺盛的鬥志。人活着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就是積極上進,永不滿足。積極進取,就是永遠保持一顆旺盛的心態,朝着人生的理想和目標進發,任勞任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隨時都面臨着被淘汰的危險,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尤為重要。

二、克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註定要經受各種考驗,一生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的人要接觸,有若干的事要做,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逆境。怎麼辦?退卻還是迎難而上?沒有“積極進取”態度的人,很容易被眼前這些東西所嚇倒。如果真正樹立起了“積極進取”的態度的人,就會坦然相對,並用智慧和勇氣的力量克服它、戰勝它。

三、養成自己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品格。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不是孤立的,與大千世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無時無刻不在打着各種各樣的交道。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就會形成自己優質的品格,使其在與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言行舉止往往會給人陽光怡人的印象,受到人們的愛戴。

熱愛生活吧!讓我們一起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培養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

閲讀真好,它能讓我們享受生活,學會思考,感悟人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暑期,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完後深感這是一本值得我們教師研究的好書!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教師,從書中獲取知識,提升各方面的修養尤為重要。

下面我就書中的好建議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對學困生應該怎麼做:

一、心存關愛,因材施教,絕不放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説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裏,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麼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後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閲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後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閲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後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循序漸進、引導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説,“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儘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三、改進方法、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於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採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説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並沒有從心底裏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這樣的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遊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儘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採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後叫他們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加強閲讀、發散思維、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閲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閲讀書籍,後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閲讀。閲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説:“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繫實際看來,這裏的讓學困生閲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閲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説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俗話説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

以上是我在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認識,還遠不能涉及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今後我將通過精心地閲讀、細細地品嚐,深入地感悟,把其精華結合實際靈活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一個好老師難,當一個好班主任更難,班級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説是千頭萬緒。特別是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境,都影響着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面對一個個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面對他們背後的家庭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師》第三輯中通過《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瞭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讀後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的處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進步了,國富民強了,孩子們有了優越舒適的環境,但行為習慣為何出現了滑坡。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學校教育模式與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或者説是家庭問題給孩子的行為習慣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説: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複雜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們在面對多種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們的班級管理如不能採取相應的對策,而簡單地採取整體化一的措施,勢必讓這些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無處躲藏,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結合朱教授的觀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利用3月份學校開展的“家長一日訪談“活動,為不同的學生家長,構建一個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級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好機會,活動開展以來,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教子之道”,討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再讓孩子當場發言,有時甚至請一部分問題學生髮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們結合自己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學生不可能屏棄一切因素的干擾,帶着純而又純的心理坐在教室內從事學習活動,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形成合力。一旦兩種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學習、生活必將步入一個和諧的軌道,正如朱教授所言:當學生的父母成為教師的教學助手,教師就會像有了三頭六臂,這樣就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從容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近日讀了《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中的《備課新思維》一書,心中有很多感想,現想與大家同分享。備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很重要,撇開學生因素,一個教師一節課活動的成敗就在於備課是否成功。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各領域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幫助幼兒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明確和協調的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並常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等等。對於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應認真參加,吸取各項經驗,豐富自己理論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中提出: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全面貫徹改革精神,讓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發展,每個人的優點各有不同,應針對每位幼兒的性格特點,年齡特徵來因材施教。這些都是我們在備課時必須要考慮的,只有這樣考慮幼兒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説:大班的語言活動看圖講述《一隻襪子》,這是一節看圖講述活動,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完整地講述故事的內容,並注意到細節部分,這也是考慮到大班幼兒要重點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能連貫的表達自己所看的.圖片等。因每個幼兒的能力各有差異,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希望他不僅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還需豐富故事的內容,説出好聽的詞語。這部分的幼兒我們在備課時就要用鼓勵的語言去讓她們自己發現圖書細小的部分,給予較少的指導語;而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則需要她能夠連貫的説出故事內容即可。備課時老師要給予多點指導語言。

其次在教學目標上也應體現“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知識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校教育中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到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課程標準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幼兒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功能。

現在幼兒的數學活動與幼兒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內的減法運算,老師在備課時會考慮到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個超市的場景,每人手上有10元錢,超市裏的商品都有明確的標價,“我拿10元錢去買2塊錢的橡皮,我還剩下多少錢?同時轉換成減法運算就是10-2=8”等等,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提高了活動的有趣性,也將繁瑣的數學活動變得簡單化,讓幼兒更有興趣去主動地學。

最後我想談談我對教學設計的幾點看法,針對新課標的理念,我認為自學輔導模式、問題教學模式,“探究--發現”模式等等都是能夠體現其特點的,向幼兒高效的傳授人類積累下來的各類知識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事實上,課堂教學室一個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過程,它受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可能用統一的超越特點的教學情景的模式來套用所有的教學過程,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備課對於任何一位教師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教學活動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節,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許多不足,請諒解。

熱門標籤